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除了东三省所有政务,你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增加政府收入。前面成立皮毛加工厂和药品加工厂就做的很好,但还不够。”

    “我这里有几个点子你可以下去考虑一下:一个是生产牛羊肉罐头,这里距离蒙古很近,牛羊肉很便宜,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生产肉罐头,卖到关内和俄国。”

    “据我所知,现在俄国物价上涨的厉害,而且食物短缺,把生产出来的罐头送到俄国,销路一定很不错。”

    “第二个点子就是酒。几个月后,辽东就会迎来大丰收。那么多粮食卖肯定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了价格也不高。你可以建酒厂,把粮食加工成烈酒。”

    “老毛子是最喜欢喝烈酒的,把烈酒卖给俄国人肯定比直接卖粮食赚钱。”

    “第三个就是榨油厂,先不说整个东三省今年的大豆都控制在我们手里,光辽东今天的大豆产粮都是原来的五倍还不止。这么多大豆全部榨成豆油出口,以现在榨油厂的规模肯定办不到。所以,你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扩大榨油厂规模。”

    “最后一条,我们现在控制了整个东三省,加上袁世凯送来的移民,一千万百姓肯定少不了。这么多每天消耗的各种生活用品不可能全部从关内运过来。政府方面完全可以鼓励商人直接在关外建厂,什么洋火厂,洋皂厂都可以建起来。”

    “只要他们把厂子建在辽东,那就有税收,你们政府的收入也就会增加。”

    听到这里,黄兴脸上已经被激动给覆盖。

    以他的眼光来看,杨兴国提出来的每一个点子都有可行性。而且都是摇钱树。

    迅速记录完杨兴国提出来的所有点子后,仍然意由未决的的黄兴忍不住反问道:“司令,还有吗!我肯定,你刚才说得点子都能成。下去以后我就找颜副省长,不,是颜副总理过来商量,尽快把这些厂子建起来,从老毛子手里挣银子。”

    杨兴国忍不住苦笑道:“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等以后想到了再说,你留过学,见多识广,平时也多想想。”

    看到黄兴失望之余一脸认真的点点头,杨兴国扭头对周中举和孙烈臣问道。

    “司令决定建造小型造船厂的话,我手里的银子还足够维持全军两个月所需。但两个月以后,我这里就每银子了,连发军饷的银子都没有。”周中举皱着眉头回答。

    “还有就是部队的装备。我们库存的莫辛呐杆步枪已经没有库存了,部队扩编以后,至少有六万人没有武器。司令你看要不要把缴获北洋军的装备先用上。”

    军队是自己在大清国的立足根本,其他都可以出问题,唯独军队不能出问题。

    深知这个道理的杨兴国马上一脸严肃反问道:“都有一些什么武器。”

    “日本人的三八式最多,有两万支上下。然后是俄国人的水连珠,有一万两千多支。还有德国人的毛瑟步枪也有近一万支。剩下近一万支步枪有美国人的,有意大利的,甚至还有汉口兵工厂自己仿造的,乱七八糟!”

    “轻重机枪都是我们通用的,野炮和山炮基本上也都通用,另外还收获禁军一个重炮营十八门105毫米口径重炮。”

    杨兴国眉头一皱,马上决定道:“轻重机枪和火炮全部补充部队,步枪就算了。种类太多,太杂,装备部队后,别的不说,光给这些部队补充弹药就有你这个副司令忙的。”

    尽管武器的缺口有点超出孙烈臣预料,但孙烈臣还是一脸严肃赞同道:“司令说的对,部队装备的武器口径必须统一,不然战场上一个意外给部队送错了弹药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周中举一脸为难回答:“你们说得我都知道。可部队的缺口太大,六万多支步枪,如果不把缴获给用上,我还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没有装备,总不能让新扩编的部队空着手训练吧!”

    皱着眉头的杨兴国足足想了一分钟才决定道:“是时候该装备一种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了。”

    “副司令,你把兵工厂的情况再跟我们说一下!”

    为了保证全军的弹药补给,同官军和北洋军的整场战斗中,周中举每天都会去一趟兵工厂。

    所以,周中举对兵工厂的情况早就了然于心。

    “司令,因为受到材料和设备影响,兵工厂现在有一个火药厂,一个手榴弹厂,一个迫击炮厂,一个炮弹厂,两个子弹厂,一个枪械修理厂。”

    “主要以生产弹药,手榴弹和迫击炮为主,枪械修理厂可以利用损坏步枪零件少量组装步枪,但产量很低,每个月只有几百支。”

    一直皱着眉头的杨兴国马上决定道:“辽东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必须要有自己的步枪。仅仅依靠战场缴获和购买,太受制于人,而且不利于部队发展和扩充。”

    “所以,我决定我们自己生产步枪。先把步枪厂搞出来,然后再想办法把轻重机枪厂和火炮厂搞出来。现在我们有东北三省这么大地盘,完全有能力完善自己的军工系统,做到武器弹药自给自足。”

    没有人不想自己生产武器。但成立步枪厂自己生产武器,不是一句话就能办到的。

    除了足够的生产设备,还要大量工人技师,同时还要合格的原材料。

    而这些需求无一例外,全部和银子有关系。

    可周中举现在手里的两百万两银子都已经有了去初,根本没有其他银子给司令去办步枪厂。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二章 德皇的目的

    就在周中举皱着眉头准备打断杨兴国时,杨兴国就好像知道周中举想法,直接说道。

    “建步枪厂的设备肯定要从德国购买,价格我早就咨询过,平均三十万两一条步枪生产线。而一条步枪生产线的月产量可以达到三千支。我的想法是,一次建三条生产线,争取一个月给一个主力师换装。”

    三条生产线加上其他配套设备肯定不低于一百万两白银,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这一百万两白银的周中举马上提醒道:“司令,我们没有银子了!”

    “但我们手里有武器,而且还是大量的武器!只要把武器卖了,我们就有银子!”早就想到解决办法的杨兴国马上回答。

    “现在朝廷和北洋军都在抢着扩军,只要我们手里的步枪价格合适,一定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换成银子。不说多了,五万多支步枪加上缴获的弹药,换一百万两白银还是没有问题的。”

    周中举肯定这个提议后继续问道:“那后续生产呢?现在兵工厂每个月需要买回来的原材料就达到十万两,如果再加一个步枪厂,每个月采购原材料肯定不低于二十万两白银。”

    “这个问题好解决!”杨兴国一脸自信回答。

    “部队前前后后装备的水连珠步枪已经超过六万支,到时候卖一万支步枪的价格就足够我们生产两支步枪。等六万多支步枪全部卖出去,换回来的原材料肯定够我们生产12万条步枪,足够我们换装。”

    “等换装完了后,兵工厂还要继续生产步枪对外销售,到时候,每生产并且卖出去一条步枪,兵工厂就能给我们赚到至少十两银子,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摇钱树。”

    周中举想想后,皱着的眉头马上舒展开来,一脸兴奋回答:“还真行,兵工厂从成立以来都是只出不进,如果真能有收入,兵工厂就可以用这些收入再引进轻重机枪生产厂,火炮生产厂。司令,下去以后我就把我们有大量步枪要卖的消息传给朝廷和北洋军!”

    在威廉二世的统帅下,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德国都大大加强,并且有超过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趋势。

    这么好的发展势头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可威廉二世一点也不高兴。

    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拥有大片殖民地,支撑国家发展。而刚刚发展起来的德国,却连一块殖民地都没有,国内生产的大量工业品没有地方倾销,严重影响德国发展。

    可是,在殖民地几乎都被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瓜分的情况下,威廉二世能做的就是虎口拔牙。不断扩充德**事实力,增加德国在世界影响力

    而距离德国不远,但却拥有庞大人口数量和徒弟的俄国,同样被威廉二世所眼红。

    不断怂恿俄国周边一些小国挑衅俄国,消耗俄国战争潜力。

    但俄国毕竟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就算现在国内很乱,但帝国的底子仍然摆在那里。凭借那些小国家,根本没有可能让俄国伤筋动骨。

    如此一来,德国想要从俄国身上占到一些便宜就变得很困难。

    就在这时,威廉二世收到了来自遥远东方的电报。

    自己几乎快要忘记的盟友辽东军竟然拿下了大清国的东北三省,直接和俄国接壤,兵力也扩充到十多万人。

    辽东军控制区和俄国接壤,也就意味着辽东军和俄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战斗。

    一两年前,两三万辽东军都能打败两倍数量的俄军。现在辽东军实力大大增加,总兵力扩充到十多万人,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辽东军可以同至少二十万,甚至三十万俄军作战!

    如果德国将来真和俄国因为利益而爆发冲突,那作为盟友的辽东军,至少能在远东帮德国拖住近三十万俄军。

    当然,这还只是根据辽东军现在的兵力和实力来计算。如果几年后辽东军实力再增加一倍,那能拖住俄军的兵力也就更多。这对于德国的未来布局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也有人担心辽东军发展太快后可能对德国产生威胁。但这种想法一传到威廉二世耳朵就被他给否决了。

    用威廉二世的话来说,德国和大清国距离太远了,只要两个国家不接壤,互相之间就不可能有威胁。

    再说了,在威廉二世眼里,大清国一直都是落后和愚昧的象征,就算德国再怎么支持辽东军,辽东军也不可能发展到可以同德国进行对抗的地步。

    再说了,辽东军要购买的步枪生产线和小型造船厂都是最普通的军工设备,就算自己不买,其他国家也会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加深和辽东军的盟友关系,顺便还能给帝国赚回几十上百万两白银。

    想到这些好处,威廉二世几乎没有做过多的犹豫,甚至没有和首相商量就同意这场交易。

    有了德皇的首肯和支持,整场交易进行得非常顺利,而且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快。

    杨兴国刚把定金交给德国常驻辽东军代表,德国国内就开始把相关设备装船。

    潜伏在东北三省的日军也察觉到这场交易,对于辽东军这个忽然崛起的对手,日本上下早就想把辽东军除之而后快。

    可刚经历了日俄战争的日本,因为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从东北三省获得大量利益,反而因为辽东军横空出现还把原有的利益给丢了。

    这种情况下,国力大受损失的日本,根本没有实力再派出重兵同辽东军进行决战,又一次赌上国运。

    但是,对辽东军这个早晚都要消灭的对手,日本也不会不管不问。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扑上来咬辽东军一口,就好像上次朝廷联络日本政府一起进攻辽东军一样。

    尽管行动最后失败了,可随着辽东军地盘越来越广,军队越来越多,他们反而更加重视辽东军。大量情报员被送到东北三省,严密监视辽东军一举一动。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三章 想要孙子了

    上百万两白银的交易,再加上建造船厂和步枪厂的各种准备工作,其中各种牵扯和相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杨兴国就算想保密也保密不了。

    日本人一得到消息就做出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设备落到辽东军手里。

    辽东军一旦有了造船和生产步枪的能力,那辽东军整体实力一定会大增。再加上大清国丰富的人口资源,到时候辽东军想扩编多少就扩编多少,对帝国未来消灭辽东军,一定会造成很多问题,甚至给帝**队带来惨重伤亡。

    总有亚洲排名第一海军部队的日本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动海军拦截,直接截下这批机械设备。

    但当日军得知,所有机械设备全程都有德**队进行护送后。

    为了不得罪德国这个刚刚崛起的敌国,日本政府马上放弃这个想法。

    最终,日本决定派出大量情报员,并且从满洲军抽调一些精锐潜入东三省。等所有设备脱离德军保护后,在陆地炸掉这些机械设备。

    因为辽东军刚拿下东北三省,各主力部队又忙着扩充部队,占领东三省所有县城以后,辽东军各种军事行动就停了下来。

    至于下面的村镇和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