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宝一反常态;在学堂里磨磨蹭蹭的。直等华家的那拨人走远了;才象老鼠似的飞快窜回家去。申大嫂也没有吵过来。可见人都回权衡利弊的。
从此;申家宝一大早;赶在三胞胎前面进了学堂。下学后;等三胞胎离去后;才回家。在学堂上;再也不敢惹三胞胎。
三胞胎要得就是这个效果;从此安安宁宁的跟着夫子读四书五经;学做诗词;对子;时文。
不久;苗年就发现;这三胞胎年纪虽小;领悟性极高。比苗起都要好上许多倍。就对苗起多开小灶;但还是无法赶上三胞胎。
苗年心里想;人家那三个孩子吃的什么;这么聪明。有时多教了苗起几遍;见他还是不开窍;心里发急;道;〃那三胞胎比你年幼;讲一遍就明白了;给你小子讲了这许多遍都不开窍。〃
苗起也不服气;嘟囔道;〃你还不是请人家吃了板子。〃
这事是苗年的心病;被儿子揭出;恼羞成怒;拿起戒尺给了苗起一下。
黄氏连忙护住了;〃起儿年记尚小;你好好教导就是了。别动不动的就打;打坏了;可怎么好?〃
黄氏是传统的苏州妇女;在家相夫教子;闲时做些女红卖钱。
自古以来;女人如果在家庭中有收入的;家庭地位都不会低。黄氏的话是有份量的;苗年不能说什么;只是摔手走出房间。
黄氏知道;在三胞胎没来之前;自家儿子在学堂里尽管年纪小;却是个拔尖的。苗年几次对黄氏讲;儿子的前途无量;要好好栽培。可是三胞胎来了后就把儿子给比了下去;儿子的压力不是不大。但人家那三胞胎也不知是怎么养的;小小年纪四书背的滚瓜烂熟。遇到提问;并不怕生;回答的头头是道。今年开学;学的是诗经;每天布置了作业;第二日没有完不成的。夫子讲过的会;夫子还没教的也会。如果说家里没人给开小灶;是万万没人信的。
黄氏曾让苗起去问;谁在家里教他们;回答的是〃他们的娘〃。
他们的娘;黄氏是领教过的;看着一朵花似的;比个辣椒都要辣。她能有这么好的学问?黄氏表示怀疑。但怀疑是没用的;人家三胞胎的水平在那里。
她的儿子启蒙早;四岁就教他识字了;五岁能背&;亲戚好友之间享足了夸耀。今年八岁;已经比家里那帮学生强多了。如今;三胞胎才六岁;就比她儿子强;人家几岁启的蒙?看看三胞胎的行为举止;比苗起都不差;大大方方;文质斌斌的;看了让人喜爱。自家的女儿刚刚缠了足;黄氏不是没有打算的。
她让苗起多接近三胞胎;可是人家不卑不亢地和他保持着距离。这一回;她心里埋怨苗年;无缘无故的打人家做什么!华家娘子是厉害的;没教养的。可是;华家的儿子是优秀的。
这算不算是‘歹竹出好笋‘?
看着女儿忍着痛;在房间里坚持练习走路;黄氏心里充满了骄傲。儿子优秀;女儿也好强;小小的年龄就知道学好。懂得父母的苦心。联想到;华家的那个女孩;长得真不错;可是这么大了;也不给缠脚;说来这华家娘子自己失了养教;还耽搁了个好女孩。真是让人感叹。
且不说黄氏的纠结。
日子很快就到了二月十五。学堂里十天一休沐;逢五便是休沐日。二月五日没有休沐;因为刚过了年;夫子说要收心;另外;也是因为二月的天数比别的月少。所以;三胞胎获得了第一个休息日。边峰提醒齐逸和起明有约会。
齐逸说;〃赚钱的事;我是不会忘的。〃
上午;哥俩带着小乙;背着一百零八将;直奔醋库巷。
回来的时候;交给了梅兰妮二千七百两的银票。
一年之计在于春。
梅朵递上了养殖;种植计划的预算。
男孩们也有了预算;装饰房间;工具;武器的制造。
所以;梅兰妮给了男孩们两千两。给了梅朵五百两;让他们各行其事。
老乐对于梅朵的农业计划;是大加赞赏的;并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对于男孩的折腾;老乐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他们就是在烧钱。他也向梅兰妮婉转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梅兰妮知道这是农业社会的人对工业的投资是不理解的。只得含糊答应着。
梅朵的计划是鼓舞的。
秋天植下的竹鞭;春天都窜了笋芽;十多天后;这些笋就长成了嫩竹;那片土地上;热热闹闹的出现了很多新绿。围着竹园的篱旁插的枸杞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修养;活了过来;发出了新芽。秋天种下的菜;一冬一春吃了;空出的土地;老乐组织保安队的孩子们;堆放了肥料;翻犁了土地;敲细了土;平整后;准备种下一轮菜蔬。
梅朵的养殖计划中;因为;家中的畜力劳动量增加了;如要舂米磨面;所以又买了两头驴。磨面;舂米剩下的糠皮;也不能浪费了;梅朵让老乐抓几头小猪来养。竹林里原本就是准备养鸡的。
这天;老乐从乡下回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围了过去。老乐买了六十二只小鸡;和六头小猪;还带回来了一条小狗。
华家的人见过各式各样的名种狗;所以;对这样一条普通的黄狗并不感兴趣。可是它成了保安队的孩子们的宠儿。因为天还冷;小鸡就暂时放在饲养院中的空房里养着。小甲成了家里的饲养员。
三月;梅朵在老乐的帮助下;育了地锦苗;和蜡树苗。
冬天里;梅朵让人做了玻璃窗格;当时和老乐解释了半天;他都没弄明白。这会子;在梅朵的指导下;搭起了一个个临时矮小暖棚;梅朵在其中一个暖棚里播下了西红柿种籽;这是安托尼送给她的。在欧洲;这时的西红柿被当做园林观赏植物;还没有被当作蔬菜。梅朵想让中国人成为第一个吃番茄的人。
种菜并不象人们想象那样;把种子撒播到土里就行了。梅朵指导老乐育种;老乐惊奇万分。真是花样繁多的形式;是小姑娘自己想的;还是跟人学的。
梅香认真的告诉过老乐;说梅朵是农神的弟子。
老乐笑着同意了。可是;神情之中分明的不信。
074 参观(上)
华家园子的三月是忙碌的。
所有的保安队员都发动了一起种菜。园子东边的土地;开出了三亩左右;分成一块一块的。一块地上有几哇。他们种了胡萝卜;刀豆;卷心菜;甘蓝;青菜;芥兰;花菜;西兰花;长豇豆;扁豆;菠菜;荠菜;空心菜;苋菜;芋艿;芋头;番茄;落苏;节瓜;黄瓜;圆椒;和几棵辣椒;葱;姜;蒜;冬瓜;南瓜;丝瓜;意大利节瓜;秋葵;芹菜;西芹。
有些是安托尼给的种子。还有一些;是林永青送的;如合掌瓜。它们原来作为观赏植物。安托尼离开后;林永青对那些瓜不知怎么处理;梅朵要了来;放在小暖房里育苗。在放到外面种植。再间种了黄豆;玉米;和土豆。还要给一些瓜豆搭架子。
金伯给了梅朵一些香瓜籽。林永青给了她哈蜜瓜籽;说是安托尼留下的;不知道怎么种。梅朵告诉保安队员们;这种瓜象西瓜一样;可以当水果吃的。孩子们对种这类东西最来劲了。
另外;在厨房的小院里的空地;种了香菜;迷迭香;百里香;霍香;薄荷;紫苏;罗勒;茴香;薰衣草等。
三月中旬;小鸡长的大了些;放进了竹林;让它们自己找食;这时的竹子已有几尺高了。竹林已经初具规模了。平时;也不多管它们;只是撒些玉米粒进去。
相比梅朵的忙碌。秦炼和边峰却在忙着另外的事情。秦炼帮着做了飞镖和靶;做了小钢弩。采用现代弓弩的原理;可以连发十支箭。家里的男孩们;对于这些;明显比种菜;种树有兴趣。
梅兰妮要在主屋和厅堂之间建造暖房。她把草图给了老乐;让老乐和小林联系。
说来也巧;这天;小林上门了。他不是一个人来;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袁先生。原来这位袁先生在盘门外买了块宅地;想请小林的工程队帮着重新盖房子。小林推荐了一些建筑材料;为了让他有感性认识;特地带他来华家看实物。
老乐迎接了他们;小林说了来意;并道歉说;给府上添麻烦之类的客气话。
老乐想到这是做广告的好时节;一面打发小乙去向梅兰妮汇报家里来客的事;一面热情接待。让他们去厅堂参观。
袁先生从门厅里;看过去;是一排竹架;底下种的植物尚小;分辨不出是何物。但老乐说是使君子;门厅的东面有一条游廊;和草房的抄手廊相连。游廊西面种了一株腊梅;三两株邓尉梅。草房的前面是个小小的场地;场地的一角放置着一个大石碾;碾盘上放着镶了木架的碌碡。这种碾磨北方常见;南方很少见;老乐介绍说;这是磨麦粉用的。场地的西边有一口井;井台上面搭起了竹架;四角种的植物刚开始爬藤;老乐介绍说种的是葫芦。
抄手廊上也不空着;放着一架木制的扇车。和木制的手摇脱粒机;这是秦炼专门为家里打豆设计的。换了一些部件;可以是多功能的。
袁先生不是农业专家;所以对这两样器物的功能不大了解;只把它们当做装饰物来看。抄手廊挂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竹编篮筐;里面种着各种观叶植物。如绿萝;紫竹;金边淡叶竹;小叶长春藤;金边和绿边的吊兰;小叶薜荔;扶芳藤等;这个年代对这些观叶植物并不重视;只把它们当作草一样看待。袁先生觉得它们和农舍很是般配。
进了厅堂;迎面是一木墙;墙后开着一溜的玻璃窗;门两侧也是玻璃窗;房间里透光性极好。那木墙上有一横匾;上面书着篆体大字‘宜稼草庐‘。
袁先生点头;原来这厅堂还是起了名号的。
木墙上贴着一幅水墨梅花图。下面是一套胡桃木清漆中堂家具;倚墙是一个翘头条案;上面陈列着七只从大到小圆腹扁足鼎。
说起这鼎;也有个小故事;这七只鼎应该是出土于楚墓;和中原厚重的鼎相比显得很不同。七鼎是诸侯的身份象征;但在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了;各国贵族都给自己加封了。
但这七只鼎并不为当时主流社会认可;因为;在它们之前;从没见过这样的式样;所以就被视伪品;放在那里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次被三胞胎看见;用一百两银买回家来。把老乐心痛的直说他们烧钱。那古董商也很高兴;认为自己终于把这滞销货出了手;而且还小赚了一笔。
三胞胎告诉梅兰妮她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座战国楚墓中曾出土了一样风格的七只鼎。这是楚式鼎;如果在拍卖会上;一个都要上百万。
条案的两头放着两个高几;一个上面是一只大瓶;另一个上面放了一面铜镜。条案前是两张官帽椅和一张方桌;桌上放着一个座钟。钟两旁是青铜蜡烛台。
下首左右各并列着三张同样式官帽椅和间隔的两张茶几。堂物左右各有一个次间;用博古架和圆门隔开。博古架上放着各种瓷器;粗一看不起眼;细看;这些影青;哥窑瓷;定窑瓷;汝窑瓷等间放着几盆观叶植物;如文竹;人参榕;水竹;竹蕉;椒草;(很多植物是安托尼从东南亚引进);越看越有味。袁先生对这主人的审美很认可。
西面的次间里陈列一架十六扇的蜡染屏风。屏风后是一个大木炕;华家的床到了;所以他们把木炕放回来了。炕上垫着蓝印花布的薄褥;放着一个方矮几;上放着一个豇豆红釉大盘;里面放着几个佛手。几旁放着几个方形;长圆的羽毛垫。木炕的两端贴墙立着胡桃木架;上放着各色紫砂壶间放着小件哥窑瓷器和紫砂小盆栽。地上立木架;架着着蓝釉大火盆。
东次间里放着一张圆桌;桌下放着圆木墩;桌上放着一只广口胖圆矮哥瓷瓶;里面插着一瓶小苍兰(梅朵从教堂採来)。幽香满屋。袁先生想问这是什么花;可是老乐从不关心花花草草;所以说不上来。只说是香花。
墙角立着高几矮几;上放着几盆绍兴兰。
顶上吊着四方玻璃灯笼;地上是砖红色的地砖。
从东北的角门出去;是两间退步;一间是茶水房;墙上是一周吊橱;下面是一周桌橱;橱顶是黑色大理石兼当了桌面。也有水池和水龙头;也排了下水道。老乐把水龙头拧开;水就流出来了;袁先生惊奇的不得了;象小孩一样;开开关关;好一阵子。旁边一张黑色大理石面的方几上;放着风炉等烧茶工具。整间房间光线充足;干净明亮;外面并没有杂物;只有两三盆盆栽。袁先生在里面流连许久;问了些许问题。
隔壁这间是派什么用场?
老乐回答说是厕所。
袁先生看着明亮的玻璃大窗奇怪了;推开了门;袁先生看见迎面的一架子放着说不出名的各色植物。满目绿色。
转过去;一面是两间木制小隔间;一面是洗手水池;和黑色大理石桌面的桌橱。墙上是一面大玻璃镜。水池旁放着肥皂;他认得的是香胰。一个木盘里叠放着一叠的棉麻方手巾。那小隔间无疑就是马桶间了。
苏州人有一个说法;看一户人家干不干净;就看厨房。整不整齐;就看厕所。
袁先生推开小隔间的门;里面的景象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白瓷的抽水马桶是他第一次见到;在老乐的师范下;他学会了使用。放了几次水。觉的太新奇了。这家主人的品位比李渔都要高!
袁先生原是来看建筑材料的。小林向他推荐了新的地砖。他来看实样;没想到;见到了这样一个奇妙所在。
小林站在退步的前廊;看着涂了草筋泥的厅堂;见外面的墙上挂着竹藤编的小篮小筐;方的;圆的;长的;扁的;各种形状。里面的植物已经发了芽。房后种上了几株红芽香椿树;和枣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