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无疆-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宫津湾的天桥立,将三舰命名为“松岛”、“严岛”、“桥立”,该三艘舰由白劳易亲自设计,为了抗衡定、镇二舰,他提出了为三景舰配备一门威力超过“定远”级三百零五毫米克虏伯炮的巨炮。

前面是三景舰的建造背景,后面还附上了三景舰详细技术参数,其中松岛号,排水量四千二百七十八吨,五千四百匹马力,航速十七点五节,装有一门三百二十毫米口径巨炮,十二门一百二十毫米口径副炮和十六门六磅速射炮;严岛号和桥立号也和松岛号基本相同。看到这个资料李靖远也并不意外,这个三景舰在以前的那个世界也是有的,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李靖远揉了揉眼,不知不觉的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他是越看越担心,看看还有最后的几页李靖远决定一气看完它。可是李靖远一翻发现原来最后的几页是粘在一起的,上面还封了火漆。只见空白的封面上左上角用红色写着绝密下面写着八个小字“靖远亲拆,阅后即焚。”

李靖远非常奇怪,怎么分析材料出来绝密了,日本军舰有什么怕说的。好奇的李靖远拿过蜡烛,将火漆烤化,小心意义的翻开来,上面赫然写着英国“君权”级铁甲舰。李靖远更奇怪了怎么要日本军舰情况,把英国的发来了,还来个绝密。他向下一看是“君权”级的技术参数。排水量一万四千二百吨,动力系统包括两台三汽缸立式三胀式蒸汽机,三轴双舵,最大航速十八节,采用八座单头圆筒锅炉,工作气压为每平方英寸一百五十五磅;设计燃煤贮备量为九百吨,正常一千一百吨,最大装载量为一千四百九十吨;在十四节匀速行驶状态下续航力为两千七百八十海里。动力舱编制舰员一百三十八人。装备四门三百四十三毫米口径MKⅡBL型主炮(六十七吨,后膛装填);十门MKⅣ型一百五十二毫米口径速射炮;十二~十六门五十七毫米和四十七毫米速射炮;七具四百零六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包括两具水下舷侧发射管,四具水上舷侧发射管和一具水上舰尾发射管。

看完这些数据李靖远暗暗点头,这些情报真是太详细了,不过李靖远更奇怪了,在向下看,看笔迹原来是司徒尚亲自写的情报,能动用情报局一号人物亲自动笔肯定不是小事了。

只见上面写着:据可靠情报由于俄国败于北疆,其太平洋舰队全灭后,开始寻求与英法结盟。有情报显示,这三个国家已经签约,称之为协约国集团,另悉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也秘密结盟了,称之为同盟国集团。另一情报显示日本和沙俄秘密签署了联合进攻中国的协议,由于日本将承担全部海上作战任务。经沙俄牵线日本决定以十年的海关关税做抵押,从英国贷款两百万两白银,同时在英国发行三百万英镑国债,以此款项购买了两艘君权级铁甲舰,这两艘军舰目前正在建造中,定名为富士号和八重山号。

目前英国已经有两条威严级铁甲舰建成,其性能不详,但其排水量应该大过君权级。鉴于这些情报,经参谋本部分析,一至认为亚洲一但发生战事,英法插手的可能性很大,由于中德关系密切,英国有和日本结盟以牵制北疆的倾向,希望都督重新考虑对日作战方略司徒尚挚笔。

第三十四章 又见穿越

第三十四章又见穿越

李靖远苦笑着叹了口气:“疯了,全疯了,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同时和日俄开战已经够困难了,难道还要加上英国?一对三可怎么打呀,好在英国人现在在欧洲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不会和俄国人有什么联系,应该还有些空子可钻。照这么看无畏舰恐怕也要提前几年出世了,铁甲舰的时代要结束了,大炮巨舰的时代要到来了,那航空母舰还会远吗?”李靖远拿起这份材料,刚要就着灯火把它烧了,忽然发现后面还有一页。原来自己只顾着发愁了,漏看了一页。他赶快把材料又放在桌上铺平,看见上面写着北疆造舰计划。原来接到这些情报后李杰决定加大海军投入,最近李鸿章派去的大量造船工程师和熟练工人已经到位,北疆完全有了扩大建造规模的实力,所以李杰在和陈国生商量后将原来的计划推翻了。以前要建的大型舰队除正在建造的四艘四千吨级巡洋舰外全部取消,仁川和旅顺的造船厂将开始舰造四艘两万吨级的钢甲战列舰。还要再建造四艘四千吨级巡洋舰,十艘驱逐舰和相应的补给船。看来李杰也真是急了,这次要下血本了。想不到大家以前的估计出现了偏差,英国现在恐怕已经拥有了建造两万吨无畏舰的实力,幸好自己未雨绸缪,从李鸿章那里要了一批造船工程师和工人,加上北疆船厂最近开始建造巡洋舰也积累了一些造大舰的经验,算是勉强有了这样的实力,好在李鸿章为了聂世成他们未能成行的事觉得有些亏欠,在拨给北疆工程师和工人的事情上尽量的增加了数量和质量,让陈国生那里的压力降低了不少,至少在建无畏型战列舰的同时还有余力建造配套的护卫舰队。

李靖远正盘算着自己今后的战争能力的时候,刘飞来叫他说可以吃晚饭了,听到刘飞叫他,李靖远赶快把情报资料放在灯火上烧着了。看着渐渐烧成灰的资料,李靖远呼出了一口气,该来的总要来的,先不去发愁了,踏踏实实的在京城做好自己的本分在说。尽管李靖远尽量保持着平静,在饭桌上还是让李婉清看出了他的心事,李婉清自从和他开始恋爱后,除了睡觉都很少回皇宫了,今天李靖远自己关在书房半天她就一直在外面等着,好不容易看到李靖远出来了,却发现他有些心不在焉。

有些担心的李婉清拉了拉李靖远的手问:“怎么了?有什么事让你生气了吗?”那亲切的声音如果让宫内的那些人听到肯定会大跌眼镜的,这那里还是那个小煞星,简直成了大家闺秀了,看来恋爱还真是能改变人呀。李靖远看了看李婉清担心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一些公事而已,我会解决的。”李婉清听说是公事就不再问了,她刚要继续吃饭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哎呀,差一点忘了,我来是给你拿样东西的。莺儿,把东西拿来。”李靖远听说她给自己拿来东西很好奇,只见莺儿拿来一个包袱,打开后里面是一个漂亮的紫檀木盒子,这个盒子却很奇怪,上面没有锁孔,只有一个八位的拨号盘。李婉清指着盒子上面的一行小字说:“你看,上次你在酒楼说有个叫王光海的人常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丈夫也。这个盒子上也有这句话,而且落款也是王光海,所以我就拿来了。”李靖远仔细一看,盒子上真的写着这句话,而且居然是已经死去的队长王光海的笔记,李靖远嗡的一声,脑子里一片空白,难道队长还活着?李靖远激动的抓住李婉清的手问:“这个盒子是怎么得来的,上面的字又是谁写的。”李婉清奇怪的看着李靖远说:“这个盒子是太祖皇帝传下来的,据说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上面的字也是早就有的,我也不清楚。不过祖上有个传说,说这个盒子只有有缘的人才能打开,不见到有缘者切不可轻动,盒子里有自己销毁的装置,一旦密码拨错三次整个盒子就会自己毁掉的,而且太祖皇帝要求凡是皇氏子弟不得拆阅,所以这个盒子一直在皇家库房里保管着。小时候我见过这个盒子,那天我听到你说那句话觉得很熟悉,回去仔细一想才知道在这里见过。不过宫里对皇家库房看守的很严密,我好不容易今天才得空把它偷拿出来给你看的。”李靖远仔细看了看觉得只有既然写着王光海的名字,那么这个盒子应该是王光海留下的,有八位的密码,那么密码就可能是个日期。如果是这样只有两种可能,王光海的生日和从芝加哥逃出来的日期,或许他就是想留给自己的。不过自己并不清楚王光海的生日,所以最有可能的还是从芝加哥逃出来的那一天作密码更有可能。于是李靖远问她:“这个盒子拨对了密码后怎么开?”李婉清说:“这个很简单,这种盒子叫四转连芯机锁盒,只要按动四角就能打开。”听了李婉清的说明,李靖远立刻拿起盒子,在密码盘上拨出了20151011这个从芝加哥逃出的日子,然后毫不犹豫的按动了盒子四角。李靖远动作麻利,李婉清还没来的及阻止这一切已经做完了。只听卡嗒一声响,盒子居然开了。李婉清瞪大眼睛看着李靖远,不知道该说什么,旋即向盒内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本不太厚的书,盒盖的内衬上写着,“开盒者自阅”,落款人赫然写着李自成。这个盒子是李自成传下来的,这盒子里写的字自然就是李自成的圣旨,李婉清是不敢不听的。所以李婉清赶快站起来说:“靖远,既然你就是有缘人,那这个盒子就属于你了,我先回去了。”说完带着莺儿和几个随从就回宫了。等看着盒子发愣的李靖远回过神来,李婉清已经走了。盒子与王光海有关李靖远自然不敢怠慢,连晚饭也不吃了,拿着盒子就又回到了书房。

回到书房的的李靖远,小心的拿起了这本书,看来这本书的纸张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经过两百多年仍然十分坚韧。李靖远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这书没有破碎的危险也就放心了,他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李自成日记。李靖远更奇怪了,怎么在明末就有了日记这个名词了吗?想也想不明白,带着疑问李靖远又继续向下看。

打开第二页上面已经是正文了,开始写到“能够看到这本日记的我想应该是李靖远吧。”李靖远一惊,二百多年前居然就有人能知道我的名字?难道算卦不成,他又接着看到“我想你一定很惊讶我为什么知道你的名字。小远,我想我还可以这么称呼你吧,其实我的真名并不是李自成,我的名字叫王光海。”看到这里李靖远险些惊叫起来,两滴热泪不禁在眼眶中直打转,原来这是队长写的,不知道队长怎么会回到明末,又怎么成了李自成。李靖远抑制着自己的激动,含着眼泪继续向下看“我也没有把握这个盒子是否能到你的手里,姑且作为我给自己的一个心理安慰吧,我设计的密码想来也只有你能猜到,所以我可以肯定看到这些话的人只能是你,我想我能回到过去应该是那些黄雾的功劳,所以我大胆推测你也能回来。你的能力我是有信心的,既然我前面的历史并没有丝毫改变,那么我就大着胆子相信你会穿越到我后面的时代了,不知道会是清末还是民国,这我就不得而知了。我的身体当时受了重伤,我想我是死了,而我的灵魂却附到了李自成的身上,我想也只能这么解释吧。反正当我再次回复意识的时候,我已经变成商洛山中勉励支撑的义军首领,闯王李自成了。本来我想凭我的超前思想改变中国可悲的近代史,开始我也确实做到了。我凭着对历史大致走向的了解从商洛山突围而出,我按着历史的走向藏到了郧阳境内,在那里我也没闲着。我改装易名四处寻访,终于让我找到了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帮助下,我成功的生产出了纸质弹壳的后装枪。后来我趁明军进四川围剿张献忠的空挡,直扑河南。我的队伍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我和历史上的李自成一样只打山寨不打县城,低调的在河南境内训练部队。用了半年的时间我终于兵精粮足,并拥有了五万人的一支用后装步枪的火器部队,我们还制成了青铜火炮。带着这支部队我们趁虚向东,在中原地区连克城市,发展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后来我大败了前来清剿的明军,又一直向江南发展。我没有重蹈李自成的覆辙,我先打下了大半个中国,等我有了足够坚实的后方才带兵五十万发兵北上,一直攻入了北京。和历史一样,吴三桂勾结满人和我的队伍在一片石打了一场血战。那些满人的骑兵果然厉害让我损失了十多万的精兵,不过在火器的帮助下我全歼了多尔衮的十五万精锐骑兵,吴三桂也自杀身死,四万关宁铁骑生还者仅百人。当时我真的以为我可以改变中国,我可以提前资产阶级革命,我可以让中国悲惨的近代史消亡,可惜我失败了。我在一片石负了伤,本来并不算重,可惜这个年代没有抗生素,虽然侥幸没死,可我的身体却完全垮了。而在这个完全愚蒙未开的时代,如果想完成我的梦想谈何容易,何况国家并不稳定,北有满人的金国,西有张献忠的大西国。为了国家的稳定我被逼无奈选择了继续君主制,我决定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尽管我知道这很渺茫,但我决定压上我中华民族的命运赌上这一次,我没有消灭后金和大西,同时我让各省节度使有更大的自主权。这样我用外部的压力平衡国内各节度使的野心,并依靠自主的节度使们来抵御外力的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