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众所周知,随云在同时代的军队中文化程度属于很高的,几乎达到了百分百基础识字率,从班长副班长开始,都基本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军事素质,都是从随云武校毕业的随云子弟。
随云成军,大量招募士兵,很多当届毕业往年毕业的随云武校学生都纷纷入伍,这些和各地军阀襄助的精锐一起组成了随云军的基础军官阶层,无论这次被五少带领出来的随云第一军还是留在随云的后备军的军官阶层都是由这些人组成,很多都是当年随着五少“落草为寇”时的师弟们,忠诚是无可置疑的,而军事素质和能力上,也是在这个时代出类拔萃的。
就整体而言,随云军是这个时代最具备近代军人特质的军队,不输于此时世界最有名的德国军队,其实随云武校的军事教育本身就是倾向于德式的,接受现代军事教育的程度,即使张少帅的东北军最精锐军官也颇为羡慕。
之所以大量的提到随云军的特色,主要是牵涉到王大少等人最近的忙碌原因,王大少用了很多数据,给人以“随云军不愧是时代楷模,···只可惜人数太少!”的结论,最重要的是最后这句,足以发人深省。
发人深省啥的,王大少倒不在乎,主要是必须博得东北军张少帅以及其部下的同情,以达到收编17军的目的。最后王大少的小九九到底成功了,相对于东北军几十万的人数,这点人还不放在各将军的眼里,尤其是东北军比较老乡化,都是当初少帅从东北带出来的,极少招募外面的士兵,所以17军就顺利让随云军给收编了,王大少很满意。
唯一纠结的是,因为他的大量数据,使得东北军将军们对于随云军官兴趣更增,名将出随云的说法几百年来很是深入人心,东北将军们虽然大老粗居多,但多年征战,对人才还是非常渴求的,尤其是具有现代战争军事素质的军事人才,那是名将和文化人的双重渴求,酒桌上极为热情,几乎把王大少拍成了馅饼,王大少只好悲痛的掏出了百十个师弟打包送人,泪水飚飞。尤其是送别前往有闺女的将军手下的师弟们,王大少颇有些勉励珍重的意味来,让不了解王大少心思的师弟们颇为感动。
张少帅也是颇为满意,他带出的东北军将军们基本上都是他爹的部下,作战勇猛擅长带军是不错的,但同时也深具粗人,悍匪,文盲等特色,上梁如此,下梁也都相似,东北军彪悍勇猛,可论到理论知识,那是没几个人懂的,虽然有实战经验弥补,但却有隐忧,尤其是面对倭寇那种精良军队时,这种忧虑就更加深重。
但黄埔军校的学生都装备了中央军精锐,何况东北将军们对那些学生哥不怎么买账,曾经有过一些指点江山意气飞扬的黄埔军官前来历练,最后都铩羽而归,实在是属性不合的缘故。将军们看不起没有实战经验的学生娃,军校生瞧不上大老粗的无军事素养,于是就这么着了。
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也不只是东北军这里,其他军阀都差不多遇到此种情况,最后黄埔军校学生基本上都配备给中央军,成为中央军精锐,竟没有几个能在其他军队立足的,这成为常识,黄埔军校学生进中央军,俗称黄埔军。同时作为常识的,随云武校学生进各地方军队精锐,俗称随云大舅子军团。于是就有了黄埔参谋随云将的说法,黄埔军校学生多数进入军队先做参谋,而随云武校学生进入军队多数都从小头目做起。
而随着随云军成军,随云子弟大概都难招揽了,所以这次王大少一下子批发了一百多师弟们,算是很给面子了。张少帅和他的东北将军们,颇为满意,连17军的军饷都从东北军这里先垫付了,让王大少也感动了一把。对17军的改造就越发顺利了,这个时候随云军正副职的作用就显露出来,很多副职都进入17军,接替了不合格被剔除的17军军官。
和黄埔学生政治风格浓重不同,随云军官属于纯粹的军人风格,这也是各军军阀招揽随云军官而排斥黄埔军校的原因,任是谁也不愿意弄来一些随时把你的军队给革命化的家伙,引狼入室的事情,谁也不是傻子会去做,尤其是以善于发展地下党的民主极左派后来的苏党,最为各军诟病。而纯粹以军人自律的随云军官,受地方军队欢迎就不言而喻了。
随云武校一向以军人为国家利刃为宗旨,军人可以有个人意志,但军队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只能以国家意志为意志,由此解释“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被黄埔军校视为思想落后,但却受到各地招揽,而比起耽于政治斗争党派争执而热情的黄埔军校生,随云武校学生沉默干练肃杀凝重的风格更容易得到士兵的敬畏服从,从小头目做起的传统更让随云军官很抢手。
就算排外很严重的东北军,也对随云子弟颇为招揽,只不过在东北时候,有老李将军这一正宗的随云名将,随云子弟多是投奔他去,所以才有老李将军三万人就让东北军几十万也忌惮的能力,对于随云军官,东北将军们也是垂涎良久的,以东北子弟的勇猛强壮,配以随云军官的善战精明,那就是完美组合哇。都在那几个小子手下当小兵,那是纯粹的浪费。
张少帅和王大少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然后坐下来分赃,张少帅顺利接管了陕西省军政,再无掣肘,而王大少收编了17军,隐然有了随云第二军的准备。等到石俊卿到来时候,17军的整编正如火如荼,所以王大少很容易的就在车上打起了小呼,实在是诸事繁重,已经很多天没有睡个好觉了。
对于民国政府会怎么解决这事,大量的情报也堆积在王大少案前,让她忧虑,直到知道是石俊卿赶来,她才终于放下心来,就再也撑不住困倦,接风酒宴后住在城里的接待处,王大少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然后听酷男侍卫长报告,石大少已经来了好久了。
王大少走到客厅门口,就见正太副官正陪着石大少下棋,石大少抬头看到她,微微一笑:“君达来了。”眉清眼俊,清华满室,王大少顿时有些悻悻然,嫉妒之心,油然而起。
☆、第 83 章
石俊卿没有穿军装,虽然他身上还背了个上校军衔,但自从决定从政后,军装都收了起来,如果王玉桥在随云那段时间没注意到他多么爱惜身上的军装的话,一定会以为他其实是不情愿从军的,但看到他这么爱惜军装,就知道这是他的理想,他少年离开锦绣窝去上军校进军营,皆为此理想。乱世中,男儿渴望从军报国,可以理解。
当初提出让石俊卿离开军营从政以增加随云党在政坛的话语权的时候,王玉桥心里也是有些不太有把握的。觉得很强人所难,很不人道。
一个从十三岁就进入军校,十六岁就从军,基本上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最年轻的上校的被众人视为未来将星的一个人,让他放弃一直以来的理想转入自己厌恶的世界,这个选择太过苦涩。不要问为什么得出石俊卿厌恶政坛的结论,一个政治世家的第一继承人要去从军,其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抗争才能得偿心愿,作为世家子,尤其是嫡子嫡孙,那从小接受的家族观念压力也不是谁都能有勇气对抗的,当然脑残而不负责任的爱来爱去的QYNN的男猪们不算在内。
石俊卿为能从军吃了很多苦头,如今正是鹏展时候让他放弃,实在太不人道,尤其是要他还是进入他厌恶的圈子,这很残忍。
从情报里看,他是非常厌恶政坛的。如果不是随云党在民国中央政府里势力实在被削弱得太薄弱,王玉桥也是不好意思让他这么牺牲的。虽然王大少挺嫉恨他看上去恶少克星一般的长相,但在本心里,还是替他悲摧的。
就连粗神经的王玉桥,其实也能感觉出石俊卿对于政客的厌恶,这本来也是所有军人的通病,要这个端正得近乎军人模板的人去当一个左右逢源老谋深算口不对心满嘴谎言的政客,实在太难为了。结果王大少有些恶意的提出来后,他也只是僵硬了一下,随即微微一笑,点头应了,没来由的,王玉桥这颗恶意挑衅的心就有些代他辛酸起来。
可这是李老头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就算本也有人选,可石俊卿的出现,无疑是最完美的选择,石俊卿自然是明白。他这么安慰王玉桥:“我是世家子,对于那些大家子的阴谋算计总比别人了解一些,否则我也不能平安。大家子的尔虞我诈错综复杂我也算耳熟能详,幕后的龌龊也瞒不过我去,政客也不过把这些把戏放在了更大一家子,也就是国家幕后,若能成功,便是另一战场,君达秉承随云先辈几百年夙愿,不恤身名,煎心苦志,隐忍待时,我适逢其时,何其有幸,固所愿矣,不敢辞也。”
王大少于是就决定当他是很高兴的答应了,这样就免得自己有自责歉疚罪恶感啥的那些不太恶少的情绪了,就没心没肺这种本事,王大少还是高段位的。“于是石俊卿就高高兴兴的去当官了”,王大少日记如是写道。
石俊卿从政后非常游刃有余,熟练的利用各种关系权术厚黑谋取利益,将随云党的势力快速巩固起来,不动声色的借助各种渠道,将众多随云党官员安插在当时不起眼的位置,时机一来,或剪除障碍上位,或架空权力取代,或合纵连横把持,石俊卿的政治资本和随云文官们谙熟的政治手段完美结合,一两年中,随云势力悄然崛起于政坛,待各政治派别引起注意时候,随云党借势成型,李正戍很得意,王大少很欣慰。
王大少唯一忧虑的是经过李正戍的亲自指点谆谆善诱倾囊而教,上梁不正下梁歪,石俊卿同学将继承其衣钵,在励志种马男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以石大少色相,将来要收纳多少后宫美女红粉啊!嘿嘿,那就不用收红包了。王大少很忧国忧民般的诡异的看了一眼将来面临叉尽人亡危险的石大少,颇为同情的嘿嘿一笑,石大少的棋子一歪,正太副官大喜:“落子无悔!”飞快的将棋子落下,仰天长笑。
石俊卿同学盯着棋盘,叹口气,拂衣而起:“输了!”然后对着王大少微微一笑:“今日晴好,我正欲一赏长安遗韵,君达可有兴作陪?”王大少眉开眼笑:“当然当然。”一把拍开正太副官,揽住石俊卿的肩膀向外走:“走走走,他们几个估计也饿了,同去同去。”石大少僵硬了一下,王大少有些不好意思:“哦,那咱们就不管他们了,你单请我好了。”那几个吃货确实比较能吃,石大少有些不情愿也是应该的,爷多善解人意啊!
石大少脸色微微一红,居然没做声就这么被王大少架着出门了,正太副官疑惑:特派员刚才还说一起出去聚聚呢,怎么司令一副我为你省钱多有义气的表情就真的这么同意了呢?为嘛脸红捏?对俺惭愧了吧?俺鄙视你们吃独食的!唉,今天看来又要吃军伙了,爷受够了土豆大白菜了,哦,大馒头还行。
随云军伙食官兵同例,加菜得自己掏腰包,这是写在军规上的,五少都吃伙食,其他人就算有钱也没好意思加菜的,虽然菜色不咋的,但油水还行,尤其馒头蒸得好,士兵们很是欢迎,出身富家的一些军官一开始比较挑剔,后来就习惯了。
挑食这种毛病,饿几次就改过来了,这是五少深有体会的。副官之所以对土豆大白菜忽然有怨念,也不过是对王大少去吃独食而生悲愤之心而已,开饭声一起,副官同学就飞奔而去了。
至于为什么石大少会脸红是惭愧吃独食还是啥的,副官同学就没往心里去了。对于吃独食的家伙,要以无视之来表达咱的气节和对其蔑视之心!
石俊卿是借了张少帅的一辆吉普车来的,王大少瞥了一眼:“太招摇了,咱骑马。侍卫长,把你的马给俊卿,不用跟着了,爷和俊卿随便走走!”王大少一向招摇惯了,居然忽然改性了,其实是有原因的,鉴于王大少抓了不少学生领袖,导致热血学生将其当做恶势力的代表,开着这么明显的军车招摇在路上的话,不知道会不会遭到臭鸡蛋烂白菜的款待,所以王大少最近喜欢低调。
良民大侠一脸深沉的将马让给石大少,却没有听王大少的,随即又找了一匹马骑上,那是准备蹭吃到底了。王大少看了一眼,对石大少解释:“给他要几斤牛肉就成了,不费钱!”大侠其实是很好养活的,虽然吃军伙都比别人吃得多一倍,但不挑食。王大少很无限联想的遥想当年李大侠怎么把这娃饿成如此随吃而安的风格的,让人顿生侠客之路也如此荒年的感慨。
石俊卿定睛凝视良民大侠片刻,失声:“莫不是卫风卫大侠?”良民大侠行礼:“石公子,某如今是王司令的侍卫长,恕不能以江湖礼节相见了!”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