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券会降低他们的成本。
徐平对纸券真正的信心并不是用现钱兑换,而是跟纸券发放跟金银铺的其他兑换业务连在一起,可以在金银铺里直接用金银和布帛等常见轻货兑换纸券,而不再收额外的手续费。这对于外地来的商人非常有利,他们可以节省费用直接从三司铺子进货。
只要这第一步走开,纸券易于携带的优点就会显现出来,特别是等到三司的铺子开到外路州府,这一点的优越性就更加明显了。
前两月徐平已经开始筹划在西京洛阳开三司的分铺,上个月杨告代替王雍出任权京西路转运使,再加上以转运判官分司襄州协助新茶法的方偕,京西路的条件已经具备。
东西两京,豪门富户众多,是此时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只要在这两个地方立下脚来,特别是如果能够再扩到襄州去,三司就掌控了天下最心脏地带的商业。
以此为基础,这条农工商连接起来的链条就丰满了。
过了半个时辰,守在金银铺的公吏又来报了一次,情况依然是没有起色。
徐平三人相视微微摇了摇头,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最开始的日子也就造个舆论,让京城百姓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普及怕是还要等上些日子慢慢来。
突然,刚刚离去没多久的公吏又急匆匆地转了回来,到了桌前,行过礼,站在那里怔了一会,才大出一口气道:“副使,金银铺里剩下的纸券被人一下子换走了!”
“什么?!”徐平三人都吃了一惊,一起站了起来。
见公吏还是有些神色不属,徐平强行平静下心神,对他道:“不要急,慢慢说,是多少人去换的?那些人是一起的吗?”
“就只是一家。”
“哪一家?”
“八大王家,到铺子里换纸券的是他家的知院,用的都是布帛香药珍珠等等,并不是现钱。而且把金银铺的纸券换完,他家还剩了一些宝货,都寄在铺子里了。”
原来是他们家,那倒怪不得了,一万贯对于八大王家来说也不是特别大的数目,拿出来不算什么。而且全部是用宝货,明摆着是去占三司便宜的,反正他也不怕三司敢吞了他的钱不认纸券的账,怎么算都不会吃亏。
………………………………
第2章 这个技术不好细说
看着公吏离去,刘沆问徐平:“怎么办?副使,这可是出纸券的第一天,一下就被八大王家买光,接下来这一个月就不发了?”
徐平笑道:“这有什么好犯愁的,不过就是纸吗!印好了的就有十万贯在库里,明天拿出来发到铺子里就是。几十万贯的纸券,还买不光铺子里的货物,你担心个什么!”
“这不就是用纸换钱,终究不好。”
“什么用纸换钱,是用三司铺子里的货来换钱!如果有人拿着纸券到了铺子里,我们不给他货,寻才是用纸换钱!当时印的时候,就定了印的数量不许超过三司铺子里存的货物所值,不过是提前把货物卖出去而已,担心个什么。”
说完,徐平见其他两人还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对他道:“安心,只要保证铺子里的货物不缺,纸券就等同于真金白银。再过一段时间,发个告示,买多少钱以上的货物要提前几天通知铺子里,那便就万无一失了。”
现在的纸券还只是购物券,没有任何的金融功能,这个时候担心什么。三司也没有缺钱到要动歪心思,把纸券发出去了之后货物涨价,能引起什么风波。为了防止这一点,徐平把纸券发行的职能与三司的场务和铺子作了分割,分属两位判官管理。等到以后发行的量大了,还会从盐铁司分离出去,甚至从三司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金融机构。
金融业务操控在朝廷手里,当然免不了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会在这上面动脑筋,这无法防止,一千年后很多国家的纸币稳定性还不如现在的交子呢。最关键的还是要保证财政健康,只要朝廷手里不缺钱,纸币就能稳定。财政缺钱了,不在纸币上动歪脑筋,也会想其他办法从民间巧取豪夺,执政者不会躺着什么也不干在那里穷死。
没必要视纸币为洪手猛兽,一个劲地迷恋真金白银,最关键的还是财政的收支平衡。
换句话说,把纸币或者金融系统的操控权放到私人手里更可怕,那样不但要担心纸币增发变成废纸,还要防备各种各样的金融诈骗。官方有下限,逼急了无非是硬抢,让你知道现在真的是出问题了,私人会把这个下限都突破掉,用各种手段隐瞒诈骗,把你卖了还帮着他们数钱。在金融这方面,骗比抢更可怕。
刘沆分管着印刷纸券,偏偏对这新生事物又不怎么了解,怎么能够不担心?虽然条例所印了一系列关于钱法的书了,但这种事情没有真正经历过,谁知道书上说的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这可是以万贯计的铜钱,出了事刘沆被夺几断都算是轻的。
不管是三司,还是下面的州县,管钱粮的官都不好做,一般的官员都躲着。有了成绩奖励有限,出了问题追责还重,大家自然知道怎么选择。
与徐平商量过了,刘沆告辞离开,回支安排向金银铺里补充纸券。全部印出来的不过只有十万贯,不到三司几个铺子里的货物十分之一,现在的风险终究是小。
见刘沆离去,徐平问郭谘:“今天怎么不见你乘新马车上朝?”
郭谘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那车乘着太过招摇,而且如此华丽的车,总得有神气活现的车夫才配得上。那样的车夫一个月好几贯钱呢,我何必掏给他们!”
“难不成那车放在家里你就不坐了?”
“说出来副使莫笑我,昨天我托人向老家带了信去,让个族里的从侄来京城,准备让他驾着那车,在京城里面拉人,混点口食。”
徐平笑道:“这有什么,那几百贯的车,在京城里面拉客人,一个月怎么也赚几十贯钱使用,你倒是会精打细算。想着用钱生钱,你是最会过日子的人。”
正在这时,刘小乙带了徐平中牟庄园里养马的陶六到了州桥三司铺子附近,在人群外面焦急地东张西望,一副急着找人的样子。
铺子里有小厮看见,认得是徐平家里的干人刘小乙,高声道:“小乙哥,难得到铺子这里一回,怎么不进来坐坐!”
刘小乙见有人认识自己,出了一口气,走上前拱手问道:“我有急事要寻郡侯,三司衙门里的人说是到州桥这里来了,哥哥可有看见?”
小厮指着对面的茶摊道:“那里坐着与郭判官饮茶的不就是!”
刘小乙回头一看,见徐平与郭谘坐在那里喝茶,周围几桌还坐了不少随从,大喜过望,向小厮道谢:“多谢哥哥,改日请你饮酒,今日我有急事,先去了!”
说完,带着陶六,急匆匆地从人群里穿过街道,快步到了茶铺棚子下徐平桌前,行礼道:“郡侯,家里有急事!”
徐平吃一惊,忙道:“什么事?不要慌,慢慢说!”
刘小乙指指身后的陶六道:“还是由陶六来说。”
陶六上前道:“禀郡侯,是庄里的事情,说起来是好事。不过当日您对我有吩咐,一有了确切消息必须要立即来报知,所以才托了小乙哥急急地找了过来。”
徐平看着陶六,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才有些激动地问他:“可是事情成了?”
“成了,成了,当日受孕的马,十匹里有八九匹都有了身孕。我找了庄里怕有养马的人看过,确切无疑,绝没有半分虚假!”
徐平一下子站了起来,口中道:“竟然是成了!竟然是成了!”说完,激动的心情况无法平复,在桌边来来回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这么多年,郭谘还从来没见过徐平如此激动过,不由一头雾水,又不敢乱问,只能坐在那里看徐平激动地乱转。
过了好一会,徐平的心情才平静下来,在桌边坐下,吃了一口茶水,对陶六道:“你先回城外府里,寻徐昌找人把这事情详细地记下来,我回去看。这两天就待在京城,先不急着回庄子,等过几天端午朝假,随我一起回去。”
陶六应诺,与刘小乙先告辞离去。
看两人走了,郭谘问徐平:“副使,您的家事下官本不好冒昧过问,不过从来没见您如此失态,可是有什么重大的事?”
“重大?也不算重大。但不管对我家来说,还是对朝廷来说,这件事都了不得。现在你先不要问,这事情不好细说,以后自然会知晓的。”
徐平记得前世动物繁殖靠人工授精,经过这么多年试验,今天终于成功了。对于自己的庄子,有了这技术,牲畜养殖将上一个大台阶。对朝廷,马政也将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第3章 尽头牙
夜幕低垂,徐平坐在书房里仔细看着陶六口述之后找人记下来的事情经过。在桌子的另一边,盼盼半站在椅子上,吃力地拿着枝毛笔趴在桌子上练字。
人工授精的技术并不特别困难,最关键的是从种马取出精…液之后的保存。在徐平前世已经广泛采用冷冻的方法,低温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这个年代自然不可能,只能采用常温保存的办法,最可靠的还是用容器直接保存在动物体内,精子可以维持一两天的活力。
以前依靠自然繁殖,徐平的田庄想尽了各种办法,一匹公马也不过只能配十一二只母马,形成一个小的繁殖种群,再多,效果就要急剧下降。
优良的公母是非常昂贵的,而且很难得。用自然繁殖的办法,生出来的后代品种优良的机率并不高,再加上幼崽的夭折,繁育优良马种是相当不容易的。如今大宋境内没有野马群,优良的种马只能从党项和契丹引进,繁育困难,再加上品种退化,不要说是能够用作军马的马匹,就是能够役用的马也非常稀缺。
汉唐的牧马场都在西北,而现在的马监多在中原河北。中原不是不能养马,气候和水草都能够满足马匹的生长繁衍,最缺的是优良种马的引入。人工放养的马匹如果不进行优选优育,品种会非常快地退化,没有草原地区优质种马的输入是非常致命的。
而一旦采用人工授精的办法,一匹种马一次可以让成百上千的母马受孕,对优质种马的需求就一下子降了下来。再配合优选优育,用不多的好马就可以维持优质种群,而次一级的优良公马也解脱出来,可以直接用于骑乘和役用。
这是徐平所能想出的挽救中原马政的惟一办法,不如此,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中原能养马,但却不能保持种群不退化,只有用高繁殖率高淘汰率才能跟草原上数以千万计的马群抗衡。
这是科学,是客观规率,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使用科学的方法,就是把群牧司的官员逼死,他们也养不出足够的优良马匹来。
盼盼写了一会字,觉得累了,把毛笔放下,用手托着腮,看着坐在对面的徐平,小声问道:“阿爹,你在看什么呢?那样用心,也不过来教我写字。”
徐平抬起头,看着盼盼有些尴尬,道:“这是大人的事情,你小孩子不要操这么多的心。有妈妈教你写字足够了,阿爹有多少大事要做!”
盼盼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妈妈要给盼盼生弟弟妹妹了,也没空陪我了啊!”
林素娘过年的那段时间有了身孕,现在已经大腹便便,她自己不在意,张三娘却是看得紧,一点事情都不让她做。就是盼盼,也不能缠着母亲玩了,奶奶可是会说她。
这种事情徐平也无奈,这年头可没有男人在家带孩子的,他也不会带,只好对盼盼道:“等你有了弟弟妹妹,就有人陪你玩了,还不开心?”
盼盼摇头:“小孩子最烦人了,翁翁跟我说,以前不记事的时候,我不知道摔坏了他多少宝贝呢!等到有了弟弟妹妹,我就要被他烦了。”
这孩子从小到大被家里上上下下惯得不像话,徐平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道:“你不要这样想,小时候你带弟弟妹妹,长大了他们就会听你的话,多好的事情!”
盼盼连连摇头,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
过了一会,盼盼突然张开嘴巴道:“阿爹,你快过来看看,昨天我掉了一颗牙去,流了血呢,好吓人!翁翁说我这一口牙都会掉光,以后可怎么吃东西!”
“掉了自然会长,新的牙更硬,你什么咬不动!现在一口奶牙,不掉才是没用呢!”
徐平嘴里说着,把手中的纸放在桌子上,起身看盼盼的嘴里。一颗牙掉了去,显得空在那里果然有些些难看。
盼盼仰着头张着嘴,让徐平仔细看,生怕他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