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莫非就是我天生的克星?”
噶尔钦陵也是一脸的无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道。
“啊?退,退兵?父亲,可要三思啊,难道我军便没有一点希望了吗?若是我等集合全军将士,不惜一切代价攻破李显大营,夺取他的粮草。我军莫非也没有胜算?”噶尔弓仁一听父亲说要退兵,顿时心中一沉,然后不顾一切的劝阻道。
却听得噶尔钦陵又是衣舍又是一声叹息,然后缓缓说道:“此事,实在是太难了,首先来说,李显这厮定然会早就想到这一层,因此早就在其营盘加强了防御,我军若是攻其营寨,短时间内恐难以攻破,即便是真的侥幸攻破了,以李显那厮的性子,定然是宁可将粮草悉数烧掉,也绝不会留给我们,而到了那时,我军依旧没有粮草,而且还白白多好了一些时日,即便是占据了整个吐谷浑都无法解决粮草危机,到时候我等还是要被迫撤退,甚至在撤退的途中,我等来不及等到与粮草会合,三军将士就已被饿死的差不多了。若真到了那时,不要说是我等的性命,便是整个吐蕃都会因此而落入李显的手中,这却是让李显平白无故的多领功劳的事情,我等怎能如此糊涂?”
“原来李显这厮还能打这样的主意,这,这可真是太过狠毒了,如此说来,我军竟只有退兵一途了吗?唉,先后四十万大军,再加上突厥的军队,差不多都有五十万了,竟然连大唐的一个西部边境都搞不了,更何况是能够与大唐并雄于世上,受尽他人的羡慕……”噶尔弓仁一脸的无奈,只好按照噶尔钦陵的吩咐,下令准备撤兵事宜。
其实要说准备,倒还真没有太多可以准备的,毕竟两座营寨全都没有了,他们已经是身无长物,所以现在只能集合队伍,直接向着吐蕃的方向而去。
好在噶尔钦陵父子麾下有二十余万大军,等闲之下李显也不敢设伏兵,所以这样大摇大摆的离去也就是了,这一路上根本不用再担心受怕。
不过突破全军的士气却是非常低落,打了一年的仗,付出了好几万人的代价,竟然没有夺得大唐的一寸土地,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了,实在是没有面子,然而这也没有办法,吐蕃的物产本来就不丰富,这一年多几乎将粮食都给耗尽,再加上现在正值严寒,就连牛羊都大批的死去,正是吐蕃一年之中最难过的日子,想要再筹备粮草,实在是痴人说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不退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就这样宁可饿死也不撤退吧?
而在噶尔钦陵撤军没有多久,身在大非川军营中的李显就收到了消息。
“呵呵,噶尔钦陵在我大唐苦战一年,不仅没有占领一寸土地,反而折损了数万人,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次灰溜溜的返回吐蕃,估计没有个十年八年,难以恢复元气,我军只需派上数员良将镇守,如此则西陲无忧矣。”
李显听了消息之后不由得呵呵一笑,对着诸将如此说道。
这时候却听得亲卫统领高舍鸡说道:“大王,噶尔钦陵狼狈退走,我军为何不乘机追杀?哪怕是沿途设下伏兵也好啊。”
高舍鸡说了这一番话之后,顿时有不少的将领同时递来了探寻的目光,看来他们的心中也都存有同样的想法。
李显却是淡淡笑道:“正所谓穷寇莫追,诸位有所不知,这噶尔钦陵虽然退去,却并非战败而回,此人乃是吐蕃名将,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小王虽然屡次取胜,却也胜在侥幸,若是堂堂正正交手,即便能胜,却也不会这般容易。因此这一路上吐蕃必然会加紧防范,我军虽然得胜,若是就此追击,吐蕃反而会人人拼命,如此一来我军即便战胜,也定然会遭受惨重损失,甚至会被吐蕃尾随追击,来个反败为胜,因此,此时追击,实不可取也。”
高舍鸡听了李显所说的话,顿时点了点头,佩服的说道:“大王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末将实在是佩服,其实此事都不用末将说,大王屡次打败吐蕃第一名将噶尔钦陵,十余年来大小战数十次,从无败绩,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呵呵,大王如此战绩,绝对能够震烁千古,便是后汉之耿弇、蜀汉之赵子龙、北齐之高长恭、本朝之卫国公、英国公,亦是足以相媲美。”
李显闻言顿时哈哈大笑,拍了拍高舍鸡的肩膀,然后说道:“真没想到你这厮,跟了本王这么多年,别的本事不怎么见长,竟然学会拍马屁了,你也不要刻意抬高本王,本王虽然侥幸取得了几场胜利,却如何能够与那些先贤相比?算了,此事不必再提了,我等且安心准备撤兵事宜吧。”
第243章大胜!
就在噶尔钦陵父子退兵之后,李显统率大军缓缓前进,收复了之前被吐蕃占领的所有城池,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安西四镇的吐蕃残余力量和各部族纷纷投降,安西四镇全部光复!
不过这一点对于李显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惊喜,毕竟吐蕃主力被赶跑了,留下的将士根本都不足一万人,而且还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无法面对得胜之后的大唐雄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投降自然是首选之路。
虽然如此,这对于大唐来说也的确算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在经过一年多的沦陷之后,安西四镇又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这无论是对于经济还是政治,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虽然这样的功劳被左卫将军,陇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安西都护府都督黑齿常之轻易得到,不过鉴于黑齿常之是大唐名将,就算没有王方翼在乌海大破麴莽布支一事,凭他的才能最终也能取得胜利,再加上本人性情又是十分刚直,所以李显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舒服。
而随后不久,各路大军得胜的消息也不断的传来。
首先是唐休璟成功挫败了突厥对凉州的进犯,并且取得了斩首五千余级的战绩,迫使突厥大军退走,然而由于凉州地理位置重要,并不敢乘胜追击,只是安心在那里进行镇守,这也导致这场战争他所立的功劳在诸路大军之中竟然是最少的。
然而唐休璟却也没在意这些,其实对于唐休璟来说,这一站只要能够打败吐蕃和突厥的联手,保住大唐西部边境,无论是谁立功劳都无所谓,更何况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立的功劳够多够大的时候,一定会引起武后的嫉恨,虽然他并不在乎这些,可毕竟会给李显带来不小的麻烦,反而不如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虽然所立功劳不大,可是毕竟也有胜绩,怎么也会获得一定的封赏,而这样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反而意义更加重大。
而除了李显和黑齿常之这两路大军之外,河东道行军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单于都护府大都督裴行俭和右武卫员外将军,河东道行军副总管程务挺所统率的这一支大军也同样取得了耀眼的战绩!
裴行俭在奉命率军前去讨伐突厥的时候,对高宗提出建议,如今突厥重兵驻守,想要正面击败并不容易,正好现在波斯王卑路斯死了,其子泥涅师由于之前被作为人质一直留在长安,不如由朝廷下一道诏书,派遣使者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然后他再想办法招募兵士,从背后袭击突厥,就能轻易捉住造反的首领,平定突厥的叛乱。
高宗闻言很是高兴,就下令让裴行俭带上诏书护送波斯王,并任波斯都督府安抚大使,武后又乘机上书,请求拜程务挺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从正面牵制突厥的军队,高宗没有理由拒绝,只好同意,但是只同意授予河东道行军总管之职,大总管一职仍由裴行俭兼任,又让裴行俭都督河东道诸军事,拥有调兵之权。
裴行俭在受命之后,只带了上百随从,便护着泥涅师一路向西而去,由于他是以大的使者的身份前去,再加上带的兵也不多,更兼都是绕道而行,这一路上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轻松的绕到了突厥的背后。
其实突厥的阿史那奉职和镇守安西四镇的吐蕃将领麴莽布支却是知道裴行俭这一支队伍的行程的,不过一方面由于主要集中力量对付程务挺,另一方面见裴行俭人数既少,走的也都是商旅之道,根本没有多大的威胁,所以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后来裴行俭一行到了西州,又从当地招募了千余才智出众之士继续向西走,并且制造舆论说:“天气太过炎热,无法继续前行,待得挨到秋高气爽之时再行出发也不迟。”
阿史那奉职在得到这个情报后,对此并不以为意,失去了对裴行俭的防备。
后来麴莽布支率军征讨乌海,战败,安西四镇的吐蕃守军虽然也都在,然而却是人心惶惶,根本顾不得裴行俭这一行人,裴行俭知道安西四镇自有黑齿常之来收拾残局,自己根本不用去管,然而却从中争取了当地一些酋长的支持,他邀约大唐与突厥边境的一些心向大唐的酋长,以打猎的名义召集了万余人,来到阿史那奉职营外,从背后袭击了阿史那奉职的营寨,将阿史那奉职生擒,又将阿史那奉职的令箭传递出去,令各部酋长前来为阿史那奉职祈命,并且乘机将这些酋长们关押起来,之后又命人通知阿史那泥熟匐。
阿史那泥熟匐听说阿史那奉职被擒,也不敢再行抵抗,当即率众投降,并且下令阿史德温傅也一道投降。
裴行俭竟然就这样,以这种近乎匪夷所思的手段平定了突厥的叛乱,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唐军大胜的消息一个有一个传递到了宫中,高宗闻讯顿时大为高兴,连病情都减轻了许多,哈哈大笑着说道:“先是显儿的大军连续数次勇挫噶尔钦陵,斗阵、尾随、导引内讧、烧粮,一场场精妙的演出,一个个奇谋妙策,令噶尔钦陵老儿吃足了苦头,损兵折将,辛苦筹谋十年,终于成为画饼,朕听了之后真的是倍觉舒爽,估计之后的十年二十年,吐蕃再也不敢图谋我大唐矣!还有裴行俭,这等奇谋妙策实在不输显儿,竟然没有耗费我大唐的兵力粮草,就这样生擒叛贼,平定了突厥叛乱,这等才能,的确是文武双全啊。”
“呵呵,陛下英明神武,德佩天下,故此才受到上天眷顾,屡战屡胜,这是我大唐之福啊。”武后着实的追捧了高宗几句,心中却是极为的不爽,他派去的两位亲信大将,虽然也立了不少功劳,成功完成预期的任务,可是杀敌俘敌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甚至都有些拿不出手,心中自然恼恨不已,暗暗说道:“裴行俭,你这老儿当初在我立后之时就心中不满,今日又夺我大功,我定然不会让你成功。”
第244章武后的谋算
却说武后对于裴行俭的恼恨其实也不是一两年了,当年武后谋划废王立武,裴行俭时任长安令,就对此深为忧虑,认为国家的忧患从此开始,并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密谋阻止此事,却被武后亲信、大理寺的袁公瑜向午后之母杨老夫人告发,武后闻讯大怒,唆使高宗将其降职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后来裴行俭在西州多立功劳,积功升任安西都护,西域各国大都仰慕其德而纷纷归附大唐,因为立下如此大功,高宗这才不顾武后劝阻,强行将裴行俭召入朝中,拜为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等人长期主持选拔官员,在此期间裴行俭创长名榜、铨注等法规,还规定了州刺史县令的升降、衡量资历高低的制度,因为善于选拔人才,与李敬玄并称裴李,或与马载并称裴马。
但是因为武后的嫉恨,裴行俭的职位多年未获得提升,直到这一次西疆兵变,高宗想要让裴行俭取代李敬玄的地位,这才不顾武后的反对,任命裴行俭出兵作战,平定突厥叛乱。
现在裴行俭没有辜负高宗的期望,果然取得了大胜,而且是如此罕见的大胜,高宗自然是心中甚慰,大笑不止。
武后则是心中极怒,但是在高宗面前却没有表现出来,不过在返回宫中之后,心中的怒意立刻就爆发了。
“传裴炎来见我。”武后知道裴炎深受高宗信任,同时这裴炎还是她暗中培养的亲信,再加上裴炎与裴行俭虽是本家,却是暗中有矛盾,所以,要想对付裴行俭,裴炎绝对是最佳的人选。
片刻之后,裴炎来到了武后的宫中,只听得裴炎恭声见礼道:“微臣裴炎见过天后,不知天后相召,所为何事?”
武后淡淡说道:“非为他事,而是为了你那位本家。裴爱卿,你那位本家裴行俭如今可谓是得意非凡,取得了一场辉耀千古的战绩,呵呵,本宫恐怕从今以后,人们谈起河东裴氏最显耀者,首先想起来的一定会是裴行俭,而不是你裴侍郎。”
武后这一句话确实是击中了裴炎的软肋,只见裴炎面色一变,沉声说道:“裴行俭这厮只不过是运气使然,若非没有程务挺将军与突厥大军对峙,他如何能够钻了空子,取得这场大功劳?只不过突厥阿史那奉职等人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