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少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少穿越记-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经他是有些犹豫的,虽然为前世那些后来的惨淡和悲剧的民族命运痛苦,但他至少是觉得那之前的那些人的努力对这个民族有贡献,带领这个民族走出了战争的泥潭,所以虽然他现在和这些人敌对,心里也未始没有联合起来的想法,只要遏制有效,未必不能在多党联席的未来社会里共同努力,求同存异,但是,现在他不再报以希望。
  不仅仅是因为前世那些后来的悲剧,还因为这些让他无法认同的权术。
  也许这些权术最后真的能带领这个民族踏出泥潭,但他是一个军人,立场不同使得他不能,也许他是错的,但是他始终认为,一个以权术利用热血的领袖,不会带给这个民族真正的希望。当他用权术获得了权力后,这个民族或者可以走出泥潭,但是你无法否认,也许随后就踏入另一个泥潭,这个泥潭未必比前一个更小。
  所以这就是王玉桥简单的想法,这种想法也许不代表大多数人民,但是至少代表了那些抛洒热血的活着或死去的军人的想法,以及那些前世里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中的军人的想法。
  他们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意被那样悲惨而屈辱的被政治之手玩弄而死。
  甚至不只是那些曾经尸山血海里拼杀的军人,还有那些一腔热血报国的书生学者科学家,还有那些死不瞑目的爱国人士,以及那凋谢了的华夏文明之花。
  王玉桥站在张少帅面前慢慢的一句一句的进逼的时候,他的眼前看到的是前世的历史书后面的那些真相,有些是揣测,有些是这些年身临其中的真实眼见耳闻,有些是前世那些真实的还不很远的历史文字。
  这时候,他看着张少帅,再没有了忐忑之心,平实而直率的交谈着,没有文词修饰,只有直白的平铺直叙,仿佛那些不同的政治见解和立场都被一把简单直白的刀剖开,直露出真实真相。
  最简单的,也即最明白的。最直接的,也即最有力的。
  这一刻的王大少,不再是一枚恶少,也不是随云后起之秀,甚至不是一个军人,他就是一个最普通的百姓,向一个上位者讲述他的最简单最朴实的希望,一个华夏最底层的民众最起码的要求。
  有尊严的活着,或者有尊严的死去。在这片土地上,平凡的生活繁衍。
  不谈文明,不谈兴亡,不谈那些辉煌民族之林的理想,不谈热血沸腾的腾飞。
  一切的□□,有尊严的生存。
  因为这些,所以随云父老将他们的子弟送入军中,他们知道这些比他们的命还重要的子弟会死,但是他们的死,会换得那个最朴实的□□,他们的死,就是值得的。
  有尊严的活着,看似多么简单,实则多么艰辛。就为了这一个最简单的□□,千百年来,华夏民族华夏子弟,付出了多少血泪,而今,他们依旧要付出,因为这个□□,需要无数人的血肉化作泥土和阶梯,让这个民族一步一步的走到那里。
  张少帅和他的部下们看着那个无畏而决绝的少年慢慢的一字一句的说着,每一个字句都仿佛经过了巨大的压力挤出来,带着仿佛有实质的凝重,这个时候那绝美的面容有些模糊,仿佛有着泥土和江河的气息,仿佛那些语言是经过了很多年的反复忧虑,日夕辗转,终于在今天说出了口,由此,再无愁苦,只有决绝。
  这种决绝,曾经的石俊卿见过,在那黄土飞扬的操场送他出来的门口,王大少就是那么微微笑着,决绝而平静。如今在这军威森然的帅府,这种决绝的平静,随着平静而直白的语言,展示在这些百战军人眼前。
  没有热血沸腾的鼓动和激动人心的言辞,只有直白的语言,配以决绝的冷静。
  打入了这些百战将军的心中。
  这是乱世军人共有的语言,直白而决绝,没有权术,没有狂热,只有血和铁。
  “就算少帅不肯,这小子们也会干的,老子们早就看出这些不是善茬,穷凶极恶,悍不畏死,不过,嘿嘿,老子们喜欢,这才是军人!”事变后某东北军将军这么说。
  “老子那时很捏一把汗,要是有一点迟疑,肯定会被这小子先干掉,论起心狠手辣,老子真有点怵他们!”这是一起参与事变的某东北军军长这么说的。
  “其实吧,某也想过,要是不参与的话,说不定就发生兵变了,自己人打自己人有什么意义呢?再说,也不是没好处的!”某东北军参谋长这么说道。
  “无可奉告!”某少帅这么回答记者。
  那时候,西安城经过了血拼,全面被东北军和随云军接管,西安事变的结果之一。
  那是1936年5月,和王玉桥前世的西安事变时间不同,提前了很久。没有蒋总统也没有风云色变的历史转折,民国政府对此只发表了一个简单的新闻,称为西安事变,民国政府接管西安,杨城主席被软禁半月后,民国特派员石俊卿进入西安,与杨城主席单独会晤,随后杨城主席接受民国议会议员身份,前往南京就职。
  民国政府派遣官员接管西安内政事务,随云军暂时驻扎西安休整,等候调令,而东北军驻扎西安,扩军备战,等候赴战东北。陕西正式全面归属民国政府。

  ☆、第 78 章

  如果没有说服张少帅会是什么后果?
  实际上,刘家骏布置给王玉桥的任务并不是把张少帅绑在随云军的战车上发动这个西安事变,这么贸然的进行这种计划等同于军事冒险,这事是那么容易干的么?能那么就计划的么?
  就算张少帅砍掉王大少那颗如花似玉的脑袋,刘大少都不会觉得惊奇。所以当王大少回去找了家骏同学简单的说了一下此行成果,家骏同学并没有表现出大喜若狂来,而是牙疼般的倒吸一口气,看向王大帅的眼神很是诡异。
  这世界确实有那么一些神经粗到旁人为他后怕到打摆子,他自己还一无所觉的人,王大少很荣幸的就列在其中。
  当五少聚齐,共同商讨这个事情的时候,其他三位大少望向王大少的表情几乎和家骏同学一模一样,就算以李少侠这种五岁杀人的胆子,也心惊肉跳的为王大少依旧结实的长在脖子上的脑袋捏了一把汗,大家心里偶然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就是因为老大的脑袋太好看,所以张少帅没忍心砍,最后就被忽悠住了?
  其实张少帅未必需要砍脑袋,现在不都是一粒花生米的事情么?乃们太落伍了。
  四少为王大少后怕,其实王大少自己也是有一点后怕的,不过这么一小点心得早就在酒桌上挥发掉了,虽然就连酒桌上的东北将军们看向王大少的眼神都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后怕,但那时的王大少以为人家是敬仰其高深的酒量呢,越发的来者不拒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了。
  论起山珍海味,就算总统大人怕也是没得和张少帅比吧?王大少这枚吃了很长时间干粮咸菜的穷恶少登时对东北无限向往起来。
  当然,王大少公关时候在座的都是张少帅的心腹大将心腹幕僚,于是喝酒时候也是张少帅上座,王大少为客,众位将军作陪,连酷哥和正太都没资格列席的。
  至少在这点上,王大少还不是真的大傻,君不密失国,臣不密失身的道理王大少还是懂的,虽然失身这词不大好。(⊙﹏⊙b汗,这还是个文盲,白瞎了随云县学里的文学课程了。)
  其实王大少觉得自己也不纯然是冒险主义,根据前世和今生的大量的情报资料,他自觉对于张少帅还是比较了解的,无论作为前辈恶少前辈纨绔子弟还是作为现在的军人,他都在这位张少帅身上感觉到了同类的气息,何况王玉桥还了解前世那次事变,论到胆大包天,这位要是第二,天下也没谁敢说第一了。
  所谓的军事冒险,虽然四少和各位东北将军冷汗直冒,两只正主其实可能没觉得咋样,还颇有些此计大善,颇合我心的意味来。
  物以类聚据说是一个很有科学性的词。
  于是第二天刘大少就跟着王大少再次拜见少帅,代表随云军和张少帅的参谋长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密室密谈,制定计划,而王大少陪着张少帅高高兴兴的喝酒聊天,对于小李将军,张少帅颇为感兴趣。
  王大少虽然知道张少帅部下情报机构,对于这位流窜在东北的匪徒极为关注,差不多能把小李将军三餐菜谱都送到情报头子的案上,依旧兴致勃勃的讲述了小李将军的一些事情,然后偶然灵光一闪中,觉得张少帅其实和小李将军颇为相似,至少骨子里的胆大妄为不在意天下人议的性格是很一致的。难道这也是王大少能说动张少帅的原因之一?
  总之,一件原本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就这么让人措手不及的发生了,很多历史学家军事学家对此事件都做过研究,认为这事偶然性极大,很带了一种胡闹性质,和王帅那时少年意气有很大关系,当然和张少帅那时焦虑忧愤的心境也有关系,总之,这是一个不成熟并极其偶然的事件,不建议作为经典事件研究,虽然这次事变对于未来的中国战局影响很深远。
  当然,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用词是很讲究的,那些词王大少都不大懂。
  王大少恶意的想,其实他们还不知道前世也有一个西安事变,更生猛呢。咱这点胆大算什么啊?其实这也是王大少底气的由来之一,这计划,吓到谁也吓不到张少帅这位主的。
  整个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生了,那一晚西安城里枪声不断,百姓心惊肉跳张皇失措,到处都是军队奔走,全城戒严,好在虽然枪声不断,17军驻地甚至有炮声,但城中并没有发生杀人放火事件,虽然有几个帮派拟趁火打劫,旋即被军队镇压。
  第二天,惶惶惑惑的百姓发现全城已经被黑色军服的随云军和黄色军服的东北军接管,不断有伤员被送进医院,很快就不断有满身硝烟的军官回城,前往少帅府报到,城外17军驻地的枪炮声渐渐停止,百姓们惊魂初定,这时候就听说了杨城主席病重消息,而随即就有关杨城主席被扣押了被杀掉了被关起来了被救出城了的各种消息也纷纷出现,谣言满天飞,人心惶惶。
  很快,东北军司令和随云军司令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鉴于17军军纪败坏作战不力,并有军官资敌叛乱行为,使前线作战遭受很大损失,因此与随云军一同接管17军进行休整整顿,并进行三个月的训练,杨城主席因病休养,拟不日前往南京治病,西安内政由副主席暂代,等候民国政府派遣官员交接,陕西各地无恙。
  声明一出,国内外震动,陕北苏党第一时间发表严厉谴责,谴责此等内战行为,称其兄弟阋墙,外敌当前,却内乱不止,中华危局。并诚恳希望两军高层反省自身,检讨行为,及早回头,勿为国家罪人人民公敌。
  各报社记者纷至沓来,各国代表表示关注,各地工人罢工抗议学生罢课□□风起云涌,就连民国政府里也激烈争吵,对于两军行为,有视为兵变□□的,有视为前线军管正确的,有视为新起军阀的,有视为影响极坏的。总统府几天几夜连续开会,讨论此事,总统府官员对外表示在此关头,稳定局势为第一要务,将任命特派员前往西安稳定局面。
  国际各国对此纷纷发表意见,大多数以此为中国内政,表示关注但将不插手,视事态发展而考虑调解事宜。和王玉桥前世的西安事变巨大影响不同,虽然国内国际都表示关注,但并没有谁意识到这时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多数人都当做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在这个乱世无数大事件里,这并不算什么,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代表着多么重大的转折。
  没有总统被扣押,没有两党交锋,没有国际力量的争夺与妥协,看上去这终究是民国军队内部的纷争,对于将要完成围剿的民国政府来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很多人把它当做是随云党初起作秀的行为,虽然这行为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将其斥为军阀恶行,内战罪人,封建余孽,人民公敌,南京李府经常有学生围堵,连李正戍的厨子出去买菜都曾被暴打过,一时间随云党声誉大跌。
  但在这个春风荡漾的早晨,李正戍翻开报纸看着那些文字,露出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门外依稀传来学生们的口号:“打到随云党,反对内战,反对军阀,抗议西安事变!”风吹过报纸纸页,有一种墨香传来,在风中盘旋。李正戍抬头看着天空,云淡风清,他的眼神透过空气仿佛在凝视着一个遥远的世界。
  “真的改变了呢!”老人喃喃的说着,苍老坚毅的面容上似笑似哭,默默的啜一口清茶,眯上眼,仿佛品味着这代表了华夏文明的这种苦涩的香,风吹来,满树花开。
  同样春风吹拂的庭院,端正英俊得让王大少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