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赵匡胤接到契丹人杀过来的消息时,他正手里把玩着一把出了鞘的宝剑,赤着头光着脚,坐在汾河的岸边,看着他的大兵们在岸边忙碌。这时候他完全恢复了一个军人的形象和本能,其心情和状态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形容,爽!

热辣辣的阳光直射下来,照在他白皙细腻的脚部皮肤上……真是久违了,酷烈的阳光和冰冷的刀剑,还有身边一大群一大群和他一样赤膊精壮的士兵,这些才是他生命核心里不可或缺的东西。而那些唧唧歪歪的腐儒酸丁,这时候终于离他远一点了……想想吧,他曾在一个又闷又热的夏天晚上,在便殿接见大臣,就因为没穿正经礼服,那位仁兄就死活不进殿说事,直到他穿戴整齐,才勉强进门。

老天在上,那怎么会是一个活人的生活?

重回战场,生命重新变得酷烈而狂放,就在这时,他得到了他真正的敌人,契丹人来袭的战报。突然之间,汾河河畔的风冷得让人发抖,每一个记忆力健全的人,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近五十多年来,汉人在契丹的铁蹄钢刀下血肉横飞的惨状。不错,他们都是精锐的战士,但是精锐到什么程度?能强过后周柴荣时期的猛将史彦超吗?

史彦超,就是在柴荣攻打太原时,阻截增援北汉的契丹人阵亡的。

那么现在军中还有谁?慕容、韩、石、高这些威名赫赫的百战良将都不在这里,唯一叫得响的名字就是赵匡胤本人。他自己在亲征中降格为将,亲自带兵迎上去吗?

赵匡胤在汾河岸边缓缓地站了起来,手里仍然提着那把出鞘的利剑,发出了指令——宣何继筠。

何继筠,字化龙,祖籍太原,其父为后周大将何福进。有宋之后,官封建武军节度使,为人深沉不苟言笑,在赵匡胤这次在汾河边上突然宣召他之前,他已经戍边近二十年。这次契丹人入侵的路径石岭关,正是他的防区。

历史记载,赵匡胤把他叫来之后,两人秘密地商议了一会儿,说了什么没人知道。然后何继筠就领兵出发。当时天很热,赵匡胤命人特意做了一碗麻酱粉,亲手递给了何继筠,只说了一句话——明天中午,我等你的好消息!(翌日亭午,俟卿捷奏至也!)

面对皇帝特殊的荣宠,何继筠仍旧沉默寡言,他接过碗来,几口吃完,就此领兵出战。但让人目瞪口呆的是,他领出去的兵居然只有几千人!

最折磨人的就是等待,这一夜无比的漫长。宋军和城里的北汉人刁斗相闻,却再没心情顾及眼前的敌人。他们都在盼望着北方的战果。只不过区区百里开外,却牵动着整个的战局走向。

到了第二天,连赵匡胤本人都沉不住气了,临近午时,他亲自登上了高坡向北方遥望——胜负到底如何?

其实这时候每个人都清楚了,不管胜负怎样,战局都已经注定有了结果,遥望没有意义了,所应该做的,只有两件事。一,准备庆功大宴,犒劳胜利归来的何继筠;二,就是马上向北集结队伍,准备迎击马上就会到来的契丹!

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是理智的。

但每一个人还是向北遥望。终于,北方出现了一个黑影,那是个疾驰的骑兵,由远及近,但还是看不清楚。赵匡胤再也无法忍耐,他命令迎上去,马上问出消息。

铁骑飞掠,片刻之后全军欢呼!

胜利——!难以置信的辉煌胜利——!何继筠在石岭关列阵,在阳曲县之北与契丹遭遇,一场激战,居然生擒契丹武州刺史王彦符、俘虏百余人、战马七百余匹,另外还带回了一千多颗契丹的人头。

来报捷的那个骑兵是何继筠的儿子何承睿,他带回了胜利的消息,但也带来了他父亲的忧虑。就在全军的欢呼声中,他向皇帝悄悄地报告,有另外一支契丹军队正从定州方向来袭,虽然离太原还远,但是一定要注意。

紧张过后的赵匡胤微微一笑,似乎他并不在意。果然,只是十几天之后,就又有捷报传来,他当年的义社十兄弟之一,曾任禁军殿前都指挥使的韩重赟在定州方向重创来犯的契丹人,不仅将对方击败,还彻底将之逐出汉地。

至此,援助北汉的契丹军队还没有到达太原城下,就被宋军赶回了本国。战争的重点重新回到了太原城下,赵匡胤和他的士兵们的信心空前地高涨,他们后撤腾出了一块干净的开阔地,在那儿把石岭关带回来的一千余颗契丹人的人头整齐码放,让城上的北汉人看得清清楚楚。

怎么样?投降吗?还不?

赵匡胤轻轻地摇了摇头,有时候坚定和固执真的很像。那好吧,他传令给陈承昭,我不是早就在这儿驻扎了一千多万名的精兵吗?派他们上场吧……

汾河,前面提过的在太原城边静静流过的黄河第二大支流,随着赵匡胤的一声令下,突然之间向北汉人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一声巨响之后,汾河改道了,只在片刻之后,太原城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这就是赵匡胤的那一千万精兵,请重温那天陈承昭向赵匡胤所说的那句原话——“陛下自有千万精兵在左右,何不用也?”

自古引水灌城,威力何止胜过千万之兵?

负责此项水利工程的陈承昭显然是位行家里手,他从赵匡胤站在高坡上纵声大笑那天起,就一直在修筑堤坝,囤积洪水,这时候郁积多时的洪水突然破堤冲出,水势强大到了一下子就把太原南城的一段城墙冲倒。

糟了,哪里出事不好,非得是南城……那里是猛人党进的地盘。党进一见大喜,真是喜从天降,这明明是老天照顾他,让他去立头功!

他招呼手下的大兵跳上了早就预备好的小船,直奔城墙的缺口。这时候的事情就需要有创造性的头脑才能理解并实施的了。首先,划着小船就能进太原,这在以前能想象吗?再次,这个时候还有人能相信北汉的都城不会就此陷落吗?

常识告诉我们,两者都不会。可是现在党进已经真的率兵操舟杀到了城墙的缺口,但是他马上就被一阵空前密集的箭雨给射了回来。回来之后,党进就变得有些神情恍惚,刚才是真的吗?连契丹人都被打败了,城墙也被冲塌了,北汉人还在顽抗?刚才这阵箭雨是不是幻觉?

为了证明,他再次发起进攻,然后就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直到他恼羞成怒,一把火把太原的南城门给点着了。我就不信这个邪了,一个通道不行,我再开一个行不行?之后的情景相当罕见壮观,为血腥的战场涂上了一层绚烂迷人的美妙色彩,只见一片汪洋大水之中火光冲天而起,水火相映,晶红蔚蓝。太原城的南城门就此慢慢倒塌。

成群结队的宋军往南城集结,连赵匡胤本人也亲自督战。北汉人会射箭,那很好,赵匡胤命令把攻城用的强弓硬弩安装到小船上,举起大盾牌,划到城墙边,抵近射击,先把北汉的射手全部消灭搞定,然后第二梯队马上冲上去抢占城墙。

再下面的,就可以是列队欢迎皇帝进城了……

按说这样的命令和步骤都非常正确吧,应该管用了。可是历史再一次证明,胜利有时就是不讲道理的。它就像爱情,要有惊喜,才会刺激。而刺激赵匡胤的事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

箭来箭往,没完没了,宋军里的猛人们再也按捺不住,先是内外马步军都军头王廷义恶性勃发,抓过一面大鼓,一顿狠敲,之后把盔甲一把扯掉扔到一边,跳上小船直奔城墙,结果对面满天飞蝗一般的箭雨中,一箭正中他的脑袋……下一个是更加有名的殿前都指挥使都虞侯石汉卿,这时的宋军是极其勇悍的,面对危险,每个人都敢像当年赵匡胤跳下寿州城的护城河时那样对着死神龇牙。但他的结果和王廷义一样,中箭之后栽下了船,被洪水冲走淹死。

主将如此,士兵的伤亡可想而知了,可紧接着就发生了一件更惊人的事。这时太原城里也都是水了,突然在水里漂出了一个空前巨大的草堆!这草堆一边抵挡着宋军射过来的箭,一边缓缓推进,宋朝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草堆居然把城墙的豁口给堵住了!

在当年汾河的滔滔洪水之中,宋朝的士兵们渐渐地冷却了,一个不祥的预感在他们心底里慢慢地升起。太原城,难道真的没法攻破了吗?

但这是城墙外的哀叹,很像是富得流油的财主对更大的财富流口水。可城里面的人呢?生,还是死?已经到了必须选择的时候。

危难之中,才显出了真正的勇敢。前武当山真人,现任北汉宰相郭无为大人突发神勇,他越众而出,向刘继元请命——单纯的防守终定了失败,请给我一千精兵,我要出城向宋军挑战!

这真是空前的勇敢,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答案。能赢吗?一千个士兵就想打退赵匡胤?守城的兵力本就不够了,还要再浪费吗?可不知道刘继元是怎么考虑的,他居然同意了。还派出了太原城里最强的将领,刘继业和郭守斌一起陪着郭无为出战。

出战选择在一个标准的偷袭之夜,史称“夜雨晦冥”,北汉国王刘继元亲自登上太原城北的延夏门送这些勇士出城,而且久久不愿离去。郭无为带着人马出了城,走到北桥,他停下了马,他要所有的战将都到他身边来,说有机密的事要和他们商量。

事情很反常,他要说什么?要来个战前动员,还是计划有变?但不管怎样,宰相大人被尴尬地晾在了队伍的最前方。

“刘继业,刘继业呢?”他叫。

刘继业远远地回答说我的马蹄子伤了,就在刚才。现在必须得回城去,不然马会很难受的……然后他就带着一部分人先走了。

“郭守斌,郭守斌呢?”郭无为再叫。

可惜这次连回答他的人都没有。史称“守斌迷失道,呼之不获”。之后就在他的面前,一大群一大群的士兵转回身往太原城里走,再没人看他一眼。

郭无为傻了,这和他预想的场景太不一样了。这本来是他精心构思的,可以在眼前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夺回荣华富贵的大好机会,只要他能成功地夹裹着这一千精兵外加两员勇将一起投降宋朝。可这是怎么了?好像人人都知道他要干什么一样,这……这不太可能吧?是他突然变傻了,还是这些人吃了什么药,突然变聪明了?

但是不要急,他身边仍然还站着几十个人,一直都离他很近。人不多,但已经足够堵住了他奔向不远处宋军大营的路。

郭无为的路终于走到尽头了,只是片刻之后,他就又回到了太原城里,刘继元还在延夏门上等着他。两人再次见面,一个还是北汉的国王,另一个,再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隔天之后,为了满足赵匡胤能就近观赏,郭无为被用一条皮带勒死在了太原的南城墙上。而让人难过的是,他虽然死于反叛这个千真万确的罪名,但是揭露他的居然变成了一个叫卫德贵的太监。

这不知是对郭无为的揶揄,还是对刘继元本人的嘲弄,就因为一个养在深宫里的太监的密报,就把一国的宰相杀了?还在他刚刚领兵想为国征战的时候?

话说城里城外千百万人同时欣赏了郭无为被活活勒死的现场表演之后,每一个人都对今后还要怎样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想法。

想法之后,行动如下:

有的人拒绝再玩了。比如北汉一方的岚州刺史赵宏,本来就被宋军围困,这时候被郭无为的例子所震撼,觉得前途实在“无亮”,而且听说赵匡胤那边几乎从来没杀过大臣,于是决定主动投降。在他的感召之下,北汉太原附近的州县不断有人向赵宋投降。

在太原城里,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似乎通过近距离观赏了郭无为的死亡之后,每个人的心都和刘继元贴得更近了。其表现是斗志突然飙升,在又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太原的西城门悄悄地打开,黑黝黝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城里杀了出来。

西城,这是北汉人通过分析之前的偷袭成绩,得出的正确结论。他们不考虑李继勋、曹彬,当然,也绝不再去城南找党进。就是赵赞,就是他了。而且他们此行的目标也非常的理智,不再是偷袭营盘,而是把宋军攻城的战具烧光就行了。

只求能暂缓一下城墙部位的压力而已,但就是这样,他们付出的代价都是超级巨大的。因为他们百密一疏,忘了赵赞的脚底板在前两天才被他们射了一箭,他疼啊,他恨,所以他睡不着觉……这注定了他的反应比任何时候都迅速凶狠。

当天晚上,宋军的攻城战具完好无损,北汉人扔下了一万多具尸体狼狈回城。

但这样还没完,西城赵赞的主意打不成,北汉直接想到了宋朝的皇帝赵匡胤。又是一天夜里,赵匡胤在自己的大营里睡不着觉想心事,突然听见营寨之外有人大喊四个字。

这四个字让宋营里所有听见的人都蹦了起来,做出了同一个动作——竖起耳朵,再听一次,这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