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很快过去了,回头已经看不到那三只笨鹅,而机翼下方的海面空空‘荡’‘荡’,只偶尔闪过一个微小的船影。约翰森有意不去关注油料计上不断减少的读数,他努力朝远处天际张望,又过了一会儿,视线尽头出现了几个不同于云朵的飞行物。它们有可能是飞得高的海鸟,但强烈的直觉告诉约翰森,那一定是德国人的飞机!
油料计的读数终于降到了一半位置,为了国家的胜利,约翰森已经做好了牺牲这架飞机的准备。他轻踩油‘门’,平稳地拉高飞机。尽管是在盛夏时节,寒意却不断袭来,穿透衣物、沁入骨髓。牙齿打颤的约翰森将脑袋向右探出机舱,那些飞行物已处于机翼下方,看起来只有苍蝇般大小。约翰森拿出望远镜,飞机的震动使得他经过好一番努力才辨清那是几架带有铁十字徽标的德国飞机。
可是,这些德国飞机下方的海面并没有德国舰队的踪影,约翰森很快意识到它们仍在持续地向东飞行,这个时候,他干脆将这架飞机的油料计弃之不理,循着德国飞机的路线继续朝着远离英格兰的方向飞去,仅仅几分钟之后,前方就出现了黑‘色’的烟云,然后是汇成烟云的一条条烟柱,望远镜中的海面上霍然出现了成群的舰艇!
约翰森掏出怀表看了看,以这一路的平均速度,估算自己离岸已有150公里,德国舰队的位置还在20公里之外,也就是说,德国人距离泰恩河口不足一百海里,对于新式主力舰而言,这仅仅是四个多小时的航程。
身为一介平民,约翰森并不清楚这个距离对‘交’战双方有着什么样的军事意义,但他知道,德国舰队的方位一定是英国海军迫切需要的情报。
尽管十二分的不情愿,约翰森还是瞧了瞧自己的油料计,油箱里所剩的燃料已不足满额的五分之一,即便算上他额外携带的10升汽油,这次也铁定无法将这架价值2。6万英镑的“小蜻蜓”带回陆地去。
约翰森轻吁了一口气,正准备数数德国人的舰艇数量,却看见有两只“苍蝇”飞到了跟自己差不多的高度,而且气势汹汹地从右侧‘逼’了过来。
在英德两国关系较为紧张的时期,大小报刊总是热衷于将德国人描述成冷血的战争机器,约翰森亲身游历了欧洲各国,对德国人的勤劳、守时以及一流的教育有着很好的印象,同时也对德国人热衷扩张的心态感到厌恶和担忧。总的来说,德国人在他心目中绝非可怕的吃人怪物,而且从各国飞行展览和航空活动的情况来看,飞机不像枪炮,从被发明出来就沾染了战争的暴戾和血腥气味,所以,约翰森这时候非但不感到紧张恐惧,甚至还准备用德语同德国飞行员开个小玩笑——直到连串子弹袭来,机翼上赫然出现了一排弹孔,约翰森才意识到英雄不是这么好当的,尤其是在这战争时期!
来不及去想德国人把哪种机枪搬上了飞机,约翰森连忙驾机转向,德国飞机则在百米左右的距离上连续开火,所幸的是,德国飞行员‘操’控武器的技术还不够‘精’湛,一旦目标摈弃了单纯的直线运动,‘射’击准度便大大降低。
险险躲过一劫之后,约翰森赶忙将油‘门’踩到底,竞赛飞机的速度优势迅速显现出来,那两架德国飞机很快被他抛在了身后,而当约翰森再度回首的时候,已经看不到海面上的那支德国舰队了。
带着庆幸而又遗憾的心情,约翰森独自缩在机舱里瑟瑟发抖,他冀盼着能够遇到那三只笨鹅,但直到全部燃料用尽,这一期望也未能实现。
随着发动机和螺旋桨相继停止运转,约翰森的“小蜻蜓”进入了并不可靠的滑翔状态。若是飞机突然失控,从云端高度摔下去恐怕会是尸骨无存的结局。在约翰森的不停祷告下,飞机顺着风朝海岸方向飞行了很长一段距离,海面越来越近,不远处还奇迹般地航行着一艘英国战舰!
半个小时之后,当防护巡洋舰“斯巴达人”号上的英国海军舰员将独自漂浮在海面上的约翰森救起时,这位家财万贯的冒险者似乎还很享受海水的温度。若不是目睹他和他的飞机从天而降,舰员们恐怕很难相信他所诉说的一切,要知道皇家海军动用了上百艘舰艇和十多架水上飞机,直到这时都没有关于德国舰队的准确消息。当然了,因为通讯手段的制约,舰艇和飞机在遭到敌方突然袭击时来不及将警报发出,从而在短时间内造成了“海上无敌情”的假象。
“斯巴达人”号是一艘舰龄长达23年的老舰,航速慢、火力弱,在敌人的新式战舰面前不堪一击,但这些缺点无碍它在关键时刻发出一份关键电报。尽管仍不确定德国舰队的实力,但它的确切位置还是让‘迷’途多时的英国海军部和大舰队司令部找到了方向,强劲的无线电‘波’很快穿过北海上空,将两支规模极为庞大的雷击舰群召集到纽卡斯尔以东海域,受困于奥克尼群岛海域的英国舰队也由此少了一份虑惧。在扫雷艇的帮助下,贝利爵士的大型舰艇开始一步步逃离死亡沼泽。 。。
………………………………
第219章 边缘接触〔上〕
夏日的骄阳下,欧洲北海中部偏南海域,浩大的一群舰船仿佛组团前来消暑的游客,在这片清风习习、微‘波’‘荡’漾的海面悠然自得地游弋着。可是,它们的旗杆上飘扬着一面面白底黑线红冠黑鹰铁十字旗,这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旗。
唯有处在‘交’战状态,舰艇才会将战旗悬挂在醒目位置。
舰艇有统一的战旗,官兵有标准的着装,可这大大小小数十艘舰船却与人们往常印象里的舰队大相径庭,它们最大的体型雄武、配备千人,宛若一座浮动的钢铁城堡,最小的轻盈灵巧、只载一员,仿佛是在海上翩翩起舞的‘精’灵。它们有的炮管如林、形同战斧,有的吊臂成群、好似船坞,不同的轮廓、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用途,给人复杂繁冗、拖沓累赘的感觉,而不是半点简练‘精’悍的锐气。
悬挂着德国海军中将旗的“国王”号战列舰上,四座硕大坚实的主炮塔分别指向左右两舷,炮塔通风口、逃生‘门’皆呈敞开状态,身穿夏装的德国水兵聚在背‘阴’处,或‘抽’烟聊天,或闭目养神。因为完工不到4个月、服役仅有数十天,舰体涂漆保持着鲜‘艳’的‘色’泽,橡木甲板依然平整光洁,每一件武器和设备都是油光发亮的,能够在这样一艘‘性’能一流的新战舰上服役,官兵们自然感到心情舒畅、情绪饱满,数日前的大胜就像这明媚的阳光,将如雾的‘迷’茫和如夜的恐惧一扫而尽,坦‘荡’而乐观的前景毕现无疑!
在两座背负式前主炮的身后,巍然耸立着颇为新‘潮’的塔式舰桥,它主体覆以13。8英寸的克虏伯装甲,如此坚厚的防御在日德兰海战中经受住了最重量级的考验。由于时间仓促,船厂工人们没来得及修平炮弹留在舰桥外壁的几处弹坑,浅浅的痕迹恰恰衬托出德式防护的强悍。
为了抵御列日的炙烤,水兵们给舰桥最上部的观测台搭上了雪白的遮阳布,值班军官们便在这遮阳布下观察海面的情况。此时距离那架英国小飞机的造访已经过去了一个多钟头,天边海际依然不见反击者的身影,漫长的等待消磨着人们的耐‘性’,而这种看起来颇为消极的待战方式也让军官们揣测纷纷。
“我们已经在这里埋伏了半天时间,英国人没准已经拿定了我们的情况,正编遣整个本土舰队前来包夹我们。”
说这话的是一名额高面宽的海军上尉,他的语气倒没有忧虑之意,而纯粹是对一件事情的推断。
站在他身旁的海军少校年轻英俊,下颌的新胡渣均匀得像是土耳其挂毯的质地,他举着一副笨重的双筒望远镜,神情坦然的说道:“这是一场英国人输不起的仗,他们必然会全力以赴,而我们选了一个让他们非常痛苦的位置。”
“您是说,小鱼雷艇跑不了这么远,大舰艇又得担负保卫海岸线的心理压力,难以放开了跟我们战斗?”上尉一边作答,自己一边点头,显然觉得这样的部署是‘精’思巧妙的。
“风险是对等的。”少校放下望远镜,用手‘摸’了‘摸’下巴的胡渣,“要是英国人有足够冷静的头脑,他们可以不派遣主力舰队前来,而是派遣大量轻舰艇和潜水艇前来。对于潜水艇,我们可没有太好的办法。”
在场的另一名海军上尉接过话茬:“嗯哼,说得没错!我们的潜水艇正发挥着重要的战术作用,而敌人的潜水艇比我们更多,‘性’能不落下风,要能用好了,我们想要赢得这场仗可不容易。”
少校转头看着这个年龄比自己小了十来岁的上尉,自己与之接触不多,却早已听过对方的大名。有人‘私’下里将他称为“约阿希姆的斗牛犬”,寓意不言自明,但无论他的表现是多么的不惹人喜欢,‘胸’前那枚铁十字勋章却是每一个德**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可是在和平时期,这种战功勋章的颁发少之又少,而从德国对法宣战算起,这场战争开始才短短十天,获此殊荣者才刚刚突破两位数。
身为舰队司令部最活跃的参谋军官,戈德上尉靠的不光是与某位皇室成员的密切关系。在英格诺尔上将和约阿希姆王子分别就任公海舰队司令与舰队参谋长之前,他就已经是舰队司令部里公认的希望之星,他擅长辩驳,以细致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受到上级长官的好评。
“不过,潜艇有两大缺陷:一是航速慢,二是攻击手段太过局限,所以并不非常适合舰队‘交’战。”戈德上尉伸出两根手指,不紧不慢地说道,“如果在太阳下山之前,英国海军还不对我们发起攻击,那我们就全速撤走,从本土近海出发的英国潜艇是绝对赶不上的。”
“要是白天遇上英国潜艇,他们发‘射’鱼雷之前必须用潜望镜观察,我们只要小心警惕,就能够提前做好防范。”
少校本意是将戈德没讲完的话补充完整,却见戈德上尉对自己狡黠地笑了笑。
“这里其实有一个小秘密……坐在飞机或者飞艇上,从不是很高的高度往下看,靠近水面位置的潜艇会显出一块模糊的‘阴’影,天气越好越容易辨认。”
德国海军除航空母舰和水上飞机母舰之外,唯一搭载飞机的便是巡洋舰,在“国王”号这样一艘主力战列舰上服役的军官们显然没什么乘飞机的机会,更不会知悉这个技术上的秘密。少校不太愿意将自己的惊讶之情写在脸上,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头去看那些在附近盘桓的飞机,便能够理解舰队指挥官为何能如此气定神闲地呆在这片海域了。
戈德上尉一脸得意,他虽然不是舰队的决策者,但作为幕僚团队的重要一员,能够轻易接触普通军官们所不知道的战术内容,在无关大局的时候显摆一二,便极大地满足了那份人人皆有的虚荣心。
就在这时候,额高面宽的海军上尉提醒道:“快拿起望远镜看看西南方,一架我们的飞机信号灯在亮……是发现敌舰了?”
一切闲谈到此为止,舰桥上的军官们都将注意力转向西南方。发出灯光信号的飞机带有机轮支架而不是浮筒,这意味着它是从“俾斯麦”号起飞的侦察机。战争爆发时,德国、英国、法国的航空技术各有所长,而在海军领域,德国人的技术运用明显走在了对手前面。“俾斯麦”号虽然只是一艘载机量很少的改装航母,但在执行舰队侦察警戒任务时,它的效用已然超过了三艘英国水上飞机母舰之和,而目前德国舰载飞机体型小、负荷轻,不适合搭载笨重的无线电设备,一旦通讯技术获得突破,侦察效率还将更上一层楼。
众值班军官当中,少校对灯码通讯最为在行,他很快说道:“嗯……不必担心,只有一艘英国驱逐舰,应该是来打前哨的。”
接着,少校走到传音筒旁,略微躬身,嘴对着筒口:“这里是警戒观测台,我们的侦察飞机报告说西南30海里发现英国驱逐舰一艘,请立即将此情况通报给司令长官及舰队参谋长。”
此时出现在德国‘混’编舰队附近海域的这艘英国驱逐舰,是徒有“30节驱逐舰”虚名的“紫狐”号。按照英国海军的部署,它的警戒位置远在60海里之外,即便全速航行,也轮不到它来打头阵,就因为替换了年龄比自己还老而且存在动力故障的防护巡洋舰“希提斯”号才成了最接近德国舰队的英国战舰——确切地说是“之一”。英国海军部给出的目标方位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包括“紫狐”号在内,靠近这个范围的舰艇被要求前去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