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听到缅方这样说,夏冰一点都不惊讶。便做沉思状,半晌才回应道:“可是暹罗国力不弱,久战下去,必然造成无辜的伤亡。作为文明之国,大明向来热爱和平。所以半岛发生流·血冲突,我们大明,是很不情愿瞧见的。”。好像一瞬间,大明就化身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菩萨。
缅方代表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假意劝道:“夏司长,你应该知道,对一些身怀狼子野心的国家来说,一味的仁慈,是很容易被反咬一口。尽管作为上国,大明应该体现出该有的气度。但对暹罗来说,任何怜·悯、宽容,都是多余的。”。
这奉诚之语,缅方代表也是说得义正言辞。到底是负责外交的,睁眼说瞎话的本事,一般人是不能远不能及了。毕竟论流血冲突,大明参与的可不少。
从炮轰暹罗到强占巴蜀以南,中间有多少人,被大明的炮弹轰成泯粉。从指挥五国联军作战到攻陷彭世洛、乌隆,又有多少暹罗人,死在五国联军的屠刀下。
虽然大明的指挥官要求联军不能随意屠·杀百姓。但五国联军,都是从穷旮旯里出来的。战场上,又有烧·杀·劫·掠的习惯。无论大明指挥官如何要求,联军所过之处,都沦为一片焦土。
像彭世洛城,就在缅军来临之前,被抢·劫一空。不少暹罗人,被联军肆意屠·下。事后大明指挥官也只简单的斥责了五国联军的大小军将,并没揪着不放。
所以什么热爱和平,不愿看到流血冲突,都是借口。缅方代表为了讨好大明,也只有假装看不见似的附和了。
………………………………
第四百五十八章 战火暂熄
夏冰冷冷的感谢了几句,算是接受了缅方代表的好意。只是这不咸不淡的态度,倒让缅方代表尴尬不已。同时对夏冰的忌惮,又加深了几分。因为和左鹏相比,夏冰就是万年不化的冰山。什么虚如委蛇,全都失效。那双冷淡的眸子,也像洞穿一切虚妄般。让他所有的伪装,都形同虚设。
这就是夏冰的谈判风格,没有多少弯弯绕绕,直奔本意。当然,这是表面的。必要的谈判策略,还是要用上的。
比如现在,夏冰看着缅方代表低下头后,嘴角微微扬起,出声道:“虽说暹罗有故态复萌的可能,但他们追求和平的心意,大明是感受到了的。所以你这样说,最好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说话时,齐耳小短发陪着闪亮的耳钉,透着一股无法言说的干练与自信。
明面上,这番话听着普普通通,毫无破绽。但暗地里,这话却大有深意。所以缅方代表只稍稍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弯弯道道。以致心里,暗骂大明的无·耻。因为大明说感受到了暹罗的心意,无非是暹罗许了大量的好处。不然重利的大明,怎能被暹罗的一张嘴说服。
如今大明又让缅甸拿出确·凿证据,不外乎付出一定的代价,让大明动心。否则大明对暹罗的印象,很难动摇。
可是缅甸现在一穷二白!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国土的话,如非吃了败仗,不然万万不能割舍的。因此思来想去,缅方代表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便吞了吞口水,解释道:“上国应该知道,中南半岛只有没了暹罗,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所以夏司长,千万不要被暹罗的小人之心蒙·蔽了。”。
摇了摇头,夏冰有些遗憾道:“战争从来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如果再任战争继续下去,那日后英敌东扩,大明、暹罗、缅甸等国,可能都难挡锋芒。
为了抵抗共同的敌人,我们大明认为,半岛的和平,是十分有必要的。
况且,我们大明也不是目光短浅、妇人之仁之辈,暹罗什么心思,会造成什么后果,大明也是有了解、有防备的。”。
虽然英国被赶出了南洋,但印度,还保留了大量殖民地。只要给足时间,英国仍会恢复过来。大明将其拿出来做借口,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但缅方代表,却有些不以为然。因为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并不稳固。尽管获得了莫卧尔帝国的认同,但自第六任皇帝奥朗则布逝世以后,莫卧尔皇室就尽出无用的草包。
使得大权旁落,各个臣服于帝国的邦国,就接连听调不听宣,起了群雄逐鹿之心。王朝的政令,也只能在德里周边通行。
其中马拉塔联盟,又是印度最大的割据势力。不仅控制了印度二分之一的国土,还尽是物阜民康、土壤肥沃之地。若不是联盟内部人员复杂,很不紧密,都有可能推翻莫卧尔王朝,建立马拉塔帝·国。
另外数次强敌入侵,也持续损害着莫卧尔帝国的威严。首先是1739年,来自西北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纳迪尔·沙,率军入侵了莫卧儿帝国。当时印度守军,表现得十分孱弱。使得纳迪尔·沙,十分顺利的攻占并洗·劫了德里。
到了1756年,由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建立的阿富汗杜兰尼王朝,继波斯萨珊王朝之后,再次占领了莫卧尔的首都德里。大肆掠·劫下,从德里劫取高达一亿二千万卢比的财富。
德里的莫卧儿皇帝,也在1740道1761年间,先后成了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汗人及马拉特封建王公的傀·儡。庞大的莫卧儿王朝,也正式名存实亡。
英国就借着各邦国封·建割·据的事实,故意挑拨双方关系,使得整个印度次大陆,都呈现出水火不容,‘印度人打印度人’的局面。这窝·里反,比中·国由来已久的内斗还有猛·烈。
就这样,英国以合纵连横之术,加深了对印度的统治。所花费的代价,也小得可怜。
但肉总要一口一口的吃!英国想吞·并印度,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布置、消化。可天不遂人愿,大明的插手,打破了英国在印度的得意。
本来松散的马拉塔联盟与岌岌可危的迈索尔邦国,也因大明扶持,枯木逢春,重新焕发活力。牢牢的,遏制住了英国人对印度的进一步控制。
后有明英南洋之战,欧洲大流感,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跟着受到了极度削弱。此时再说什么防备英·敌入侵,根本就是个大笑话。
而且谁都看得出来!只要大明愿意,英国在印度的势力,定然被大明连根拔起。
所以缅方代表,只当这是大明的借口罢了。便暗暗咬了咬牙,抛出让大明动心的条件。毕竟他来新山的任务,不是与暹罗和谈,而是破坏暹罗与各方和谈。
可这里面,就必须考虑到大明的态度。
因为这和谈,本就是在大明的呼吁下举办的。所以只要大明不同意,那么和谈,也就无疾而终。但从刚才的试探看,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和难改变大明的立场了。
就先用两个条件,作为试金石,看看大明的反应。
这第一个是承认大明对椰城以南,也就是丹那沙林南部的统治权。另一个是准许大明在清缅边境,设置移民接收点。和前一个承认土地归属的条件相比,后一个设置移民接收点,才更让大明心动。
因为缅甸和清国的云南省,有着漫长的陆上边界。并且山高谷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陆上通道。在后世,无论军队对这里管控多么严密,都有不少人,从这里偷·渡。一些毒·品,也从这里进入内·地。
所以大明一旦在这里设立移民接收点,就可以极大的缓解越南移民接收点的压力。另外也可以扩展移民的来源,减少移民的行程。
之前大明就有这个想法!只是缅甸当时十分警惕。再加上从地理位置上考虑,缅甸内陆纵横较深,交通不便。交界之地,又土司遍地,鱼龙混杂。为了移民与移民接收点的安全,大明高层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如今缅甸自己提了出来,倒真让夏冰有些意外之喜。
………………………………
第四百五十九章 战火暂熄(二)上国欢心
但面上,她还是装得不甚在意,淡然道:“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南丹那沙林,在上次暹缅之战,就已经割让给暹罗了吧?”。
“这…这个……”,缅方代表就要解释。但夏冰毫不理会,自顾自道:“既然已在和约上,放弃对南丹那沙林的统治权。怎么现在,又要指手画脚呢?难道说,我们大明做什么,都要听缅甸的吩咐不成?”。
越往后说,夏冰的语气越重。缅方代表,也是越来越心悸。因为夏冰说变脸就变脸,让他压力很大。便连连赔笑道:“误会了!误会了!我们缅甸,没想插手大明的事情。只是这南丹那沙林,原是顿逊国故地。自建立以来,就长期臣服于缅甸。如今虽割·让出来了,但当地百姓,还是心向缅甸王师的。
现在这么说,我只想代表缅方,断了当地百姓的念想,让上国实行德行教化。”。面对夏冰这样油盐不进的女人,缅方代表情不自禁的压力山大。
只是他脑子还算清醒,这解释,也说得过去。但夏冰仍旧不为所动,语气冷淡道:“我们大明从来都是文明之国,多少百姓,都漂洋过海接受大明的教化。这里面的缅人,可不少呢!
且据我所知,丹那沙林之前,有个顿逊国。不仅臣服过缅甸,还先后臣服了暹罗的泰可泰王国和阿瑜陀耶王国。论时间,比缅甸都要早很多年呢。
怎么你一定认为,当地百姓还心向缅甸呢?”。
这顿逊的小国,很多年前就不复存在了。曾经的国民,也相继被同化。而且当地的缅人,在数量上并不占绝对优势。土生土长的克伦人,与其分庭抗礼。
在移民大潮下,紧靠海岸的南丹那沙林地区,已成为重要的移民输地。不论缅人还是克伦人,都乘坐移民船,前往大明安家落户。所以这心向缅甸,听着就像无·稽之谈。
缅方代表被这样质问着,也涨红了脸。便赶紧端起茶盏,假装喝水。夏冰见此,也没有咄咄逼人,接着道:“至于开放移民接收点的事情,我还要和领长和部长们商量。但我可以提醒你,对大明来说,在缅甸设立移民接收点,就好比鸡肋!
尤其是眼下,源源不断的清国移民,涌入越南境内。给大明的移民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妨碍。所以你所说的条件,我们大明都很难心动。”。
夏冰说的也是实情。当前越南的清国移民,已让大明头疼不已。若再在清缅边境,设立更多的移民接收点。那庞大的移民基数,绝对会让大明的粮食危机,雪上加霜。
因此缅甸现在提出的条件,倒真如鸡肋。不过在大明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后,这条件,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夏冰正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才表现得很不在意。
反正谈判嘛!越是在意,对方反而越待价而沽。夏冰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缅方代表见了,心里则是沉甸甸的。如果夏冰表现得有一丝在意的话,他都会轻松一二。因为缅甸能拿出的条件不多,让大明改变立场,也就相对较难。
灭亡暹罗的大好时机,则白白流失。作为由来已久的死对头,缅甸是肯定要有所作为的。所以缅方代表,才那么急切想要破坏和谈。上次故意在饭店闹事,就是存心拉低大明对暹罗的印象。
抱着失意的心思,缅方代表走出了外交司分部。他感觉自己的双腿,都是虚浮的。
与其相比,暹罗的依刹罗颂吞王子,则大为满意。虽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总算躲过了灭国之祸。且古语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暹罗现在败了,未来未必没有机会赢回来。所以一时的利益得失,不能太过在意。
万象、真腊等国,则基本上是打酱油的角色。他们拜访大明,也都是听大明的下一步指示。到底国小势薄,他们能得到什么,都取决于大明想让他们得到什么。不然以暹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道理,绝对会让他们这些小国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且最开始,暹缅两国,都打算将东边五国排除在外的。若不是大明强硬要求五国加入进来,他们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正是这个道理,他们对大明,表现得十分恭顺和言听计从。
夏冰也一一接见了他们,并表示大明为谈判的事情,非常焦虑。小国使者们,则都尽心尽力的表示,愿意为上国分忧。然后夏冰又说,暹罗能争取到的利益是有限的,分摊下去,很容易利益不均。
为了保证公平,还需要好好考虑。不过也提醒了各位使者,大明会以己方和各国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利益的最终分配。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要想让大明保证为自己争取权利,就要尽力让大明相信,己方与大明的关系,十分亲切友好。
至于怎么相信,自然看各国本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