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谢郭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先谢郭嘉-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我便先去把书信寄了。”荀彧站起身,打过招呼后便向书房走去,留下郭嘉跟她两个人。

她看了郭嘉两秒,见他只是垂着眼眸,端坐在案几前,没什么表情。浑身上下依旧只有一套素衣,一支玉簪,素净得像松叶上的雪。何况他从刚才开始就一直这样安静,好像她惹到了他。

这样的气氛令司马黎有些坐不住,她身上没有加外衣,还觉得有些冷。犹豫再三之后,她干脆站起来打算离开,在越过郭嘉的时候,却被他拉住了手。他带来的触感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干燥,而她自己冰冷的手触到这温热后,反而更僵了。

“当年在阳翟的时候,你也是这么怕冷。”郭嘉也站起身,但不松手。他微微低下头与她对视,脸上的表情依旧平静,除了他的眼睛,定定地看着她,像一对搜寻器一样,试图寻找着他想要的答案。

“我不清楚当年你为什么要跟司马懿走,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让你学会用剑。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你现在还是一定要跟他离开?”他本是抿着唇,定定地看着司马黎,可是她也微仰着头,双目坦然澄澈地回视着他,丝毫没有心虚。这让郭嘉只能开口,他的嗓音像是被刻意压得低沉,每个字却因此变得更有份量。

“因为我现在姓司马。”她展开一个似有若无的微笑,几乎是不经思索就将答案说了出来。

因为她现在名叫司马黎,而不再是司黎。

她甚至有点懒得去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多少年了。在现代社会,她是一个姓司名黎的悠闲女青年,生长在一个亲情淡漠的家庭,正经文学院毕业,进入社会后就职于x省历史博物馆,岗位是文物解说员,每天过着像公式运算一样有板有眼的生活。

直到当地文化局要和博物馆联合举办一个汉文化展览,包括她在内的所有讲解员都不得不换上一套有年代感的行头——身上穿的是xx陵墓出土的汉制长裾还原品,戴则是仿制的馆藏物。比如她被分到的头饰,就是一只海棠雕纹的玉梳背。

这只梳背不像盛唐流行的款式,而是形如短款剑身,右上下各有一圆弧缺口,背有海棠花纹雕饰,玉质温润,莹白纯净,远观则状似一片花瓣。

而这只梳背,至今还被她戴在发髻边。

她遇见司马懿只是一个偶然。可是在遇见他的前一秒,她还认定自己已经穷途末路。

在司马黎用了两年的时间,去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之后,也曾想要自己一个人生活,只是她没能成为女版龙傲天。不仅如此,某次她遇上蛮横的黄巾军,只来得及躲藏,饥困交迫地流亡了数天,总算保住一条小命。

还记得那是她第一次亲眼目睹血腥和杀戮。

在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时代,雄才大略如刘备,也是空手奋斗几十年才找到真正的栖身之所。她在没有任何起点的情形下出走阳翟,数次尝试之后,终于身无分文,脑袋空空地站在一个陌生的街头,看着夜晚晴空万里,无边际的苍穹犹如漆黑的幕布,将这个已经开启混乱的时代罩得死死的。

她开始重新思考,能让人在这个混乱割据的时代立足的重要命脉是什么呢?

钱,粮,和聪明的脑袋。

司马黎认为,要掌握前两种的难度要远远超过与最后一种,天时地利与人和一样不占——久逢干旱,疫病大起,官僚*,农民起义。何况……她想起了鲁肃,家财粮草富足如他,最后也被周瑜说动,将家底全部捐了出去。

钱和粮本就是填不满的无底洞,与其费尽力气换一个不可能一定成功的结果,不如倚仗一个百分之百可靠的聪明脑袋。

——虽然这不是唯一一个选择,但却是最收成效的一条道路。

就在她想到这的时候,司马懿出现了。

他的声音听起来比他本人要略显成熟,有着成年男人的磁性。他的声音自她身后传来,有种从时间背后穿越而来的恍惚感。从此以后,她每一次听到司马懿突然开口时,都禁不住微愣一下。

“你长得和我妹妹很像。”他说。

而当时,她还在效仿文艺青年,仰头看着天空,专注感慨自己命运多舛、我见犹怜,听到有人来与她搭话,也只是随口回了一句:“你妹妹是谁?”

“她叫司马黎。”

在司马懿说完这句话之后,她便成为了真正的“司马黎”。

司马懿和司马黎是一母所出的同胞兄妹,只是司马黎在五岁时,走失在河内街头,无论司马家费劲多大力气,都始终找不到她的消息。

如今司马夫人多年来因忧成疾,垂命于病榻久矣,还心心念念着失散多年的小女儿。司马家不缺子嗣,数数司马懿兄弟共有八人,还能被后世称为浩浩荡荡的“司马八达”,而他们家的女儿,却始终只有司马黎一个。

司马懿说,他妹妹当初就是在这个街头走丢的,现在又在这里遇到了她。

当时她还不知道,拿“你和我的妹妹长得很像”这么烂的借口搭讪的人是司马懿,慢悠悠地问道:“那你说说,我们哪里像?”

“我们兄妹都是天生薄唇,你也是。一字平眉,眼形也略长,脸上没有表情的时候唇角也是微翘起,像猫。”

他的话让她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嘴角,简直怀疑自己这具身体原来的主人,就是他失散的妹妹。她问:“你的妹妹是何年出生?”

“光和元年。”

“我是熹平六年生的,比她大了三岁。真可惜,我不是你要找的人。”

她虽然是穿越来的,可她所寄居的身体却是属于一个两千年前与她同名同姓的女孩。她的父亲是颍川阳翟很有名气的士绅,母亲早逝,也没有别的兄弟姊妹。她遇见司马懿这一年,这具身体的年龄刚好是十四岁。

司马懿在得到一个完全否定的回答之后,并没有失望或者沮丧,他语气平淡地说:“无妨,既然你会出现在这里,自是命中注定你来帮我的。”

她低下头,转过视线朝声源看去,正对上司马懿略显沉静的面庞,双目有神而沉敛,眉峰稍高,粗而浓密,嘴唇也的确像他说的那样,是薄唇。他穿着一身鸦青色的寻常裾衣,已经背着手站了许久,他的这副姿态总让人想起夜巡的鹰,沉默地审视着你。

“还不知阁下尊名?”她顿了一下,才问道。

“在下河内司马懿。”

☆、第7章 珠联璧合

从此,她便冒名顶替了司马黎的身份。

陪司马夫人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她的第一件工作。阖府上下没有一个人怀疑她是冒牌货,诚如司马懿所说,真正的司马黎与家人失散时才五岁,加上她们长得真有几分像,有他和司马夫人承认,没有人会想到怀疑。

其实,郭嘉的猜测并不全对。司马懿没有逼迫她习剑,他只是让她选择学会一种可以自保的技能。

毕竟像他那种头脑聪慧的人,最多需要一个四肢发达的助手,而不是第二个聪明人。

她会选择使用软剑,只是因为它可以藏在腰带里,别在腰间,也看不出破绽,更不会引人瞩目。

几年下来,她的水平已是自保有余。不比初来乍到时的司黎,还是废物一个。

*

司马黎的思绪被渐渐拉回来,自从她刚才说完“因为我现在姓司马”之后,郭嘉便沉默了下去。尽管他还是拉着她的手,不许她走。这回,倒是她有些无奈,微微低下头,随口问道:“怎么,你不喜欢女子用剑么?”

“对。”郭嘉的声音自她头顶上方落下,简练果断。

虽然这是司马黎意料之中的答案,可她没有想到他承认得如此坦然。

“因为它的戾气会伤到你,这很不好。”郭嘉缓缓地解释着,他的语速很慢,完全不像他议论起时事那样侃侃而谈、悠然自若。他停顿了一下,又说:“我已经有些后悔当初一个人离开阳翟。”

她听了之后,愣了一下。

本以为郭嘉不喜欢女子用剑,多半是因为封建社会中的男人们不喜欢强硬嗜武的女人,却没想到是出于一个更简单的理由。她长呼一口气,再次抬起头来对上他的眼睛——瞳中依旧沉静如止水,但他已经沉浸在自己的认知里,流露出几分耿耿于怀。

“你当初离开阳翟是为了求学,这样你才可以去实现你的理想,和你的抱负。所以,我一直以为郭嘉不是一个拘泥于儿女情长的人。并且总有一天,”司马黎说到这里,转头看向门口,荀彧邀请的有识之士已经三三两两地踏进门来,她对着郭嘉指向那群人,断言道:“你会从他们当中脱颖而出。”

郭嘉也展眉看去,他对司马黎的话不置可否,只是说:“原来你是这样想。”

她闻言,转过头去看他,在他的嘴角微微翘起,目若寒星。他说:“我今天便可以在他们当中脱颖而出。”语罢,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重新坐好。而司马黎则有些讶然地看向他,总觉得他这副反应是不服她刚刚说的话,还有几分赌气。

可是心底里总有一个直觉告诉她,其实他是生气了。

司马黎微微低下头思忖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刚才说的话一点错都没有,那都是她自己的真实想法。除了最后一句,算作已知历史结果的吹牛“哔——”。

可若是她连这点“乐趣”都不能体验,那自己辛苦穿越走一遭还有什么意思?

没能成功提高逼格的司马黎抬手摸了摸鼻子,还是不理解郭嘉为何生气。

好在她不用继续与郭嘉面面相觑,此时的荀彧已经赶了回来,正邀请着他们的同门入座。而她也找了一个角落,坐了下来,她的位置离郭嘉并不算近。

荀彧说,今天聊的都是时事,于是作为国都的洛阳又变成了焦点话题。

“我听闻洛阳在昨晚就已下令封城了。数日之前,袁绍刚刚才聚齐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组成关东联军立下血盟之势才几天的时间,董卓就要封城,这……他怎么会有如此做法?实在想不通。”第一个提起这事的是一个年轻人,至少已及弱冠之龄,他坐在荀彧旁边,皱着眉摇头。

“不仅如此,那十八路诸侯的其中一支——长沙太守孙坚,已经声明要攻向洛阳讨董啦!”接话的人是个方脸的青年,有着浓重的口音,长相也蛮有几分谐星的风采。

“所以这……真是想不通呐!依董卓这长久以来的作风,总不会是怕了——”

“他到底想干什么?!”

荀彧坐在院中正中央的案几旁,一语不发地为众人煮茶,手法熟练,一起一落间,风雅之气随茶香袅袅飘散。他看起来很乐意听众人讨论,无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然有人和他的想法一样——

“烧城。”简短的两个字,同时出自两个不同的人之口,一个清越,一个平稳。两道声音同时响起,话音一落,席间众人便极有默契地朝声源望去——一个是郭嘉,他虽然坐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可他的打扮是所有人中最素净的,他也跟着看向和他说了同样话的人,而这个人刚好坐在司马黎的旁边。

她也不能免俗地朝身旁看去。

和被荀彧邀请的其他人一样,这个人也是个年轻的学士,头戴束发冠,衣着也极为讲究,虽然他只是穿了一身普通的驼色深衣,可司马黎能看得出,衣料的纹理和质感都属上乘,应该也是个世家子弟。

那个平稳的声音,就是属于他的。此人生得眉宇堂堂,肤色虽不白皙,却很健康;双目炯然有神,一脸坦率地回应着众人投来的目光,自然也包括郭嘉的。

“董卓出身西凉,有胆有识;他手下的西凉部队最为骁勇善战,寻常军队说起西凉军皆是闻风丧胆;董卓手下的智囊谋士、勇猛大将多如星斗。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浩浩荡荡,可称百万雄师,看似人数众多,但恐不及董卓的军队调遣得当。如此,两厢势力火拼,胜负难料。”他笑了笑,不等众人开口相问,便开始自顾自地解释起来。

郭嘉已经收回了看向他的目光,变回原样坐在那里。当众人还凝神等着那年轻人的下文时,他却不说了。

这时,郭嘉轻垂眼睑,接下了他的话:“现在已经有了董卓要迁都长安的消息,关东军也借此机会散播董卓惧战的言论,至于董卓想要迁都的真正原因,想必诸位也能料中大半。只是,不论如何,不论是孙坚还是关东军,总有人要来洛阳清君侧。因此,只要这里的皇权不复存在,董卓口中的’叛军’就无法保护所谓的皇权。”

他一边说着,众人也各自心照不宣地点点头。司马黎在一旁撑着脑袋,凝神记起一些零散的关键事件,经郭嘉三言两语地轻轻一点拨,她也和其他人一样恍然大悟——先不论董卓和袁绍谁输谁赢,一旦开打,就势必变成持久战。董卓要迁都长安,无非是因为那里离西凉最近,就好比项羽当年定都彭城而非关中一样。若是能定都长安,董卓就能将皇权与自己的势力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顺便拉长袁绍等人的战线,如此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