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里大宋-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贤忙道:“多谢李姑娘吉言。”



  这酒儿很淡,王贤一入口便感觉出来了,应该是那种花雕酒,不过还是颇有酒味的,他喝完便见到李清照的杯子也是空掉了,不由有些惊讶,赞道:“李姑娘果然豪爽,好酒量。”



  李清照被酒上红,此时笑道:“俗语有酒必逢三,王公子,我便敬你第二杯吧,愿你前程似锦。”



  王贤哈哈笑道:“李姑娘你说远了,在下只是去考一次年试而已,就算侥幸升入内舍,也不过一书生,哪里来的前程,不过李姑娘你敬的酒在下可不敢不喝。”



  他说着便仰首喝尽,放下杯子道:“酒必逢三此话不错,然而这第三杯酒,我来敬李姑娘吧,今日秋高气爽,在下便借这杯酒祝愿李姑娘可以诸事顺心,请!”



  李清照一笑道:“那我便多谢王公子吉言了,请。”



  酒过三杯便是淡了,此时王贤站了起来,大声诵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李清照和竹枝都是奇怪地看着王贤,不知他为何突然突然诵这个。



  王贤此时望着青天,心中满是激扬,过了明天便有可能升入内舍,只要再过一年就能步入仕途之中,开始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着。



  一切,都不是太远! 

《万里大宋》 第二卷 汴梁风月 第106章 太学年试

第106章 太学年试



  秋日的清晨,很有一股凉凉的感觉。



  少了一些清脆的鸟叫声,也少了万紫千红的颜色。



  王贤此时已经走在大街上了,今日他就像古人赶考一般,心里虽然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怀着期待,这秋日清早的大街上,已经人来人往起来,各种小商小铺也开始开门,整个汴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回到水字间见到的第一个人便是齐偍,他正捧着书小声地念着,这时见到王贤,不由开怀地道:“臣贝你终于回来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过来看看我们一眼!”



  王贤笑道:“哪里,我上月不还是过来了,只是一月之隔,山论你便如此责怪,实在是太不应该。”



  齐偍笑呵呵地说道:“一月便是极为漫长了。”



  他们说笑几句,齐偍便道:“今日年试,臣贝想来已经准备妥当了吧,这么长时间的修炼,便是所谓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而在今日可得一展,实在是大快人心啊。”



  王贤一笑道:“山论你又是恭维我了,我看你满面笑容,想来准备的不错。”



  齐偍呵呵一笑道:“不说这个了,今日你过来了,我等便在午间小聚一下,想来秦兄也在,对了那个刘承柱刘兄也在,到时候一并喊上,一同过去。”



  王贤笑道:“山论还未考试,便要庆贺,可想心中有多大的底啊。”



  齐偍站了起来笑道:“臣贝又是如这样的恭维话,真是听起来不舒服,现在也莫要多说了,先去炉亭吧,年试很快便要开始了。”



  王贤点了点头,于是和齐偍一起走进炉亭之中,这里面的士子们早已经各就各位了,此时见到王贤走进来,不免寒暄几句,互相问候一下、恭维几句,然后便又回到位上。



  大家都在互相讨论着,在说今次年试应该会出什么样的题目,每个人都互相猜测,分析以前的题目,然后大胆地猜想起来。



  王贤不由想笑,就算现在能够猜到题目,也只是早一个时辰而已,做文章哪里去争这个把时辰,他正坐在那里,不由有些心潮难平起来,像是当年高考的时候,趴在那个桌子旁,心里七上八下的,这种感觉竟然让他有些高兴起来。



  过了不一会儿,李廌便背负着手走了进来,他一身蓝儒袍,带着布冠,此时一进来,诸人便停止说话,静悄悄地等他说话。



  李廌笑道:“诸位别如此拘谨,尚未开始,我是先来看一看的,你们继续讨论吧。”



  他说着便向王贤走了过去,笑嘻嘻地道:“王贤,你看起来很悠闲啊,年试可有几分把握?”



  王贤忙说道:“心中尚忐忑不安,哪里来的把握。”



  李廌带着笑容,打量了王贤一下,然后笑道:“看起来也未有什么变化,看来闭门不一定有所修养,不过我可给你提个醒,这年试可是太学博士出的题,若是浮浅的东西就不要往上面写了。”



  他说出这话,顿时让这里面的人窃窃私语起来,大家又在说些如何写出有深度的东西,其时写文不外乎模仿两人,王安石和苏轼,王安石以例子扣古语,精简而又明了,虽然短小但又耐人寻味,苏轼之文纵横论颇重,文中大篇的自己的论点,有时会映射一下当今之事,前后交响呼应,便是一篇佳文。



  学生大抵是模仿王、苏二人,但大多数都是仿其形而不重其意,此时说道深度,诸人皆是有些奇怪,如何能写的更有深度,是多举几个古例,还是多写几段古人之语?



  王贤见李廌颇有深意,不由问道:“先生认为如何写出深意之文?”



  李廌呵呵笑着道:“莫问我,莫问我,我从未写出何等文章,方才之语是我随口说的,你们也莫要放在心上,诸位便加紧吧,我先出去了。”



  他一出去,整个炉亭内就更加的热闹起来,诸人都在七嘴八舌的说着不停,相互询问着该如何写出有深意的东西。



  王贤却是觉得奇怪不已,太学士子看多了王苏二人的文章,自然是以他们的风格来写文章,这深意之题又从何说起?难道要写出那种极为的繁琐或是看不懂的文章?



  他不由一笑,文以载道,越是大文学家,越就能把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白居易的乐府诗老妇都能诵之,苏轼的词连不识字的大汉都可以说上几句,所以有深度必定不是看不懂。



  他在这里坐着许久,方才见到马阶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一个有些瘦高的中年人,抱着的是一份份试卷。



  此时已经开始分发试卷,王贤此时心情还是颇为急切的,想知晓这年试之题到底是什么,但耳边除了沙沙作响的接试卷的声音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声音了。



  王贤这时候终于拿到了试卷,照例是先看一看两道题目,结果顿时傻眼起来。



  这一道明经的题目是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为何要遵上下之分,而那策论是如何为国谋富,这和那日周兵和自己随便提及的那两个话题完全一样。



  难道她说的是真的,她真的知道这个题目?还是碰巧碰上的?



  王贤心中不知道越来越好奇起来了,沉思了好一会,随即便听到有人磨墨开始下笔的声音,他有些愕然,竟然还有人那么快的想好题了,偷偷看了一眼,却原来是张地云,他一向极为用功,想来这题目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王贤心中逐渐构思的差不多了,其实这两个题目王贤之前都已经想过多日,所以现在构思起来也是极为的方便,并无什么难点。



  儒家讲究名分,有尊卑之分,故而这个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并没有什么好想的,然而王贤却突然想起了李廌说的深度,如果没有深度那自己这最多是一篇烂着古气的八股文而已,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有些特别之处呢?



  王贤仔细思索了一下,既然老路行不通,那就劈开一个新路,但是又不违反路上的规矩。



  他提笔便开始写,开始自然是赞扬这个尊卑之分,而后笔锋一转,便言尊卑可以倒转,“吴县有女名曰小小,年方二八,嫁王二为妇,王二病弱不堪,卧床几载,而王氏便为夫君事,治家政,理家事,时人皆称善,故夫妇之道非天道也,妇之顾夫便可为之夫,夫妇之道,在于举案齐眉,而不在训斥之声,此乃天道也。”



  而后他又开始写父子之道,说父亦是子,子以后也会成为父,故而父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父子之道,是在于互相尊敬,若是父有过,子亦有正其过。这样的话写了一通,而后又说道家庭稳定的重要性,不论父子皆不可违背。



  至于君臣之道,王贤知道这个要慎重一点,他只能先举商纣暴虐,周文王以臣子身份替天行道,从而使得天下安定,而后隋炀帝荒淫,唐高祖以臣子身份而夺得天下,最后又说当朝太祖以德问天下之事,从而说出君臣之道亦要遵循天道。



  他不敢写的太过惊奇,处处用圣人之言和前例来做包装,然后再稍微休整一下,既要保证这篇文章有一些新义,又要保证自己不会被人认为是大逆不道,所以字字都要琢磨一番。



  直到通读了一遍,发现基本上差不多了,王贤才舒了口气,然后再看下面的那一道题目。



  这个题目在自己进入太学的测试中就已经想过了,但是自己当时写的是套话,现在却如果再写那些就落入俗套了,应该写一个比较有深度的东西。



  但是自己的想法太过离奇,如果照着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一定会被认为是患病了,他这时沉思一番,想着润润色,然后便开始写了起来。



  其实这个富国之术本就没有什么,但是在大宋的皇帝和朝臣心中,大宋地大物博,富庶至极,它地皆是蛮荒,所以他们一向都是只注意如何在里面得到财富,而不注意放眼天下。



  宋与辽国有榷场四处,皆是贸易繁华之处,但是榷场的限制太多,而且对商人抽取的税也很多,所以不利于交易,只有广泛的建立好贸易的环境,才能保证对外贸易,才能更多的加快积累财富,这是一条富国的捷径。



  然而这条路在这个时代却是不能被理解的,保守的经济制度才是他们所遵循的,况且他们一向对外族有着戒心,榷场的事情也是逼不得已,自己哪里能够提出这个观念,会遭到这个时代人的嘲笑的。



  王贤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了一个东西,便顺着思路,越想越觉得极为不错,然后便直接写了上去,洋洋洒洒的写了一通,刚要收尾,却听到马阶在上面说道:“诸位,改停笔了,全部都离开炉亭,有人来专门收这个。”



  诸士子都走了出去,这时候便在外面说着不停,纷纷问起了对方的作文,齐偍此时正笑着说道:“臣贝,看你心情不错,我们便过去聚饮一餐吧。”



  王贤现在确实心情不错,他笑道:“好啊,不过山论你莫要再喝的大醉了。”



  齐偍笑着道:“我这次定然会以此为戒,不再狂饮了。”



  两人便一同去秦该的斋房去寻他,果然见到秦该正在整理东西,他很是高兴地和王贤见了一个礼,然后几人便又去寻那壮汉刘承柱,刚巧他就在太学的门口,一行人便直接去了蒋生楼,又选了二楼的雅房,摆了酒席,分开坐下。



  秦该此时笑道:“王兄春风得意,想必今日的年试必然不错,快与我等说一说你写了什么,好让我们参详一番。”



  王贤笑道:“哪里能写什么,只是照着书中诸事而已,这些不足与人道也,我等今日就莫要谈这个了,饮酒才叫高兴。”



  刘承柱哈哈大笑道:“王兄深得我心,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是喝酒来的干脆。”



  他们四人便开始喝起来了,而齐偍和刘承柱在互相说着弓马技艺,秦该偶尔插上一嘴,王贤却只能在这笑看着,他手里提着杯子,不过他可不想再大醉起来了,只是应付应付而已,还好诸人都并不是痛饮,直到最后,几人才互相散开,告辞而别。



  王贤已经注意到秦该对齐偍的影响了,这个他也没有办法阻止,毕竟秦该并未做错什么,而对于齐偍来说,这也未必算是坏事。



  他方想回家,刚走回太学门口,却又遇到了李廌,李廌招呼了王贤一声,然后便笑道:“王贤你好不容易过来一趟,也不过去看一看先生,就这样回去了,实在是目无师长、无甚礼教。”



  王贤哭笑不得,忙道:“先生教训的是,我便要过去拜访,没想到这里遇到了先生。”



  李廌只是一笑,然后便转身走着,王贤轻轻摇头,便一步一步地跟了过去。



  这个房子里面还是颇乱的,李廌指了指一个椅子道:“你先坐在那里吧,今次你也算走运,我新买了茶叶,还是十文钱的那种,味道很不错,便给你泡上一盏。”



  他泡好了茶,然后放在王贤的面前,王贤连忙站了起来道:“多谢先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