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王玉桥如何说服总统,让他全力支持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即使在抨击最激烈的时候,石俊卿顶住所有压力,全力支持王玉桥联合各军全面进攻苏党控制区得战争,中华大地一片战火硝烟,和硝烟下流着同样的血的厮杀的军民。
这是一场历史无法给出正义评价的战争,也是一场无法评价对错的战争,就像王玉桥所说,这场战争,没有荣耀,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将受到历史的审判,都是历史的罪人!
对于这场内战的意义,即使后世,也众说纷纭,无法给出一个恰当的评价,对于王玉桥,历史上很少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合格的军事家,政绩寥寥,战绩寥寥,诸多污点缺憾,但仅只其死守南京,就可当得民族英雄,所以其他的,历史学家都有意无意的忽略过去,除了小说家们对其“美姿容”极为满意。
而后世对于小石总统的评价就极高,认为是华国最伟大的几位总统之一,但这位被人民爱戴的总统有着一个被后世历史学家遗憾的政治污点,那就是支持了内战,尤其是内战后期的行为,在能够和平时候,却全力支持王玉桥发动的大规模内战,是一种重大的政治错误,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只是小石总统政治不成熟时候的表现,毕竟那时候小诗总统还不满三十岁,政治经验的不成熟可以理解,急功近利的心情也不足为奇,这为他后来担任华国第一任总统积累了教训和经验,后来他获得“计划总统”这个称呼,可能也是吸取了这个教训。
不管当时的政治风云如何以及后世如何评价,王玉桥发动的全面攻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几个月后南京各反对势力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宣布废除石俊卿总统职位,将之软禁,议会随即通过了总统改选,王玉桥等人被要求返回南京接受军事审理,新总统重新任命中原军司令华北军司令并宣布进入政治和谈。
由于军事情报泄密和政治不可说的□□,正在作战的王玉桥和主力部队失散,王玉桥失踪后被新政府宣布为潜逃,以叛国罪通缉,中原军被宣布为叛军。华北军也被要求接管,丁云可被要求返回南京接受政治军事审理,一时间,风云动荡,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摊牌的时刻就要到来,或者沉默或者爆发。
1949年秋,正是王玉桥失踪被宣布叛国罪的时候,东北军统帅李轻骑率狼军奔袭千里,冲入乱局,将陷入绝境的王玉桥救出,突围中小李将军战死,王玉桥进入东北。
1949年9月5日,石俊卿离开南京,进入江南军区,随后,江南宣布独立,江南军宣布脱离民国。
1949年9月9日,东北三省宣布独立,东北军宣布脱离民国。
1949年9月10日,华北宣布独立,华北军宣布脱离民国。
1949年9月10日,中原战区宣布独立,中原军宣布脱离民国。
1949年9月15日后,各地军阀宣布独立,军队脱离民国政府。
1949年9月底,南京成为孤城,刚成立不久的南京新政府垮台,各个活跃着拟参加胜利盛宴的政治派别政治势力风流云散。
☆、第 165 章
1950年1月1日,各地推举石俊卿为总统,石俊卿宣布成立华夏共和国,史称华国,石俊卿为华国第一任总统,这一年,石俊卿任命丁云可为谈判代表,签订了和苏党的和谈协议,内战结束。各国乐见其成,华国政府和各国的外交良好,承认外债,这也是华国建立得到各国承认的原因之一,除了依旧追究倭国战争罪行的行为让美国政府有些不快外,各国政府对于华国成立表示了欢迎。
华国政府对外展现的现代国家的形象获得赞誉,华国政府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制度以及政党轮流执政制度参考各国制度结合本国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管理能力,而后逐渐实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也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和政治经济发展,经过三任总统的管理之后,华国渐渐成为和美国苏联并肩的大国,在美苏冷战期间斡旋调解,政治地位稳步提高,被两方皆称为友邦,这也是石俊卿总统的外交纲领的一贯传承,石俊卿总统认为“外交无敌人,只有合作才有利益。”这句话成为后来的各位华国外交官的座右铭。
倭国最后依旧成为美国的附庸,这是王玉桥前世历史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倭国的战争罪责和战争赔款没有任何国家和人敢于废除,即使美国想要偏袒其走狗,但也只能表示:“对于错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都需要正视改正并得到相应的惩罚,我们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是不再犯错的基础,也是法治的基础。”
王玉桥虽然始终认为自己没有真的改变历史,但事实上,历史确实是改变了,这不是王玉桥一人之力,是无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获得的。就像华夏的崛起,是亿万华夏先烈前赴后继血洒大地才锻造出新的华夏新的荣耀,绝不是一人一党能够做到的,没有救世主,没有大救星,百年挣扎,亿万人的努力,如果抹杀这些,将功绩无耻的揽在自己头上,必将成为历史的笑料,即使当时无人敢言,后世也将耻笑之,此为各政客政党所戒!
王玉桥后来生下一个遗腹女,取名李忆。王玉桥身体在战争中受损极大,又因为突围东北时候受伤没有得到即使治疗,以及随后悲痛小李将军战死导致差点流产,致使身体急剧衰弱,华国建国之初,王玉桥解除军职,前往美国治疗两年后归国,随后被任命为外交部长,以后担任过各种职位,但都避免军职,除了被华国授予华国十大元帅时穿了军装。战争时候把持军队的随云恶少们,在建国后都卸除军职进入各部门,有人说这是石俊卿总统杯酒释兵权,也有人说这是王玉桥之力。
但不管怎样,在华国政治上,文官治理国家,军队掌握在总统手中,是符合华夏一贯的政治习惯的,能够避免建国之初的军权风波,在历史上都是具有高超的政治才能才能做到的,也受到历史高度评价的。而通常的历史书上,建国之初一般都会有着险恶的政治风波,这是为华夏文化所形容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史悲剧,很多朝代都在重复着这一现象,只有很少的几个朝代可以避免,而华国政府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一悲剧,不得不说,这是华夏的幸运。
历史学家因此更加肯定小石总统的政治才能,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王玉桥的功劳,虽然后世学者通过研究王玉桥的生平,对于王大少有没有这种政治远见很报怀疑,但是由于王玉桥有着建国之初主动卸除军职的行为,随后其他元帅将军纷纷或者转职或者卸甲,造成建国之初大规模的军权交接潮流,历史学家也不免有些猜测的,这种论点也颇有市场,只不过越研究王玉桥此人,历史学家越有些吐血而已。政治远见神马的,凑巧的吧凑巧的吧?
至于后来王玉桥拿出大量资金建立军人退役服务所,为安置退役军人军官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建国初期的社会稳定做了很大的贡献,历史学家倒也给出了赞扬。不过有无聊者追究王大少资金来源,很是怀疑王大少钱从何而来,最后下了一个悲催的结论:“战争财就是他妈的好发!”
其实这是一个历史误会,战争财虽然好发,但是以王大少的经济头脑就别指望了,否则也不至于到最后要王小少来养活了。总之,历史真相很诡异的。
但是,虽然历史学家很严谨的向人们指出王大少可能不具备政治远见,但是挡不住无数后世粉丝们对王大少一味的包庇和美化,最后王大少就成了一个智比诸葛亮武胜赵子龙的王帅,而且美姿容,多后宫,这是一枚多么适合各种言情宫斗历史军事种马耽美的猪脚人物啊!
最后以某位耽美小说的名字为传说中的王大少做一个历史总结:《攻占天下之王玉桥》。
王大少,乃可以放心鸟!小石总统据说是你的正宫娘娘,被压倒无数次!当然,小李童鞋是不会满意的,作为一枚西宫娘娘,很多时候吃醋是一种美德。
好吧,历史真相神马的,那都是小说家眼里的浮云。
☆、后记(本文完结)
“王帅返南京,一意为战,亟请于小石总统。此时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百姓疾苦,厌战之情,军民皆深,无论乡民士绅,于内战之事皆有怨言,即久战强将悍卒,亦不欲内战再起,王帅南京之行,步步维艰,遂成孤立,民情舆论,报纸刊物,皆指其为独夫,民情滔滔,要求判其战争罪,总统连发多次声明为辩护,并于民国日报上刊登《民国军政回顾》,明为回顾,实乃反击,历数王帅等随云众帅统兵以来抗击倭寇维护统一保家卫国之战,历数随云军及其属军历经无数战争,战死官兵达百万之众,致使随云城方圆几百里跨越几省城乡百姓几无男丁,遂有随云男儿天下刚之说,而今战乱稍平,民众竟惑于各种言论,百般仇视,殊可哀痛。《回顾》刊出,众皆哗然。”
————————摘自《民国报刊发展。重大文献纪要》
《民国军政回顾》语言通俗简便,数据翔实深刻,刊出当日几次加刊,民间舆论遂有转机,呼吁华夏统一,政治和解,阶级和解的呼声遂起,亦有民众要求苏党放弃独立政权归于国家之言,此时南京城各种势力林立,各种声音皆有。
随后,苏党也刊发言论,例举民国政府多次围剿之战,表示无法相信民国政府,无法放弃军事政治经济和根据地等独立形势,并严厉谴责王玉桥集团残忍迫害根据地进步军民的罪行,谴责王玉桥集团挑起内战的行为,认为己方乃是被迫反击,至于一直以来建立独立政权,经济上抗租抗捐,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军队等行为,乃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受压迫受奴役的劳苦大众的伟大责任,绝不是被王玉桥集团污蔑的阶级灭绝,至于打土豪分田地,也是符合人民的利益。而王玉桥集团虽然有抗日功绩,却掩盖不了其人民公敌的本质。
南京城里各种势力各种声音纷乱繁杂,无数政客派别特工人员情报机构将民国权力中心变成一个深水坑,但就算是老百姓,也都觉得,这一次小石总统怎么也护不了王大帅了,无论政治斗争怎么进行,王大帅都是必将被牺牲的了,京城百姓的政治敏感性很强,很容易就看出王大帅已经不可能翻身,不免有人叹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了。就连各国大使也表达了各国政府爱莫能助的态度。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被所有人认为已经成为弃子的王玉桥竟然最终说服了小石总统;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下支持其军事行为,王玉桥于不久后悍然出兵,因为遭到掌握在各势力手中的地方军队和民国中央军反对,即使张少帅也保持沉默,王玉桥只能联合丁云可的华北军对苏军发起围剿,这种完全不顾政治军事大局的行为不仅仅震惊了当时,即使后世军事专家政治研究人员也无法解释一向睿智的小石总统会支持这个不顾一切的疯狂行为。
是的,疯狂!此时的随云军历经战争,早已成疲惫之师,前一批应征入伍的官兵差不多战死大半,这已经是随云军第六次征兵,无数团营连早就全灭过几次,只剩下番号被后来者继承,而当年王玉桥亲自带出随云的几万官兵差不多凋零殆尽,历经十年的征战,父死子替,兄陨弟代,不仅随云城,中原之地无数子弟都血洒战场,此时的随云军差不多是当年的孩童,在这个乱世长大了,而将这最后的军力倾力而出,无论胜负,随云军都会遭受最惨重的损失,甚至成为历史。
“真是疯狂!这是孤注一掷的赌徒行为!”无论当时的军事家还是后世的军事家,都对这一次随云出征做如此评价。而这种疯狂,在后世人们看来,很是不智。若仅仅是王玉桥个人的行为也许好理解,军事家对王玉桥的评价一向有莽勇之说。可是为何连一向智勇双全的丁帅,智计百出的刘帅,英姿飒爽的李帅,甚至连睿智远大的小石总统都支持了这次王大帅的军事冒险呢?
而无论历史小说还是后世的电视电影,在演绎这一次随云出征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悲壮惨烈的色彩,就像某一位剧作家所说:“这是一个悲剧,有着希腊悲剧的意味,带着所有悲剧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元素,战争,军人,死亡,背叛,荣誉和血腥,愤怒和疯狂,仇恨和热爱,无法分清的善恶对错,无法分清的敌我,无法分清的民众,双方都为之甘愿去死的信念信仰,无法调和也不肯调和的仇恨竟都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爱……后世的我们,永远会听到这片土地在恸哭…”
后世有无数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描述这次战争;历史剧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