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爻-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起手式被师父一比划,生生地给比划成了一出中老年人五禽戏,但剑法本身却并不可笑。

严争鸣不是无知的小叫花韩渊,拜入扶摇派前,家里就给他请过最好的剑术师父,哪怕他学艺不精,眼却还没瞎。

扶摇木剑一共五式,分别是“鹏程万里”、“上下求索”、“事与愿违”、“盛极而衰”、和“返璞归真”,每一式有二十五招,数不清的变换,随着这几年年龄的增长,严争鸣有时候几乎有种这套剑法中包罗了天地万象的错觉,在每一点上停下来细想,都能衍生出后续无数种可能。

可这些他的师父从来不讲,木椿只会颤颤巍巍地比划比划基本招,其余一切自行领悟。

几次三番,严争鸣都想要问问他为什么不肯将那些精妙的剑招拆开细讲,但无一例外地都被那老黄鼠狼装疯卖傻地混过去。

严争鸣自己思索了一会,站起来,试着走了一遍第三式“事与愿违”。

说起来不大光彩,饶是他既不追求文成,也不追求武就,为人懒散,但在这一式上足足卡了两年,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这一式“事与愿违”名字不知谁起的,实在是恰如其分,纠正无数次,他就是不知自己被卡在了哪里,那股别别扭扭的感觉在一招一式中挥之不去。

严争鸣练了一半就停下来,盯着自己的木剑直皱眉。

在一边严阵以待的道童与侍女连忙一哄而上,打扇的打扇,擦汗的擦汗。

可惜这回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少爷练剑练出了瓶颈,本就心浮气躁,被这群蠢货一搅合,更加抓不住心里那一点若隐若现的灵感。

他蓦地一挥手,恶声恶气地喝道:“都走开,别在这碍事!以后我练剑的时候你们不准过来!”

侍女小玉儿忙怯生生地问道:“少爷,这是新规矩吗?”

这话是从何而来呢?只因那严少爷闲得没事,无事生非地立了好多“规矩”——诸如衣服与鞋须得同色,什么时候要上来给他梳头,书房桌案一天要擦几次,清早起来喝一杯合口的凉茶之前不开口……等等,不一而足,全是他一个人自创。

换个脑子不好的恐怕都记不住,皇帝老儿可能都没有他这许多的毛病。

严少爷脸色还没缓过来,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一条新规矩就新鲜出炉:“以后我练剑的时候,不叫你们,不准随意围过来,现眼。”

不幸听见这句话的程潜吃了一惊,没料到大师兄竟然还知道什么叫“现眼”。

领着程潜的木椿真人在旁边干咳一声,叫道:“徒儿。”

严争鸣一回头,目光就落到了程潜身上,那小孩也不正眼看他,活脱脱一副小家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羞怯”地低着头,亦步亦趋地跟在师父身后。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羞怯”地冷嘲热讽着门派中诸多怪现状。

木椿指着程潜道:“你二师弟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一会你指点一下三师弟。”

李筠何止是照顾不过来,他都已经快带着韩渊上房揭瓦了。

严争鸣自己的剑招还没练明白,毫无指点别人的心情,闻言没遮没掩地皱了个眉,恃宠而骄地冲着师父喷发了他一肚子不耐烦的怨气。

殊不知比他更充满怨气的人是程潜,他不明白为什么师父不肯亲自指点自己。大师兄能干点什么?

教他怎样照镜子能显得鼻梁高吗?

不过严争鸣到底没当着师弟驳师父的面子,他压下了几乎想要脱口而出的异议,耐着性子问道:“师父,我‘事与愿违’这一式好像总有哪不对。”

木椿真人和颜悦色地问道:“哪里不对?”

哪里都不对,通体不顺畅,练这一式,严争鸣觉得身上仿佛江河逆行一样,吃力得要命。

但他心里虽然明白,嘴上却一时形容不出自己那玄而又玄的感觉,舌下千言万语涌动,不知从何说起,最后,严争鸣仿佛被什么附身了一样脱口道:“好像是……不大好看。”

冷眼旁观的程潜再次确认了,这大师兄就是个穿金戴银的大草包。

师父笑容可掬地打了太极,道:“欲速则不达,这一式你可以再等一等。”

木椿真人永远是这德行,这狗屁师父,不管徒弟问些什么问题,他都从不正面回答,必要高玄枯涩地扯上个大淡。

严争鸣对此虽然早已习惯,却仍是忍不住半带撒娇的追问道:“等到什么时候?”

木椿真人温声道:“等你再长高几寸吧。”

严争鸣:“……”

懒散如他,一个月也总有那么几天想要欺师灭祖。

说完,木椿就堂而皇之地将程潜丢给了本门“镇派之宝”,悠然回到亭中喝茶去了。

扶摇派贯彻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古老传统,他们这柴禾棒子师父没露过一丝半毫的真才实学,永远只是用架子货给他们摆一个大框,大框里面填什么,他一概不管。

严争鸣心烦意乱地瞥了他一脸肃然的三师弟一眼,和这小东西也没什么话好说,便赌气似的随便找了个地方一屁股坐下,没型没款地靠在一边的石桌上,一个道童上前来,双手捧走了他的木剑,仔细用白绢擦拭。

道童洗他自己的脸恐怕都没有这样温柔呵护过。

随后,原本已经坐下的严少爷又不知出了什么事,诈尸一样,“腾”一下站了起来。

只见他修长的双眉一皱,向旁边的小玉儿发出了不悦的一瞥,却又不肯出言提示,弄得那小姑娘在他的目光下一脸惨白,不知所措得都快哭了。

最后,还是在旁边等程潜的雪青看不过去,轻声指点道:“石头上凉。”

小玉儿这才想起来,自己方才让他们的千金少爷直接坐在石头凳子上,把他老人家凉着了!

她连忙做罪该万死状,哭哭啼啼地上前,出手如电,给那少爷垫了三层垫子。

严争鸣这才瞪了她一眼,老大不满意地屈尊坐下,有气无力地对程潜一抬下巴:“你练吧,我看着,哪里不懂来问。”

程潜直接将他这大师兄当成了一坨有碍视听的浊气,连声都没应,打定主意不搭理对方,自顾自地全情投入到自己的木剑上。

程潜是从小就爬在树上偷听,那时候他没有书没有本,更不可能开口问,所以活生生地偷出了一身过目不忘的绝技。

师父的演示又那么清寂和缓,程潜稍微一回忆,木椿真人的举手投足就都列阵在了他的脑子里。

他全凭着记忆,谨慎地模仿着师父那颤颤巍巍的动作,随时将自己的动作与记忆做出对比,以便在身后那货狗舔门帘露尖嘴地开口纠正之前,就自己纠正回来。

这样的模仿能力,猴子看了都要自惭形秽,严争鸣先还有些漫不经心,久而久之,他的目光慢慢凝注在了程潜身上——那小崽子竟擅自将第一式的几招按着师父的口诀拆开来练了。

拆开的招式他会按着师父那种慢悠悠的方式反复练上了几次,熟悉一点后,他的目光突然凌厉起来,那一瞬间,严争鸣不由自主地放下伸向茶碗的手——他发现那股蕴藏在剑尖的精气神极其熟悉,这小子在模仿李筠!

程潜毕竟是模仿,再加上年纪小,气力不足,远没有李筠那股孤注一掷般的少年锐气,可是那股精气神一加入进去,他手中木剑顿时变了——就仿佛原来是一张摊在地上的纸片,此时却渐渐鼓了起来,有了个立体的形!

这形状尚且模糊,因为程潜的剑不说与李筠相比,就是基本招式是否准确,都还有待商榷。

严争鸣却在那一瞬间摸到了一点什么,他觉得自己看清了扶摇木剑的剑意。

剑意并不是树上的桃、水里的鱼,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没有人剑合一的境界,是不可能凝出剑意的——至于程潜,那小崽子当然更不可能比划出什么“剑意”来,他能把剑拿稳了不砸自己的脚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鹏程万里”这一式,极巧妙地契合了少年人初入仙门的心境,严争鸣想起自己当年看见满山符咒时的感觉,新鲜,好奇,对未来的、不可抑制的想象……

那或许不能说是“剑意”,而是扶摇木剑本身暗合了执剑人的心境,是剑法自己在引导拿剑的人。

严争鸣一下站了起来,他旁观程潜的剑,机缘巧合地触碰到了自己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剑法中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千变万化,以及师父为什么从来不解释——因为这剑法本身是活的。

为什么从第二式“上下求索”开始,严争鸣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到了第三式“事与愿违”更加难以为继——因为他既不知道上下求索的滋味,也不明白什么叫做事与愿违。

木剑已经无法再引导他了。

第9章

想通了这层关节,严争鸣就明白,自己该下山游历一番了。

水深火热,可以锻*,欢愉离恨,可以锻精神。

扶摇木剑虽是入门剑法,却暗合凡人一生起落,这不是闭门造车能造出来的,他整天泡在扶摇山上的温柔乡里,恐怕千年一岁,万年也是一岁,永远合不上那道红尘翻滚的辙。

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这种机缘巧合的点化,能知道自己瓶颈在哪里的,一般修行中人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会欣喜若狂,逆流而上,以待破壁。

可严少爷他是一般人么?

“下山游历”四个字只在他那花瓶似的脑袋里闪现了一瞬,随即就被山下种种风餐露宿、羁旅不便的臆想给淹没了。

一提起下山,光是想起要带多少行李,严争鸣都一个头变成两个大,一身的懒筋全出来造反,死活绊着他奔向前程的脚步。

“游历?”最后,少爷心有天地宽地忖道,“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瓶颈就瓶颈,管它呢。”

严争鸣下定了决心,他打算忽略剑法中那点生涩与不顺畅,反正剑招记住了,他就全当自己学会了,明天就问师父学第四式。

这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大师兄,心安理得地偷起懒来,他挥手打出几颗小石子,帮着师父将爬到树上用木剑掏鸟窝的四师弟打了下来,方向精准,力道得当。

严争鸣看着趴在地上嗷嗷乱叫的韩渊,自觉功夫已有小成,可以不必太过较真了。

过了午,师父和弟子们之间一天的相互折磨终于结束了。

除了大师兄以外,其他人各回各院,吃饭休整,下午各自用功——不愿意用功的可以在山上跟猴子们玩耍。

木椿真人对弟子一概放养,只是嘱咐他们遵守门规,每月逢初一十五的夜里老实点,不要在山间乱窜。

只有严争鸣下午还要留下来继续对着师父那张老脸。

眼见道童们陆续将木头与刻刀搬来,李筠就对他的两个新师弟解释道:“那就是符咒,符咒分为明符和暗符,明符就是这种刻在什么东西上的,最常见的是木头,如果是高手,金石之类也能作为材料,暗符就厉害多了,水与气,甚至心念都能成符咒——不过那都是传说了,谁也没见过,估计得是大能才做得到。”

程潜装作毫不好奇,其实已经竖起了耳朵。

毕竟符咒是仙器的根本,而仙器是寻常百姓对修仙最直观的印象。

韩渊自来熟地凑上去问道:“二师兄,什么是大能?”

李筠冲他露齿一笑道:“在世的哪个敢称‘能’,真大能早都升天了。”

韩渊对大师兄没什么好印象,但也知道自己惹不起他,何况小叫花不像程潜那么要脸,记仇也记得不深,一包松子糖足以让他一笑泯恩仇。

他有点艳羡地看了看严争鸣那自由散漫的背影,屁颠屁颠地问李筠:“那师兄,我们什么时候能学刻那个?”

“我们学不了,”李筠摆摆手,故作遗憾地说道,“要学符咒,得先有气感——你不要问我什么是气感,我也不知道,不过师父说是一种能沟通天地的玄妙感觉……师父么,你以后就明白了,不必太在意他说的话,在意了你也听不懂。”

李筠是个薄嘴唇,嘴角微微上翘,不笑也带着三分笑意,笑起来则越发不像好东西,他说到这,故意停顿了片刻,继而装模作样地皱了皱眉:“不过有人终身都感觉不到气感的,有些是因为资质不好,还有些是运气不怎么样。”

韩渊听了脸色一紧,不自觉地挺了挺腰杆:“那真是可惜。”

“当然可惜,”李筠道,“没有气感,我们将这木剑练得再好,也就只是强身健体,没什么大用。”

先开始,程潜听了李筠的话,并没有走心,因为他心里已经认定了严争鸣是个绣花枕头,严争鸣都能在七八年之内混出气感来,他要是还不如一枚枕头,不如趁早死了求仙问道这条心,回去种地做小买卖。

可是李筠说到这里,他那话里有话、话里带钩的劲却已经被程潜听出来了。

程潜回头对上李筠的目光,慢吞吞地开了口:“我听二师兄这个意思,怎么好像是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唤醒气感的?”

李筠冲他笑了一下,连眉再眼全都弯了一弯,仿佛一对黑白分明的钩子,意味深长地看着程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