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振大明-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后面朝廷和蒙古人的一系列的协议,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不过却也算是一件大长我大明国威的好事。就当全国百姓都一片欢欣鼓舞,以为这一年就要在一件接着一件的好消息中告结的时候,这一年里最大,也是唯一的坏消息便传了来——金人大军突然出现在了北边边境,已经取下遵化,直往大明中枢,京师北京而来了!

腊月二十四,当知道这个噩耗传来的时候,原来还在准备着开心过大年的人们,当时就慌了神,以往一到了这个时候满街的喜庆样也荡然无存了,有人开始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可在看到满城的官兵都动了起来,而那顺天府及五城兵马司的人马更是不时在城中巡视走动时,他们就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了。

腊月二十三,遵化告破,二十四的上午这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城,为朝中的官员所知,所有人都愣住了,有的更是惊得面如土色。在这一日的朝会之上,崇祯也是面色阴沉,好半晌后才道:“今早传来急报,遵化于昨天被金人奇袭而破,他们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诸卿你等可有应对之策啊?”

见皇帝动问,那些官员即便心里没底也得上前回答,便有人道:“还请皇上即刻下旨,着辽东及其他各处的守军速带人救援。再命我北京城中的三大营卫军上城紧守,只要守住了一阵,那些金人自然就会退了。”

“臣认为如此做不妥。皇上乃是千金之躯,岂能留于此等危境之中。依臣之见,还是趁着金军人马未至,先保着皇上离开京城,待到金人退后再回来也不迟。”吏部官员左敦上前一步说道。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左敦,你是让朕丢弃了这满城的百姓和祖宗的基业做一个弃国弃家的亡国之君吗?”这话一出口,殿上众臣的脸色就更加难看了。而这时候有那与左敦不和的人便趁机打压他了:“启奏万岁,左敦此言实在是其心可诛!这京城乃是我大明之根本,岂能因有敌来犯就轻易丢弃了的?何况北京城墙高城厚,最是能守,若是皇上离了他往,反而会更危险。臣请皇上治他一个胡言乱政之罪!”

左敦还待分辩什么,但皇帝已经下令将之拖下去了。崇祯看向了下面那些臣子道:“我大明从未有过君王临阵而走的事情,你等若再敢胡乱说出此等样话来,他左敦便是前车之鉴!兵部,如今我京城之中有多少人马可用?”

“回皇上的话,如今京城里除了三大营的人马,还有一些巡城官兵,共计有十万三千人马。”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出兵拒敌,却只想着死守呢?北京乃我大明的京师,怎能叫金国的蛮夷长驱直入?传朕旨意,命三大营出城迎敌!”崇祯当时就下令道。虽然他已经是皇帝了,但是毕竟是个二十挂零的年轻人,又没有真个见识过金人的厉害,当然不会有失败后怎么办的这个概念了。

但群臣中却是有着深明金军战力的老将的,当即有人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皇上万万不可啊。金人剽悍,最擅长的便是与我正面交锋,且其多是骑兵,来去如风,而我京城守军却以步军为主,只怕根本不是他敌手啊皇上!”

崇祯闻言微微一怔,他认得这个冒死而奏的官员正是当初在辽东和金人打过交道的老将朱泽凯,倒不能不听他的意思,便问道:“既然如此,我们却当如何?”

“如今敌情不明,而且金人来势汹汹,唯一的办法只有死守了。只要守上一段时日,各地勤王的军队就会陆续赶来,而时金军士气也会受挫,再出城与之一战也不迟。”

其他那些臣子最擅长的只是说和写,真要动武可就没什么想法了,既然见有人这么说了,就一个个附和了朱老将军的意思。崇祯见状只得采纳了这个稳妥的办法,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一切就都交由朱老将军你来指挥了。”

“老臣必不负皇上厚望,死也会守住我北京……”话说到这里,朱泽凯突然一阵咳嗽,直咳得整个人都缩成了一团,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他毕竟已经八十高龄了,心里虽然还想为国效力,但是身子骨可未必能如他所愿了。崇祯见他这副模样,心里便叹了一口气,知道他是担不了如此重任的,便看向群臣道:“诸卿还有谁能解此危难啊?”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他们都是文臣,即便有那兵部官员也都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眼下可是真刀真枪的战斗,而且还关系着北京城,如此重担可不是他们敢挑起来的。崇祯见他们的苦相就知道没人能担当此任了,只得看向了刚刚有些缓过来的朱老将军,想冒险让他担一下守城重任算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人大步上前:“陛下,臣举荐一人,必能守住了京城不失。”皇帝张眼看去,发现乃是礼部尚书陈伟,便奇怪地道:“陈卿你乃是礼部官员,怎的还会用兵了?你且说来听听,该让何人带兵守城为好啊?”

“陛下,在我北京城中并非只有朱老将军曾在辽东与金人有过交战,尚有我礼部鸿胪寺下属的官员唐枫也是去过辽东的。而且天启四年冬天,正是他在宁远的几番用计,才抵住了十数万金军的围攻。如今我北京比之宁远无论是城池的坚厚还是人马都要有利的多,唐枫势必能守住城池,直到勤王之师赶来的。”

“唐枫……”崇祯这才发现自己真的忘了这个最有用的人才了。当初他在辽东的事情自己是都有耳闻的,只因为后来他总是在锦衣卫里做事,更多的是与朝中的奸佞斗法,而不再涉沙场了,才让自己对他还能带兵一事给渐渐淡忘了。现在想来唐枫的确是现在最适合带兵守城的人选了,无论他在用兵上的本事,还是自己对他的信任都无可挑剔。所以崇祯当时就点头道:“准奏,就命唐枫为我京中所有人马的主将,守住北京城!”

中午的时候,唐枫已经接到了让他带兵守城的圣旨,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竟有金军从北边突入直奔北京城杀来了。“怎么会这样的?”唐枫深深地皱起了眉头来,他对明朝的历史还有着不少的记忆,知道在近三百年的大明历史里,北京城曾被外族围攻过两次。一次是土木堡兵败之后,瓦剌太师也先带兵围了北京,是在于谦的带领下才守住的北京;另一次就是在崇祯年间了,金国皇太极带兵奇袭北京,却因为袁崇焕的出现而被打退。可在自己的记忆里,这一次的战争应该还要迟上几年啊。

但随即唐枫却摇头苦笑了起来,原来有七年的天启朝都变成了六年,努尔哈赤也早了一年归天,这次金人出现在北京城下怎么就不能也早上几年呢?历史已经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段历史了,那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若是自己不当心的话,说不定此番就真会被金人攻进了北京城,到那时自己可就成了大明最大罪人了。

当时,唐枫就觉着自己肩头的负担又重了几分。他不再耽搁,立刻就驱马来到了三大营的驻地,将那里的数万人马集结了起来。三大营的人马被唐枫安排到了外城的城墙之上,而那些巡城的官兵以及五城兵马司、顺天府衙门的人则被唐枫派到了城中各处看守,以防出现什么动乱。唐枫很清楚,这些个人马并不是真正能上战场的精兵,无法与三大营的军队相比,有他们在反而会拖累了三大营,所以留他们在城内安定民心和局势更适合他们。

然后唐枫又下了一道命令,令在京城外方圆三十里的百姓全部撤进城来。这是为了防止这些无辜的百姓被凶残的金人所害,并把他们的住宅全部拆除,将木石等材料也运进了京城,不给金人就地取材造攻城器械的机会。最后唐枫才下令全城戒严,直到这个时候,京城里的百姓们才知道那个传言是真的,金人真的已经杀来了。

第557章   计中有计

北京城以西的三河县,如今已经成了一片人间地狱。伴随着一声声得意的狂笑,那些四散而走的无辜百姓被四下里兜上来的金军围了个正着。钢刀起落之间,无数人头落地,尸体倒下的同时,鲜血已经流满了整座平静的县城,和那冲天的火光交织在了一起,显得格外的凄惨和恐怖。

在遵化被袭而破之后不久,金人南来的消息已经很快地传来了,但是这里的百姓却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因为他们多数只有两只脚,还想着要拿上一些财产,而金军的先锋部队却是骑兵,当他们还没来得及走的时候,金人已经杀到了。城中只有百许名的衙役,就连巡检官兵也不过两三百人,如何是数以千计的,如狼似虎的金兵的敌手?

所以不过一会工夫,整座县城就成了金人的囊中之物。这些金人从未真正深入过中原腹地,一见到这三河百姓的家园,当即就红了眼,也不再往前直奔京城,而是开始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掳掠。但有一点值钱的东西都被那些金军所得,但有几分姿色的女子,都难逃被金人凌辱的悲惨下场,整座县城及周边的乡村到处都是惨叫声和狂笑声,让人不忍卒睹。当金军发泄完了兽欲,抢光了自己看得上眼的财物离开之时,整座县城已经成了一座死城……

这样的情况,在北京城以北以西的数处城池都在发生着,除了那座足够坚固,金人短时间里无法攻克的蓟州城外。而那里的守军也被突如其来的金军吓破了胆子,虽然里面有着数万的官兵,但愣是不敢开城前去迎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周围的百姓被金军屠杀。

皇太极带着中军也在四处抢掠着财物,以往他们想要抢夺一些东西需要花费极大的气力,甚至要与辽东的大明守军几番厮杀,付出沉重的代价,可这一番却是如此轻松,这让那些金国军士们压根就没有一路直杀到北京城的意思。

虽然皇太极表面上对此也有些不悦,但是手下的将士们已经都红了眼,若是身为大汗的他强行制止的话,只怕会被有心之人利用了,所以他只有下令让人抢上两日,待到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之后,再勒令大军全力冲往北京城。

李衍看着自己的同族之人遭受如此残害,心里也终于有了一些不忍,但一想到圣教为明廷所毁,自己的父亲到现在依旧生死难明,他就将这一点不忍抛到了一边。不过在看到金军不思再进直杀到北京的举动后,他还是来见皇太极:“大汗,我们可不能浪费时候了,虽然我们的突袭使得明国猝不及防,可他们在各地的卫所官兵还是会很快来救的,若是待到他们纷纷赶到,我们想一举拿下北京的目标就难达成了。”

“你不是说明国各地官兵除了辽东的人马之外都不足为虑吗?怎的现在却为此担起了心事来了?”皇太极斜睨了他一眼后,有些不以为然地道。

“大汗明鉴,虽然论战力明军多不是大金精骑的敌手,可是明军也有着他们的长处啊。他们在人数上可是大汗手下人马的百十倍,若是让他们全都赶到……而且,北京城作为大明的都城,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取下来的,大汗,还是早些出兵北京城吧!”李衍急忙说道。

知道他言之有理,皇太极才微一点头:“本汗也知道你这是担心我们不能在那些各地的援军赶到前破了北京城。不过你大可放宽了心,本汗这次所率的人马全是我大金最最精锐的人马,现在更是士气高昂,只要我一声令下,就是一座山他们都能给我铲平了,别说是一座北京城了。我已经发下令去了,放他们抢掠两日,明天一早,我自会收束人马,直杀到北京,取了这明国的江山!”

见皇太极说得如此笃定,身为外人的李衍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只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后不再多言。只是在他的心里却认定了一点,金人是一群只重视眼前利益的蠢物,实在不能与之谋。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不,一切并不是李衍所想的那样。皇太极乃是一代枭雄,岂会被眼前这么一点点的利益所迷?北京城甚至是大明的江山和那一丁点的财物孰轻孰重他还是很能分辨得出来的,他之所以任由手下军士放肆抢掠而不进攻北京城是有着他自己的考虑的。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当初连挟着土木堡大胜后的瓦剌人都不能一鼓作气取下北京,自己这么点人马,而且是在明朝大军并无多少折损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将大明最坚固,屯兵最多的北京城给取下来的。即便真让自己得逞了,拿下了北京城,以现在手上的数万人马也是守不住的,甚至连带着这里无数的财物离开都做不到,因为大明各地的勤王之师很快就会杀来。他这一次的真正目的依旧是在辽东,不过不是那里的城池和土地,而是那里的人!

皇太极可以大胆地猜想,当辽东的明军在知道京城遇到了自己率兵攻击之后,必然会回军来救,而他们一心救北京势必不会有任何的提防,到时候自己便可在道路之上设下埋伏,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他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