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澳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雄起澳洲-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在其它移民的对冲下,汉人的比例,下降了不少。从94年的百分之三十七,到95年的百分之三十四。再到97年,只有百分之三十三。

    这对以汉人为主体,全面汉化的大明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虽说独占鳌头的澳洲土着,降幅比汉人还大。在94年,还占了百分之十七,95年,就只有百分之十。到了96年,却只有百分之六了。

    但在大明官方看来,这仅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因为澳洲土着虽是大明立国之初的第一大族群,但他们本身的人口,只有将近八十万人。又因他们是本土族群,不同于汉人、白人、南洋土着,可以源源不断,从海外补充过来。

    所以随着其他族群人数的增多,比例下降,是必然的事情。

    且在大明同化之初,他们在广袤的澳洲土地上,分成了五百多个部落。不仅互不统属,还时常伴随着血腥和杀戮。

    大明最早同化他们的手段,也是大棒在前,萝卜在后。那文明旅,所过之处,总是血染大地,哭声震天。五百多个部落,有一百多,被尽数屠戮。

    剩下的,只有在屠刀面前,选择臣服。

    而且大明当初,是如此的需要劳动力。所以同化他们的时候,一直采取的是高压政策。每天在士兵的看守下,进行高强度的劳作。希望、征途、临海三个据点的建立,就埋葬了五万多土着。

    只是后来,因金矿引起的移民潮,才缓解了大明的用工荒。对澳洲土着的高压政策,也松懈了不少。但源源不断的土着,仍被文明旅,像牲畜一样,驱赶着,接受大明的教化。

    这么积年累月下来,真正融入大明的土着,其实只有五十多万人。再算上他们的后代,也不会超过六十万。

    如今被拉下第一族群的位置,也符合常理。

    所以汉人,实际上成了大明的第一族群。但汉人的比例下降,还是引起了大明领导层的重视。

    再对照数据,发现第二族群,被南洋土着占据。这划分,是排除了中南半岛的越、暹、缅三国。但马来半岛的苏丹国,是属于南洋土着的范畴。

    他们的人口,占了大明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从九四年到现在,一直都保持着缓慢增长。不过南洋土着,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唿。其中还包括比例很大的马来人、爪哇人、巽他人、马杜拉人等不同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的族群。

    这么一个大杂烩,对汉人正统地位的挑战,也接近于零。且他们还不如澳洲土着。因为澳洲土着,很多都获得了国民资格,并住在了大明本土。这些南洋土着,则一大半分散在安东西、安南北四大省。国民资格的比例,也不仅澳洲土着的三分之一。

    所以即使他们人口上来了,也影响不大。

    排名第三的,则是中南半岛的土着。总人口,占了大明人口总和的百分之十四。在官方称唿上,他们讲他们统称为半岛人。里面包括缅人、孟人、傣人、京人等不同文化,甚至相互敌对的族群。

    因分散安置,受华夏文化影响深。同化起来,实际上还是比较简便的。

    除此以外,白人在大明比例,占了百分之二。在大明官方,只特指欧洲和美洲白人。所包含的小族群,多达上百。因此独有的风俗习惯,很难在大明的汉化政策下,保留下来。

    中亚、印度等地区的人种,又有另外的划分。他们和其它地区的族群一起,占了不小的百分比。(未完待续。。)
………………………………

第四百四十章 人口之策(五)大明的无奈

    当然,这份统计数据,是不会公布于众的。因为大明向来,就严禁大明百姓,以族群来进行身份认别。在法律层面,都要上升到种·族歧·视。

    若是追究起来,罚款事小,劳改事大。所以在民间,大明百姓普遍避开种·族的话题。就是迫不得已,也会用某地区来代替。像缅甸若开人,对外就说是若开来的。印度马拉特人,则说自己是马拉特来的。

    至于‘我是什么人’之类的言论,是绝不敢随便说出口的。

    可能别人听着,也不知道他们说的地方在哪里。但这没关系!反正大明百姓,黄的、白的、黑的、棕的,什么人种都有。范围遍布各大洲,各大海。好多新奇的地儿,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所以初次听闻,就当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了。

    正是这种禁·谈种·族的环境下,大明各个族群间,都相处得比较融洽。像移民大镇…新山,就极少发生族·群冲突。也是大明在安置移民的时候,尽力将同一族群的移民打散。使得某一个村子,或街区的同一族群比例,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

    同时让他们的个体利益,不至于上升到整个族·群的利益。从而遏制住了,冲突产生的根源。

    这些措施实施起来,既繁琐,又麻烦。但为了防止族群撕·裂,引发动·荡不安。大明高层,还是坚持推行了下去。

    不过说说心里话,如果有别的选择,大明高层,也不愿意选这么麻烦的法子。因为各个族·群的文化、习俗、语言,全都不同。想要将他们变成说汉话、穿汉服的统一族群,又是一个非常耗时间的过程。

    后世美利坚民·族,就是用了一百多年,才慢慢融合而成。且这仅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在语言、文化上,都带有浓厚的英国色彩。所以说起来,还不算真正的,独·立的族群。

    而大明虽不是创造一个新的族·群,但在实践过程中,却是向这个目标看齐。因为大明所宣扬的大汉民族,实际上和清国的汉人,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文字上,就推行的是简体汉字。语言上,也是统一的大明官话。

    虽靠近北京等地的方言,但在声调、缀语、修饰等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就是词汇,也带有浓厚的大明特色。

    再有风俗习惯、文化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别。像跪拜礼、打千礼、汉人妇女的裹·脚等习俗,就被大明斥为陈·规·陋·习。在大明各地,是全面禁止通行的。

    一些礼仪之书,也都有很大的删改。比如讲述风俗的《典礼》、谈论饮食居住概况的《礼运》、记录家庭礼仪的《内则》、记载服饰制度的《玉澡》、论述师生关系的《学记》、教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都对内容,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留下的,都是适合大明社会发展,促进百姓向善的礼仪。

    另外对国家公共节日,也有很具体的规定。像流传下来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在时间上,进行了统一。具体的节日内容,也和清国有很大的差异。

    这里面,既有大明从现代社会带来的内容。也有各个海外移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以吃食为例!大明的汉人,结合大明本地的食材,以及不同族群的饮食习惯,发明了很多新菜式。使得从前固定的鲁菜、苏菜、川菜、粤菜之外,又新加了一个‘明菜’。

    只是若论差别最大的,应该是服饰。毕竟汉服,从乾隆收复台湾,就正式离开汉人的视野。而大明推行的新式汉服,算是将清国汉人和明国汉人,正式的割裂开来。

    这些差别,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进行中,更有的,还仅停留在规划上。使得仅在同文同种的汉人身上,大明就颇费心力。

    而整个大明,汉人并不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靠他们同化异·族,使其变成全新的大汉民族,是一个十分久远又艰巨的过程。

    但大明的领导层,却别无选择。

    因为他们出现的时代,中原既不是明末清初、时局动荡的混乱年代,也不是鸦片战争,洋人乱华的屈辱年代。而是皇权极盛、海禁甚严的封·建极权时代。

    百姓们,虽然生活困苦,但还不至于饿·死。社会秩序,也比较稳定。所以从思想上,百姓们就不想移居海外。大明要想大规模从清国引入移民,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在大明建立之初,整个国家,就跟过家家似的。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国民,也就穿越过来的千把人。自己都养不活的情况下,哪有精力从清国引入移民。

    现在想想当初与天斗、与地争的日子,都觉得寒·酸。

    再加上他们穿越来的澳洲,和中原实在隔得太远。又没飞机、又没轮船的情况下,哪里引起清国移民?且澳洲在未开发的时候,虽算不上穷山恶水,但也称不上世外桃源。

    什么毒蛇、蝎子等毒物,真是遍地走。早期找食物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被毒物咬伤。若不是火车、高铁上,有一些药品。估计那些被咬伤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废了。

    最后没办法,才利用脑袋不灵光的澳洲土著。帮助穿越者们,争取生存空间。

    但要在澳洲立足,他们又不得不与外界联系。因为他们一穷二百,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生产。所以只能剑走偏锋,引发第一轮‘淘金热’。从而让各国移民,主动来到澳洲,为大明所用。

    也是欧洲、东南亚的移民,比澳洲土著要开化太多。利用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后来的后来,大明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但要从清国移民,还是很难形成规模。毕竟汉人的性子里,普遍比较安于现状。只要有条活路,再苦再累,都会忍着。

    因此大明,只能先从最近的南洋,招揽移民。

    尽管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穿越者们,也确实没办法了。所以只能一步步的,吸收土著,同化土著。使得大明,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之国。

    这么发展着,才有现在的规模。大明的移民门槛,也才水涨船高。
………………………………

第四百四十一章 人口之策(六)移民

    此时移民大镇新山镇…新山市…华荣码头,作为万万个移民的缩影,白人青年gannon,正卖力的将货物从船上卸到岸边的货车上。他是一个月前,从爱尔兰王国逃难来的。因为欧洲流感肆虐,他所在的爱尔兰王国,又长期受英国人压·迫与控制。

    所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流感就从英国本土,蔓延到爱尔兰王国。好在他当时已乘船出海,因此幸运的躲过流感爆发的高峰期。后来准备返回的时候,才从逃难的船队那里,得知了岛上的变故。

    起初他还不信,但在海上,连续发现数艘被感染的商船后,他才真的信了。以致接连好几天,他都被那噩·梦惊醒。

    也是那船上的景象,太过触目惊心了。不仅人都死·绝了,还死相极端凄·惨。满脸的血·污,配合着扭·曲的面容,就像从地狱爬出来的魔鬼。

    就是神父们描述的‘黑死病’,都没这个流感恐怖。

    且越靠近海岸,这样的‘幽·灵船’就越多。他还不死心的回到海港,发现那里已被密密麻麻的商船,挤得水泄不通。有好些,还半搁浅在礁石上。

    许多碎木板、渔网、衣服等杂物,漂浮在海面。其中,还夹杂了许多人的尸·体。而整个港口,都静悄悄的,形同‘幽·灵城’。

    恐惧之下,他终是没勇气登船查看。便随便寻了处隐秘的海湾,悄悄的上岸搜罗物资。

    之后他又去了爱尔兰王国的首都贝尔亚萨克莱斯。在英语中,这是‘围栏渡口镇’的意思。而在爱尔兰语中,却是‘黑色的池塘’。这是由于流经市区的利费伊河上游,是下威克洛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泥碳,使得河水,总是黑得发亮。

    不过在后世,贝尔亚萨克莱斯城,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都柏林,爱尔兰的首都。

    它的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40年。当时希腊天文学家和地图学家托勒密,将都柏林成为EblanaCivitas。

    到了998年,都柏林才发展成城镇。后来因诺曼底人入侵,都柏林才慢慢发展成爱尔兰的首都。在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末期,都柏林以及附近地区,一直是英国人在爱尔兰唯一控制的地区。

    期初它的规模不大,直到十七世纪,才在WideStreetsmission的帮助下,大范围扩展。并成为了大英帝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

    Gannon去这里,也是想找到避难所。但让他失望的是,曾经繁华的贝尔亚萨克莱斯城,已变成了废城。很多房屋,都被大火烧毁。负责停船的海湾,则全被商船堵塞。

    更恐·怖的是,街道上,死·尸随处可见。因时间较长,蛆虫、苍蝇,在尸·体上随处游走。浓烈的恶·臭,充斥着城市的角角落落。一些广场上,死·尸更是堆积如山。有些已被大火烧成木炭,有些则搁置了下来,任其风吹雨打,自由腐·烂。

    吓得他,掉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