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学-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神圣家族》、《反杜 林论》、《费尔巴哈论纲》以及《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里,对黑格尔哲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彻底的批判。关 于黑格尔哲学体系应该批判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 基本解决了。至于美学这个领块,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都极 为关心,进行过一些工作,发表过一些卓越的见解。但是由 于他们后来转到更重要更迫切的经济学研究和工人运动,虽 没有完全抛弃美学和文艺理论,却没有来得及就黑格尔《美 学》这部著作进行过系统的批判,或是把他们自己关于美学 和文艺理论的一些极其重要的教导加以汇总和总结。后来普 列汉诺夫、李夫习兹、路卡契、多列斯和柯赫等人虽作过一 些粗浅的尝试,其中不免有些修正主义色彩。 ① 所以对黑格尔 《美学》 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观点与黑格尔 《美学》渊源关系的清理工作仍有待于今后的马克思主义者。 希望这部《美学》的中译本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
   译者在本书第一卷译文出版后,即着手编写《西方美学 史》,其中第十五章专门介绍了黑格尔的美学基本观点,也试 图进行一些粗浅的不完全正确的批判。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

    ① 普列汉诺夫对《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过注释。李夫习兹 编过《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与文学》,有中译本。多列斯编选过法文本《马克思恩 格斯论文艺》,附有长篇序文。路卡契写过长文评介黑格尔的《美学》,作为东德 出的一卷本《美学》全书的序论。柯赫著有《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五十年代柏林 出版。

……………………………………………………………………………………………………………………………
6 6 3 美学 第三卷

这方面的问题,日益认识到这项批判工作的迫切必要性和艰 巨性。但自量思想水平和暮年精力,都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在这篇译后记中,为一般读者方便起见,只能提供一些掌握 黑格尔美学概要的线索。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和 历史辩证发展的矛盾

  《美学》和黑格尔的其它著作一样,最突出的一点是历 史发展观点,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给以高度评价的一 点。《反杜林论》里有一段评语说:

黑格尔第一次——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把整个自然的、历
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
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
系。

较晚的更为人所熟知的论断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里:

……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
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 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
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出贯串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
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
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贯串这些领域的

……………………………………………………………………………………………………………………………
译 后 记
7 6 3

发展线索”就是辩证法的线索。黑格尔辩证法的出发点是任 何事物都含有本身的对立面或内在矛盾,就是这种内在矛盾 在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个出发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肯定的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用黑格尔的逻辑术语来说,事 物本身和它所含的对立面是“正”“反”的关系。由于正和反 各有片面性,有片面性就不真实。正本身含着反,要为反所 否定,反也有片面性,不能静止于反,也要为正所否定。否 定不等于消灭,只有消除两对立面的片面性,使正与反统一 于较高一级的肯定,这种“否定的否定”就是“合”,又叫做 “对立面的统一”,这比原来各有片面性的正与反就较为真实, 就有了发展。但是发展还不静止于此,这低一级的合又变为 高一级的正,又有它的内在矛盾或对立面,又要经过否定和 否定的否定,上升到更高一层的统一,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过程是理应不断地进行下去的。
   这种辩证法主要有四个优点。第一,它否定了形而上学 的静止观点和永恒不变观点,肯定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其次, 它肯定了发展的推动力是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亦即内因,明 确地提出了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才有发展。第三,它肯 定了“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 就是说,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灭都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因为都是符合辩证规律的。这也就是肯定了凡是合理的就必 然变成现实,不合理的现实也必然终归灭亡。第四,它肯定 了世界历史发展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上升,永远是在向上前 进的。这种乐观的看法实际上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前的 社会进化论。

……………………………………………………………………………………………………………………………
8 6 3 美学 第三卷

   不过黑格尔在哲学思思上是个承先启后的人物,他虽然 有进步的甚至革命的一面,旧时代的保守思想在他身上毕竟 留下很深的烙印。这两对立面在他思想上经常在互相矛盾而 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单就他的辩证法来说,就有很多这样 没有解决的矛盾。第一,他虽承认矛盾冲突斗争是历史发展 的推动力,却特别强调妥协调和在解决矛盾中的作用。他从 来不承认两对立面斗争中有甲消灭乙或乙消灭甲的可能,而 是认为甲和乙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截长补短才有上升的发 展。他所谓“否定的否定”实际上是对各有片面性的两对立 面各打五十大板。各有所“弃”,各有所“扬”,然后才能达 到较高一级的统一或较高一级的真理。他明确地说过矛盾的 解决就是调和,他在悲剧论里曾不厌其烦地企图说明这个道 理。所以他的辩证法是以“一分为二”(事物本身包含否定自 己的对立面)开始,以“合二而一”(两对立面由互相否定而 达到妥协性的统一)告终的。其次,他既肯定事物不断发展, 却又承认有所谓“永恒正义”和“普遍人性”。第三,他既强 调一切现实事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却在这个借口之下歌颂 当时普鲁士君主专制。这一切矛盾都是由黑格尔的市民阶级 地位和政治态度决定的。他热情地赞扬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实际上他的思想从这次革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到了雅 各宾专政时期他就忍受不住了,表现出绝望和彷徨。这个事 实就足以说明他的市民阶级的摇摆性和不彻底性。象马克思 和恩格斯关于歌德所说的一样,黑格尔还没有摆脱当时德国 “庸俗市民”的习气。
黑格尔辩证法的最大矛盾还在于他在肯定事物不断向前

……………………………………………………………………………………………………………………………
译 后 记
9 6 3

发展这个基本原则上发生了摇摆。这个基本原则本是黑格尔 辩证法的基本合理内核。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终结》里曾这样肯定了它:

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
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
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
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
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

这是不断发展这个大前提所应得出的结论,这也是马克思主 义所得出的结论。但是黑格尔本人并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在 他的著作中 (包括《美学》在内)到处讲的正是所谓“绝对 真理”或“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他一方面肯定事物的 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发展达到“绝对”便算达到 止境,因为“绝对”就不再有和它相对的对立面,就不能再 有辩证发展了。在他的思想体系里,人类精神的发展终止于 哲学所认识到的涵盖一切的“绝对”,也就是终止于他本人的 哲学体系;在绝对精神表现于艺术的发展终止于浪漫型艺术, 也就是终止于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中所流行的那种艺术; 在绝对精神表现于社会政治的发展终止于启蒙运动所吹嘘的 “理性王国”,也就是终止于德国威廉二世的“开明专制”。一 句话,世界历史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黑格尔时代的德国就已 达到了顶峰和终点。
黑格尔何以得出这样荒谬的结论呢?这是理解乃至批判

……………………………………………………………………………………………………………………………
0 7 3 美学 第三卷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关键要害所在。一语道破这个关键要害所 在的还是恩格斯,他的话是这样说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照传统的
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

这就是说,黑格尔哲学体系要求一种涵盖一切的“绝对”作 为认识的最高峰和终止点,也就是作为历史发展的终止点,就 是这个“绝对”或终止点扼杀了黑格尔辩证法本来应有的革 命因素,这就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辩证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 盾。
   所谓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是黑格尔所特有的一种客观唯心 主义体系。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亦即精神与 物质或思维主体上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在于:这两个对立 面,究竟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 还是存在产生思维呢?对这个基本问题过去有各种不同的答 案,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哲学派别。最主要的派别实际上就 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家,前者认为“心”或“精神”是 第一性的,而后者则认为“物”,“存在”或客观世界是第一 性的。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派,前 者 认为主体认识造成了客观世界,后者认为客观存在的 “理”或规律具体化为客观世界。黑格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 同时又是集过去各种唯心主义之大成的。他的出发点是“精 神”或“心灵”,不过他所谓“精神”或“心灵”并不是某个 人或人类中某一部分人的头脑的作用或活动,而是超然于

……………………………………………………………………………………………………………………………
译 后 记
1 7 3

“有限的”具有肉体的人类之外、弥漫宇宙、涵盖一切的客观 存在的 “理” 或 “理念”(Idee ① )。客观物质世界就是由这 “理”外化或具体化出来的。“理”是一般,具体事物是特殊。 黑格尔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还是按他的辩证法演化出来的。 他认为抽象的普遍的“理”本身中就含有它的对立面即具体 的个别事物。这具体个别事物就是“理”所外化的另一体。
  “理”在未外化为具体事物时,只有抽象的普遍性;事物 在未受到“理”灌注生气时,也只有抽象的个别特殊性,都 还不算真实,须互相否定,互相成全,才形成算得真实的统 一体。每一事有每一事的理,顺辩证发展的上升次第,理与 事各有高低等级,到了最高级,便是涵盖一切理与事的“绝 对”。未外化为具体事物的抽象的理叫做“概念”。在外化中 具体个别事物否定了“概念”的抽象普遍性,事物同时也受 到概念的否定,二者统一,成为具体的“理念”,理才成为真 实的理,事物也才成为真实的事物。“绝对”或最高理念便是 万物万理的统一,又叫做“太一”。黑格尔替理念下的定义是: “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 的统一”,就是这个意思。从此可见,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实即唯理主义,其要义是理与事的统一,一般与特殊的统一, 亦即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以及哲学与历史的统一。它否定了康 德的不可知论,肯定了一切事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人类 认识的不断发展。

① 这个词本义是“印象”或“观念”,引申为柏拉图的“理式”和黑格尔的 “理念”,客观唯心主义实际是唯理主义。

……………………………………………………………………………………………………………………………
2 7 3 美学 第三卷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思维决 定存在还是思维反映存在。黑格尔不从具体客观现实出发,而 从一整套逻辑概念出发,企图从逻辑概念推演出客观世界,实 际上是“首足倒置”,显然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相对立的。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用一个简明例子一针见血地驳斥了 黑格尔的理念产生客观世界的谬论,他说,“要从现实的果实 得出‘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是很容易的,而要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