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丛中趴伏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杨荣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了一会说道:“来了!”
他的话音刚落,潘惟吉就伸手朝他的后脊梁上捅了捅,小声说道:“不用听,已经能看见了!”
顺着潘惟吉的目光朝远处看去,夜色中浮现了一片比黑夜更加黑暗的影子。
那片黑影很是庞大,而且还在不停的运动着。
“将士们,快追,宋军跑不多远!”一大片战马从他们附近奔过的时候,杨荣和潘惟吉清楚的听到领头的辽将对身后的辽军喊道:“村子里的人说了,他们就在石碣谷附近,我等要加快速度,将他们聚歼在那里!”
这队辽军人数极多,杨荣粗略估算了一下,他们至少有五千多人。
“辽军还真知道了我等的行踪!”看着策马狂奔过去的辽军,潘惟吉皱着眉头对杨荣说道:“若是与这样一支队伍相遇,我军恐怕是难有胜算!”
“呵呵!算不得什么!”杨荣撇了撇嘴,对潘惟吉说道:“若是我料想不差,他们只是前来围剿我等的辽军中规模比较小的一支!”
“还真是那个村子里的人卖了我等!”潘惟吉站了起来,拍了拍沾在身上的草叶,对杨荣说道:“杨兄杀他们是杀的应该,为何不将他们杀光,还要留下老人和妇人?”
“村子里有孩子!”杨荣的眼睛微微眯了眯,叹了一声说道:“若是把老人和妇人全都杀光,孩子怎么办?我承认在下令屠村的时候,我是残暴的,可我的人性并没有泯灭!眼下在石碣谷劫杀辽军的计划已是无法实施,我军唯有回到长城,在城头上与辽军展开厮杀,等待大军来援!”
“是!杨兄考虑的周详!”潘惟吉点了点头,对杨荣说道:“虽说辽军也能登上城墙,可我军只要在狭窄的城墙上布下阵势,辽军骑兵就奈何不得我等!”
这一次杨荣没再说话,他的考虑正是如潘惟吉说的那样,在城墙上布下矛阵,即便辽军骑兵登上了城墙,也只能正面朝向他们的矛阵,对他们根本不可能造成多大的伤害。
弓箭根本不是杨荣担心的,辽军若是用弓箭进攻,他完全可以让兵士们组成严密的盾阵,配上宋军身上坚硬厚重的步人甲,箭矢能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心内已经做好了盘算,杨荣和潘惟吉也不再做片刻耽搁,领着队伍径直向长城方向奔去。
雁门关外,宋辽两国曾经发生过数次大战,今天,杨荣和潘惟吉也将带领这两千五百名官兵登上这段并不算长的长城,等待着与辽军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杀!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24章长城之战1
趁着夜幕,两千多人登上了长城。
杨荣双手扶着长城的城垛,一双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石碣谷方向。
在夜色的遮掩下,他根本看不清谷口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很确信,辽军此时应该已经登上了两侧的峭崖,如果他们还在那里,很可能已被辽军团团包围。
“若是我猜的没错,父帅引领主力来到这里,至少还要三到五天!”潘惟吉走到杨荣身旁,像他一样双手扶着城垛,语气里透着几分不安的说道:“雁门关外的城墙已经搭建了许多阶梯,辽军能够直接骑马上长城,城墙对我军来说,根本就是形同虚设,三到五天,如何守得?”
“能守!”杨荣的眉头紧皱着,对潘惟吉说道:“城墙并不宽,辽军进攻的时候,我军只要在上面摆列出矛阵,他们就奈何不了我们!若是他们向我军射出弓箭,我军无需还击,只需摆出盾阵,尽量避免弓箭给我军造成伤亡便可!”
双手扒在城墙上,潘惟吉的眼睛微微眯了眯,对杨荣说道:“杨兄,看来你我也要换上步人甲了!”
“那是自然!”杨荣嘴角牵了牵,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在这里驻扎下来,不用再长途跋涉,穿什么样的铠甲并无区别,自然是要穿上结实、牢固的步人甲!”
换上步人甲,杨荣顿感身上压力倍增。
北宋步人甲,重量接近六十斤,已是半个成人的重量。
官兵们背负着这个重量,已是习惯了,可杨荣却是没习惯在身上额外的增加负担。
套上沉重的铠甲,他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真不知道兵士们穿着如此沉重的铠甲如何能够适应!
“二位大人,城下发现辽军!”就在杨荣和潘惟吉都换上了步人甲之后,一个兵士跑到二人身旁,指着城下一片黑压压的影子对他们说道:“看起来大概有五千人左右!”
“这么快就来了!”看到那片黑影,杨荣嘴角撇了撇,对潘惟吉说道:“既然他们有雅兴追来,我便为他们抚琴一曲,你认为如何?”
“杨兄有雅兴,我自是不会阻拦,只是城下的辽人,他们懂不懂得欣赏如此美妙之弦音,还不可知啊!”潘惟吉笑了笑,随后对一旁的亲兵说道:“为虞侯大人取琴!”
亲兵应了一声,没过多会将杨荣的瑶琴抱了过来,交到他的手中。
接过瑶琴,杨荣盘腿在地上坐了下来,将瑶琴平放在大腿上,揭开包裹着琴身的锦缎,微微歪着头,伸出两根手指拨弄了几下琴弦,调了调瑶琴的音色。
站在城上的宋军望着城下正在慢慢逼近的辽军,一个个紧张的连握着矛杆的手心都沁出了汗珠。
辽军的先头部队就有五千人,看来这次辽军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他们这队人尽数歼灭,否则定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派出这样庞大的队伍前来探路。
琴弦轻颤,一首悠扬的曲子随着杨荣手指的拨弄飘荡了起来,这首曲子很柔,柔的就像是水一般,任何听了的人,都会有种睡意朦胧的感觉。
听到城墙上传来琴声,城下的辽军止住了前进的步伐。
领兵的辽将驻马立在晚风中,对身后的军官说道:“宋人如此有雅兴,大战在即,竟还有心境抚琴,想来在城外必有埋伏。我军人数不多,莫要中了宋人的奸计!”
他身后的军官点头应了一声,策马向后奔去,传达辽将的命令去了。
伴随着杨荣弹奏的琴声,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城上的宋军和城下的辽军彼此站在对方张开弓箭就能射到的地方,可双方却是谁也没有发起攻击,只是默默的对峙着。
宋军按照杨荣的说法,集中在一起,用盾牌遮挡住身体,摆出了一片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全都密不透风的盾墙。
禁军官兵膂力惊人,能张开一百五十多斤的强弓,由他们的臂膀顶起的盾牌,必定是十分牢固,不易被弓箭撞偏的。
城下的辽军也有了动作,手持大盾的骑兵站到了队列的最前沿,用手中的大盾将后面的同泽遮挡起来,防范着宋军突然向他们射出箭矢。
夜色中一片宁静,双方都摆出了防御的态势,却没有一方真的将箭矢射向对方。
五千辽军与两千五百宋军就这样城上城下的对峙着。
杨荣和潘惟吉自然是不会先发起进攻,对他们来说,拖延就是最好的战术,拖延的时间越长,对他们越有利。
辽军当然也不会先发起进攻,同样的,拖延对他们也有着很大的好处,只要再拖上一两个时辰,后续的援军就会赶到,他们只要盯住眼前的这支宋军,也就完成了一半任务。
对辽军的算计,杨荣看的很清楚,可他却没有办法命令军队立即后撤。
在他们的身后,就是大宋的土地,即便不在乎辽军进入大宋,他也不能撤。
眼下的辽军定是采取了他们守,辽军则耗;他们退,辽军则追的战术。在这样的战术下,想要毫发无损的撤出战场,几乎是没什么可能的!
启明星终于出现在了东方的天空中,天边现出了一抹雪白的颜色,天就要亮了!
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的尽头跃起,向大地投射着它那并不算温暖的光芒。
清晨的风儿很冷,已经弹了小半夜琴的杨荣感到手指一阵阵的疼痛,他止住了抚琴,悠扬的琴声顿时戛然而止。
将瑶琴交给亲兵,杨荣伸出双手,看了看有些红肿的指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全军官兵在说:“快要开始了!”
随着他话音的落下,石碣谷方向果然又有一片黑压压的身影朝着长城压了过来。
城下的辽军越聚越多,不过后来的辽军并没有站到距离城墙很近的地方,他们停留的位置,是在宋军纵然射出箭矢,也不可能达到的距离。
杨荣双手扒着城垛,与潘惟吉并肩站着,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城下的辽军。
辽军源源不断的赶来,到了午间,在城下聚集的辽军已经不下两万人。
“他们要开始了!”当最前面的辽军开始朝前推进的时候,杨荣嘴角微微牵了牵,对潘惟吉说道:“守住我们的位置,支撑三天定不是问题。”
潘惟吉扭头朝身后的宋军官兵们看了一眼,叹了一声压低了嗓音对杨荣说道:“敌众我寡,不知将士们如何在想!”
“我和将士们谈谈!”杨荣微微一笑,转过身,对已经摆列出盾阵的宋军官兵们喊道:“将士们,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挡住辽军,不让他们踏入大宋半步,你们害怕吗?”
“不怕!”杨荣的喊声落下后,宋军官兵齐齐发出了一声怒吼。
“你们可能都会死,我和军都指挥使也可能会死!你们愿意跟我们一同为大宋而死吗?”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杨荣脸上始终挂着一抹淡然的笑容,给宋军官兵们留下了一个他已经做好准备从容赴死的印象。
“愿意!”听他这么一问,所有宋军又齐声发出了大吼。
“我告诉你们!”杨荣双手叉着腰,对宋军官兵们喊道:“我们站的地方,是大宋的国门,若是辽军杀入大宋,大宋的百姓们就要惨遭屠戮!那里有你们的父母妻儿,有你们的家人亲眷!我们不为任何人,只为他们,誓死不退!”
“为了父母妻儿,为了家人亲眷,誓死不退!”当杨荣喊完这句话的时候,所有宋军的士气全都真正的被调动了起来,他们高高的举起手中兵刃,高声的吼叫着,吼声震颤了长城、直入云霄。
城下的辽军还在缓慢向着城墙推进,杨荣转过身,伸手指着正朝长城逼近过来的辽军,对身后的宋军官兵们喊道:“将士们,辽人要过长城,我们就要把他们打回去!此次一役,不是他们退,就是我们亡!”
“誓死不退!”宋军再次齐齐喊了一声,盾阵重新列好,阵型两翼伸出密密匝匝的长矛,只等着辽军冲上城墙,再与辽军展开一场浴血搏杀。
杨荣与潘惟吉一道站在盾阵内,等待着辽军箭矢的侵袭。
推进到距离城墙只有五十步左右的位置,辽军纷纷抽下了背上的弓箭,将箭矢搭在弦上,一边缓慢前进,一边向城墙上射出了一蓬蓬箭矢。
有着城墙阻挡,能够对宋军造成伤害的箭矢十分有限,箭矢位置低的,射在了城墙上,发出一阵“啪啪”的折断声,落到城下,位置高的,则直接从官兵们的头顶飞过,落到了城墙的另一侧。
只有少量箭矢射上了城墙,却又被盾阵挡了个结实,根本不能对宋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一边射箭,一边朝着长城逼近,在到达距离长城还有二十多步的地方时,领军的辽将一挥手中大刀,朝身后的辽军大喊了一声:“杀!”
随着他这声喊,辽军纷纷将长弓背回身上,提起骑兵短矛,沿着阶梯朝长城涌了上来。
“敌军来袭,准备应战!”当辽军发起冲锋的时候,潘惟吉一手持着长枪,高声对围在四周的宋军官兵喊了起来。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25章长城之战2
“吼!”所有宋军齐齐发出了一声怒吼,站在最外侧的官兵更是将长矛排列成一片矛林,矛尖直指向正朝着城墙涌过来的辽军。
长城的宽度决定了矛阵在这个地方摆出,要比在平原上摆出更有杀伤力。
平原上摆出矛阵,辽军可以选择迂回,避开正面与宋军重步兵接战,可在两侧都有城墙遮挡,只有中间一条通路的长城上,辽军要对宋军发起进攻,唯一能选择的,只有从正面硬冲,靠着战马的冲击力,将矛阵冲乱。
这是一种接近于疯狂的战术,也是与自杀并没有多大区别的战术。
最早冲上城墙的辽军骑着战马,持着手中的骑兵短矛,大吼着朝宋军冲了上来。
当他们冲到宋军长矛挺出能够刺到的位置时,宋军同样发出了一声怒吼,纷纷将手中长矛朝着辽军刺了过去。
矛阵的长矛并不只是单纯的刺向一个方位,密密匝匝的矛墙刺向冲过来的辽军,快速冲锋的辽军根本来不及勒住战马,一个个径直撞到了矛墙上,被长矛扎成一具具满是透明窟窿的尸体。
战马哀鸣着,翻着跟头栽倒在宋军的脚下,许多战马的命运与它们的主人一样,在宋军矛阵前成了以鲜血染红长城青石的冰冷尸体。
一波又一波的辽军冲向宋军,强大的冲击力将宋军的矛阵冲出了一个个缺口。
被冲开的宋军也不重整阵型,他们挺着手中的长矛,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