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导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牌导演-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影首映礼红毯。
  雷欧·莫尼耶非常高兴,面对记者时,毫不掩饰自己兴奋的情绪,“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导演会再次想起我,我接到邀请函的时候高兴坏了,我让助理准备了一柜子的衣服,就是为了这一天。”
  而另一位年轻的红毯嘉宾娜塔莉·波特曼则是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之一。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非常荣幸可以参加《拥抱》的全球首映礼,在记者问起是否有与塔玛拉·霍恩合作意向时,娜塔莉·波特曼则狡黠地表示,“这应该去问我的经纪人和霍恩导演”。
  无论是娜塔莉·波特曼还是美少年雷欧·莫尼耶,带给记者的震撼都不如凯瑟琳·德纳福这位法国40年屹立不倒的影坛常青树来的震撼,因为此前并未有任何影像资料表示这位法国美人和导演私交甚笃。
  于是,联系到三年前塔玛拉·霍恩《精神病人》全球首映红毯邀请到了斯嘉丽·约翰逊,不出三年,斯嘉丽·约翰逊就上了霍恩的电影,不少媒体猜测,莫非霍恩下部电影的合作演员将是这位享誉全球的影后级演员?
  遗憾地是,无论媒体怎样旁敲侧击凯瑟琳·德纳福始终不透口风,德纳福在娱乐圈沉沉浮浮四十载,吃过的法棍比记者见过的都多,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媒体也只能纷纷败下阵来。
  事实上,苔米和凯瑟琳·德纳福与艾玛纽尔·贝克特确实是毫无交情,正像媒体预料的那样,苔米有一部正在策划的新片想要邀请两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
  双方已经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但是合同细节还在商讨中。
  苔米主动邀请对方担任自己新片的红毯嘉宾,就是一种示好行为,也是让两位演员增加信心,尤其是凯瑟琳·德纳福。
  到德纳福这个级别的演员,接片会非常谨慎,片酬甚至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口碑。
  苔米希望凯瑟琳·德纳福和艾玛纽尔·贝克特更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电影的口碑和质量。
  塔玛拉·霍恩成名之路迅猛,票房一路高歌,电影话题不断,《精神病人》更是在两年前横扫法国各大演员奖项,这部电影帮助影坛地位十分尴尬的文森特·卡塞尔光速上位,一跃成为时下法国片酬最高的男星。
  直到现在,提起霍恩,文森特·卡塞尔依然感激不尽,各种肉麻兮兮的赞美讴歌,对霍恩的推崇可见一斑。
  因为平时都在拍戏,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并不多,两位演员很少安安静静坐在影院,和普通观众一起,将一部电影从头看到尾。
  她们更多的是在家里放碟片,无论是凯瑟琳·德纳福还是艾玛纽尔·贝克特。
  这是法国影后德纳福第一次在电影院里观看霍恩执导的电影。
  虽然早从经纪人和相熟的记者口中得知,《拥抱》并非是一部基调黑暗的电影,但如此明朗,还是出乎德纳福的预料。
  她诧异导演如此轻易地放弃了她原本擅长的风格,更诧异艾曼纽·贝阿特在电影中的表现。
  虽然并非同时代的演员,但同为法国女星,身为前辈的凯瑟琳·德纳福和后辈艾曼纽·贝阿特总会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遇到,德纳福家中也有贝阿特出演影片的碟片。
  在《拥抱》中贝阿特的表现非常出人意料。
  她饰演了一个倒楣的,在生活的愚弄下,粗俗市侩有点小姿色的中年女性。
  电影中,贝阿特的扮相十分的不上档次,和她往日塑造的或优雅或性感的形象大为不同。
  凯瑟琳·德纳福作为法国影坛地位超然的存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合她的角色越来越少,而来找她的剧本,形象也越来越僵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模式,这让她非常厌烦。
  作为一个热爱表演,并享受表演的演员,德纳福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年龄并不是问题,她至少还可以再战银幕四十年。
  只可惜,让她心动的剧本和角色越来越少,这未免让人感到沮丧。
  想起因为“m先生”一角而广受好评的卡塞尔,看到银幕形象大变的艾曼纽·贝阿特,凯瑟琳·德纳福突然觉得合同上做一些让步似乎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
  和绝大多数记者预想中的一样,《拥抱》首映电影票不仅销售火爆,观众反响也是一致好评。
  记者随后随机采访了几位观影观众,一位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观众表示:“看了让人特别感动,是一部非常好的励志电影,男主角演的特别好,我快被他感动哭了。”
  另一位自称来自法国巴黎的年轻女孩对电影也是赞不绝口,“非常好看,尤其是电影的最后,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流泪了。”
  影评人或许会从各个方面去分析电影,比如演员演技,电影的艺术性,但是绝大多数普通观众不会,他们只在乎电影好不好看,能不能打动他们或者是让他们产生愉悦感、共鸣感。
  从这点来说,仅代入感一条,《拥抱》就满足了观众的观影要求,电影在观众那里评价高也不足为奇了。
  第二日,许多影评人连夜加班加点赶出《拥抱》影评稿件,和媒体“因被主人公乔治感动”打出高分不同,在挑剔的专业影评人眼中,《拥抱》并非那么完美无瑕。
  法国《电影手册…戛纳电影节特刊》,影评人格莱斯顿给电影打出了四星半的好成绩,他在影评中是这样说的:“客观来说,我应该给电影三星半的成绩,多出来的一颗星,分别是嘉奖音乐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和男主角克罗夫·杜弗洛,他们帮助电影完成了质的飞跃。”
  “……导演最大限度发挥了对演员特质的运用,整部电影参演人员演技都在水平线以上,年轻的摄影师布尔维尔镜头美感十足,画面凝练沉稳,他与导演塔玛拉·霍恩的合作也显得愈发炉火纯青,和以往塔玛拉·霍恩作品基调偏冷偏暗不同,影片是积极感性的,像火一样,充满了导演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导演本人心态和思想上的转变,三年的时间,塔玛拉·霍恩成功实现文艺到商业的转型,如今再转回艺术领域,心态日渐豁达,视野也更加宽阔。”
  “影片演员配置十分合理,既有利奥德这样的老牌演技派,又有刚在影坛展露头角的新人,主人公乔治的扮演者克罗夫·杜弗洛不仅出色的完成了导演的要求,更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电影主题‘拥抱’的理解,这种非‘说教式’的阐述,非常有代入感和感染力……”
  “当然,影片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影片过多的支线情节,导致主人公乔治主线部分展开不够充分,配角过于出彩未免有喧宾夺主的嫌疑,乔治部分的压缩,让人感觉电影的结束只是告一段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结,电影的完整性受到了挑战,霍恩对长镜头和残缺美学的钟爱也导致影片部分情节‘发闷’,这也是许多文艺片导演难以摆脱的魔咒,但从总体上来说,《拥抱》瑕不掩瑜,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导演在保留了个人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突破,称得上近段时间,比较优秀的作品。”
  ……
  这篇洋洋洒洒的影评称得上良心点评了,影评人格莱斯顿既没有透漏电影剧情,还从技术演员各个方面分析了电影,让观众比较直观看到他本人的观影感受。
  相比起《电影手册》的长篇大论,很多权威电影杂志的短评也同样值得一看。
  《视与听》给电影《拥抱》打了四颗星,“塔玛拉·霍恩无愧于‘最年轻电影大师’称号,影片代入感呢极强,演员演技精湛,利奥德宝刀未老,贝阿特惊喜连连,电影原声音乐非常出众,遗憾的是,相较于导演以往作品艺术性较差,但电影极强的感染力以及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优美配乐,弥补了影片艺术性方面的缺憾。”
  《首映》给出了三星半的评价,“电影本身三颗星,主演克罗夫·杜弗洛值半颗星单独嘉奖,塔玛拉·霍恩导演过分追求个人突破,支线破坏了电影完整,影片为了票房营造的冲突点,破坏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庆幸的是,导演个人才华和演员精湛的演技拯救了电影老套的剧情,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贯追求艺术美的塔玛拉·霍恩向商业化电影市场做出的妥协之作。”
  《ciak》杂志则打出了五颗星全满分的好成绩,“无可挑剔,从剧情到演员再到画面、剪辑、音乐都是上乘之作,这是塔玛拉·霍恩继《精神病人》后又一里程碑式作品,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短了!”
  虽然极少数影评人给出了类似于《ciak》这样五颗星的高评价,但更多的影评人分值都是三星半或是四颗星,这个成绩和当年《精神病人》在戛纳电影节媒体评分看似相同,事实上却天差地别,因为许多影评人不约而同用了一个句式,“电影本身值x颗星,但是因为xxx原因奖励半颗星或是一颗星”。
  换句话就是,他们只是极喜欢电影的某个地方,电影中某一点影响他们对电影整体的客观判断。
  而电影本身压低分值的地方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电影完整度,另一个就是电影艺术性。
  这就是《精神病人》和《拥抱》两部电影,虽然总分大致相同,后者在专业人士口中评价却略低于前者的主要原因。
  不过,普通观众是不会去在乎艺术性和非艺术新,《拥抱》明朗而励志的基调,让这部影片在普通观众那里好评如潮,一些年轻观众在看过首映后,认为《拥抱》比《精神病人》更让他们感觉亲切,并称“文艺片自带距离感”。
  一些年长的影迷则表示,“两部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精神病人》并不适合孩子观看,《拥抱》就不一样了,我会带着我的孩子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相信他看过电影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109章 黑暗将逝
  
  苔米认认真真看了当天助理能买到的所有的评价《拥抱》的电影杂志和周刊。
  然后发现,这些影评人,无论是长评还是短评,没有一个发现斯嘉丽·约翰逊这个角色的奇妙之处。
  苔米有些郁闷,致敬科恩兄弟《缺席的人》可是电影中的一个亮点,怎么大家都没发现?莫非是自己的暗示太不明显了?
  就在苔米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雷蒙德打断了她对电影后续报道的关注。
  “亲爱的,别看了,我们该去签合同去了,那些合同太复杂,你不能让我一个人去面对那些老狐狸。”雷蒙德亲了亲苔米的额头,作为b&h工作室的管理者,雷蒙德并不是只有写剧本卖剧本这么简单,和人签单也是他的工作,他要负责将工作室投资的电影卖出去。
  《拥抱》虽然是b&h工作室和百代公司、法国电视四台等一同投资的电影,但是作为电影最大的投资人,签约版权合同时不在场总是不好的。
  苔米听了这个就万分头疼,以前她是独立电影人,电影只要卖出去,价钱合理就可以,如今自己做了老板,为了工作室的正常运营,当然是越多钱越好,可是和人谈判从来不是她擅长的理论,有时候情绪上来了她还会和人吵架,这种据理力争的活儿,真不适合她。
  不过工作室是自己的,作为老板,她当然不能甩手不干,于是苔米只能硬着头皮和丈夫一起面对那些狡猾的不得了的片贩子。
  ————
  《拥抱》在戛纳电影节总共和42个国家和地区签下电影版权。
  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最让人诧异的是,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等战争国家也购买了这部电影的版权,片商面对雷蒙德的诧异是这样解释的,“这部电影充满了希望,会让很多人感动。”
  和《精神病人》相比,购买《拥抱》版权的公司少了许多,不过价格方面却翻了一倍多。
  因为《漂亮男孩》和《精神病人》在中国台湾、香港票房都不错,有一家香港电影公司购买了影片在港澳台的地区的院线发行权。
  勒布朗和雷蒙德非常想要争取中国大陆的这块大蛋糕,中国人太多了,对于电影市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大金矿。
  可惜来自香港的片商却告诉雷蒙德,想要在现阶段通过这种中低成本的电影打开中国大陆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么说吧,大陆当严格控制外国电影的市场份额,除非是大制作商业电影,中小成本影片能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的只有靠奥斯卡,中国和法国不同,票房几乎是一部电影收入的全部来源,碟片、网播以及相应周边的收入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有,也是盗版猖獗,我真的不建议b&h工作室将太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中国上,我不知道你们身边是否有来自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