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朕虽然是收了四五百万两银子,不过,却已经所剩无几了,不经花啊!到处都是要用钱……”
皇帝的话还刚刚说了个开头,就让下面站的这几个人目瞪口呆了,一个魏案,皇帝就搞到了四五百万两银子?这个数字,还是头一次听皇帝提起,以前,虽然都知道皇帝搞了不少银子,可是,绝对没有人觉得会有四五百万两之多,大多数认为,只有二百万两左右,那里知道,皇帝不动声色的,就弄了四五百万两银子?对皇帝的敛财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不过,更加目瞪口呆的是,这四五百万两银子加上原来内帑里剩下的,现在皇帝居然也叫穷,都花光了,这……,这几个人瞬间,对皇帝的花钱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一句话之间,孙承宗,徐光启,毕自严这几个人,就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玩了一回蹦极。
“……这百官们的俸禄,京营,边军的军饷,这每个月都是万万不能少的,朕答应的下半年,补齐边军欠响二百万两,毛文龙那里,朕答应的,每年也是百十万两银子,朕还得训练新军,这也得要钱,袁崇焕要去辽东,朕少不得要给他准备一些银子,好上路,李若涟那里开钱庄,朕已经拨出去一百二十万两,指望着他那里收点利息呢……。朕还得造大战舰,造大船,其他七七八八的各种开支,皇宫里,一大堆人要朕养活着,朕也难啊!那几百万两银子,到手头上还没捂热呢,就又出去了了……”杨改革细数着自己需要用到哪些开支,这里面,还有很多没有说明,比如孙丽娘的玻璃厂那里,扩建费用,这几十万两银子,就是没有算进去的,还有大剧院,这个,也是没算进去的,还有皇后老爹那里,估计那点钱不够用,怕还得再掏一点出去,还有自己准备造的红夷大炮,这个,也是需要一大笔钱,这个,就没对别人说了。
孙承宗,徐光启,毕自严几个人听着皇帝数落自己的家产,数落那些地方需要用到钱,如同听佛祖讲经一般,一会是天花乱坠,一会又是阿鼻地狱,身上一会热,一会冷。
杨改革只顾着计算自己的家产和用钱的地方,还注意,自己的听众,已经是痴呆的模样了。
“咳咳……咳咳……”杨改革不得不咳嗽几下,提醒一下自己的几位嫡系。
孙承宗,徐光启,毕自严几个人才如梦初醒,这该死的,被皇帝说的东西搞到如此失态,实在是不应该,这么多年的涵养功夫,算是白练了。
几个人,又连忙一起给皇帝赔罪,不该在君前如此失态。
杨改革无语,也许自己说的东西确实有点吓人,自己花钱的态度有点变态吧。
孙承宗,徐光启,两个人对皇帝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皇帝不一般啊!不动声色的就弄了这样多钱,不动声色的又花掉这样多钱,实在是不一般,大明朝的皇帝,要说花钱手撒,估计,这位得占个头名。
毕自严整个人都傻了,四五百万两银子,加上原本内帑剩下的,这钱,加起来,够大明朝两年的岁入了,这,还不够花?这……毕自严自持对银钱,数字还是比较在行,比较敏感的,每年经手的银子也是海量,但是听了皇帝的收入和支出,才觉得,自己那点本事和见识,和皇帝比起来,还不够看啊!自己还得向皇帝学习,当然,如果能给皇帝理财,每年看着上千万两的银钱从自己手中过,那也不是一种享受啊!
对于皇帝刚才的“变态”说辞,孙承宗,徐光启,毕自严几个人,都装作没听见,这纯属皇帝的家事,还是不要过问的好,皇帝既然说皇帝家也没有余粮,那就得另外想办法。
第213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平台里。
君臣几个,都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今天说的内容,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搞得君臣都很尴尬。
皇帝没钱,却想重印宝钞,还想对宝钞及时兑付,搞储备银,这个,让几位大臣有点为难,这件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君臣都这样傻傻的望着对方,孙承宗实在是被皇帝看得莫奈何了,道:“敢问陛下,陛下到底能拿出多少银子做储备银啊?按照陛下所想,一份银子发行两份宝钞,如果陛下银钱不多,可以多发行一点,一份银子发行三分宝钞也是可行的。”孙承宗看不下去了,这皇帝哭穷,也没办法,只好教皇帝往宝钞里面注水。
“……孙师傅,朕这里,怕最多能出,一……五十万两左右吧,不……把李若涟放贷的钱算进去,一百万两,怕是不会少的……”杨改革把自己的家产算了又算,终于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数字,本来想说一百万两,发觉自己的内帑所剩不多,于是又说五十万两,想起李若涟的钱庄如果改成银行,这李若涟那里又可以多出很多银子搞储备银,算起来,一百万两应该是有的。
呼!……听到皇帝说有一百万两银子做储备银,几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这皇帝能拿出一百万两银子搞储备银,这个,算起来,也是不少了,这已经很大方了,以前可都是白条子啊!
“启禀陛下,如果有上百万两银子做储备银,放在那里不动,臣敢担保,发行两三倍的宝钞,一点问题没有。”孙承宗见皇帝居然有一百万两银子拿出来搞储备银,要是这样,这可以看成皇帝相当的有诚意了,要知道,这大明朝的岁入,少的时候,才二百来万两呢,拿出大明朝一年半数的岁入来做储备银,兑付宝钞,不得不说,皇帝是尽了力了,这稍微注点水什么的,孙承宗觉得没有什么。
“……是啊!陛下,如果有一百万两银子做储备银,发行宝钞,一定没有问题的。”徐光启也松了口气,这笔巨款如果用来做储备银,那这宝钞真的算得上一个宝字了。
“陛下,有如此之多的银子做储备银,完全没有问题的,根本不用担心,臣觉得,即使发行五倍宝钞,也是没问题的。”毕自严也抓住一个机会发言,这回,他教皇帝注水注得更加严重,五倍。在毕自严看来,皇帝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做储备银,这个,已经算得上是皇帝有天大的诚意了,别说五倍,就算是十倍,也是可以的。
杨改革其实一说出去“一百万两”,就后悔了,李若涟那里的一百二十万两,那可是放高利贷了的,自己如果再把这个算到储备银里面去,那如何放高利贷?这储备银,可是不能动的啊!难道自己再从内帑里拿一百万两出来?杨改革很想抓自己的头皮,这下个月,大明朝的精锐就要入京拱卫京师了,训练,赏赐,装备更换,这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能的,这大战舰,新军,等等,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没银子的。自己从哪里搞银子去啊?虽然纸面上应该有不少的银子,或者即将有不少银子,可惜,都还在纸面上和即将上,一两都没入自己的内帑。
“……唉……其实,朕想说,李若涟那里虽然有一百多万两银子,可是,朕都让李若涟拿去放贷了,现在一时半会怕是收不回来……这储备银,又是不能动的……”杨改革当场就后悔了,很纠结!李若涟那里的钱如果变成储备银,那自己“企业”的盈利能力,又要下降很多了,很纠结,杨改革想的是又有储备银,又不想放弃目前正在盈利的生意。
嘶……,地上的三个人被皇帝反悔的话给闹的蛋疼了,要是有这一百万两的银子做储备银,那宝钞才有信用,现在皇帝又反悔……,那这宝钞怕是要变成废纸了,这半天的口水,怕是白费了。
“……唉……朕觉得,李若涟那里的银钱,最好还是别动的好,那里的盈利也不错,放弃了可惜啊!最好能从别处筹点钱做储备银……”杨改革的脸上发烫,这当堂反悔,没脸皮的事做了就做了吧,反正这里也就几个自己人,也不怕别人笑话,脸皮也干不过银子重要啊!
地上几个人堵得慌!
孙承宗沉默不语。
徐光启低着头想东西。
毕自严看这自己的脚趾,好像自己的脚趾头上有稀奇的宝贝。
平台里,又这样尴尬的安静着,杨改革很郁闷,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能的啊!新钞票得发行,这储备银就是必须的,但是自己的生意是无论如何不能停的,未来的花销是无论如何要预留的。
徐光启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想出了一个主意,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个主意,不知道该将不该讲。”
正在郁闷的杨改革听到徐光启有主意,立刻问道:“哦,呵呵,徐师傅有什么主意,只管说。”杨改革郁闷了半天,也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一笔巨款给自己做储备金。
徐光启瞧了瞧自己身边的几位同僚,又看看皇帝,以及皇帝身边的王承恩,咬咬牙,道:“启禀陛下,臣的这个主意就一个字,‘王’……”徐光启说完这个“王”字,就不说话了。低着头,也不瞧皇帝。
杨改革郁闷,一个“王”字?难道找姓王的借钱吗?那个姓王的有钱?杨改革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个“王”字他是个什么意思。
“徐师傅,你倒是说说,这个‘王’字,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杨改革实在憋不住,还是问徐光启。
“……陛下不要难为臣,臣说出这一个字,已经是迫不得已了,臣说出这一个字之后,是不会承认臣说过这个字的,陛下自己多思考,臣实在不能多说了……”徐光启本来就是咬牙把这个字说出来的,现在被皇帝一追问,这额头就是青筋冒起,打死也不能说了,这要是别人知道是自己唆使皇帝这样干的,那自己还过不过日子啊?自己可还有儿子孙子的。
孙承宗念叨了半天这个“王”字,可能是明白了什么,惊呼道:“子先兄……这……”然后也不说话了。孙承宗明白了,但是,话也立刻打住。这件事,还是别说出口的好,不说出口,不见字,就没有把柄,到时候自己打死不承认,世界上就没这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自己。
毕自严见孙承宗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也诧异起来,明白过来徐子先这个“王”字是什么意思了,这下,更是把脑袋低得更低了,连徐光启和孙承宗都不敢把这个事明说出来,只能和皇帝打哑谜,自己这个侍郎,还是悠着点。这事真的不能说,也不能管。
就剩下皇帝杨改革一个人傻乎乎的,还不明白这个王字的意思。杨改革着急啊!想问徐光启,徐光启一声不吭,孙承宗也是不说话,毕自严更是把脑袋低到裤裆里去了。
王承恩是这明朝的土著,想了半天,明白过来,悄悄的在皇帝身边,小声的道:“陛下,徐师傅是让陛下找藩王们要钱呢。”这种事,王承恩的顾忌显然没那样大,天大地大,皇帝最大,王承恩的眼里,只有皇帝,那些个什么王爷藩王什么的在王承恩的眼里,都是浮云,不像孙、徐他们做臣子有太多的顾忌,需要和皇帝打哑谜。一个、两个藩王,还不算什么,不过,这事就要是要拿大明朝所有的藩王开刀啊!就连孙承宗也不敢明了说,万一这话传到那些藩王的耳朵里了,那可没好日子过,这当官他不能当一辈子,这还有儿子,孙子,这还得过日子不是?这是把所有的藩王往死里得罪啊!让皇帝抢王爷藩王们的钱,那些王爷里跋扈的很,专横的很,不找他们的麻烦才怪,到时候他们朱家里闹出什么事来,他们做臣子的两面不是人。也就是王承恩,反正是个太监,反正心里只有皇帝,才敢跟皇帝直说。
“什么?找……”杨改革大惊!原来徐光启是让自己找那些大明朝的藩王要钱。集资?摊派?削藩?还是?杨改革忽然发觉,自己从来不关注的大明朝的王爷们,走进了自己的视线了。找他们搞钱?这得怎么个搞法?要?抢?夺?明末的那群猪一样肥的王爷,那历史上的也算是有点“名气”的,自己倒是把这一茬给忘记了。
见皇帝明白自己那个“王”字的意思,徐光启才又说道:“启禀陛下,既然陛下不打算把李若涟钱庄里的钱拿来做储备银,臣愿意把家中多余,用不着的银子存在陛下的钱庄里,如此,陛下的钱庄,不是有钱了吗?如此,陛下不是可以腾钱出来做储备银了?”徐光启现在说的办法很简单,就把自己家的银子存到皇帝的钱庄里,然后腾出钱庄里的钱做储备银。简单一点说,就是吸纳储蓄,转手放贷。其实,暗地里说的是让皇帝到大明朝各个王爷家里搜刮一下,让大明朝的王爷,每家都存点钱到皇帝的钱庄里,这钱庄里不是就有钱了吗?这大明朝的藩王可是有不少,每个王爷存个几万两,这一百万两的储备银,也就不算什么了。不过,这种话不能明说,只能暗地里会意,不能言传。这要是让那群王爷知道是某个大臣出的这个馊主意,放他们的血,他们怕是要放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