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银票带了回来,如今是他们的身家性命,自然不会交由他人保管,所以,现在的林岚,真的很有钱。
如果将金陵比作水晶宫,那么四大家族,就是四条巨龙了。要在金陵城活下去,这些银票的确够了,但是要活明白,活舒坦,那就不是单单钱能解决的了,就像李登云一案,就不是钱能解决的。
龙过阴沟,猛不及鳅。
虽然伤不到猛龙,但林岚这条混水泥鳅依旧安然无恙。
春风细雨,林岚打着伞,心情格外舒畅,甚至有些得意。
“少爷,咱们去哪儿?”
“夫子庙。”
顺溜一听,顿时没了兴致。
夫子庙,一听,就不是个吃东西的地方……
(本卷终)
第111章 厉害了,我的穿越者
虽然顺溜不是很情愿来这种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的地方,但是也得跟着林岚走。比之扬州的府学,这金陵学宫简直可以用富丽堂皇来形容。
前庙后宫的设计,让读书显得是高人一等的事情。确实,林岚从每个身着学服,进出学宫的学子脸上,也看出了一丝自傲的神色。
夫子庙的照壁,位于秦淮河岸,两条黄龙张牙舞爪,气势冲霄。顺溜看着那两条大龙,眼睛都亮起来,这精美的石壁,在扬州城自然看不到。
庙前泮池是一段河道改造而成,这样利用河道作为泮池的,还是极为少见。两边东有奎光阁,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风昌盛。
一些学子、金陵才子,在边上的亭中吟诗作对,亦或讨论文章,这样的学习氛围,若放在前世,都是重点高中才有的学习氛围吧。
庙前广场东西两侧立石柱,上书“文武大臣至此下马”,以示对孔圣人的崇敬之意。其实也没有人敢骑马乘轿至此,一般都是在泮池处便自觉地下马下轿了。
庙门前有“天下文枢”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为“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这样的底蕴,恐怕也只有在南雍才有吧。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柱头皆有云雕,形即华表。
初春,学宫即将开学,在文庙拜夫子的学生络绎不绝。礼,作为孔老夫子统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在大京朝自然也是根深蒂固。为人,不可无礼。看到学子们虔诚的样子,林岚也是会心一笑,这“进口”的孔儒思想,看来也很有效用。
林岚之所以想看看这孔庙,倒不是瞻仰先贤,就是像看看这“进口”的孔老夫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林岚的脑海里,一提到孔子,便联想到春秋时期,随后才是历朝历代对于孔子的那些表彰。有些王朝对于孔老夫子前边的名号,一口气读下来都有些困难,但从没有一个王朝是说孔夫子是天上来的神仙。
然而在大京朝,孔夫子他喵的就是神仙。这就让林岚有些匪夷所思了,很想探究一下这孔夫子究竟是怎么忽的从天而降的。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林岚看过大京朝之前的史书,压根就没有春秋战国这一段历史,那么也就没有仲尼这个人物,只是在儒学之中,找到了孔老夫子的身影——那就是文圣,天上的神仙……
林岚也去过南京夫子庙,与这里大致无二,布局也极其相似。后边就是金陵第一学宫了。
顺溜有些不情愿地跟在林岚屁股后边,道:“少爷啊,几块绿豆糕填不饱肚子,要不咱们先去吃点什么?”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还有喝!”
林岚拧了拧顺溜那肥嘟嘟的脸,道:“瞧把你喂肥的,怎么就光长肉不长个呢?”
顺溜嘟囔着嘴,一副日了狗的样子。
林岚走进文成殿,孔夫子的巨像巍立在殿内,不少学宫的学生穿着统一制式的衣衫,磕头膜拜。
林岚绕了一圈,感觉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这孔夫子手执《春秋》、大笔,脚踩祥云,看上去比广场上双手搭在身前的石像更加神圣一些。若是将那支大笔举在头顶,那造型,简直就是自由女神像了。
孔门七十二贤,更是被神化成了七十二个文曲星,跟一堆罗汉似的,造型各异,手执各式各样的礼乐之器,也难为这引进的人,当初是如何想象出来的。
“这丫的,是谁这么有才,编这样一个弥天大谎,就不怕孔夫子泉下有知,来灭他满门吗?”林岚笑骂道。
“这位公子,老朽看你在这文成殿转悠许久了,不知道是在找什么?”
林岚一看,应该是这里的庙祝,拱手一礼,说道:“倒是没什么。在下想看看,这文庙内有没有孔圣人留下的痕迹。”
“那公子找错地方了。这文成殿乃是后世之人感沐圣人之恩,心生敬仰而立,金陵夫子庙之内,传说和夫子有些关系的,可能就是那块圣人碑了,不过当中所写天书,无人可知其意,只能瞻仰,却不能领会圣人之言了。”
“哦?”林岚没想到还有这等玩意儿,连声拜谢之后,赶紧拉着顺溜离去。因为顺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琳琅满目的祭品,再不拖走难保会做出什么丢人现眼的事。
林岚在文成殿转了一圈,重出棂星门。
这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又称戟门。
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教谕、训导学教官由大成门进,士子走持敬门,祭孔拜孔。
下阶为丹墀,便是圣人碑的地方。两边高大的松柏掩映下,饱经风霜的石碑上,刻着不少的字。
“少爷,这上边画的是什么呀?”
林岚呢喃道:“小篆?”他没想到,大京朝竟然有人会写小篆。林岚学过一些古汉字,大致的文字还是认得的。然而大京朝的文字演变,历朝历代,都没有篆书这一说,仿佛天生就是写楷书、行草的繁体字。
……
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能够懂它的意思,那么恭喜你,有一个来自大明朝的故人。我是大明嘉靖年间的进士,洪文德,没想到阴阳差错,来到了一个没有孔儒的世道。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这个世道上没有秦汉三国,没有唐宋元明吧?我也好奇得很,但是我创造了孔圣人,这大概就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吧。
祝你好远,我的后辈,真希望有一天,能重回大明啊。对了,我的小篆写得不错吧。
……
这碑文自然不是如此直白,但是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林岚倒吸一口冷气,没想到在他之前,竟然还有穿越者,从大明朝穿越过来,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孔子为何只是一个传说,科举从一开始就是八股文了。
林岚该庆幸的一点就是,就是这位先人,没有做个文抄公,将唐宋诗词搜罗个遍,可能本身就热衷于仕途,只想做个儒门传道者吧。
林岚又看了看碑尾的篆文。
“天宝?这是哪朝哪代的年号?”
“天宝乃是光朝平宗的年号,距今也有两千余年了吧。”老者显然精通史学,以至于一听到年号,便能迅速地从脑海里反应出来。
“两千余年?”林岚掐指这么一算,感情这孔夫子极有可能因为穿越者的原因,从而胎死腹中了……
老者缓缓走来,眯缝着眼,看向林岚,“为何看着这块圣人碑,会想起天宝这个年号?”他很好奇,圣人碑虽然来历不凡,但是历经这么多年,也无人知晓上边的文字,早就被人忽视了,今日居然听庙祝说有人过来看了,这才过来瞧瞧。
“额……这个随口说说,老先生莫要见怪。”
老者捋着白须,说道:“这碑啊,无人可解,真的是有些可惜。”
林岚只能呵呵一笑,要是被人解出来,估计要震惊整个大京朝,动摇所有读书人的信仰了吧。
事情搞明白了,林岚也是松了一口气。这八股取仕,感情就是个大明儒生搞的鬼,估计两千年前,这个有些文化知识的大明人士,可能也是个老神棍,教化百姓,如同传播一个宗教一般,将儒学宣扬开来。
也唯有宗教与信仰,比所谓的学术学派更容易被人接受吧。也正因为如此,大京朝的文圣神明,也是香火不断,参拜之人众多。
老者见林岚愣得出神,又继续问道:“怎么了?”
“哦,我很喜欢这里。”
老者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老朽也最喜欢这块清净地。对了,你是学宫的学生?”
“可以说是。”
“什么叫可以说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来的这么多可以。”
林岚笑道:“晚辈即将进学宫,所以只能说算是。”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晚生林岚,姑苏人士。”
老者眉头一挑,有些咋舌地说道:“厉害了!”
“啊?”林岚不知道老头这厉害指的是什么。
老者拿出一枚四方的小铜牌,说道:“明日凭这铜牌过来,应该能省去不少的气力。”
“您是……”
老者眯缝着眼笑道:“到时候就知道了。”
第112章 我这人,就是这么无礼
第二日清晨,春雨绵绵,这样的天气是最难受的,衣服总感觉潮哒哒的,不通透。这个人都像是泡在了水缸里,哪哪不舒服。
天阴沉沉的,小雨时不时从东窗飘进来。林岚坐在椅子上,让顺溜梳着头发,满脸阴沉之色。
“嘶!”
这已经是林岚发出的第三次抽气声了。
“少爷对不起。”顺溜尴尬地笑道,间或调皮地吐吐舌头。
林岚翻了翻白眼,怒道:“真应该把萍儿带来,梳个头发有这么难吗?”
“少爷要不您自己来?萍儿姐姐梳头当然比顺溜厉害了。”
“行了,让你梳个头,你倒拍起马屁来了。你说说,除了吃,你还会什么?”
顺溜乖乖地将木梳交到林岚手中,嘀咕道:“喝。”
“那你和云小凡养的那头猪,除了两只脚走路以外,还有什么区别!”
听到林岚骂他是猪,顺溜有些不高兴了,嘟囔着嘴,将双手背在腰后,低头看着鞋尖不说话了。
林岚拿过黄纸伞,瞥了眼看上去像是在反思的顺溜,感觉自己话有些重了,语气稍稍缓和地说道:“交待你个任务。在秦淮河附近,找个廉价的落脚处。你知道的,我是不习惯睡通铺的。”
“唔,少爷。咱们住客栈不是挺好的嘛?”
林岚眯缝着眼,说道:“你是多蠢?咱们住客栈一个月五两银子,一年就是六十两,你少爷如今有钱,但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买个房以后好歹在金陵也算是有一席之地了,这银子不能让客栈赚走了。”
“少爷说的是,那您有什么要求吗?”
“离学宫要近,价格便宜,宽敞点最好,最后就是五百两银子是底线了。”
顺溜磨着脚尖,喃喃道:“少爷,您还是杀了我吧?”
金陵城寸土寸金,这五百两银子还想在秦淮河附近弄套房,即便是顺溜都觉得这是个天大的笑话。
“嘻,你这是当少爷我的话是放屁?”林岚一把拍在顺溜的后脑勺上,“慢慢找,总会有合适的。这现实和理想有差距,这样才有奋斗的乐趣。少爷我准备一万两银子,那还要你何用?”
“哦。”顺溜有些丧气地轻声应道,“五百两,租还差不多。”
“要是租,也可以。至少得两室一厅,月供二两银子,不能再多了!”林岚喝了一口晨儿小二端来的米粥,撒了些芹菜片儿,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顺溜眼里含着泪花,他很想说,少爷,你怎么不去抢……
……
……
林岚撑着黄纸伞,缓缓步入雨中,今日,是入学宫的日子,自然马虎不得。
当他穿过棂星门的时候,已经有七八百学生穿着统一制式的学服,列在文成殿前,不时交头接耳,有些激动地等候着祭孔的开始。
身为金陵第一学宫,西侧又是江南贡院,加上江宁、上元县学的并入,这里的学生数量极多,一度曾达到七八千人。在古代文盲数量庞大,目不识丁之人占多数的情况下,这样浩大规模的办学,已经是极为少见的。
林岚昨日去信给姑苏的王言老贼,又抽空和陈之策三老聚了一聚,如今要入江南国子监了,这文德书院恐怕就难去了,对此,几位夫子也并无意义。
文德书院办学的目的,本就是教不寻常之学,既然林岚算学、兵策、诗学出众,那也就没必要在文德书院干耗时光了,索性入国子监进学,也省去了不少考试的步骤。
“唉?你怎么没穿学服,待会儿祭孔,学宫规定,所有新生要穿学服,还有这伞……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