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琅答应了。
见他走了,王昌平笑道,“老爷,是顾二姑娘要去苏县呢。”
“哦?”卫大夫讶然,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原因,“怎么,他真是认真的?”
“我看是。”
“也好。”卫大夫点点头,“不管是开药铺,还是将来成亲,他总是有个寄托。”
“其实老爷为何不告诉少爷真相呢?就是他回去,又有什么用!”
“他不会信的,他太敬爱他的父亲了。”卫大夫摇摇头,“妹妹临死前,都没有忍心说出来,就是怕他对他的父亲失望,他现在还不足以承担这些。将来,将来等他真的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了,兴许我会告诉他。”
卫大夫说起往事,不免唏嘘。
妹夫这样一个人,妹妹当初真是瞎了眼睛,不惜断送了整个卫家的前途,只可惜,等到认清楚他,为时晚矣。
妹妹也没有勇气再活下去,算起来,妹夫才是害死她的凶手!
他怎么能对尚且年少的外甥说出这么残忍的真相?
卫大夫又长长叹了口气。
第170章 冬儿有喜
今儿一大早,华流芳来报信,说顾冬儿有喜了,一家子顿时铺子也不开了,全都去了那院子。
杨氏喜得合不拢嘴。
她早前就在担心了,说是成亲好几个月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只是也没问顾冬儿,想过段时间再看看,结果却怀上了。她双手合十对天拜了拜,笑道,“哎哟,我说呢,早上鸟儿在梅树上叫的叽叽喳喳的,原来是喜鹊,来报喜的!”说完坐到床头,关切的问女儿,“吐的厉不厉害?还有哪里不舒服的?”
“倒是不厉害,就吐了一次,别的都好。”顾冬儿笑道,“我也不想躺着,相公非得叫我不要动,说还要请个婆子照顾我。”
这女婿就是挑的没有错,杨氏听了更加喜欢华流芳。
“请个婆子也是妥当的,家里冬生还小,身边不能少了人,铺子又忙,为娘还真的不能天天来看你,你一个人到底不太方便,女婿想的很周到。”
华流芳道,“看岳母都这么说,你总同意了罢?”
顾冬儿自然不再反对。
顾应全却问,“你父亲,母亲那里也说了?”
华流芳怔了怔,继而苦笑起来。
若是正常情况,他应当立即去给父亲报喜,可不知怎么竟没有想到他,头一个就去了岳父岳母那里,可见在他心里,华家的人反倒没有顾家的人亲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
华家赶了他出来,顾家却一点不嫌弃,把女儿嫁给他,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他每次去,也都待他极好,照顾妥帖。岳母还常常做了好吃的送过来。把他当亲生儿子一般,人非草木,时间一长,自然也感激在心里,生出了不一般的感情。
他暗地叹一声,“我现在就去。”
看见女婿居然还没通知亲家,顾应全忙道,“快去罢。”
方茹抱了孩子也坐过来,笑道,“等你生下来。两个孩子也有个伴儿。”
顾冬儿却是扑哧一声笑道,“大嫂,你忘了。你们要去苏县呢。”
众人一听这话,都沉默下来。
像是离别提早了一般。
顾春芽鼻子也微微发酸。
人这一生,总要经历好几次分别,不管在哪里,都逃不掉!
顾冬儿作为姐姐是很合格的。对她又爱护又不以姐姐的身份质疑她,顾冬儿总是很支持她做的每一件事。
她投身在这家里,可说是十分幸运。
不管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他们都信任她,支持她,所以她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开出了第一家食坊。
也许她自己也是有本事的,可没有他们,她的喜悦无处分享,她的烦恼无人分担,她不管做什么。都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快乐与憧憬。
难怪说,人并不是只为自己而活着。
她重生了一次。对这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姐姐,以后姐夫的锦缎铺也一定会开到苏县来的,到时候咱们还跟现在一样。”她第一个开口。
“是啊,是啊,妹夫那么能干,我看用不了几年你们也会搬到苏县来。”方茹忙道,“再说,小姨一家还留在这里,咱们肯定也会经常回来的。”
见她们两个那么着急说这些,顾冬儿更是笑开了,“看看你们,我又不是抱怨的意思,我是替你们开心啊,苏县又不是太远的,不过两三天的功夫,相公经常出门,我要来还不是方便的很?又不是什么大事。”
气氛这才又活跃起来。
华流芳很快就回来了,华太太,华家大媳妇甄氏,华玉娘也一起前来。
“老爷正好在谈一桩生意,稍后再来。”华太太坐下来,关切的对顾冬儿说道,“有了身子,可要好好保重了。”
顾冬儿点点头。
顾春芽这是第一次看到华太太,跟甄氏。
华太太四十年纪,但看起来不过三十来许,满月脸,大眼睛,年轻时候定是娇俏可爱的,甄氏二十来岁,瓜子脸,五官秀丽,是个美人,两人都穿得极为体面。
华太太与他们寒暄几句,四处看了一眼道,“这地方还是太小了,现在冬儿有喜了,身边没人照顾可不行,老爷的意思,是叫你们搬回去。”
原来华老爷人虽然没有来,命令倒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
“家里有丫环婆子,样样都知道的,总比在这儿好得多。”华太太与杨氏商量的语气,“我晓得你们也忙,家里还有一个孙儿,怕是没有多少空。”
华太太这么说,杨氏倒不好拒绝,只得道,“亲家太太说的不错。”
毕竟华流芳是华家的儿子,她早就有心理准备,总有一天,华老爷会同这个儿子和好,那么,搬回华家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过她也有些不乐意,怕顾冬儿去了这种人家不习惯,比起普通的,规矩肯定多一些。
可又怎么样呢?
这是女儿自己看上的相公,总要面对这一切的。
方茹一向大胆,却不管对面是什么人,笑了笑道,“咱冬儿嫁过来的第二天,就住这里了,倒不知道原来有喜了就要搬回去,华太太,怎么成亲前也不通告一声?咱们也好有个准备啊,不然这来来去去的,叫外边的人都看不懂。”
这话问的很不客气。
杨氏忍不住伸手拉了下方茹的袖子。
方茹当做不晓得。
华太太微微变了脸色,但她还是笑道,“都是老爷的意思,也是为了他们夫妻两个好。”
“是啊,搬回来,互相有个照应,我们家莹儿正好多个弟弟妹妹呢。”甄氏道,“我瞧冬儿也是越看越喜欢,二弟果然是有眼光的。”
方茹不为所动,在她看来,顾冬儿回去不是好事。
当初华流芳被赶出来是被府里的人陷害,这嫡母,大哥都不是良善的,不然怎么也得阻止华老爷,可他们只在旁边看戏,所以方茹觉得顾冬儿会被欺负。
这一点,不止她一个人想到了,其他几人也不赞成。
甚至华流芳都是。
不过他说话尚且有余地,“母亲,这事容我们想一想。”
华太太见状也不多说,叫顾冬儿多休息,留下一个沉甸甸的荷包走了。
为了顾冬儿,不回华家也许是正确的,可对于华流芳来说,这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与华老爷重归于好的时机,假如他不抓住,将来要再回去华家可就难了。
顾冬儿握住华流芳的手,轻声道,“要不,还是搬回去罢,公公既然都那么说了……”
华流芳摇摇头,“罢了,都到了这一步,我回去又有什么意思?”
“可是,你这样太辛苦了!”顾冬儿心疼。
假如他还是华家的少爷,岂会经常奔跑劳累,只为养家?有了华家做后盾,他做什么都要来得容易的多!
华流芳知道她的心思,反手握住她,包住她小小的手掌,温柔笑道,“没什么苦的,现在有了孩子,我更加不会觉得苦,你不用担心我,至于我父亲,他当初既然没有选择相信我,即便我回去了,以后还会有这种问题出现,绝不会安宁的。不如咱们两个住在这里,等到钱够了,咱们换个大点的院子,孩子长大了,只会越来越热闹,你也不会觉得孤寂,等铺子稳定了,这些事情再交给别的人去做,我也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你们。”
顾冬儿听着,眼泪都差点流下来。
屋子里一片安静。
杨氏见此,再不忧心他们,众人也觉得不便打搅,纷纷退了出去。
顾应全感慨,“哎哟,这女婿真是好,说个话叫人听了多舒服,春芽啊,你以后也得找个这样的。”
“是啊,可比你会说话。”方茹斜睨一眼顾明瑞。
顾明瑞讨好的道,“娘子,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娶了你!”
方茹扑哧一声,“不害臊,也不看看在哪里!”
“大嫂,你就可劲的欺负大哥罢。”顾春芽给顾明瑞打抱不平,冷哼道,“姐夫虽然好,可咱大哥也一样好,镇上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大嫂呢。”
方茹笑道,“是啦,是啦,你大哥最好,我是捡到大便宜了。”
众人都笑起来。
顾明益这时道,“我过几天要去再考一次县试!”
众人愣了一下,又都笑了。
“想考就去考好了,不用怕,就算再考不过也没什么,不要想太多。”顾应全知道他上次没有考过,下了很大一番苦功,可又怕他再考不上,心里过不去,提前就想安抚他一下。
谁料顾明益不领情,皱起眉道,“我这次一定能考上的!”
“好,好,说得好。”方茹翘起大拇指,“咱明益肯定能考上的。”
顾明益顿时高兴起来。
眼见顾春芽落在最后,方茹放慢了脚步,小声道,“你真不考虑考虑小景?”
顾春芽吓一跳,吃惊的看着方茹。
“他邀你去赏花,我就猜到了,死丫头,一点不告诉我。”
她是方景的姐姐,她怎么告诉,尤其还是这种不确定的情况,顾春芽支吾道,“我不知道怎么说。”
“你不喜欢小景?”
“也不是。”
“那就行了,等他考上举人,风风光光来迎娶你,你就等着罢!”方茹笑眯眯的拍拍她的手,往前走了。
顾春芽苦笑了下,叹息一声,跟了上去。
第171章 过继
华老爷听说华流芳不肯搬回来,大发雷霆,也没有去看顾冬儿,父子两个的关系果然恶化,但华流芳已经不太在意。
自从他出生,懂事起,他在这个家里就一直过得不如意,左有哥哥打压,右有嫡母下绊子,父亲又是个偏听偏信的,最后才导致他被赶出家门,除了华玉娘对他亲近一些,他在家里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温暖。
现在,他有自己的小家了,将来只会拥有的更多。
华流芳这日来同杨氏商量给顾冬儿请婆子的事情。
他对这些事并没有什么经验。
杨氏笑道,“你就别管了,平日已经够忙的了,就交给我们去请。”
华流芳连声道谢。
杨氏下午就去了张大娘那里一趟。
食坊里的两个杂工都是张大娘介绍的,这么多久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很守本分,邱庆梅的侄儿甚至成为了顾春芽的得意弟子,可见张大娘是很值得信赖的。
“有喜的话,得请个很有经验的婆子,我正好认识一个,她手下几个孙子孙女都已经大了,不用她再带,闲着呢。”张大娘笑道,“你们家又是守信的,工钱从来不拖欠,我去说一声,她肯定愿意来。”
“倒不知是谁呢?”杨氏好奇。
“走马街的王大姐,有八个儿子的那家!”
“原来是王大姐!”杨氏笑了。
这王大姐是很有名的,有名就有名在,她这辈子一共生了八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有,而且儿子个个孝顺,现在五个在镇上娶妻生子,其他三个去了外地发展。这王大姐后半辈子就忙着给儿子媳妇带孙子孙女,论到有经验,非她莫属。
张大娘笑道,“怎么样,我介绍的这个合适罢?”
“好,很好。”杨氏十分满意。
两人商定工钱每个月一两银子,华流芳在的话,只包吃,不包住,华流芳要是出远门。那王氏就住过来。
张大娘便去同王氏说了。
一听一个月一两银子,王氏岂有不肯的,她反正闲着也闲着。挣点钱给儿子媳妇,孙子孙女花花,乐得如此,立马就来了。
顾冬儿有了她照顾,杨氏也放了心。时常过去看看。
过了几日,县试结果出来了。
顾明益这次果真考过,全家欢喜。
顾老爷子听说,也亲自过来,送了一块上好的砚台当作奖赏。
他是真的很高兴,想当初顾应麟通过县试还是在十四岁。而顾明益今年才九岁,可见这个小孙子是很有前途的!
就算每两年再通过一次府试,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