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杨虎城手下现在有一只精兵。

杨虎城也很干脆,没的说,表示立刻派遣三万人的先遣部队开赴塞北,经塞北往东北作战。还表示早想跟日本鬼子打一仗了,这丫老欺负咱中国,真不是东西。杨虎城的决定很符合他的性格,刀客出身仗义任侠,难怪原本的历史上是敢囚禁老蒋的角色。

陕西这几年的发展倒是不错,虽然说不可能像塞北那样飞速发展,因为陕西毕竟没有塞北那样的条件。塞北埋头发展了十几年,改善基础完善法度,投资环境绝对是中国第一。但是陕西在杨虎城手里也才几年时间,好在杨虎城这个人还算不错,加上又是陕西人,有发展陕西的愿望。

这几年他大力学习塞北,而塞北也对他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双方互信做的相当的好,虽然地盘相接,可是摩擦基本上没有发生过。

陕西的交通改良是最明显的,从西安通往包头的铁路虽然还有关键路段没有通车,但是在陕西境内,至少在关中地区已经通车了,从西安到陕北,从西安到潼关到宝鸡的铁路都畅通无阻,而且使用了最新技术对铁路进行了改进,不但能跑老式的蒸汽机车也能跑燃油机车、甚至最新建设的包西铁路可是能跑电力机车的。

以铁路为依托,陕西的农产品矿产品可以较为方便的输入塞北,同时本地的工商业发展也红火起来。但除了杨虎城大力建设的军事工业能生产枪支大炮外,重工业很少,都是轻工业。但即使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起码比之蒋价石手里的河南就好了很多,据杨虎城说,这几年河南百姓经常性的往陕西移民。杨虎城很得意,同时也更加雄心勃勃起来,他的预想中,只要他大力支持的包头到四川的铁路线修通,他就能把西安打造成一个联系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

杨虎城的得意溢于言表,赵书礼也奉承了几句,双方的会谈是十分愉快的。

期间杨虎城还十分主动的带赵书礼陕西的大量名胜,西安的大小雁塔,钟楼等。还有明城墙,当杨虎城说这保存完好四四方方的明城墙其实就是古代的唐代皇城旧址上建立的,赵书礼十分的震惊,震惊于唐代时长安的伟大,仅仅是一个皇城就如此巨大,他感觉比之北京的紫禁城更要雄伟,他甚至能想象当年皇城内跑马的场景。那城墙也确实很雄伟,巨大的砖石结构一路向上倾斜达数十丈高,赵书礼难以想象冷兵器时代攻城的场景。

之后又去了碑林灞桥等地,据说古代长安有八景,号称长安八景。灞柳风雪就是其一,隋代炀帝杨广十分喜欢柳树,赐柳树国姓杨,因此柳树也被称作杨柳,杨广还命人在灞河两岸编植柳树,季节一到柳絮飘飘如同风雪一般。西安北边的高陵县,则有泾河渭河两条河流交汇之处,两条河流一条清一条浊,相交之处形成一条线,清浊分明。这一景也是长安八景之一,号称泾渭分明。

之后到了临潼,这里后世出名是因为有个兵马俑,但是这时候还没开发出来。

但赵书礼也想到了陕西的发展方向,告诉杨虎城旅游业也是个很好的经济增长点,杨虎城半信半疑,他想象不到吸引些游人能有多少利益。

当两人在华清池,也就是杨贵妃当年泡澡的地方,泡温泉的时候,赵书礼接到了一个消息,终于不得不结束陕西之行,要立刻返回塞北了。

平津会战结束了,中国失利。

平津大会战的主力无疑是宋哲元的十九路军,塞北方除了提供军火武器支援外,还派出了黎行恕第三军前往配合作战,本来还想让傅作义李生达等军进入河北,但是宋哲元却抵制。他恐怕相信自己的实力,只要有充足的武器弹药是能跟日军决一雌雄的。但是他的对手对平津会战也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北京的意义实在是太特殊,对于双方任何一方都很重要。因此日军先后增兵到了三十万人,其中十万人还是从刚刚结束的南京战场调往北方的,原先在河北的华北派遣军就是主力师团。

三十万精锐日军在河北跟宋哲元军苦战,虽然黎行恕的第三军态度很积极,可是却处处受到了宋哲元的猜忌和掣肘,一直到北京保卫战打响,宋哲元都没有接受塞北军进入北京的要求,当北京失陷的时候,他想同意,可是时机已经晚了。

塞北军在石家庄跟日军打了一仗后,鉴于河北地区重要城市已经失守,同时平原地区防守条件也不理想,掩护宋哲元残部撤入山西后,也一同撤往山西了。相比山西的防御条件就比河北要好很多了,山西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方是中条山脉,北方有五台山衡山等,塞北军的下一步打算是借助山西的表里河山在这里大量消耗日军兵力。

山西不但是两山夹一谷的地形,而且这里地理上已经属于黄土高原范围了,地势上要比河北高,日军要进攻这里,就是佯攻。而进入山西的通道也不多,从河北进攻山西最有利的路线是经过正太铁路,从石家庄往太原方向攻击,另一条路线则是沿着过去的平绥铁路往大同攻击。选择第一条的话,那么日军则直接跟山西的阎锡山作战,而后一条则困难多了,首先要攻下塞北军手里的张家口,不管是路上经过的关口,还是攻击路线的长度都远超直接沿着正太线攻击太原来的方便。

因此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日军会采取第一种攻击路线。

而阎锡山却有点不情愿大家帮助他防御,这跟宋哲元是一个心态,担心驱虎吞狼后,老虎赖着不走了。但是却无可奈何,他一直宣称是属于塞北的一部分,于是赵书礼没跟他客气,直接就是以命令的形势下达的。而蒋价石这时候也不可能帮他,新败的蒋价石也担心北方崩溃后,日军趁势南下到时候真的是要亡国了。

好在塞北军派出的部队大多是原属山西的部队,而且就是原来晋南的部队,这些部队进入太原包围晋南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傅作义孙楚李生达等人也都是阎锡山的老部下,阎老西面子上也算是过得去了。

塞北之所以派遣这些二线部队进入山西,倒不是说考虑到这些部队就出身于山西,最重要的是因为主力部队现在大多集中在东北,第一军和装甲军都在辽西作战,外蒙部队则在吉林,第二军和第三军也部署在东北的边境地区,准备随时增援。

在山西防御战准备的同时,日军进攻迹象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东北的战事突然激烈了,塞北军和东北军联合突然在东北采取了猛烈的攻势,在东北的大风雪中作战,条件对中**队极为不利,但是那种气势却足以撼天动地。

三百五十八节 东北攻势

徐悲鸿善于画马,他的画法贯通中西,画作驰名中外。

他的画,被誉为充满了力量与生机,但是徐悲鸿本人却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现在他找到了。

就在东北,就在战争中发现了,少了气势,少了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当他第三次被前线部队送回哈尔滨后方后,他开始动笔了。

风雪漫天是背景,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面是千军万马,一个个身着毛皮衣,带着白色狗皮帽子,身后背着马枪的战士,坐下的坐骑不是什么名马,一点也不雄峻,相反却是以温顺著称的普普通通的蒙古马。但是这温顺的马匹,在千军万马中,却显出了莫名的气势。如同一道雪线往前推进,阵阵压迫感迎面而来。这就是徐悲鸿想要找到的感觉。

??????

仿佛一点点展现在徐悲鸿画作上的图案成真了,在吉林的土地上,真的有这么一只部队在前进。

“旅长,你说那个疯子,还会来吗?”

迈着快速的小不点前进的战马上,一个枪跨在背后的战士,问自己保护的军官道。

“在来,就抓起来,神神怪怪的,谁知道是不是间谍。”

旅长嘀咕道,带着毛皮帽子的脸上,还有一道伤疤。在风雪中显出了无比的彪悍。

“可是上面不是说了吗,要妥善保护!”

“嗯,是吗,那更要关起来,不,是保护起来了。这可是战场,万一被敌人抓去救糟了不是吗。嗯,画家,神经病!”

他们口里的画家,神经病自然就是说的徐悲鸿了,徐悲鸿为了找灵感,在风雪中三次站在了他们前进的路上,第一次差点被开枪打死。后来上面知道了,交代下面一定不能伤害了这个伟大的艺术家。

这个旅的部队从黑龙江出发,打过了双城,榆树,他们的目标是长春。他们是隶属于外蒙骑兵军的一个旅,旅长冯坤,河套人。一个河套人在外蒙驻军中当军官,这不是什么奇事,相反不是河套人才是少见。外蒙军跟其他军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只军队中蒙古人跟汉人混杂,虽然历经裁剪,现在蒙古人仍然有三分之一还多。于是这个军队就有个规矩,凡事排级以上的军官,都要求双语,蒙古语和汉语都要精通。而塞北,甚至是中国哪个地懂双语的人才最多,无疑是蒙汉杂居历史悠久的河套地区了。

冯坤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调入外蒙军的,他当兵很早,绥西军时期就已经入伍,他小时候不识字,在部队经过学习,差点没有被裁撤。后来从李三江的部队调到了外蒙,九一八时期经过几次恶战后,慢慢爬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但是这几年他过的并不爽,因为就算是外蒙军也越来越不重视骑兵了,现在大家讨论的都是什么坦克装甲师之类的。甚至上面曾经跟他谈过话,希望把他转入步兵,但是由于太喜欢马了,他舍不得离开。可现在就是外蒙军也在裁撤骑兵,大量扩编步兵,军长脱欢之下设两个副军长,巴特负责骑兵军,而新热军官梁静斋负责步兵,而现在梁静斋的地位在慢慢往上提高,因为他手下的步兵已经扩编到了三个师八万人,而骑兵反而压缩到了五万了。

但冯坤始终认为骑兵是不可替代的,终于他的想法成为了事实。

大风雪让步兵在东北寸步难行,装甲兵团也是只能趴窝,只有他们骑兵,才能在这大风雪中驰骋。千军万马踏着雪层,冒着寒风,驰骋在大平原上,热血沸腾的感觉,是步兵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前方就是长春了,所有人听令,全速前进跑起来了!”

侦察兵终于回报到长春到了,冯坤下达了这条热烈的命令。

顿时整个军队放弃了一只压着的速度,尽情狂奔起来,战马踏过地面掀起了雪层,千军万马过后,道路成了黑泥浆。

冯坤旅两千来人马,是这次奇袭长春的前锋,日军根本不可能想到在这样的天气里,对方的军队能一天前攻下了榆树后,立马就奔向了长春。当冯坤旅进入长春外围的时候,日军猝不及防,几道阵地上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在惊慌中,被窜入战壕中的骑兵马刀砍到。

攻占了几个阵地后,没等日军长春援军出城援救,呼啸一声,冯坤已经带人飘走了。

一击即走,这就是骑兵,千古以来游牧民族武装就是这么战斗的。

牵扯不到骑士精神,他们不是来攻坚的,冯坤心里很明白这一点,长春的城墙骑兵是冲不上去的。他的任务是阻断长春跟外界的联系,在这长春外围阵地上搂一把已经算是额外的红利了。

冯坤的骑兵旅离开长春奔向附近的大小城镇,凡是有鬼子的地方,他们都要清扫一遍。

他们的作战方式也是参谋部制定的,冬季塞北军作战计划,东北冬季攻势的一部分。

外蒙军队本来就有冬季作战的经验,在跟马占山的东北军请教了下在东北作战的技巧后,塞北制定用骑兵出击,在冬季结束前,清扫干净东北地区大城市的外围。然后等待春季发动大规模攻城战。

十几万塞北和东北骑兵,装备着完善的冬季装备,传统的毛皮衣替换下了整齐的军装,枪套上包裹着狗皮。马蹄上包上棉布,人马都全副武装,从哈尔滨南下,一部沿着哈大铁路线往长春,一部往东目标中朝边境。一部从齐齐哈尔南下,经过洮南经过郑家屯,从四平和开原中间插过,进入辽东地区,还有一路从沈阳以南越过铁路线,直奔安东要切断朝鲜日军进入中国的通道。

骑兵的任务是避过大城市,攻击一切可以攻击的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为春季攻击做准备,可是步兵显然不愿意就这么甘心所有的功劳都让给骑兵,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也要在冬季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三百五十九节 该团结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想,办法总是有的。

靠人的双腿在大雪中跋涉显然很困难,全部骑马又不现实,既没有那么多马给他们骑,也不是人人都会骑马,骑兵不是骑上马的步兵,他们的训练方式完全不同。

步兵想的办法是还是要靠可靠的坐骑,他们找到的不是战马,而是驯鹿。

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一直延伸到苏联境内的森林中,生活着这样一个民族,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