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就是,明月老楼的服务是出了名的好。这大半夜的刘琮不睡觉,搞什么,再一看伊籍、法正都在,还有不少成都来的随从,唯独没有杨仪。
王粲立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低声问道:“主公,杨使者?”
听完王粲半醉半醒的描述,刘琮噌得再次站起身来:“来人,将王粲打入大牢等候审讯。黄权,即可带人查封明月楼,襄阳全城戒严,务必查出凶手!从即刻起,成都使团下榻的驿馆增派一倍的侍卫!”
“是!”黄权领命带着人出去,明月楼早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只等刘琮下令。
等黄权出去,刘琮有立即让伊籍带着使团的其他随从先行回驿馆休息,之所以将这些随从一起叫到议事厅就是让大家看看刘琮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如今一切都安排下去了,只能等待明后日的调查结果了。
伊籍带人离去,议事厅便只剩下刘琮与法正,法正起身向刘琮鞠了一躬:“多谢将军费心了!”
刘琮苦笑了一下:“哎,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偏进来……大半夜的惊扰了孝直兄歇息,刘某自知罪孽深重,还望孝直兄莫怪。”
两人都是聪明人,法正当然知道杨仪为什么为暴尸妓院,这里可是襄阳,刘琮也给了杨仪足够的钱财,不存在付不出嫖资的问题,而偏偏陪同者王粲又因故提前离开了事发现场。刘琮为了自己的安全可谓煞费苦心,法正岂有不知。
当日两人在襄阳城楼上侃侃而谈,却被畅通无阻的杨仪偷听了不少,虽然法正也不确定杨仪到底知道多少,但刘琮这种果断下手永绝后患的做法,最起码保证了法正的安全,至于刘璋那边,刘琮只能另外想办法对付了。
在刘琮看来,杨仪也是该死!一个在襄阳长大的书生,到成都不过一年多,却想着死心塌地的跟随刘璋,甚至不惜出卖襄阳的情报和跟踪、偷听刘琮与法正的密谈,偏偏还没有警觉性,不检点。
两人随后又是客气一番,刘琮这才派人送法正回驿馆歇息,经过这么一闹,虽然耽误了不少人的休息,却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接下来便是善后工作了。
既然做了,刘琮便是想要做得干净,第二日,明月楼便彻底被封,老板被抓入狱,妓女大部分被变卖,几天以来与杨仪有过接触的妓女都被羁押,等待他们的将是与明月楼老板一样的下场:斩首!
也只有这样才能给使团给刘璋一个交代,毕竟杨仪是使者身份,虽然主官是法正。
而襄阳城其他的风月楼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勒令停业整顿一月,一月之后官府派人检查,过关的才允许开业!尽管牵涉面积很大,甚至也会有一点不好影响。
但刘琮要做得是希望造成一种成都使者沉迷风月场所,与人争风吃醋而被杀的舆论氛围,强调的是风月场所,而非成都使者。这样将来法正带着其他的随从回成都也好有个交代。质问起来杨仪毕竟是襄阳人,在襄阳肯定有老熟人,玩起来乐不思蜀本身就有违使命,法正数次提出结束访问回成都,杨仪可都是不同意,原来是贪恋襄阳的风月场所!
当然那些妓女和明月楼老板是冤枉的,但为了荆州,为了稳住刘璋,保全法正,刘琮也只能牺牲他们了。至于王粲,本身就有失职的地方,不追究反而不好,等法正等人回成都便可以将王粲放出来。
第二百零八章 法正论胜
处决了犯人,安抚了益州使团,杨仪之事也算是告一段落,刘琮并不担心刘璋责怪,毕竟杨仪是襄阳人,到成都不过一年多,且不说杨仪是否与刘琮积怨很深,在成都杨仪也算不上重臣。刘琮做出来的姿态够高了,而且还有礼金。杨仪也得到了厚葬,因为他是襄阳人,所以刘琮自作主张不再运回成都了。
倒是法正临行前再次拜会刘琮,先前他知道刘琮对于攻伐益州信心不足,生怕刘琮坐失良机,让曹操占了先机,便是鼓励一番:“将军,昔楚汉相争,高祖,项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您知道的。汉高祖只有智力胜过项羽,但是项羽虽然武力强大,最终还是被逼的在乌江自刎。况刘璋远不及项羽之辈!
而将军麾下有孔明、元直、士元、子初等皆有旷世之才,又兼仲业、兴霸、文长等万夫不当之勇。若将军攻益州,正与子乔愿为内应何愁益州不定?”
法正不好直说其实将军你不会输给刘邦,刘邦靠得智胜,如今刘琮手下谋士、武将远胜刘璋,而且还有我法正和张松做内应,你何愁不胜?只是绕开接着说道:“刘季玉生性懦弱。而将军您英明神武,远胜于他;刘季玉虽然同为汉室宗亲,但却欲投曹操,将军是皇上御弟,钦命的征南大将军,且您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曾经拒强敌与域外,这是义胜于他……
汉室衰微刘季玉对待豪强过于宽纵,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而您拨乱反正,以严治政,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这是治胜于他;刘季玉表面上宽宏大量而内心则多疑,用人却怀疑他,所任用的只有亲戚朋友,而您用人时表面上简单容易却内心明白清楚,用人从不怀疑,只要有才就使用他,不在乎离您远或近,这是度量上胜过他;刘季玉虽有子乔等人辅佐,有很多谋略,却很少下决断,失败在所难免,而您有众多智囊且计谋就实行,应变能力无限,这是谋略胜过他;刘季玉谈论、让物用来提高名誉,多数人会讲话掩饰自己的缺点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诚心对待别人,不为虚荣,多数人忠诚有远见的人都愿意为您所用,这是道德上胜过他;益州治下时有人因饥饿、疾病而死,刘季玉因其事小往往忽略之,而将郡您给年幼者提供口粮,在州内广开医馆,广募医官治病救人,这是仁胜于他……
益州当下的大臣争权夺势,谗言迷惑造乱,而您用道德统治下士,邪恶的事不能行使,这是您明智胜过他;刘季玉正确和错误都不能知道,而您认为正确就用礼招待,错误就用法律处罚,这是文胜于他;刘季玉过分依赖父辈基业,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处,而您用少克制多,用兵像神一样,士兵都依靠您,敌人害怕您,这是武胜于他。
将军在诸多方面远胜刘季玉,只需等待时机,令一水军大将夺白帝,攻江州,将军你亲率主力攻巴郡,而后水陆并进围成都,正与张子乔游说成都军民出城迎接将军,到时候益州可定矣!”
法正说的这些胜过刘璋的地方,刘琮倒是也不否认,这还得说是法正聪明。他不谈自己在益州不受重用,而是对比刘璋和刘琮,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也是在暗示刘琮,我法正不是那种以为卖主求荣之人,而是将军您与刘季玉的优劣是在太明显了!
法正的十胜论余郭嘉当年官渡之战时鼓励曹操有异曲同工之妙,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与孙子兵法一比的。中国兵法认为,国无智谋之士不强,君无智谋之士不立,事无智谋之士不成,兵无智谋之士不胜,孙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经典。
孙子兵法的宏观战略思维优异,但是具体到实践中,却对敌我双方统帅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谋划。如果仅仅从人性的把握上,十胜论是比孙子兵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不同的是官渡之战是看起来袁绍势大,而且是袁绍主动挑起了中原决战,而如今益州于荆州实力差不多,甚至荆州还要强一些。所以在法正看来,只要刘琮夏冬决心,荆州必胜!
刘琮虽知法正有盗版和奉承之嫌,但仍旧十分高兴,法正能这么说,说明他仔细对比过荆州与益州,找出了刘琮的优势所在,这就是为君分忧的最具体表现。同时也指出了刘琮攻伐益州可选择的两条路线,其中荆州的水军相对益州具有绝对优势,一旦夺取江州,再从陆路攻入成都就有了补给站,战斗便变得更加顺利!
“多谢孝直兄提醒,琮这边开始着手准备诸项事宜,孝直兄这一路也要多加小心,代我向子乔兄问好!”法正是必须要先回成都的,一来法正的妻子都在成都;二来按照法正的说法,他还要回成都游说可以帮助刘琮的益州官员,以法正之才,辨别游说一些益州官员归顺,对于将来刘琮攻取益州也会事半功倍!
刘琮一直将法正一行送出隆中,又传令沿途诸县务必认真接待益州使团,对外是益州使团,其实刘琮还是舍不得法正,历史上法正进言刘备屯兵萌霞关随后取益州,拉拢蜀中士族,进图汉中,计斩夏侯渊,可谓屡立奇功。如果法正和张松正能为自己所用,对于夺取和将来治理益州都有莫大的益处。
法正人称郭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法正擅长奇谋画策,诸葛亮也为之叹服,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曾评其为类似于魏国的郭嘉。
而两人的事绩也出奇的相似。郭嘉死后,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的大败,回军后,不禁叹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法正死后,刘备于夷陵被陆逊击败,诸葛亮得到刘备大败的消息也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制止主公,让他不要东征;就算东征,也不会输的这么惨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秒。
郭奉孝劝曹操北征乌丸,能够胜利,是因为他对人的了解;法正大败夏侯渊,也正是法正对人的了解。还让人惊讶的是,《三国志》中也都记录了他们的缺点。郭奉孝不治行检、法孝直滥用权力。
所以法正在刘琮心中绝非一般的谋士那么简单,既然史书称其为蜀汉第一谋士,那么刘琮自然以后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这样一个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在他没有彻底归顺之前,应有的谦逊是必须的。
当然表面文章也不能不做,善待益州使团更能够稳住刘璋和益州文武官员。何况杨仪都死在了襄阳,所以刘琮对于益州使团的每个随从人员都有奖赏,为的就是等他们回到成都多替法正,替自己说好话。
送走法正的刘琮一连几日都是心神不定,诸葛亮见状不无感慨,只得好言相劝:“主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主公与法孝直相处甚欢,然主公还有更多的要务要处理,法孝直也有他的使命,他日兵临成都,你们二人便自然能见!”
“孔明先生,你说这张子乔与法孝直会是真心归顺我吗?那刘季玉不会对他们不理吧?”很显然刘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患得患失,诸葛亮也是感慨万千,面对主公,他只是丫头走开留下刘琮一人在那里自言自语……
第二百零九章 关羽谈兵
益州使团走了,襄阳城并没有因此安静下来,如今在刘琮的治理下,诸葛亮、刘巴、孙乾、糜竺等人一干文人在襄阳搞建设如火如荼。而刘琮则把目标锁定了被自己软禁的关羽,离上次见面有几个月了,刘琮自认为上次的打压对高傲的关羽应该有所触动。
而这段时间以来,赵云每月都会前来与关羽见面,刘琮在襄阳的所作所为,关羽也有所了解,尤其是徐庶和伊籍等人被刘琮重用,对关羽触动很大。人终归是贪恋美好生活的。当初被捕时,关羽只求速死却死不成。时间过了将近一年了,最先那种只求速死的勇气也没有了,随之而淡化的还有对刘琮的仇恨。
这一次刘琮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他知道关羽所依仗的除了一身好武艺之外,就是他自认为自己比吕布、张飞之流多了些兵书,懂谋略。刘琮便是要从这里入手进一步击溃关羽的心里防线。
“关将军,日前有人向我推荐你,说你除了武艺不错之外,还略懂兵法,我便觉得奇怪,特意来看看,还望将军不吝赐教……”刘琮说是请教,言语之间却并无尊敬之意,关羽大怒:“我遍读兵书,你这小儿知道什么?”
刘琮一看激将有用,便也是装作生气状:“你说你遍读兵书,我想来看看你是否知道奇正、缓疾、虚实、进退、利害、动静、刚柔、有无之道,没想到你只不过是一莽夫而已。”刘琮穿越前自然也读过兵书,后世的上千年无数人经验总结当然不会输给关羽,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所以专门来挑关羽自认为比一般武将所擅长的来。因为在关羽看来,刘琮不过是一纨绔子弟,年纪又轻能读过几本书,居然想班门弄斧?
关羽看刘琮这一大串准备了很久的新词,大惊之下问道:“何谓奇正、缓疾、虚实、进退、利害、动静、刚柔、有无之道?”
刘琮回答:“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以正合,以奇胜。具体地说,正面迎敌为正,机动配合为奇;明为正,暗为奇;静为正,动为奇;进为正,退为奇;先出为正,后出为奇……—般的、常规的、普通的战略、战术为正,特殊的、变化的、罕见的战略、战术为奇。”
关羽心中暗叹,表情也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