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勋贵势利盘根错节,日渐冗杂,个个只想保住眼前的世袭官爵,繁荣昌盛。哪里还有心思再出去带兵打仗。抛颅洒血,大部分都在家以各种理由做起了缩头乌龟。先帝为此开始暗自恼火起来。
此时,多亏大周朝还出了几个天赋异禀的新晋武将一直在边境出死入生。保家卫国,先帝才有精力着重收拾起内政。可偏偏此时,许是感觉自己地位受到了威胁,老牌勋贵们便仗着昔日的功劳。开始合力对新贵们出手,开始搬弄是非。鸡鸣狗盗,妄图想要将他们一举剿杀,以保自己的荣华地位。
发现这个苗头后,当时便是秦琼第一个向先帝提出:
扶持新贵来与昔日勋贵们抗衡。以此平衡朝廷实力,顺手解决财政问题。
很快,先帝便由几桩贪污案夺了五六家老牌勋贵的封号。既减轻了财政负担,还没收了大量的财物充盈国库。
于是。诸如卢国侯一类的勋贵们便开始惴惴不安,生怕有一天早上醒来便成了庶民,于是,巴结当时先帝的身边人便成了他们最为妥当的捷径。
那秦琼自然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可偏偏他又是个食古不化,目空一切的清高文人,不但不收礼,不要财,也不愿联姻,更不肯受摆布。
沈默云猜想,当时硬骨头的外祖父定然成了不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听说,先帝为了保护他,还曾派了几个私卫与他日夜相随。
另一方面,当时的先帝在夺嫡之战中已经受了损伤,深感时日无多,便着急开始为了当时年轻的太子(即现在的皇帝)做筹谋。
除了尽力清理朝中毒瘤,联姻自是少不了的一环。
自然,在经历了一番删选后,秦琼的长女,也就是沈默云的母亲秦岚也是榜上有名。此时,太子已经有了正妃。按着先帝的意思,是有意要聘秦岚为太子侧妃的。
秦岚带着顾嬷嬷一行人很快便从金陵来到了京城。
可谁曾想,入京后的第二日,秦岚便出事了。
入宫前的一次简单的白云寺上香罢了,准备回程时秦岚乘坐的马车却受了惊,在嬷嬷和丫鬟们还未上车前,那马便如疯了一般带着车厢里的秦岚便冲下了山。
天不遂人愿,突至的暴雨又是倾泻而下,秦岚一身泥泞在草丛中醒来时天色已暗……
许是孽缘吧!
那日狼狈的秦岚竟然遇到了在不远处茅屋里躲雨的沈沐。
于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便发生了……沈沐贡献了他的袍子盖到了一身湿透的秦岚身上,陪她等着雨停后又体贴护送秦岚回到了白云寺,助她找到了她的仆众……
第二日,沈沐便找了媒人来上门求亲了!
于是,秦岚的名声便这样轻而易举又莫名其妙与沈沐绑到了一起,同时也失去了成为太子侧妃的机会!
秦琼到死也没能查出这次事件究竟是人为,还是意外?是卢沈两家的合谋?还是某些老牌敌对势力害怕强硬他秦家势大,将来继续辅佐新君实行新政,而损害了他们的势力和利益所采取的阴谋?又或许原本这惊马事件仅仅是对秦琼的一个警告,而恰好被沈沐那小子捡了便宜?
当年的沈沐一脸正派斯文,身家干净,儒雅英俊,虽只是个小小的进士出身,却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加上他为人诚恳,又谦虚有礼,秦琼也慢慢开始接受起这个“谦谦君子”来。
沈沐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俘虏了当时的秦琼与秦岚的心,成功与秦家定下了亲。
很快,十七岁的秦岚便风光嫁进了沈府。
沈沐的表现很好,婚后与秦岚情投意合,伉俪情深,对老丈人更是没话说,只要秦琼一开口,便总是鞍前马后地跑着,只怕怠慢了老丈人一丝半点。
就连沈老太太卢氏也一直表现得大度得体,对待媳妇不但关怀备至,嘘寒问暖,还常常鼓励儿子带着媳妇多去亲家串门。
秦家所有人都对这门秦岚这门婚事表示很满意!
婚后第二年,沈沐便在丈人帮助下谋了个正六品的官职,沈老太也把沈家的对牌正式交给了秦岚,示意秦岚管家。
……(未完待续。)
☆、第一九零章 悲剧
沈默云不禁有些纳闷,沈老太太卢氏身为卢国侯嫡女,为何连为儿子谋个一官半职的能力都没有,反而要依靠儿子的丈人?
这种事不是应该只要向卢国候开个口就行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卢国候不能为沈沐谋到个什么实缺肥缺的,弄个虚席应该不在话下吧?
姚黄听了沈默云的疑问,倒是马上抛出答案给她主子解决了疑问。
原来,当时的卢国侯已经不是老太太卢定芳的生父,而是她的庶兄。
卢家子嗣凋零,老卢国候努力半辈子,都未能生下嫡子,只能请旨将侯爵之位传给了庶子。
当年老卢国侯在世时曾经把京郊三千亩的农田和京里两个脂粉铺,一个粮铺托给嫡女沈老太太打理。
新卢国侯上位后,自然想把这笔家产要回来。
可沈老太太拒不答应,一口咬定那是老卢国侯送给两个嫡出外孙讨媳妇用的产业。
后来这事还闹到了衙门,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桩糊涂官司最后协商定下来几个铺子归沈老太太所有,而良田则归还卢国公府。
从此之后,沈老太和卢国侯就再没了往来。一直到最近几年,老太太这位庶兄去世,两家才又渐渐热络了起来……
这些事都是姚黄她们平日里从老太太身边的老嬷嬷们嚼舌时听在耳里的,倒是真是的很!
沈默云此刻听到了这桩匪夷所思的官司,不由再次对自己的亲祖母狠狠鄙视了一把,这做派还真是她老人家的一贯风格呢!
当时老太太与卢国候府已经闹掰,没有了娘家支持的她自然只能算计起儿子的婚事来,也只有这条捷径才能助他们再次迈上康庄大道!
当时的秦岚什么身份。这样的女子竟然最后能花落沈家,想必沈家可没少花心思,老太太等人只怕做梦都能笑醒!
话说,秦岚掌家之后,沈家便开始慢慢谋夺她的陪嫁,所以就有了那买园子,修园子。卖铺子的事!只是。当时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地道的秦岚并不知道其实这只是沈家对她残忍的第一步!
谁曾想,一年后,秦琼却是突然辞去了大学士的官职。扔下了内阁首辅这个人人称羡的名号,反而直接致仕回了老家金陵。
这个决定来得很突然!似乎满朝文武都很震惊,偏偏谁也没有打听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此时,沈家的劣根性便开始充分暴露出来。
即便秦岚正为这个家族尽心尽力。可沈沐与卢氏都还是一下子对秦岚这个往常亲密无间的儿媳冷了下来。
秦岚一开始只以为是自己一直无所出,丈夫因为婆婆的不满才对开始对自己如此冷淡。为了弥补心头的愧疚,她不但又砸下许多银子,还更是尽心照顾一家老小。
直到她终于身怀六甲后,发现丈夫依旧是不冷不热。秦岚才真正感觉到了心寒!很显然,在自己没有了家族倚靠,在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再没法给沈家提供荣华富贵的机会后。自己便失去了所有爱与包容。
老太太的面色渐渐难看,时时找茬;姑奶奶们除了找她借钱投资。便是对她冷嘲热讽;沈沐则渐渐忙碌了起来,进她院子陪她的时间也日渐少了起来。
这些人一个个都脱下了画皮。
可真正可悲的却才刚刚开始。
秦岚难产了,费了两日功夫,千难万险才拼死产下了沈默云。
沈老太见是个女孩很是失望,沈沐却表现得不喜不悲,只是微微叹了口气。
十五天后,府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听到了鼎沸的人声,震耳的鞭炮,满府的喜笑,在看到了远处的一大片红后,秦岚才知道,沈沐正敲锣打鼓地迎进了一位夏姨娘。
在大周朝,纳妾何时这般隆重了?纳妾何时都不用正室的许可了?纳妾何时都不用正室到场了?
他们这般作为是不将自己放在眼里,还是连礼教都不愿顾及了?
可怜当时的秦岚尚在月子里,生产时候又伤了元气,听到喧天的锣鼓鞭炮声,悲从中来,爬下床便想要去制止。
可她还没能走出主屋却被早就等在门口的沈老太给拦了下来,沈老太太抹着眼泪作势要给秦岚跪下,说是那夏姨娘已经怀了沈沐的骨肉,找了僧人看过说那是男胎,沈家男丁一向薄弱,这一胎必是要保下的!
此时纵然秦岚修养再好,也不可能当没发生。
可卢氏硬是唤了一大堆丫头婆子守住了清风堂的房门,不许她走出房门一步。
府里一连办了好几日的席面,欢歌笑语,锣鼓鞭炮,沈府人人都沉浸在喜悦中,这氛围甚至不比当日她进门差多少!
秦岚这个当家主母却依旧被软禁在了自己屋子里。
她自然也没有喝到这位新姨娘敬来的茶。
而秦岚最可悲的是,沈沐竟是一连七日连清风堂的门都没进过,更不用说去关心一番他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了!若只有老太太过河拆桥便算了,可这个不久前还在对自己甜言蜜语的男人竟然连与自己坦白的心思和勇气都没有,这该如何接受?
秦岚一时间悲不自胜,便病倒了!
从此,她的身子便一直好好坏坏,不管喝了多少药,却再没有康健起来!
后来爆出,那刚进门的夏姨娘是当时吏部侍郎夏恒的庶女,已经有了3个月身孕。
秦岚此时终于看明白,当年,沈沐千方百计求娶自己,便是想要搭上秦琼的船,从此顺风顺水,飞黄腾达。此时,她爹突然致仕回乡,沈家也就一下子就没了希望。
而当时的夏恒身在吏部,想必对于正高不成低不就的沈沐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
沈沐是因为自己不能再帮助他,才转而又搭上了夏红绸。而这两人竟然不知廉耻地在自己身怀六甲时便有了首尾?
至此,秦岚对沈沐的人品秉性便完全了解,失望,不齿……
从此,她再也没对沈沐笑过;
从此,她再不管沈府的所有事宜;
从此,秦岚看这沈沐的时候,便再就没有了热情,转而成了一副万年寒冰脸,偶尔再夹杂了一丝弄弄的嘲讽和讥笑;
从此,她的身体开始每况愈下……(未完待续。)
ps:秦岚的过往却是不得不交代的……以后有空会给秦岚写一篇番外免费贴出来~
☆、第一九一章 小年
之后那些年秦岚便一直龟缩在清风堂看着女儿,靠着诗书古籍度日……
作为嫡长女的沈默云自然从没有在府中其他人那里得到多少亲情,相反她的童年还更是在无数次的小病小灾中度过的……
卢氏不待见她,沈沐不喜欢她,她娘既不得宠,又没有家族扶持,沈默云除了空有嫡长女的名头,大多数时候是连稍有地位的丫头婆子都敢给她脸色看的!
直到五年前,沈默云差点溺毙在池塘,此事又间接害死了丫鬟秋心后,秦岚才痛下决心,想要为女儿争取几年时间,于是靠着孱弱的身子在荣辉堂院子里跪了一夜后才得了卢氏的首肯,以养病为由带着沈默云回了金陵老家。
三年前,秦岚去世。
也许是对秦岚有愧,也许是不想叫夏家和夏姨娘不舒服,沈家竟然不仅答应将秦岚安葬在金陵,还答应了沈默云为秦岚守孝三年的请求。
沈沐也只是象征性地去了趟金陵祭拜亡妻,并对当时年幼的沈默云信口开河许下了那个无聊的承诺,答应三年后亲自来接她进京。
秦岚为了女儿的将来颇费苦心,这些都是她的安排。
这样,既能保女儿平安成长,又叫女儿多了前后四年的时间做准备,作缓冲。
其实秦岚为沈默云所做的打算又何止这些?知道自己来日不多,若她不为女儿安排周全,那四年之后女儿一样会落入虎口!
所以当年秦岚一到金陵,便央了兄长秦朗与她一道去求了当时有名的浙北女名士观山来教沈默云棋书。
这位观山名气虽盛,可自恃清高,从不收徒。又素来爱好闲云野鹤,游历江湖。
据顾嬷嬷回忆,秦朗二人颇费了多次周折,经历了重重考验才叫那观山点了头,即便如此,她也仅仅答应一年只教沈默云三个月。
如今,沈默云的一手好字。一手好棋。一手好茶便都是承自观山。
秦岚临死前,都还在特意叮嘱沈默云,为自己守孝只是借口。千万不能因此荒废课业,一直到沈默云发下毒誓,她才慢慢合上了眼……
这个故事沈默云已经听了很多遍,这次也不例外的。不待顾嬷嬷说完,她早已经泪流满面。
可是。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沈默云心间很多年,叫她百思不得其解:
夏家是大族,有钱有势有地位,即便夏红绸是个庶女。可她既年轻美貌还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