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抱起了帝昺,对这个孩子说:“国事至此,陛下应为国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说完,他紧紧抱住他的皇帝,纵身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宋帝国至此终于灭亡,不管它是否软弱,不管它是否屈辱,它的最后一位皇帝和宰相,以世间最决绝的方式为它画上了句号。
崖山之役,南宋全军覆灭。据载,第二天凌晨,“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这些人和陆秀夫一样选择了决绝,选择了尊严。
在远处的海面上,张世杰的船队终于逃出生天。杨太后听到帝昺的死讯,痛哭道:“我忍死到今,只为了赵氏一块肉啊,现在没希望了!”随后,她也投水自尽,为赵宋殉葬。
张世杰不久后死于一场海上飓风。
至此,流亡小朝廷全体覆灭。后人翻阅这段史书,感叹者有之,摇头者有之,愤怒鄙夷者更有之。比如有人评论说,陈宜中能逃而不能死,陆秀夫能死而不能战,张世杰能战而不能谋……说这些有什么用,他们真的有经天纬地之才,何至于远逃万里,在崖山与敌死拼?
一家一姓的天下历经了三百一十九年,因为上位者大都是些或庸碌无才或无耻贪婪之辈,注定了元气尽丧。所以,国家灭亡是无可避免的。
所争者,只是灭亡的方式。
在这一点上,赵宋之亡,除了陈宜中等无耻之徒外,陆秀夫,哪怕是张世杰都可以无愧于史册后世。崖山之战结束了,除了参战的元军之外,还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战斗的整个进程。
文天祥。
文天祥早已被俘。
他被张世杰排挤出小朝廷之后,选择了回自己的老家江西抗元。公元1277年,文天祥率兵于雩都(今江西于都)大败元军,收复了兴国、吉州(今江西吉安)等地。他在兴国建立大本营,江西各地抗元义军四面来投,形势一度大好。
但是他终究是个文官,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准备不足,大胜之余忘了戒备。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恒,也就是率水军支援张弘范进行崖山海战的那个人,率重兵偷袭兴国,文天祥应战失利,大败至空坑(今江西永丰南)一带。
败退中,队伍零散,文天祥的妻儿、幕僚都被俘虏,他本人因为有义士替身受捕,才幸免于难。
纵遭大败,文天祥仍然百死不回。他收拾残部转战广东东北部的南岭地区。情况越来越险恶,文天祥知道事不可为了,他向小朝廷请求归队,可是张世杰再一次拒绝了他。
此时此刻,文天祥孤身在外,声名外显,等待他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投降;另一个是败亡。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能战而不能谋的张世杰,有忠义却无心肝的张世杰!
公元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五岭坡被俘,自杀未成,被押往崖山战场。这一路是文天祥的炼狱之旅,身在敌营,睹物思人,如此锦绣山河,统统落入敌手,而他空怀满腔忠义报国之心,却无可奈何,连自己也成了被俘之人。
到崖山战场,张弘范要他写信去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冷然相对:“我不能救父母,难道还会劝人去背叛父母吗?!”
他取过纸笔,录下了不久所写的那首《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投降,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替死敌去劝降?张弘范笑了笑,连称“好人,好诗”,命人把文天祥带下去,绝口不提劝降的事。
文天祥随着元军水军出航,近距离亲眼目睹了崖山海战。这对他的摧残是难以想象的,他竭尽全力、倾尽所有想保存的,就在他的眼前毁灭!
崖山海战之后,元军南征大军的全部工作只剩下了一件,找到南宋传国玉玺。几天之后,这项任务也半真半假地完成了。有人宣称,在一具男孩儿浮尸的脖子上找到了它。可这具明显比玉玺更重要的尸体,却偏偏下落不明。除此以外,就剩下了文天祥。
要怎样处置这位亡国宰相?
张弘范在进行各种庆祝,包括在崖山之畔的山崖峭壁上刻字:“镇国上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之余,还是很想保全文天祥的。他觉得,留一文天祥也无关改朝换代的大局,反而更能衬托出元朝开国的恢宏气度,何乐而不为?
忽必烈也这样想,他特意批了份文件下来,说“谁家无忠臣”。命专人押解文天祥去大都。文天祥的北上苦旅开始了,他名扬中华,为华夏千年民族魂的光荣之旅也就此启程。
当年五月,押解队伍进入南安军(今江西大余),文天祥的故乡临近了,他计算时日,估计八天之后会到达老家吉安。他开始绝食,相信八天之后到达时会饥饿而死,他可以饿死桑梓、尽节故里了。可天不从人愿,绝食八天他没有死,而故乡已过。
文天祥决定恢复进食,以便在虏廷从容就义,更有价值。
一路北行,元人并不禁锢文天祥的视听,很多战时信息一个个传入,文天祥发现他真的成了一个孤单的人。扬州、钓鱼城都已经陷落了。
说扬州,李庭芝在误解中赶走了文天祥,随即被元军重兵围困。扬州城在十个月期间弹尽粮绝,城内达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但仍然死战不降。
临安陷落,宋室投降。谢道清向全国州郡发归降手诏,元军派人持诏书到城下招降。李庭芝说,我只知奉诏守城,没听说过以诏谕降的!
副将姜才发弩射退来使。
不久,得知元军押解宋恭帝一行赴大都,正途经扬州。李庭芝与姜才率兵四万夜袭瓜洲渡口,试图夺回宋室一行。激战三个时辰仍未成功,只好退回扬州城内。
元军再次拿着谢道清的亲笔诏书到城下招降。诏书云:“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城?”问得很符合程序,这个世界都是姓赵的,俺赵家都投降了,你还守什么城,这不是在妨碍正常的财产转移吗?
说得多么理直气壮,李庭芝一时也说不出反驳的话。他在沉默中一箭射死元军的使者,以行动拒绝投降。至此元军明白只剩下强攻一途了,之后半年之间双方苦战不休,蒙古人在扬州城下围起了一道长墙,以城外之城彻底封锁了扬州。
忽必烈适时送来了最后一次招降信,他许诺只要扬州投降,之前的抵抗、杀使者等行为全部赦免。李庭芝有些心动了,恰好姜才冲出重围,去附近州县筹粮回来,他凛然道:“相公不过忍片时痛而已!”李庭芝幡然悔悟,人生除死无大事,与那片时之痛相比,他们有更在乎的东西。
十个月之后,福州小朝廷任命李庭芝为左相,派使者来召唤。李庭芝命副手朱焕留守,他与姜才率领七千名士兵北上泰州(今属江苏),准备从那里南下。
李庭芝前脚走,朱焕立即就投降了。扬州陷落,元军全军开拔追击李庭芝部,终于把他们围堵在泰州城内。
李庭芝、姜才终于力尽被俘。元军主帅阿术责问李庭芝为什么不降,姜才大叫“不降者,是我”!
阿术犹豫,蒙古人是重硬汉的,李庭芝、姜才无疑硬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当此天下已定的大势,实在没必要多杀。
一边的朱焕说话了,扬州积骸遍野,皆他们所为,不杀何待?
一句话勾起了之前十个月里的杀戮怒火,阿术下令将李庭芝斩首,姜才剐杀。临刑之日,原南宋江淮主将,那位应该七十九岁就死,非要活到八十三岁的夏贵特意赶来观刑,姜才受刑中冷然发问:“老贼,你看着我不感到惭愧吗?!”
扬州世代忠烈,闻听李、姜被害,全城百姓无不流泪。这股忠义刚烈的气息一直留存了下去,直到数百年后明末清初时,这座硬到不可思议的城市,在与李、姜一样忠贞刚烈的史可法的率领下,与清军死战,誓死也绝不投降!
壮哉,扬州!
茫茫神州,只剩下了独钓中原的钓鱼城。至南宋小朝廷灭亡之时,钓鱼城的主将已经换了三任,当初让蒙哥城下饮恨的王坚第二年就被召回临安,不是为了嘉奖,而是贾似道等朝臣猜忌他,把他排挤到了普通州县去当地方官。
公元1264年,崖山之战前十五年,王坚在和州知州任上郁郁而终。
钓鱼城的第二任主将是张钰。张钰是王坚的部下,一个在某种程度上比王坚更加强悍坚硬的人。他接手钓鱼城之后,不只是固守,而是适时出击。当临安陷落时,他派部将突袭青居城,抓获元军安抚使刘才;三个月后,派兵驰援重庆,合力攻克凤顶寨,再之后收复泸州,捕杀叛将梅应春与元将熊耳,抓获熊耳夫人。听说小朝廷在福建称帝,他在钓鱼城内辟建皇城,派出百余人南下寻访,准备接来长期独立。
当然,这百余人没法横越神州,再越过百万元兵,把小朝廷接到钓鱼城里来。
公元1275年十二月,涪州降元,重庆告急,张钰按捺不住,留副手王立守城,自己率军攻入重庆,接任制帅之职,旋即克复涪州。过了正月,张钰大会西南众将,联合忠、万两州军力连破元军十八砦,解大宁监之围。
一时间,西南震动,宋军在这一片区域里大有复兴之势。
天下大势如此,张钰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元军集结重兵围困重庆,用的是扬州之战同样的战术,结局却没那么严重。
张钰的身边没有姜才,他的部将出卖了他。张钰在巷战之余选择出逃,逃到涪州时被元军抓获,被押解到安西(今陕西西安),软禁在一座庙里。
回头说钓鱼城。
天下事,难说没有运气的存在。南宋灭国,神州沦陷,钓鱼城天险也变得脆弱,原来自成体系,可以永远生存的山城,居然连续两年干旱,城里农田颗粒无收。据当地县志记载,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金城汤池,非粟不守,到此地步,钓鱼城终于投降了。
这座从公元1240年由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始筑,至公元1279年正月最后一任守将王立出降,共抵抗元军整整四十年,前期以击毙蒙古大汗蒙哥而光耀史册,后期独自支撑巴蜀危局被誉为独钓中原的旷世坚城,现在终于倒了。
张钰在陕西听到消息,以弓弦自缢身亡。
钓鱼城投降的次月,流亡小朝廷在崖山全体覆灭。这两件事接踵而至,南宋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
文天祥在这样的局势下被押解进元大都。
忽必烈的气度横贯胡汉,远不是传统印象中异族酋长的蛮横模样,他下令以上宾之礼接待文天祥。当然,这是有目的的。
他希望文天祥投降,做他的臣子。
第一个出场的人是留梦炎。留梦炎,公元1244年的南宋状元,公元1275时做到了南宋首相,看资历他与文天祥是那么的一致,元朝觉得他们会很有共同语言。
只是他们忘了,留梦炎在临安将破时选择了逃跑。
两人相见,文天祥身着南朝衣冠,面南而坐,意示绝不向元朝屈服。留梦炎则一身元朝高官的服饰,早成了异族的鹰犬。
文天祥戟指喝骂:“你好歹是一个状元宰相,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
留梦炎绝无羞惭,大恨而去。第二个来劝降的人让文天祥痛断肝肠,居然是被降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几年过去了,宋恭帝长成了一个小小少年,不知道北地生活是否让他忘记了江南,还记不记得自己小时候的那个身份。
文天祥让宋恭帝坐下,自己面北跪拜,痛哭流涕,连称“圣驾请回”。姓赵的少年人在慌乱局促中不知说什么好,只好离开。
这之后,元朝想不出还要由谁来劝文天祥,按级别,总不能把谢道清请出来吧?
第三个人是元朝的重臣平章政事阿合马。大人物出场声势不凡,加上礼遇期已过,要来硬的了,阿合马直接命令文天祥跪下。
文天祥冷笑,南朝宰相为何要跪北朝宰相?
阿合马加倍趾高气扬,问道:“何以至此?”你一个南朝宰相,怎么到我北朝宰相的地盘来了,既然输了土地,那就等同于输了地位。
文天祥越发傲然:“南朝若是早日用我为相,北人到不了南,南人更不会到北方。”
阿合马冷笑,提醒文天祥他手握生杀大权。文天祥得其所哉,“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这正是他所求之不得的。
阿合马悻悻然走开。
文天祥被关进了土牢里,简陋、肮脏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囚室。蒙古人的用意非常明显,他们不信以软弱著称的宋人中,变节最多的文人能挺住生活的折磨,尤其是文天祥从前的生活以奢侈舒适著称。
一个月之后,元朝宰相孛罗提审文天祥,地点定在了元朝军方重地枢密院,陪审的人是崖山海战的元军主帅张弘范。
困苦之后加以威凌,蒙古人不信文天祥不屈服。
文天祥见孛罗,长揖不拜。孛罗立即大怒,同样情形下,阿合马只是言语调侃,孛罗命令士兵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