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种宗教信义超脱出宗教范畴,演变为较为普遍的生活习惯。在兰州、凉州、青海等地,留胡须者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并可以得到保护,当地有“胡须是路票”之说。相反,不留胡须的人就没有这种优惠的待遇了,
甚至会被冷落。汉族旧时也多蓄须,有男儿无须不美之说。西北地区的回族、东乡族、伊斯兰教老教流行地区又有忌留胡子的习俗,是由老教规演变为生活惯习的。汉族,父母健在,忌儿子留须。但如果有了孙子还不留起胡子来,就又要有人说闲话了。鄂伦春族女子把头发梳成两上辫子缠在头上,是订过婚的标志,这也是禁忌的标志,说明这个女子已有了婆家,不能再另议婚事了。
关于理发或者不理发成为禁忌乃至成为法令的事,中国人还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在满族统治中国的清朝时期,中国的男性一律都剃光了头,只留头顶一块头发,编成长长的发辫背在身后。这原是满族人的风习,是满族统治了中国之后强加与中国其他民族的。传说,清朝刚建立时,并没有推行此风。当时上朝的时候,殿陛之间,分满、汉两班文武大臣站班,各是各的打扮,一向也相安无事。后来,溜川有个叫孙之獬的,在明朝时也曾官到九卿。可是当清兵入关后,他全家就一起改成了满族的装束,连发辫也留起来了。有一次他上朝觐见皇上,归入满班,满班以其为汉人,不许;归入汉班,汉班又以其为满饰,亦不许。弄得他很狼狈,于是他就向清帝奏言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此番话感动了清世祖,于是乃下令削发。后来孙之獬阖家被反清的山东义民所杀。这个传说见到《清稗类抄》,是否清室有意将削发之责任推卸于汉人,也未可知。不过,不管传闻是否可信,满清削发的强令已在民间广为推行确属事实。以后经过三百年的延袭,在民间已成为惯习。至使民国初期“剪辫子”又成了一件阻力很大的事了。时至如今,中国的男子再没有留长辫子的了,就连满族人也变革了这一习俗。说起来,发型如何,理不理发,本是可以随意而行的,然而一旦形成风俗,便又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使任何个人不易与之相对抗。现时期人们对发型的要求已不太苛刻,可以有更多的自由,但是仍不见有人——特别是男子再留起长辫子来,连留长胡须的也很少见。这说明,在发须方面人们仍然是有所禁忌的,不过不大自觉罢了。而且,发须禁忌很容易与生命联系起来,像“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号令就是一个见证。当然,这里边已不纯粹是民间
信仰的问题而是又含有一些社会的因素在其中了。但是,民间信仰的发展、演变有哪些又是能够完全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呢?发须象征生命的信仰,在中国古来就有。这方面的例子也还很多。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就多次以头发和胡须替代自己的生命,为严明军纪,斩发代斩首,割须代割头。中国民间也常以青丝代身,遥寄情思。剪发辫留给妻子(或丈夫)就好比人还在她(他)身旁一样。第一次把命运结合在一起的夫妇,叫做“结发夫妻”。又用“白头偕老”来祝愿夫妻关系地久天长,无限美好。过去,还有以遗发招魂葬人的,谓之“发冢”。这些都是理发、剃须禁忌之所以存在的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这一类禁忌才存在、发展下来。
(4)落发禁忌
发须既然是灵魂的栖止地,既然是生命的象征,那么,落发自然也就是人们所忌讳的事了。一般人落发也是一种不吉祥的征兆,而尤其所谓“木形之人”发落就更凶(参见熊伯龙《无何集。五行贼害辨》)。这大概是除了一般人不希望自己灵魂的栖止地变得太稀疏或者害怕头发被别人拿去作法伤害自身等等原因之外,还有“木”即是“发”的缘故吧。“山以草木为发”、“木形人”本身就是“山之发”,那“落发”岂不真等于是“落自身”吗?自身的败落当然是凶兆了。相者的推理,大体应是以此为“影子”的。落发禁忌反映出一种惜发的心理。据爱新觉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慈禧很爱惜自己的头发,给她梳头的某太监有一次在梳子上找到一根头发,不由得心里发慌,想悄悄把这根头发藏起来,不料被慈禧从镜子里看到了,这太监因此挨了顿板子。”惜发,并不全是因为它是自己身上的东西,民间还以为头发里藏着自己的“财气”(或许这种财气正是自己灵魂的神力的体现)。所以,当一天劳作以后,晚上是忌讳梳头的。豫西有俗谚说:“白天挣个牛,搁不住晚上一梳子搂。”晚上一梳头,就会把一天聚起的“财气”梳去了。而休息一晚上,等第二天清晨再梳头就不要紧了,大概这时“财气”已经通过头发根吸收到体内了吧。
(5)拔白发禁忌
白发是老年人的象征,也意味着生命的衰弱。好像随着白发的增多黑发的减少,人的生命中的灵魂元气也逐渐跑掉了。所以人们害怕白发染首。最初发现有了白头发时,总是有些惊讶,“哎呀,我已经老了么?”有时,不由得伸手去拔下那刚刚出现的几根银丝。然而,不久就又发现,白发拔去后又生出更多的白发来。于是,俗信以为,白发是不能拔的,“拔一根,长十根”、“越拔越多”,在这种惧衰老的心理作用下,拔白发成为一种禁忌。尤其是青壮年时期,发现了白发更不能拔。现时期老年人把白发染成黑色的也很多。染发虽然是出自一种爱美的心理,是讲究仪表的美,同时,也有的是通过染白发而成黑色的手段使青春永驻其身,保持住矍铄的精神。
第一部分第12节 头面禁忌
头,首也;面,脸也。头面是人的尊严之所在。有荣耀、有作为的人,民间称之为“头面人物”。为了坏事,做了不光彩的事,民间称之为“丢脸面”。俗信以为打头、打脸是最损的,所谓“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教训小孩子可能打身上、打屁股,但禁忌打头、打脸。打头会使小孩呆傻,打脸最刺伤他的自尊心。佤族人特别忌讳别人随意触摸自己的头,如果有人这样做了,他们就以为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会勃然大怒,与之搏斗、打架的。
旧时,相面算命的迷信职业者,还把人的面部划分为“十二宫”、“十三部”、“十四星”以及八封、干支、三停、三才、四渎,五岳、六府、六曜等等名堂,甚至又有分为“日角”、“山林”、“阁门”……等一百二十个部位的。弄得玄而又玄,其中的道理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弄不通,就连算了一辈子卦、相了一辈子面的人也说得稀里糊涂的。无非是留下许多周旋的余地,不致因自己的胡说八道被死定的格式卡住、被人端住了嘴巴骨,无言对答罢了,哪里有什么一定之规呢?只是,迷信的骗术在迷信的土壤中滋长并以其腐枝败叶又反过来肥沃着迷信的土壤,在这种恶性循环过程中,民间俗信也肯定是被挟裹进去而又被反复洗染过了的。民间俗信肯定影响着职业的算卦相面人的“文化创见”,同时也还包容了这些“文化创见”在大众心目中的“沉淀物”,从而形成了民间俗信与民间迷信活动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有时我们很难区别一种信仰是什么性质的,因为俗信中也有迷信的成分。但是既然民间俗信是一种基础,民间迷信活动是位于这一基础之上的一种文化现象,那么有一个简便的办法便是把通行于人民大众口头或心目中的信仰划归于民间俗信,而把需要推导演算的,尤其是需要由专人去推导演算的信仰划归于非俗信的范畴。这样,也许还不致抹杀了统治阶级、上层文化对迷信活动的扶植、支持的功绩和作用,同时,也使得民间俗信的界限更清晰而有所依据了。鉴于此,对于相面算卦那一套推导吉凶的信仰就不再多说了。下面接着说民间俗信中对于人体头面方面的禁忌。
头、面含有人的尊严,也是人的仪表。对于头形、面容,民间亦有许多讲究。俗信忌讳头大面小,说是“头大面小,终身不了”;忌讳五官不正,说是“五官不正心不正”、“五官不正,邪气通天”。相信人的心术正与不正是会由五官颜面上看出来的,所谓“人心好坏难欺天”;忌讳面上长痣。俗语有“头无恶骨,面无善痣”的说法。痣是可主吉凶的。所谓“平痣无事,鼓痣招事,黑痣主吉,白痣主凶”;又忌讳女人的颧骨高,俗谚云:“男人两颧高,生来志气高;女人两颧高,杀夫不用刀。”还视面长横肉为凶相,又说两腮无肉不可交。忌人中狭窄,说是“人中宽又长,儿女站满堂”,“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更忌脑门和下巴不对称,所谓“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主大富大贵”;“天地不对称,一生命苦受孤伶”,“下巴歪,衣食贫穷少人来”。在满族和汉族中还有一种忌讳小儿头未睡成扁形的风俗。尤其是女孩,如果哪家姑娘枕骨部位没有睡扁,就被认为是“丑闺女”,虽然这是出于对于美丑观念的选择,但是因为丑闺女将来是难嫁到一个好婆家去的,所以终究也又牵连到祸福命运上去了,因此也是要禁忌的。据说这一习惯来源于满族的先人,早在汉朝的史书中就已经有了记载。不过,那时传说扁头不是睡出来的,而是用石头压扁的。这一说法不合情理。《满洲源流考》批评这种说法云:“夫儿初堕地,岂堪以石押头,其说甚悖于理。国朝旧俗,儿生数月,置卧具,令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匾,斯乃习而自然,无足为异。”可见,扁头还是睡出来的,而不是压出来的。现在民间常在枕头内装上小米之类的囊物,让初生婴儿仰枕其上,久而久之,小儿的头骨就变得扁扁平平的了。
不但头形、面容有所忌讳,就连面部呈现的气色也是有所讳忌的。据典籍记载,师旷曾经说过“赤色不寿”的话。民间相信,面色发青、发黑、灰暗都是不吉祥的凶祸征兆,是不长寿的预示,俗语云:“脸发黑,不过半月。”
面部的吉凶兆示,还与脸上的肌肉跳动有关。俗信以为,午时、辰时、巳时右边脸上的肉颤抖是不吉的,是凶兆;亥时左边脸上的肉颤抖会失财;其他时刻脸上的肉颤动则是吉祥的兆示,或遇贵人,或有喜事,或升官发财。如果脸发烧,也有吉凶兆示之讳忌。丑时、未时脸发烧,不是有什么烦恼、忧虑的事发生,就是有口舌、诉讼的事发生。在亥时,还要分左右,右半边脸发烧会有诉讼的事情发生;左半边脸发烧则会得到官位;其他时刻里脸发烧不忌讳,不是无甚关系,就是吉祥如意。这方面的信仰,至今在台湾等地仍在流行。
鄂伦春族有病人忌洗面的习俗。相信病人是不能洗手洗脸的,否则病情就要加重而不易痊愈。汉族人忌讳头肿,尤其是女人,头肿是性命将要丧亡的象征。
正是由于头、面有以上许多禁忌,所以民间为了护佑自身,以防不测,就忌讳在人前抛头露面。这一方面是防止别人通过注视给自己带来灾祸,另一方面,也怕自己的弱点直露人前,被人抓住把柄,整治自己。这种消极躲避的思想意识,形成一种封闭的心态,至今仍可从中国人的许多民俗文化惯习中反映出来。
眉毛禁忌
因为眉毛的长势关系到人的面相,所以眉毛也有禁忌。从长相上看,眉梢搭拉,不好,俗称之为“八字眉”,一般认为是为人阴险的象征。也有认为是爱情不专,好淫逸的,俗语有“眉分八字,贪花柳”的说法。如果眉毛翘竖,成“倒八字”形,也有认为其人心毒、心眼坏的,不过一般认为是性野,有勇无谋的表象,俗称之为“虎眉”。眉毛一般是男的粗、
浓,女的细、淡。如果女的同男的一样长着又粗又浓的眉毛,则被人认为是凶恶泼赖的表征。瑶族妇女尤忌粗眉,其俗有修细眉的惯习。细眉是妇女温厚、善良的表征。
眉毛也常与寿限相提并论。俗信以为,眉毛浓密粗长者,必然长寿。因此,眉毛忌剃掉,忌拔掉。尤其是那长得突出的长的几根眉毛,俗称之为“寿眉”。寿眉越长得长越好。寿眉是最忌讳拔下的,即便是长得遮住了眼睛,也不拔掉,否则便会“折寿”的。据说眉毛很少的人,无兄弟,有兄弟亦很少。眉稀少者后世子孙亦不会繁荣。
眉毛忌说“倒了”。因“眉”字谐音“霉”字,恐其成为谶语,真的因此而“倒了霉”。眼睫毛离眉毛很近,也忌言“倒”,其意近同。
眼睛禁忌
眼睛者,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云:“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睛。精之窠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