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床-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7}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革除。

{28}黄佐:《革除遗事》,一。

{29}朱睦:《革除逸事》,卷二。

{30}史仲彬撰、徐兴抄:《致身录》。

{31}有两种说法,一说朱允炆城破后在宫中纵火自焚,一说乘乱出宫流亡。

{3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3}谈迁:《国榷》,卷十二,惠宗建文四年壬午。另据《续藏书》,“逊国名臣”条目之下,单单有名姓者即近二百人,尚有四百余人没有留下姓名。

{34}{35}《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36}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176页。

{37}《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六,杜预疏,孔颖达注。

{38}《论语·卫灵公》。

{39}{40}《论语·泰伯》。

{41}《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42}{43}大岳山人:《建文皇帝遗迹》。

{44}《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45}朱彝尊:《明诗综诗话》(《静志居诗话》)。

{46}《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

{47}孟森:《明清史讲义》。

{48}{49}《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50}《明史》,本纪第八,仁宗。

{51}《续藏书》,卷五。

{52}平天冠,原系古代冕冠的一种,用于祭礼时着装,上至天子下至士族均可用之,主要以旈(冠前后所缀的串以珠玉的垂饰)数量多少为别。后渐渐变做帝王(包括神话传说中的玉帝、冥王一类人物)所特用,成为帝权的象征,即中国式的皇冠。洪迈的《容斋随笔》说:“俗呼为‘平天冠’,盖指言至尊乃得用。”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所预备的东西里面就有玉玺、龙袍和平天冠。

{53}朱彝尊:《曝书亭集》,史馆上总裁第四书。

{54}《明史》,列传第三十一。

{55}谈迁:《国榷》,卷十三,成祖永乐元年癸未至三年乙酉。

{56}《明史》,列传第三十一。

{57}另说称明军攻克北京后,得元顺帝某妃,朱元璋纳之,而朱棣即此蒙古女人所出。一般认为该说荒谬,盖因朱棣出生之年,远在攻下北京之前。

{58}李清:《三垣笔记》,附志二条。

{59}张岱:《陶庵梦忆》,卷一,钟山。

{60}孟森:《明清史讲义》。

{61}何孝荣:《明代南京寺院研究》,第二章,《兴废和分布》。

{62}孟森:《明清史讲义》。

{63}朱国桢:《皇明史概·大政记》,卷七。

{64}张朝瑞:《忠节录》,卷六,考误。

{65}朱鹭:《建文书法拟》,卷首,述公议。

{66}郑晓:《今言》,卷之一。

{67}张燧:《千百年眼》,卷十二,革除死难之多。

{68}杨艳秋:《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载《炎黄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

{69}《建文朝野汇编》,陈继儒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70}《建文书法拟》,卷末,拥絮迂谈。

{71}更详尽的情况,可径阅杨艳秋文。

{72}对这种净身后在宫中充役者,历史上有各种称法,如寺人、宦官、黄门、中官、中使、中涓、内官、内臣、内侍等,如今一般习惯地通称为“太监”。但需要说明,“太监”这词本身,是在辽代作为宦官的一个级别而出现的。在明代,太监也是宦官中的一个官职,内廷二十四衙门负责人才称太监。太监固然是宦官,但只有一小部分宦官才属于太监这个级别。太监成为宦官的通称,是清代以后,民间慢慢有了“大太监”、“小太监”的叫法,而从前,太监必是高级宦官。我们现在沿用清以来的称法,但也应该了解以往的区别。

{73}曹参芳:《逊国正气集》,卷二,何州、周恕。

{74}《明史》,志第五十,职官三。

{75}王世贞:《弇州史料》,前集,卷十二。

{76}{77}《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78}{79}{80}《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

{81}袁纲:《奉天刑赏录》引《教坊录》。

{82}《弇州史料》,前集,卷十七。

{83}《太宗实录》,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

{84}《续文献通考》,刑考二。

{85}《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86}{87}《国榷》,卷十四,成祖永乐四年丙戌至七年己丑。

{88}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直接做官的相当多。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渐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89}《明通鉴》,卷十五。

{90}《仁庙圣政记》,卷上。

{91}《明史》,职官五。

{92}《明史》,刑法三。

{93}《弇州史料》,前集卷十七。

{94}《明史》,职官五。

{95}《弇州史料》,前集卷十七。

{96}原文:“户口之数,增减不一,其可考者,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弘治四年,户九百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万一千一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

{97}{98}《明史》,刑法三。

{99}《明史》,职官五。

{100}《明史》,刑法三。

{101}{102}《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一。

{103}《瞿宣忠公集》,卷一。

{104}《明史》,职官二。

{105}{106}{107}《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108}{109}《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110}《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111}《明史》,列传第八十。

{112}《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二。

{11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114}当时确有人提出过将《永乐大典》付梓的建议,但被朱棣以费用浩大为由拒绝。

{115}《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16}《明史》,列传第五十七。

{117}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二。

{118}费信:《星槎胜览序》。

{119}《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

{120}勘合,明朝为管理贡舶贸易而发明的制度。“勘合”即获准朝贡的合法凭证,最早发给暹罗,后及他国。凡来华贡舶,每船皆带勘合一道,上填贡使姓名、贡品种类和数量,由中国地方官和市舶司官员核对底簿,鉴定无误后才许入贡。贡舶回国时,要将回赠物品也逐一登记在勘合上。

{121}《太宗实录》,卷十,上。

{122}《太宗实录》,卷二十六。

{123}《今言》,卷之二。

{124}《明清史讲义》。

{125}《太祖实录》,卷二十一。

{126}丘浚:《大学衍义补》,都邑之建。

{127}中国渐渐变得不“尚武”,是原因非常复杂的现象。其重要一点,当是统治者逐渐注意到要吸取武人拥兵自重、常致权柄不牢、天下大乱的教训。五代以后,两大汉族政权宋明,都在建国之后迅即削弱武人势力,在稳固其统治的同时,不能不以牺牲军队强悍的战斗力为代价。例如岳飞的悲剧,实质并非奸臣陷害,而是宋朝体制对军队严加限制的必然结果。明代如出一辙,袁崇焕实在就是岳飞悲剧的重演。这两个朝代,对内镇压“流寇”,对外抵御入侵,都输得一塌糊涂,连勉强支撑亦难如愿。

{128}《皇明祖训》,箴戒章。

{129}这制度,以“远夷进贡”的形式和名义,而行对周边诸国的安抚、收买或示好之实。进贡者的耗费与其从明朝所得丰厚“赏赐”,完全不成比例,以致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争相进贡的情形,当时好利贪婪的日本人尤能利用这一点,前文所谈“倭祸”即与此关系极深。

{130}《太宗实录》,卷十六。

{131}《明史》,列传第三十九。

{132}《太宗实录》,卷十六。

{133}{134}《太宗实录》,卷二十,上。

{135}《太宗实录》,卷五十七。

{136}《太宗实录》,卷五十七。

{137}《太宗实录》,卷十二,下。

{138}《太宗实录》,卷二十二。

{139}《太宗实录》,卷二十五。

{140}《国榷》,卷十四,成祖永乐四年丙戌至七年己丑。

{141}《寓圃杂记》,卷一。

{142}《太宗实录》,卷六十九。

{143}《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母后先祔庙。

{144}《太宗实录》,卷九十二。

{145}《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146}《明史》,列传第五十。

{147}现在故宫三大殿,已看不到原来的楠木大柱,清朝整修时,全部以拼凑的松木代之。

{148}《明史》,列传第三十八。

{149}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150}《明史》,列传第三十八。

{151}《明夷待访录》,建都。

{152}《太宗实录》,卷十九。

{153}《太祖实录》,卷三十七。

{154}《太祖实录》,卷六十八。

{155}《宣宗实录》,卷十一。

{156}{157}{158}《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安南叛服。

{159}《宣宗实录》,卷十。

{160}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七十一,袁永之集(袁袠)。

{161}《国朝典故》,卷之十六,北征录。

{162}《明经世文编》,卷十三,荣国恭靖公集(姚广孝)。

{163}《太宗实录》《皇明世法录》《弇州史料》均如此记载。

{164}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三。

{165}《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

{166}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五十五,兵部四,边防后下,北虏。

{167}《明史》,列传第四十四。

{168}《太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二。

{169}高岱:《鸿献录》,卷八。

{170}袁袠:《北征录序》。

{171}《明经世文编》,卷十七,杨文敏公文集(杨荣)。

{172}《明经世文编》,卷十三,荣国恭靖公集(姚广孝)。

{173}《太宗实录》,卷一百零三。

{174}《太宗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175}《明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176}{177}《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九,旧大宁论。

{178}傅维鳞:《明书》,卷四十三,边关。

{179}石虎暴政: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不情愿入宫而被杀的美女,达三千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又分别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四十万。苛捐杂税铺天盖地,迫使缺衣少食的农民卖儿卖女,卖完后仍然凑不够,只好全家自缢而死,道路两侧树上悬挂的尸体,前后衔接。在其长子石宣发动政变失败后,石虎将石宣绑到台下,先拔掉头发,再拔掉舌头,砍断手脚,剜去眼睛,扔进柴堆活活烧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儿女,全都处斩。石宣幼子方五岁,拉着祖父的衣带不肯放松,也被硬拖出去杀死。太子宫的官吏差役数千人,全被车裂。

{180}儒家伦理这架机器,并非如现在许多人以为的唐后即失去效率。相反,它真正发挥效率始于宋代,而迄于清代康雍乾三世。在此过程中间,它从制度、经济和文化方面,把中国打造成世界上唯一长期繁荣的国家。如果制作一张类似证劵交易的K形曲线图,很明显,从11世纪起,这曲线都保持上升态势,直到18世纪末“见顶”,然后“破位下行”。

{181}{182}{183}以上叙述,详见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卷三太宗二(第261页-262页),卷四世宗一(第319页-321页)。

{184}《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六。

{185}《太宗实录》,卷五十七。

{186}《太宗实录》,卷九十二,以下引文皆出此。

朱厚照:一不留神当了皇帝

引子

一直想写写朱厚照。

——朱厚照是谁?

是呀,朱厚照是谁?

朱厚照是谁

公元1491年。在中国,是明朝的弘治四年。

到弘治皇帝朱祐樘,明代的龙床上已经轮换过九位“天子”的屁股。{1}

九月二十四日申时,紫禁城忽传喜讯:二十一岁的弘治皇帝刚刚当上了爸爸——皇后张氏顺利产下一子。不知是事情过于突然以至于年轻的父亲有些手足无措,还是好不容易才诞生了这么一位“皇嫡长子”{2}必须格外郑重的缘故——依惯例,凡生皇子,百日后即当命名,这回却有些例外——小皇子出生都快二百天了,翌年三月十三日,举行册立皇太子大典之后的第五天,皇帝才发表了命名敕书,替他起名“朱厚照”。

关于这名字的由来,要略说几句。

三个字中,身为父亲的朱祐樘所能决定的只是最后那个“照”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