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夫比宝娘妹妹还小两岁,可你看人家事事都照顾着宝娘妹妹,看着真叫人羡慕。”姚舜英看到蓉娘脸上艳羡的表情,忍不住扑哧笑了起来:“这时候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何况宝娘妹妹长得那么好看,姐姐忘记当初姐夫是怎么对你百依百顺了。不对,不光是当初,姐夫眼下也对姐姐百依百顺,姐姐指东姐夫绝不敢往西。”蓉娘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贼喊捉贼,知道青三体贴妹妹,犯不上在我跟前显摆。”
回家之后姚舜英有事没事便将这那封书信拿出来看上一看,弄到最后田青林打趣她说都背得下了何必拿出来看,直接大声背一遍就是。姚舜英笑了笑,田青林哪里明白她的心情。她有着本尊完整的记忆和感情,姚子充这个哥哥和本尊这个妹妹自幼感情便极为融洽,知道本尊爱看闲书便尽其所能地搜罗回来。所以对于这个哥哥,姚舜英是非常挂念的。
又将书信看了一遍,姚舜英忍不住嘀咕道:“二哥这遭遇倒是跟《聊斋?罗刹海市》里头那马骥相仿。”偏生田青林耳朵尖听到了,追问道:“英娘你说什么,什么海市罗刹的?”“呃,这是一本书上头写的故事。”“故事,什么故事,娘快讲讲!”一旁的田乐仪一下便来劲了。“左右无事,讲讲吧。”因为下雨不能上山的田青林在火塘边剥着桐子正嫌无聊,也跟着起哄。姚舜英没办法,只好讲了起来。
“真好听,我娘的肚子里装了一肚子的古,真了不起!”田乐仪拍了拍母亲的肚子满脸骄傲。“这孩子,还真不给你娘谦虚。”姚舜英摸了摸女儿的头,跟着叹息道,“你娘的肚子光装古可不行啊,娘眼下最需要的是赶紧给你装一个弟弟。”
田青林一听她这样说,立马脸色一沉道:“你又开始多想了,忘记我上回跟你说的话了,叫你放宽心!”“我没多想,我这不是想着宝娘妹妹的亲事定了,我二哥又找到了,就咱们家这事还没解决。前头拜年吃饭的时候祖父那话里的意思,我若是能生下儿子他老人家那心头便彻底圆满了。我吃了那么久的药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不如咱们去县城一趟找郎中再给把把脉?”
田青林想了想道:“好,咱们一家三口都去。你二哥没事,你们家有你二哥帮衬,往后用不着咱们资助了,确实是喜事一桩。咱们带妮子进城去耍一耍高兴高兴。正好上回祖母说你三嫂五嫂还有玉娘表姐都盼望着你能带着乐仪去城里玩。”
第二百章 巧
拜年的时候吴大郎透露出想尽快成亲的愿望,李家人原本就觉得宝娘年岁大了最好尽快嫁过去,所以当吴大郎说出其爹娘想在五月让自己成亲的打算,征求李家人意见的时候,李氏和孙眉娘假装为难了一通然后便答应了。宝娘的鞋子那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剩下的就是准备嫁妆了。姚承恩和李氏想让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看到李家人有多疼爱宝娘这个“姓赵的”女儿,让吴大郎的爹娘往后不至于小瞧了自家孙女,给宝娘置办嫁妆那是相当舍得花钱的。
吴家住在镇上,李家人置办起东西来很是方便。宝娘因为当年在赵家的不愉快经历,一说到去县城便隐隐生出抵触情绪,嫁衣布料也打算就在吴家堡的布庄置办。可是几位嫂子还有蓉娘姚舜英都觉得自家妹子如斯美貌,若只是在吴家堡那样简陋的铺子里置办新嫁衣,实在是太委屈了。
姚舜英想到这一点,对田青林道:“咱们先捎信去李家庄,看宝娘妹妹的嫁衣有没有置办好,若是没有咱们干脆叫上她一块进城,我这个姐姐得好生给她把把关。”田青林笑道:“这法子好,我媳妇的眼光那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宝娘妹妹生得好,精心一打扮,与吴大郎那等普通的长相一比,我看吴家堡的人谁还好意思再嚼舌根子说吴大郎犯傻,宝娘妹妹高攀。哎呀,那时候三叔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
姚舜英嗔道:“你呀,就只关心我三叔。那时候何止我三叔高兴,三婶祖父祖母他们都开心!”田青林赶紧点头:“那是那是。这不是跟你三叔最亲近,自然一下想到他了。”这倒是事实,就算自己不嫁给田青林。他和三叔也会是好朋友。听到田家湾捎来的口信,李氏觉得正中下怀,立马请来人捎信回去让姚舜英一家到时候来接宝娘一块进城。李氏发了话加上孙眉娘也在耳边不停地劝说,宝娘只好同意进城。
家里喂养了那么多的牲畜,出门去了只能交付给蓉娘照顾。姚舜英事先将喂养需要的粮食都取出来,然后将自家的院门钥匙交给了蓉娘,诸事安排妥当之后一家子便动身去李家庄接宝娘。若是田青林一个人他为了节约银子往往是走路,可这回带着媳妇闺女外加小姨子。自然是要坐车了。
几个人到了吴家堡雇了车,到了启汶城的时候才刚到午时,雪娘和李兴业的媳妇马氏看到他们很是高兴,雪娘立马买菜做饭,大家吃完饭后又说了一通话,姚舜英让宝娘带着乐仪先在铺子里歇息。自己和田青林去找郎中诊脉顺便抓药。
郎中姓杨,六十来岁了,不是本地人。十几年前才落脚于此,在整个启汶城里算是妇科方面最好的郎中了。大凡有点名气的人都有几分傲气,杨老头也不例外。因为来找他看病的人太多,他就定了条规矩,那就是每天最多只看二十个病人,超过了一概等到明日,当然生命垂危急需救治的病人除外。理由是看的病人太多,他精力不济容易误诊,那就不是救人而是杀人了。
自从他定下这条规矩之后,这些年来一直严格执行。据说曾经有一任县令的夫人来看病。结果刚好是第二十一个,杨老头硬是将其拒之门外。县令夫人自认遭受了奇耻大辱。回去在自家丈夫跟前告状,县令大怒,认为杨老头置病人于不顾不仁不慈不配行医,随便寻了个不是将其关入大牢。可是全县的名流乡绅都来替其求情,这些人当中有几家颇有背景,小小的启汶县令哪里敢得罪他们。立马便将杨老头放了。
自此杨老头名气更大,派头也更足了。任你如何出身高贵腰缠万贯,到了他这里都得老老实实地按规矩来。这老头的诊金也要得颇有意思,有钱人家要得多贫寒人家要的少,这么一来等于十谁都可以来寻他看病,所以他几乎是每天都会看满二十个。
姚舜英他们进去的时候前头还有几个人在等,也不知道自己今日还轮不轮得上,正想去找医馆的伙计问一问便看到一个伙计走了过来,然后递来一块木牌,上头写着数字。给牌子就证明今日还轮得上,两个人看了看那数字,二十,不由拍了拍胸脯,感叹自己运气太好了居然赶上了最后一个名额。这给看病的人发号码牌也是杨老头这里独创的,根据病人来医馆的先后顺序发号牌,这样不会造成混乱争吵,和二十一世纪的挂号类似。
拿到了号牌,两个人便在角落里寻了两张凳子安心坐等。“怎么那么久了还没见出来?那人一个男子也跑来寻杨郎中,还耽搁那么久!”邻座的一个胖妇人似乎等得不耐烦了,小声抱怨着。“就是,光他一个人都进去了那么久,家里还指望我赶回去做晚饭呢。”另一个乡下少妇模样的人附和道。其他等候的妇人也在七嘴八舌地谈论此事。
“师父他老人家又不是只能看妇科上头的病,旁的病也能看,兴许那人病情复杂,所以师父得反复斟酌才能下药不是。您看这门都关上了,师父八成在给那人全身察看吧。诸位稍安勿躁,耐心等候吧。”医馆的伙计微笑着劝慰,大家这才安静下来。
又过了一刻左右,诊室的门终于打开了,一个戴着大大斗笠的高大男子走了出来。这几日又不下雨,这人戴着个斗笠做什么,在屋子里也不取下,难不成是患了什么严重的皮肤病不好见人?姚舜英正犯着嘀咕,旁边的田青林却忽然站起来道:“横竖还有好几个人才到咱们,我出去透口气。”
“嗯,去吧。”屋子里除了两个小伙计余下的都是妇人,有两个还悄悄地咬着耳朵谈论着自家的病情,田青林一个男子置身其中委实尴尬。更何况他又这般英俊,那些妇人们着话眼睛有意无意地直往他身上瞟。
田青林奔出门,追着前头那斗笠人疾步而行。那人大步走着,然后拐入一条偏僻的小巷,田青林追了过去。可是人刚一进入小巷,脖子上便觉一凉,一柄锋利的匕首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转瞬又移开了。“文靖,是你!”那人正是王明达。“伯父,您怎么会来启汶,是来看我的吗?”王明达看了看四周,低声道:“说来话长,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
田青林跟在王明达身后七拐八拐进入了一个小院,那小院四边虽然有房子,但看着似乎没什么人住。王明达将他带进东厢房,田青林打量了一下问道:“伯父是在此歇脚?您来启汶多少日子了。”王明达笑道:“不过昨日才来,想不到今日便碰上了你,真是太巧了,这下便不用劳烦马掌柜托人捎信给你了。”
田青林拍掌大笑:“真的是好巧,我带着英娘还有乐仪今日刚进的城,这不才进杨郎中那医馆等了一会子便看到伯父。”“医馆,侄儿媳妇也在啊。哎呀,伯父当时心头不好受,走出来没注意看边上,居然没看到你们!”王明达有点懊恼。“心里不好受,为何?伯父是去瞧病的,莫非您的身子……您到底是哪里不好?”田青林脸色突变,语声微微颤抖起来。
王明达见他一副非常担忧的样子,赶紧摆手道:“别担心,伯父身子好得很。我找杨郎中瞧病是假,寻他调查一桩往事是真。”“哦,是这样,那侄儿便放心了。”田青林大松了一口气,“伯父不高兴,莫非是没问到什么?”“是啊。”王明达叹了口气,“这家伙被当年之事吓破了胆,任凭我怎么问都不愿说。”“这桩事很重要吗?是范老将军让您来调查的吗?”
王明达点了点头:“虽然说是范老将军派我来的,可主要还是为了咱们国公府。”田青林一怔:“这杨郎中跟咱们家有什么关系?”王明达道:“他跟咱们家没关系,可他跟当今圣上还有太后有关系。就算咱们揭穿景王也就是三皇子和太后联合篡位的阴谋,可太后毕竟是皇上生母,皇上最多也就是幽禁她。这个女人狡诈多端,只要她还活着,不出几年一定又会兴风作浪。所以咱们一定得设法让皇上极端厌憎她,厌憎到非处死她不可的地步。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杨郎中的证词。”
原来当今皇上未登基之前与原配郭王妃感情极为深厚,郭王妃连生了两胎都是女儿,然后有方士说郭王妃命中无女,太后当时还是贵妃心里很不高兴,何况郭王妃这个位置她原本是属意齐家女子的。当郭王妃怀第三胎的时候她便指使太医在安胎药里下毒,导致郭王妃早产,生下了一个身子乌青的死婴,然后自己也香消玉殒。当时的皇上看着惨死的爱妻和无缘的长子,发誓一定要追查真相替妻儿报仇。
ps:
忘记及时冲卡,昨晚八点钟家里断了电,这是昨天的更新,今天的可能晚一点,抱歉!
第二百零一章 摊牌
当时负责给郭王妃诊脉开方子的是太医院一位姓杨的院判。出了这样的惨事,杨院判自然难辞其咎,被大理寺收监审讯判了斩立决不算还满门抄斩。
当初的大理寺左卿与昌国公私交不错,而且两家人都没少与杨院判打交道,他私下里透露了一些内幕,说齐贵妃插手阻挠摆明事情不寻常。还说自己查到杨院判尚有一个私孩子养在外头,郭王妃出事之前杨院判曾经派人出去过,他怀疑杨院判一定是将什么重要的物证交给了这个私孩子。
听到这里田青林不禁插嘴道:“莫非这杨郎中便是杨院判那儿子?”王明达点了点头:“我偶尔听叶百户说马掌柜曾经提起过启汶有个外地来的杨郎中最擅治理妇人之病,然后结合其年纪,心里有点怀疑是他。加上两年没见你又想看看乐仪和侄儿媳妇便跟范老将军说了此事。范老将军对此事很看重,当即叫我来启汶调查那人。
我到了启汶一看其模样,一下便断定是他,这人虽然较当年的杨院判年长十来岁,可那模样跟杨院判还是有七八分相似。而且他的医术那般高明,分明是得高手传授过,当年杨院判在治理妇人病症上头的造诣在太医院那可是首屈一指的,不然也不会叫他负责给郭王妃诊脉开方子了。估计这姓杨的前些年害怕所以四处漂泊,启汶毕竟较为偏僻地方小,所以他才安心在此居住下来。”
田青林道:“伯父是想叫杨郎中拿出当年杨院判留下的物证,指证齐太后害死郭王妃,可是杨郎中不肯。”“是啊,我一跟他提起杨院判提起当年之事。他虽然矢口否认可神色却甚为惊惶,这更证明了他便是杨院判那儿子。嘿,我这么冒然去找他他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