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看着何栗,想着事情,赵桓不知不觉地情绪平静下来。
不久,七名宰执都到了。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张邦昌躬身见礼,问道:“臣请陛下,今日要议何事?”
何事,对呀,今天要谈的是……
泪眼婆娑的明媚在眼前晃动,越王妃的灵魂在烈火中呼喊,赵桓的火一下又上来了!
“今天,谈一下蔡京、童贯等六人之事。”赵桓淡淡地说道。
耿南仲望着官家,只见官家上身挺得笔直,双手扶着椅背,肩膀似乎在颤抖,声音也不如往日里从容。他一下就明白了,官家生气了,而且火气极大,如果控制不好,马上就会发作的。
所谓六人,指的就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当然没有人不知道。
张邦昌听得一愣,一边字斟句酌,一边说道:“六贼误国,百死不足赎其罪恶。只是……”
话说到半道,忽然打住,卖的什么关子?
赵桓面无表情,一点也没有接话的意思。
张邦昌老脸一红,接着说道:“只是金兵初退,当务之急是迎太上皇帝还朝,六贼之事,似乎可以缓缓再办。”
尚书右丞唐恪道:“臣以为,张相之言实属万全,请陛下深思熟虑。”
李纲也上前说道:“臣李纲附议!”
七名宰执,除枢密使吴敏、尚书左丞耿南仲之外,都是一个意思,就连张叔夜也赞同张邦昌的看法。
饱受怒火煎熬的赵桓,感到是那么无助,就象可怜的明媚妹妹一般无二。
赵桓拍案而起,怒道:“缓办,缓到什么时候?金兵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还要缓?先人的陵寝被挖的挖,掘的掘,还要缓?
就在刚才,明媚进来说,越王妃的陵墓也遭了难。老人家尸骨无存!你们说,让朕怎么缓!
百姓罹难,社稷涂炭,你们说,让朕怎么缓?
难道,等到我们君臣都成了金人的囚虏,才能办是吗?”
赵桓气势逼人,宰执无不惊骇。
无人敢于答话,殿内空气迅速冷却,从四面八方压来。
关键时刻,还是李纲。李纲定定心神,奏道:“事有百端,总有先后。上皇回銮,再办此事也是不迟!”
赵桓举起手边的茶杯,扬手就摔了出去。茶杯从李纲耳边擦过,“当”地落在大殿中央,碎片纷飞,水花飞溅。一声脆响,仿佛千斤重锤撞在心儿上,众人吓得一哆嗦,脸色变得刷白。
自从赵桓登基以来,即使金兵围城的危急关头,也从来没有这样失常过!
李纲“扑通”跪在地上,五体投地,无言请罪。
其余人,也全部跪在地上。
赵桓声色俱厉,道:“蔡京南下,百姓竟不卖米于他,仅此一事,便足见民心了。民心如此,为何缓办?
朕如果连这个事都决定不了,这个皇帝不作也罢!
传旨:贬太师致仕蔡京为秘书监,儋州安置;太师、广阳郡王童贯为左卫上将军,吉阳军安置。贬太傅致仕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永州。翊卫大夫、安德军承宣使李彦赐死,并籍没家财。放宁远军节度使朱勔归田里。贬少保、淮南节度使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
六贼家人遇赦不赦,永不续用!”
皇帝都可以不作,也要惩办六贼,官家的决心这么大,还能说什么?
张邦昌等人无奈领旨谢恩。
别人都起来了,惟独剩下李纲一人。李纲缓缓抬头,双手托起乌纱帽,慢慢地放在地上,重重叩头,道:“臣李纲忤逆违旨,君前失仪,罪该万死。臣德浅才薄,难堪大任,即请闭门思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给朕闭嘴!”赵桓吼道,“动不动就辞官请去,难道朕就说不得你?你李纲也不是没读过圣贤书,这就是你的侍君之道?朕何时说过要你辞官?再有此言,朕定不轻饶!滚回你的位置上去!”
李纲拜倒谢恩,回班站好,遭受了官家的一番数落,神色之间并无窘迫之态,反倒多了一丝喜气呢!
这时,裴谊弓着身子进来,走路的样子就象虾米在地上爬!
“禀报官家,紧急军情!”
种师道那里有消息了?列祖列宗保佑,千万不要再出乱子了!
赵桓心中忐忑不安,既想看又不想看,看了怕后悔,不看担心更后悔!将种师道的奏折接过来,仔细检查了一下封口,确认无误,慢条斯理地撕开信封,抽出信笺,缓缓展开。
看完之后,赵桓长出一口气,道:“传给宰执看看。”
宰执们见官家的神态似乎比刚才还要镇定,悬着的心也落下了大半儿。
种师道信中言称:明日金军将开始横渡黄河,众将请战,群情汹汹。战与不战,请旨定夺!
金兵班师,种师道以检校太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率领三十余万勤王之师,尾随金人北上。若战机有利,一举击之;最起码要让金人感到压力,快速离境,以免生灵涂炭。
七人轮流看过,目光聚集到张邦昌的身上。张邦昌随口道:“半渡而击,无往不胜。这是早就商量好的办法,种师道也是知兵之人,岂能不知?奇怪……”
枢密使吴敏抢在李纲之前,说:“臣以为,陛下应派出监军督促种师道出战!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时正是决战的最佳时机。”
哎?吴敏为何抢话啊?
蔡京当政之时,看上了吴敏,想把女儿嫁给他,吴敏婉言谢绝了。这个事情,京城无人不知,吴敏的声望此后越来越高。最奇怪的是,蔡京非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越发礼敬。吴敏的手腕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赵桓登基之后,吴敏就是枢密使,李纲还是吴敏一力推荐上来的。据说,两人平日交好,非常有缘,甚至有婚姻之约。三个月过去了,李纲升任宰相,声名远在诸人之上,吴敏还是枢密使,位居其下,难道心里不平衡?
想到此处,赵桓感到极其厌恶:“除了争权夺利,全无本事,妈的,什么玩意!”
哎呀,朕怎能如此说话?这完全跟宋强学来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真是这么回事!说话一定要注意,千万要小心,否则,眼前这些人会笑话于我吧?
赵桓这样想着,突然感觉,宋强那家伙正在角落里偷着乐呢!
李纲接着说:“不可,派监军一事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是要慎重些。看种师道的意思,根本不想与金人交战嘛!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令他据实回奏就好了。”
张叔夜单手掐着笏板,一条衣袖空空荡荡,却道:“臣观今日的种师道,颇似与诸葛亮对垒于五丈原的司马懿,所以……”
耿南仲道:“那就更应该派监军了。战机来临,为何不战?是众将不服节度,还是种某人已经被金兵吓破了胆?请陛下定夺!”
何栗说:“臣以为不应该派监军,但是……”
“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是不是?”唐恪笑道,“我大宋自立国以来,就有派监军的传统。道君太上皇帝在位之时,每战必派监军,以为常例。祖宗家法,岂可不遵?”
全盘吸纳了宋强的思想,赵桓可以说是这个世界对大宋最了解的人。每每想到:太祖赵匡胤靠欺负孤儿寡母取得天下,赵桓脸上就发烧;赵匡胤靠阉割全民族的尚武精神,以至于对外战争屡战屡败,来维护赵姓一家的统治,便揪然不乐。以文人治兵,军队老实归老实,闹不出乱子,战斗力也低下到了极点。
该改一改了!
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
否则,朕就要当亡国之君了!
咦!是了!
宋强最为崇拜的毛主席,创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军政制度倒是可以借鉴一下。在军队中,设立政治委员,最低可以设到百人军伍之中。政治委员掌管部队的思想动态,级别上与军事主官平级,在军官提升中有最大的发言权,可以极大的牵制军事主官。政治委员管生活,军事主官管作战。这样一来,军事主官想造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军政主官配合得好,不但不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还会提升战斗力呢!
妙,真是妙啊!
不过,政治委员这个称呼倒是要改一改,就叫护军好了。
这件事情,就作为军事变革的第一炮!
赵桓突入感到,大家都在看自己,才发觉自己走神了。老脸一红,嗫嚅道:“监军就不必派了,找一个合适的人去传旨给种师道:金兵渡河之时,出战与否,不必请旨,一并委卿处置!有异议者,可先斩后奏!照着这个意思,拟旨吧!”
不知不觉,大殿内已是灯火通明,大概已经到戌时了吧?
赵桓回到福宁殿的时候,明媚已经走了,据说是皇后的弟弟——朱孝庄送走的。
是的,没错!
朱孝庄如今正陪同明媚族姬,美滋滋地逛州桥夜市呢!
朱孝庄何许人也?
当今皇后朱云萝一兄一弟,长兄朱孝孙,人如其名,正是朱家的孝子贤孙;幼弟孝庄,人物风流,博学高识,名满京城,与种师中之子种无伤并称京城文武双璧,实为贵族子弟中的翘楚,京城少年中的魁首。
孝庄与云萝一奶同胞,出生之时,啼哭不止,京城名医,束手无策。偌大的朱府,被这么一个小家伙闹得鸡犬升天,无人可以安生。隐逸高人天授仙师谯定不请自至,拂尘轻点婴儿额头,唱道:“哭为何事,何当为哭。生为男儿,玄妙圆通。聚气成形,凌波微步。禀赋天授,夙缘已结。既来之,则安之,可好?”说也奇怪,小家伙似乎能听懂一般,破泣为笑,一家遂安。
朱府二公子体质孱弱,自小就是抱着药罐子长大的,不知吃了多少灵丹妙药,身体还是不见大好。不知是什么原因,孝庄幼不能言,因此颇不为父母所喜,实为朱氏一门之羞。
四岁,孝庄进学,虽不做声,然先生所讲诸书,似能明白,先生奇之。一日,先生讲经,竟出纰漏,比孝庄年长五岁的兄长孝孙懵懂,孝庄竟言,言之成物,条理明晰,先生甚奇。
八岁,孝庄公子通四书明五经,机灵巧对,名噪京城。其对:“水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先生赞叹不已。又对:“移椅依桐同望月,等灯登阁各攻书。”天下并称其才。
十二岁,师从谯定云游天下,修天文、理星术、演龟骨,五年有成。人物俊美,过于妇人;学识深博,无人可知。一日,公子于宴席之上赋诗赞李师师云:“无双秀女落凡尘,芙蓉帐暖承皇恩。千娇百媚动君心,三千宠爱集一身。”当时,李师师初为新妇,不知前番恩客何许人也,当下顿悟,惊喜绵绵。公子之奇,可见一斑。
孝庄之父闻之,大惊失色,遂令其不得离家半步,闭门读书。姐姐体谅弟弟,将弟弟接进太子府内,时时规劝。孝庄唯以笑应之,不辩一句。藏身书阁三年,乐此不疲,太子赵桓曾经细细考较,公子应答如流,均合要旨。赵桓大喜,就是从那时开始,不把孝庄当作寻常人物对待了。
赵桓登基之后,限于祖宗家法,不能重用外戚,孝庄仅以皇后之故,恩荫做了一名部院小官。官虽不大,孝庄才华横溢,更兼身份贵重,人物风流,早已成为京城少女心目中的理想夫婿。金兵刚走,朱府就被求婚的人围了个结实,开门的家人很是发了一笔小财。那是,你媒婆不给银子,他就不给你通报,还能保成婚?等着发昏吧!
甭管是哪家的女儿,甭管长相如何,家世如何,朱孝庄一概回绝,弄得国丈大人极为恼怒,也拿他没办法。
其实,孝庄公子已经有了心上人,就是年方十五的明媚族姬。孝庄暗恋明媚已经很久了,往少说也有十个年头了。开始时,朱家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地位,孝庄隐约有些自卑;慢慢地,见的次数越多,喜爱的程度越深,孝庄是忍受着相思之苦而长大的。明媚是官家,也就是孝庄的姐夫最喜欢的妹妹,孝庄见明媚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他没事就往姐姐那儿跑,弄得姐姐朱云萝非常开心,以为他是来看自己的。明媚在的时候,孝庄就象最粘的皮糖,赖着不走;明媚不在,孝庄寻摸点好玩意,拿了东西就走,半刻也不愿耽搁。云萝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可以说,她是唯一知道孝庄心思的人。
今天,孝庄又来了,又见到了明媚。孝庄又赖着不走,明媚一点好脸都没有,孝庄全无羞耻之心,仿佛发情的小猫一般,恬不知耻!
明媚要回去了,孝庄也就跟着出了皇宫大内。
天色将晚,华灯初上。
出宣德楼南行不远,只见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孝庄憋了好久,方道:“我想请族姬去吃大宋味道最美的鱼羹,不知可否赏光?”
明媚冰雪聪明,岂不知眼前男子的心思?听说,他才学很好,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除了傻笑,还是傻笑,哪有一点京城文璧的风度?不过,他的诗词读过一些,写得还真是好呢!总的说来,这个人还不算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