《恶少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少穿越记-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俊卿定睛凝视良民大侠片刻,失声:“莫不是卫风卫大侠?”良民大侠行礼:“石公子,某如今是王司令的侍卫长,恕不能以江湖礼节相见了!”石俊卿还以军礼,良民大侠一脸正在上班的正常表情,王大少一脸爷开工资,乃要好好干活的正常表情,石大少抚额无言,默默上马,和王大少并驾而行,随口聊天。
  石大少的养气功夫还是相当不错的,一直到后来某一天才问王大少:“你怎么把卫风招揽到的?”王大少怆然:“你当我乐意么?那就是一个不□□啊!爷甩都甩不掉。”不定哪一天爷就给除暴安良了。
  当时石大少剧烈的咳起来,养气功夫毁于一旦,然后才满脸黑线的说:“那可是江湖上最受敬仰的大侠,被称为名剑卫风的江湖第一侠啊!创立名剑门,有名剑邀客,千里无违的之说卫风啊!”那不就和武林盟主相似了?
  王大少眼冒蚊香:“很有名么?”
  石大少点头:“很有名!”
  王大少又问:“很厉害么?”
  石大少坚定:“很厉害!”
  王大少更加茫然:“名剑门破产了?”江湖人士不善于经营也是可以理解的。
  石大少:“据我所知,名剑门经营良好,在江湖上一呼百应,高手辈出,方兴未艾。”
  王大少苦闷:“爷其实没多大恶行,对吧?”
  难道爷的坏名声这么大?江湖第一侠无间道收集罪证,最后把爷大卸八块以告慰全国受欺压的人民?太阴险了,太邪恶了,太无耻了!
  石大少安慰他:“可能只是一时兴起,你知道的,武林高人都有些怪癖什么的,尤其是这种已经名成的高人,偶然也会有点爱好···,所谓无敌最寂寞之类的,想来也没什么恶意,否则待在你身边那么久,你哪里还能活着。”
  王大少立刻就接受安慰了:“就是,爷已经很久没抢民女了,他不能冤枉爷!”
  石大少黑线,默默喝茶,默默养气。
  后来,王大少对侍卫长颇为客气了几天,小心的试探,侍卫长不耐烦司令上司的迂回曲折,很干脆的回答:“标下虽然曾是江湖中人,但好男儿乱世从戎,建功立业,造福天下,非江湖之事可
  成就,是以投奔司令,并无他意!”王大少就安然了,至于这是不是托词,就不是王大少会去思考的事情了,总之,爷开了军饷,没欠钱。于是王大少继续奴役···哦,遣用大侠。
  石大少得知后,也深刻为王大少的度量抚额。当然说度量那是石大少对王大少的偏爱,而有些文学修辞学的不好的家伙一般会用“傻缺”两字来替代。
  但不管怎么说,后来战争期间,无论是民主党极□□的激进刺杀分子,还是倭寇手下的忍者神龟们,或者是各国特工组织,乃至黑帮暗杀之流,都没有对王大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良民大侠功不可没,这是后话了。

  ☆、第 84 章

  王玉桥前世的时候玩过一阵摇滚组合,就是身上挂链子,鼻上穿环子,屁股上破洞子之类经典造型,可惜没什么天分,最多广场上声嘶力竭一番弄得和案发现场一般,没有伯乐,只有看热闹的,所以玩过几个把月就偃旗息鼓散伙了。但是拜这爱好所赐,颇学了一些摇滚经典,尤其是中国摇滚先驱的《唐朝乐队》的专辑,很是练了一阵,对之颇为留恋。
  到了这个时代,面对如此时局,那些音乐就仿佛能和心灵交汇,所以前往西安之前,酒酣耳热,就唱出了《大风歌》,没想到李少侠大为倾倒,击剑长歌之下,雄壮慷慨,让王玉桥顿生“当初要是这么一个主唱,说不定就不会散伙了”的悲摧。
  此时王玉桥陪着石俊卿按马游缰,轻袍缓带徐行在这个初夏的清晨,大小雁塔出尘静穆,钟楼鼓楼世俗繁华,古城楼巍峨厚重,乐游原古道西风,还有那曲江旧事,华清香留,一日之内也只是就近赏景,如同走马观花一般,即使如此,也让人流连,就算王大少这种不学无术之辈,也仿佛能感觉到千年画卷,迤逦展开,令人心驰神飞。
  当走到碑林处,石俊卿就不挪窝了,对着碑林石碑手指不自觉的隔空点划,意兴盎然。王大少破例没有嘲笑之,中国人自来对文化就有天生的的崇敬,对于琴棋书画这些,王大少虽然不懂,但颇为尊敬,见石俊卿兴起,就索性解鞍休息,远远在一旁野餐。
  踏雪卧在草地,王大少倚着踏雪,席地而坐,和侍卫长你一口我一口的喝着酒,吃着小菜,你说江湖趣闻,我说恶少经验,不亦说乎。而石大少一手举酒就口,一手对着石碑点描,旷野清风,不尽悠然之意。
  “石公子是个雅人啊!”良民大侠感慨,武林高手也好,军人恶少也好,雅人的世界不是自己能理解的,是以心生感慨,远观就好,不必凑前。
  “我本来以为碑林是墓碑呢,还以为这有他哪位先祖要拜祭呢!”王大少如是说。良民大侠一副心有戚戚的表情:“名实不符啊!”如果有文人在此,怕是为这“名实不符”吐两口血的。
  这时石俊卿走过来:“其实倒也没说错,这碑林里也有很多事墓碑,也有经文的。”坐下来接过王大少递过来的筷子,一边说:“书法之道我并无天分,只家父一贯要求严格,也就没丢下,如今到了长安,哪里好错过。也不过附庸风雅而已。”侍卫长一乐:“石公子这么说,让我们没脸见人了。”你要是附庸风雅,我两个连碑上的字都认不全,那是什么了?
  王大少深沉的对侍卫长说:“这个好办,等爷死了,也让人刻个好碑,将来也到碑林来,这是咱们为文化事业尽一份心。这是爱国之人的本分。”侍卫长:“司令不愧为司令,想的长远,也算我一份。”
  石大少:“···”你们都很爱国。⊙﹏⊙b
  于是席天幕地,酒酣耳热,碑林此时没有闲人,王大少熏熏然之余,顿起摇滚兴头,醉歌助酒,把个草青风暖的野外当成了灯光舞台,遗憾的是没有贝斯,只有酒坛。一曲《梦回唐朝》,说不尽的怅然之意。
  “菊花古剑和酒 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
  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的月亮,开元盛事令人神往
  风,吹不散长恨
  花,染不透乡仇
  雪,映不出山河
  月,圆不了古梦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今宵梦醒无梦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梦里回到唐朝
  ······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男耕女织丝路繁忙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今宵杯中映不出明月,霓虹闪烁歌舞升平
  只因那五音不全的故事,木然唱合没人失落甚麽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今宵梦醒无酒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梦里回到唐朝
  ······
  忆昔开元全盛日,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安得广厦千万间。”
  王大少唱着《梦回唐朝》,觉得分外悲摧,为嘛啊为嘛啊,为嘛不是穿越到唐朝捏?
  这一天是王大少的思乡日,想到回也回不去的那个世界,只有这前世的歌谣能证明那个十六岁的灵魂曾生活的世界存在过,若想回去,只有在梦里了。
  唱着《梦回唐朝》,王大少其实更希望唱的是《梦回2010》,只不过还没人写过,于是悲痛。
  “等爷好好练练嗓子,你再给爷找个枪手写个《梦回2010》,爷唱着唱着,说不定就回去了。回去了爷给你捎笔记本来,咱QQ联系!”王大少对着石大少如是许诺。然后三人歪歪斜斜的上马,一路醉歌而归,惊起行人无数,所过之处,一片问候声。
  这是酒后驾驶,石大少,你也堕落了!
  王大少是被一阵歌声给惊醒的,院子里侍卫长引吭高歌,正唱到:“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纸香墨飞词赋满江,今宵杯中映着明月,豪杰英气大千锦亮。”狼嚎声中,王大少顿时悲摧,沉痛的想:“我不该学穿越种马男盗版的,真的,要是我不盗版,就不会被吓醒了!这NND就是报应啊!”侍卫长虽然英俊酷哥形象,但那嗓门,确实深具凶杀片风格,这简直就是2012……世界末日提前来到啊!
  于是王大少暴走了,冲出来正要拔枪为民除害,良民大侠训练中抬头:“司令,今天是拉练,你又耽误了。”王大少的手放下来,要记住这是大侠啊大侠啊!
  王玉桥看着汗流浃背边艰苦训练边受大侠魔音折磨的众侍卫,顿时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幸福的,于是心平气和了,然后眼光一转,就看到石俊卿不动声色的在那里看着众人训练,顿时心生敬仰:“能忍人所不能忍,爷佩服他!”
  石大少的养气功夫,家学渊源。
  王大少再次感慨,同是一个爹(师父)出来的,为嘛人和人区别那么大捏?李少侠那是慷慨激扬,卫大侠为嘛就成了个异形了捏?爷最怒没自知之明的家伙了,尤其是爷还揍不过他!
  王家龟息大 法:不能消灭之,就无视之。
  于是王玉桥对着石俊卿展颜一笑:“俊卿,你来的早啊!”石俊卿脸微微一红,随即微笑:“昨个天晚酒醉,我留宿在此,你我今日正好前往少帅府商议。”
  王大少顿时鸡飞狗跳,就听石大少不慌不忙的说:“不用着急,还早!”这才放下心来,一起吃了早餐,上马向少帅府而去。
  不久之后,杨城前往南京治病,特派员安抚委派陕西官员,并上报民国政府,不久后委任状发下,张少帅释放学生运动的领袖并责令其退学还乡,罢工工人也驱逐出省,陕西恢复平静,而对陕北战事依旧按而不发,东北军和随云军高层在得到大量的情报后,军事训练越加繁重,尤其东北军上下,到处弥漫着打回东北去的风声,所有士兵玩命的操练,张少帅甚喜。
  石俊卿待了两个月后返回南京,五少送行,石俊卿抱着王大少送的西安红枣核桃板栗上了飞机,一直到下飞机,都是微笑着的。王大少身家甚穷,收买都没超过十个大洋,但看起来收效不错。
  这年夏天,西安事变,民国政府接收陕西,张少帅驻守西安,随云军扩军第二军,石俊卿赶到西安,杨城前往南京养病,民国剿匪最后关头,东北倭寇蠢蠢欲动开始大规模的清剿狼帮军事行动,南京政府增兵平津线,大战隐然就要爆发

  ☆、第 85 章

  王玉桥陪着石俊卿去少帅府很多次都是在商议后续事宜,长达一两年,征程万里余,涉及N多军队的剿匪行动可以说是民国政府最大的行动,而制定这个行动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统帅,就连李正戍都击节赞叹不已,曾拿这个战例来指导王玉桥。虽然前世的王玉桥从历史书上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结论,但这不妨碍在这个世界有一个看法,然后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天才的行动。
  制作者不但考虑到了战争,连带着世界格局,人心把握以及历史渊源都参考进去,制定了这么一个大战役,表面上看是剿匪,也确实是取得了结果,但更大的胜利在于将民国时代各自为战各自为政的军阀们绑在了民国战车上,从而开始走出有效的调遣各军阀部队的第一步,为民国政府真正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也博得了国际上对苏联敌视的欧洲国家的支持,盟友和经济支持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更借此凸显了中国在世界两大阵营的对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地位急剧的提高,原本倾向于日本代表东亚政治的国际格局有了微妙的改变,这才是这场战役所要营造的“势”,这是前世的王玉桥从来没有了解的一面。那时的历史书一直把这场战役作为长征胜利来记载的。
  “就像下棋,势若成,那么其他地方的棋子多几个少几个都不会构成麻烦,所谓大势已成大势所趋就是这个意思。”石俊卿是这么对王玉桥解释的:“这不仅仅是一场剿匪战,其实也是一场政治博弈,不仅仅是政府和各军的政治洗牌,也是民国和军阀的妥协共存,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分久必合的道理,奇末以来,中国分的够久了,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外寇觊觎之时,更是必然之举民心所向,这些军阀没有蠢人,自是早知大势如此,只是纠缠于这合便如何合起,这也是民国政府给他们的交代和担保。”
  王玉桥说:“这次剿匪军事行动就是一种尝试了?通过这次行动,诸军承认政府统一调遣,政府承认诸军合法性,也为将来各军协同作战打下了基础,所以这类似一种练兵,未来面对外敌便可全国统一围剿,不复各自为战容易被逐个击破的危险?”
  石俊卿点头:“是,百年来,因为没有一个统一而有效的政府,使得我中华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