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逐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惊雷逐鹿-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丹巴酋领原先统属的部族比较大,在青海安多草原上是实力相当强的一个部族,但是在白灾中因为反对雷氏幕府编组农牧领部,不但是他的一个亲弟弟被雷氏幕府斩首示众,而且原先的部族也被幕府拆分了一部分,分散安置到好几个领部,使他这个领部的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因此与雷氏幕府在利益上的冲突非常之大,何况又有杀弟之仇,是铁心要与幕府决裂的吐蕃领部,反对与幕府决裂的声音在丹巴酋领这个领部也是最微弱的。

丹巴酋领甚至把几个寺院中反对幕府的喇嘛上人请到领部,准备着与那些“投靠汉人”的吐蕃叛徒决一死战。

他不象那些疏于防备的酋领,在很多事情上,他都准备得相当充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幕府反应激烈,毫不客气的使用武力,而且还不是直接出动幕府的军团,而是利用那些效忠幕府的领部,使得原定借机挑动汉人和吐蕃人矛盾的愿望落空,那些“甘于被幕府利用的领部”合兵一处,居然集结了三万骑兵,与丹巴的四万兵力相差不远。而且对来自卫藏的部族军两万人和喇嘛寺院的僧兵八千人,丹巴酋领还无权直接调遣,那就使他们这一方更加处于劣势了。

更加可怕的是,幕府的杀手神出鬼没,两边还没有开始决战,反幕府联军的几个重要将领已经被刺杀身亡,而且又不断有下面的小头目和夜晚巡哨的士兵被杀,搞得人心惶惶,未战先怯。

双方一场骑兵会战,丹巴酋领的四万反幕府联军在虎狼一般的幕府领部联军反复冲杀下,鏖战一日,以致死伤盈野,就在双方陷入胶着僵局之时,象多吉才仁这样相对实力较弱,主要负责扫清外围的侧翼偏师也投入战场,生力军的加入立刻导致了反幕府联军的崩溃。

会战变成了追击战,曾经不可一世的丹巴酋领也就只能亡命奔逃了。

后面追兵追赶的蹄声渐渐听不到了,在这种高原上策马狂飙,不要说人受不了,就是马也受不了,丹巴酋领和随从们象拉着风箱一般喘着粗气,滚下马来。

丹巴酋领喘息稍定,心神回窍,这才猛然发现眼前有一张绝对陌生,也绝对平庸无奇的脸,亘古玄冰一般的凌厉的目光就落在他身上,好象是在看一个死人。

这是丹巴酋领看到的最后一张面孔,终生难忘,唯一的记忆是——他一身黑衣。

因为丹巴酋领在看到这张面孔的同时,也听到了自己周身骨骼粉碎的可怕声音,眼前一黑,堕落到永恒沉眠的深渊之中。

一缕黑色烟雾倏然飘荡,烟雾停处,满地都是无头的尸体,黑衣人早已经消失无踪。

寒风呼啸的荒原上,满地鲜血流离的无头尸体,很快就将成为兀鹫和野狗之类的食尸禽兽们丰盛的美食大餐,真是太便宜它们了。

这年头吃肉真的很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5。11发布

第四章 先发欲制人

儒学论争方兴未艾,青海战事如火如荼,都吸引了河陇众多士绅豪族、商贩走卒各色人等的关注。

以前,儒学士绅大抵和千百年来的儒士一般,多以孔子圣人之是非为是非;而商贩走卒山野草民,无非是以德高望众的士绅们之是非为是非。

平民百姓在平时何尝听得到高高在上的士绅们如何看待天地万物、世间百态,如何着手治国平天下的种种宏论,又何尝听得到官府的官吏们在治民理政时的种种利害权衡?

但是,现在甚至连号称“赤手搏龙蛇,不受名教羁络”的儒学异端‘泰州之学’,也能公然参与儒学论争,听着那些宣称“百姓日用即为道”的泰州学派儒生,猛烈抨击道学家们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展转反复,不过是欺世获利,痛骂道学家们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真是让小民百姓心情大快。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天下是非,自在人心!耕稼陶渔之人,市井小夫,作生意者,千圣万贤,自有是非公道!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都是近来泰州学派儒生的名言,阐发了前人未发之论,一时传诵河陇,极具震撼力。

这些公之于众,摆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口耳品评传播的各派儒学之论,虽则有士绅屡加指斥都督大人放任不管的举动大大有辱斯文,但在平民百姓的感觉中,都督大人还就是要比那些“德高望重”的士绅们要可爱得多,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平民百姓与都督大人间的距离。

每日为生计奔忙的小民百姓,本来对军国大事的态度,一般都是冷漠和随波逐流。

千百年来,中土帝国分为士农工商“四民”,被要求对军国大事,对天下负起责任来的多是“士”的阶级,其他农工商等最好是莫谈国事,帝国朝廷官府的威权基本上是与“士”连手以“牧”万民,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

但是幕府鉴于河陇诸族各争雄长,错综复杂的情势,显然必须要找出一种新的第三方力量来遏制和平衡士绅豪族,寻求到一种能有效整合河陇诸族达到长治久安的模式,而不是只能依靠威权来统治。

在幕府行政的时候,河陇诸族和豪强士绅的力量同样也在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幕府的施政,幕府当然可以用军队和密探实施铁腕统治、恐怖统治,完全压制所有人的声音。然而西北民风强悍、诸族杂居的现实,注定毫无弹性的铁腕统治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把幕府所有的力量都完全束缚在河陇,再不可能有什么机会向周边伸展自己的势力。两者相权,孰优孰劣,雷瑾和幕府的一干谋士幕僚很清楚,不可能愿意自缚手脚。

而且仅仅依靠威权,很难避免人亡政息的结局,就算雷瑾无灾无病,足够的长寿,能活二百年,但二百年之后呢?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幕府当然还只能依靠威权专政,但注重尽可能的行政开明,注意平衡和兼顾各方,如此而已。

但为政者当兼顾长远,而不是仅顾眼前,威权和怀柔,都是安定秩序的两面。

所以幕府的态度是在让士绅豪族全面参与幕府施政和地方州县治理的同时,也尽可能的鼓动普通的小民百姓慢慢地关注军国政事,以民众的舆情来牵制一部分豪强士绅的力量。

隶属幕府通政司的说书弹唱艺人,以及内务安全署和秘谍部的谍探,通过说书、弹唱以及精心构思的流言等等,就是从明暗两途来影响操纵民众舆情的手段之一,最终力图达到让各色人等明白,都督大人才是河陇最强有力的保护者,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果失去都督大人的保护,都有可能化为乌有,保卫河陇,就是保卫他们自己。

这其实对雷瑾和幕府来说,不啻于玩火,弄不好也是会惹火烧身的。但雷瑾和幕府自信满满,就算是玩火也非要试上一把,所以在河陇,虽然实行军管,但对各种聚众结社以及各种观点歧异的学说管制并不严格,可以说相当包容和涵纳,因而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形也就不奇怪了。

小民百姓在利益驱使之下,在幕府有意无意的鼓动下,虽然公然议论时弊的还不多,但关心时政的热情已经被鼓动了起来,幕府辖下的吐蕃领部在青海草原互相攻伐,打得不亦乐乎,幕府又没有蓄意封锁消息,哪里还能有不知道的?先是士绅豪族,然后连茶楼的茶博士也知道了,还煞有介事的把吐蕃领部之间的征战厮杀说得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至于真实性到底如何,只有自己去想啦。

完全被儒学论战和青海吐蕃领部“内讧”吸引了所有注意力的河陇民众,没有特别的注意部队军伍的调动,也没有注意粮食辎重的调运。

在青海出现“领部内讧”之时调动军队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而且自从实施佥兵令以来,经常有成批成批的佥兵被幕府调遣轮训,部队辎重的来往对于边塞的人们来说那是再司空见惯不过,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部队辎重都是往北而不是往南集结。

更没有人注意幕府都督雷瑾已经多日没有公开露面了,如果说有人注意到了的话,那就是被幕府有意羁绊在武威的那素真吉活佛、丹增朗杰土司两人了。

幕府与那素真吉活佛、丹增朗杰土司的拉锯一般的事务商谈,取得每一点晤谈成果都非常非常之艰难,在这时,身为主人的雷瑾却突然不露面了,想不引起他们的疑心都是困难的。

事实上,雷瑾这时候根本不在武威。

寒风呼呼,骏马奔驰。

上绣苍狼的红色军团旗迎风飘扬,整整两万五千骑的苍狼军在雪后初晴的草原上放蹄飞奔,如此嚣张的在蒙古鞑靼人的地盘上大举出动,对于苍狼军来说也还是很少的。

魔高熟练的控驭飞奔的坐骑,稳稳的保持着身躯的稳定,心下却筹谋着在未来的一战里自己该如何抉择。

作为幕府名下的苍狼游骑军团,负责在西起阿尔泰金山,东至古休屠泽间的宽阔草原、无垠大漠上游弋,与塞外蒙古鞑靼人、瓦剌人的蒙古精骑游击周旋,而白虎游骑军团则在古休屠泽以东,至河套一带游弋,主要是与吉囊辖下的鄂尔多斯万户蒙古诸部游击周旋,间或也和俺答的蒙古部交交手。

塞外现今已经所剩无几的马贼伙中,白虎军虽然是其中实力最强的马贼伙之一,但因为频繁的与蒙古鞑靼诸部交锋,大体上也就只能保持在一万五千骑上下,在兵力上无法与苍狼军相比。

苍狼军承受的压力相对要比白虎军来得稍小,人马上的损失也就没有白虎军多,两万五千精锐游骑,已经接近黑鹰、黑豹、黑蛇三个军团的总兵力了。

这次幕府调集兵力,就是准备与蒙古鞑靼来一次硬战,彻底打掉鞑靼人年年南侵袭扰的气焰,而苍狼、白虎两个游骑军团都是幕府预定的主战军团之一。

蒙古鞑靼的游骑往年经常借黄河河面冬季封冻之机,越过黄河,侵略关陇,兵锋甚而远至青海草原,无论是雷瑾,还是幕府其它将领,都是不能忍受这种景况永远持续下去的。

更何况,现在河陇繁荣,农牧工商辛勤劳作的成果,更不容许让人随便掳掠而去,否则就将是以保护者自居的幕府和雷瑾平生莫大的耻辱。

事实上,雷瑾从京师西返,就一直在默默策划部署对鞑靼人的打击,等待着出击的时机。

无论是儒学各派的大论争,还是青海吐蕃领部的“反叛”,又或者是秘谍部对鞑靼潜藏眼线的有选择清除,都起到了一定转移视线,掩盖意图,把水搅浑的作用。

虽然预料到遭受雪灾和帝国边军突袭双重打击,实力受损尚未恢复的吉囊,其所辖鞑靼万户单独大举南下袭扰的可能不大,但吉囊会不会联合俺答共同侵略,却是未知之数。

但即使今年鞑靼人破例不南下侵略,幕府也会挥军北上,现在的雷瑾也需要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来给自己对河陇的实际统治添上最后一枚重要的砝码,振奋起民心士气以为其所用。

作为幕府苍狼军团节度的魔高,年来在塞外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部队发展得也很快,兵强马壮,声威远播,一人独处的时候,他也不是没有动过另立门户的念头儿,但是苍狼军团的各部都统都来自原先雷瑾护卫亲军的护卫,魔高并无把握可以让他们完全听命于自己,而且他自己出身于江南祝融门,光是那些后来陆续加入苍狼军的同门师兄弟就不会赞同,他的师兄弟们,家人都在帝国江南,怎么可能陪着他魔高一起疯?

而且,魔高也不得不承认,雷瑾和幕府所秘密规划的远景,目前虽然还仅限于军团节度、幕府长史、参军一类高级别的将领高官知道,下面的人仅仅是有些朦胧的感觉,但那种征战逐鹿建功立业的远景,所带给人的骄傲、兴奋、刺激、满足,已经远远超过偏安一隅、独霸一方的yu望。

再说了,且不论到底在苍狼军团中有多少幕府的眼线,光是雷瑾治下的幕府军团,现在任职高级将领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得有在护卫亲军担任护卫的经历,光这一条就在人事任免上保证了军政军令的统一,军权不致于旁落他人之手。虽然魔高心知肚明,在自己所统辖的苍狼军团中肯定暗藏有秘谍部和内务安全署布下的秘密谍探,但谍探控制军队的作用是极有限的,关键还是这将领的任免仍牢牢掌握在雷瑾手中,雷瑾虽然让白玉虎、魔高等人远处塞外,可以便宜行事,但就象放风筝一样,总有一条无形的线牵在雷瑾的手中,即使你飞得再高,还得乖乖回到他的手中。

这种不露声色的手腕,确实只有他们这些出身世家的人,才能玩得得心应手。

这一次接到幕府的军令,魔高也是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撇开私心杂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