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升也道:“儿须成名酒须醉,这句话用来他形容他自己,倒是很贴切的。”
“有的人喝醉喝了喜欢吹牛,喜欢胡说八道;还有的人喝醉了根本不说话。这种人喝醉了也许会痛哭流涕,也许会哈哈大笑,也许会倒头大睡,但却绝不说话。”诸葛轻云吟道,“这是他自己在书里面对喝醉人的两种分类,不过,他好像少说了一样,就是也有的人喜欢唱歌,像他自己,就是一例。”
“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当唱到这一句时,古隆反复吟诵咏叹,无有已时。
一旁的王大胖,早已看得痴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冰水水冰
一声大笑自众人身后传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小隆今天兴致很好啊。”
古隆止了歌声,循声望去,认清说话之人后,连忙站了起来,举杯道:“李翁,刚才我一时狂放,倒让寿翁你见笑了。特此喝这一杯赔罪。”说罢,仰头喝了一杯。
王大胖心中了了,来人既然姓李,又被古隆唤作寿翁,那必定是今日的主角,这间豪宅的主人——著名科幻小说家李匡。
他细细打量了李匡几眼,见李匡身材短小,虽然已年过六旬,但一双眼睛骨碌乱转,从容飘逸的目光透出几分童真的味道,让人一见难忘。
但最让王大胖注意的,还是站在李匡身旁之人。
此人身高大约一米七五,长着一张中国人少有的国字口脸,眉目间不怒自威,颇有宗师气度。
“此人是谁?”王大胖禁不住低声问身旁的莫晓云道。
“连他也不知道?”莫晓云一怔,低声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就是以十四部小说震古烁今的武侠小说大宗师——金鏞!”
王大胖吓了一跳,想不到居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见识到这位自己崇拜已久的武侠小说巨匠。
李匡显然曾跟莫晓云有过一面之缘,与她交谈了几句。莫晓云自然是说些“寿比南山”之类的客套话。两人说了几句,寿宴这才正式开始。
李匡与金鏞、古隆、司马令等数人把酒言欢,把王大胖搁在了一旁。王大胖倒也不如何恼怒,甚至连当初来这里的目的都忘得干干净净,能有缘目睹几位名噪一时的武侠宗师,已是不虚此行,还想多奢求什么?
酒过三巡,李匡放下酒杯,对众人道:“我李匡虽然写了不计其数的科幻小说,但我生平最得意的,还是干了两件事。我昨天心血来潮,把这两件事嵌成一副对联。今天刚好有这么多同道朋友来,我正好念出来给大家听听,看看这幅对联如何。”
众人连忙说好。得到众人的嘉许,李匡自得道:“我生平最得意的两件事,一是替大导演张侧写过许多剧本,二是替金鏞老哥写过《天龙八部》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幅对联是——屡替张侧编剧本,曾代金鏞写小说,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轰然称妙,一直沉默不语的楚源提议道:“久闻金鏞先生的书法是一绝,今天他正好在这里,不如请他把这幅对联写下来,替李翁贺寿。”
众人又是称妙,李匡恭恭敬敬地对身旁的金鏞道:“金老哥,不知能不能赏个脸,赠小弟几个字?”
金鏞微微点头,李匡大喜,连忙呼来陈管家,要他取出笔墨。金鏞自陈管家手中接过笔墨,一挥而就。众人见这十四个字硬朗刚直,剑气仙风,心中佩服。李匡先叫了一声“好”,众人无不由衷喝彩。
李匡满意地看着对联,双手捧纸,交给陈管家,吩咐道:“你把它们放到我书房,嘱咐佣人,谁也不许进我书房,明天叫陆家裱铺来人,我要亲自看着他们把这两张纸裱起来。”
交待完这件事情后,李匡这才坐回宴席,与众人继续言欢。
一旁的古隆忽道:“李翁,提起对联,我突然想起一副我不久前想出来的有趣上联,却一直思忖不出下联。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大家不妨帮我一个小忙,把这幅上联对下来。”
“哈哈。”李匡大笑道,“把酒对对,本就是文人雅兴,小隆快把对联说出来给大家听听,让老哥我看看能不能对出下联来。”
古隆略一沉吟,见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脸上,这才悠然念道:“冰比冰水冰。”
见众人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古隆进一步解释道:“水的冰点是零度,当达到零度时,水会凝结成冰。而当温度超过冰点又在沸点之下时,冰就会溶化为水。所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水,都不会比‘冰’更冰。
这个上联是有学问的。六个字里面,居然有三个‘冰’字,第一个‘冰’字是名词,第二三个则是形容词。这正是这幅上联的难点所在。”
一旁的王大胖听得大加赞叹,深感汉文字之奥妙无穷。同时更饶有兴趣地看着席上众人,不知道谁能对出这一副奇联。是李匡?金鏞?还是三剑侠中的一人?
孰料到,众人默然良久,竟无一人能把下联对出来。
李匡尴尬一笑,问身旁的金鏞道:“金老哥,你能对出下联吗?”
金鏞沉吟良久,这才说了四个字:“此联不通。”
古隆眼里露出喜色,急忙道:“既然连金老哥也对不出,不如我们就把这副上联给其余各参加寿宴的嘉宾朋友读读,看看有没有人能对上来。”
因为李匡怕吵闹,故而在这个大厅上只设了一席,专门给他的亲密好友而备。而在另外一个大厅则设了数席,以款待其他文坛上跟出版界的朋友。
李匡点头,对侍立在一旁的陈管家低声说了两句,陈管家小声说了一句“是”,随即徐徐退了出去。
过了不久,陈管家快步走回李匡身旁,低语道:“李先生,有人对出来了。”一边说,一边把纸条交给李匡。
“这么快?”李匡接过纸条,念道,“铁无铁军铁……嗯,虽然不算很高明,但也勉强说得过去。是谁对出来的?”
“是一名叫王易的先生。”陈管家答道。
“王易?没听说过。”李匡摇摇头,道,“能请王先生来这里坐坐吗?”
“是,李先生,我现在就去问问他。”陈管家又退了出去。
“王易?王易……”王大胖喃喃念着这两个字,思忖道,“奇怪,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似的……”
“是王易!”王大胖突然想起了什么,立时虎躯剧震,眼眸里激射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第一百四十四章 荆楚争雄
王大胖终于想起来了,这个叫王易的人,虽然不是娱乐圈中人,日后也不会成为什么歌星影星,但他却是一个对影视圈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身份,跟在座的金镛古隆有点类似,都是著名的小说家,他们写的小说,受到大众的欢迎,非常适合拍成电视剧,而且收视率大多都不俗。尤其是金镛,他的作品,几乎每十年就会翻拍一次,可以说是历久不衰。
正因为他们的小说拍成电视剧之后往往有高收视,因此在娱乐圈中,他们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跟影响力。据说,当年大哥程龙在未成名时,曾求过古隆写一部小说,拍成电影,让他来主演,结果被古隆数落了一番,碰了一鼻子灰。
这虽然是圈中逸事,但也可以看出,这些著名的小说家,对于由自己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往往有着极大的权力。一些未命名的小明星,为了得到一个重要的角色,有时也会尽力去讨好这一批人。
“王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就是《寻秦记》跟《大唐双龙传》的作者吧。”王大胖摸了摸下巴,沉思道,“这两部可是热门的电视剧,我至少看过两三遍呢。”
“似乎记得有人这样评价过他——武侠小说最后一人,玄幻小说第一人。”王大胖回忆起自己看过的一些评论,心道,“他把历史、权谋、军事、穿越、玄学种种看上去匪夷所思的元素,糅合到武侠小说之中去,从而突破了原来武侠小说那‘古道西风晨钟暮鼓,江湖朝廷官道小径,名师奇遇旧恨新仇’被无数人写烂的题材俗套,让武侠小说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不对,那个已经不叫武侠小说了,后人更喜欢把它命名为玄幻小说。而王易,也被后人推崇为承先启后,开宗立派的大宗师。”
王大胖不由得一阵好奇,这位日后无论是声名影响都毫不逊色于在座众位武侠大家的一代宗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这时,陈管家领着一名二十七八岁的青年走了进来,王大胖一阵失望,这就是王易?
并不是说王易长得如何其貌不扬,只是王大胖向来深信一件事:异人必有异相。比如说金镛那南方人比较罕有的国字口脸,比如古隆的头大如斗,五短身材。虽然不见得一定让人欣赏,但一定会与众不同。
而王易的相貌,实在过于平凡。既没有金镛的宗师气匠,也没有古隆的特立独行。如果不是他在唇上故意留了两撇胡子,让人看上去稍稍好辨认,恐怕一转身别人就会把他的样子完全忘掉。
“莫非是我搞错了,这个王易不是那个王易?”王大胖心道。
只听见王易与李匡两人互相说了几句客套话,李匡称赞王易才思敏捷,王易则谦虚地说是自己多翻了几本书,碰巧对了出来。接着,他毕恭毕敬地对金镛与司马令两人道,他向来很崇拜两人的作品,最近自己写了一部小说,趁此机会,想两人点评一下。
“荆楚争雄记?”金镛接过王易递过来的手稿,念道。
一听到这五个字,王大胖不由得打了个激灵:“这个王易,可是真王易啊。”
趁着两人埋头阅读王易手稿的空挡,王大胖脑海里开始回忆起《荆楚争雄记》里面的故事内容。
“如果没记错的话……《荆楚争雄记》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春秋末期,吴楚争霸的时代。”王大胖挠挠头,竭力回忆道,“故事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来着?好像那个姓很特别……算了,反正就是主人公的家族一开始被人围攻,他带着一批下人从地道逃跑,机缘巧合之下,他化装成孙武,跻身吴国的权力高层,借着吴国的势力,报了父仇,最后携带两位美女归隐……嗯,故事虽然有点老土,却糅合了历史、军事等多种元素,突破了原来武侠小说的题材与格局,已经隐隐有了他日后寻秦大唐这两部经典作品的影子。”回想到后人对这部作品的评价,王大胖不由得暗暗好奇,不知道金镛与司马令这两位宗师,对王易的这部作品会有什么评价?
“故事还可以。”《荆楚争雄记》并不长,花了二十来分钟,金镛已经看完手稿,他摇了摇头,不以为然道,“只是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桓度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家族复仇。他明明有能力力谏吴王,减少无谓的杀戮,还可以助吴王开疆拓土,平定天下。可惜他最后却选择了避世隐居,置万民于不顾。这样的人物,未免落于下乘。”
王大胖心中暗叹,金镛先生所推崇的,是像郭靖乔峰那种忠肝义胆,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而《荆楚争雄记》中的主角桓度,他所做的一切,可说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欲。距离金镛理想中那种为国为民的侠客,相差甚远。一本小说,如果主人公塑造得不好,水平立马就会掉好几个档次。这本《荆楚争雄记》得不到金镛较高的评价,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金先生说得不错。”这时司马令也看完了手稿,点头道,“这部《荆楚争雄记》,粗略地看上去还不错,但似乎注入了太多历史、军事等的元素,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成了四不像,怎么看都不像是武侠小说。我们写武侠小说,写的就是游侠行侠仗义,锄强扶弱,救命于水火的故事。你让主角从一个城破家亡的落魄公子,描写成中国历史上的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似乎已经超出了武侠小说的范畴。”
王大胖听得又是一阵叹息,司马令等三剑侠,以及剑走偏锋的古隆,都是生于台海。其时政治氛围颇为压抑,那一代的武侠小说家,都不敢写到真实的历史,以免惹祸上身。据闻,当时金镛写的《射雕英雄传》,因为书名有“射雕”二字,与某位伟人的一首著名诗词相契合,因而被大量查封,得不到出版的机会。直到金镛把书名改为《大漠英雄传》,这才得以在台海流传。当时台海当局对书籍刊物的钳制之严,由此可见一斑。那一批武侠小说家,自然不敢触及到历史,以致于写来写去都是江湖之事,门派之争,题材严重重复,读者读多了自然会倒胃口,武侠小说也因此而慢慢走向衰落。而王易大胆地自武侠小说中加入了历史、军事、科幻等的元素,运用了以前没有人在武侠小说中使用过的穿越手段,再辅以更适合现代人阅读的电影分页叙事手法,完成了从武侠到玄幻的蜕变过程,果然无愧为一代宗师。
同一部《荆楚争雄记》,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