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学-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①。挽歌的以音节为准的音律把五音步格
和原先的六音步格进行有规则的交错,而且在等距离间歇的 地方用顿。这就标志着诗章的完整结构的开始。它在整个音 调上就带有抒情的性质,政治性的挽歌和爱情的挽歌都是如 此,不过格言式的挽歌在突出表现实体性本身这一点上还近 于史诗,这就说明了格言式挽诗何以只在伊奥尼亚人中间流 行,因为那里占优势的观照方式是客观的。从音乐观点看,格 言式挽歌主要只发展了节奏因素,与挽歌相近的还有·第·三·种 体裁,它发展了抑扬格的音律,经常用于尖锐的讽刺,所以 已有主观的倾向。

① 西方的“挽歌”并不是都用于送葬的,这个名称主要从体裁形式着眼,颇 类似词牌曲牌。

……………………………………………………………………………………………………………………………
第三章 诗
1 5 2

但是真正抒情的感想和情欲只有在所谓·米·罗·斯·体
                                                  ① 抒情 诗里才达到充分的发展。它的音律是比较变化多方的,诗章 的结构很丰富多采,由于采用的音调的回旋起伏,音乐的伴 奏也比较完备。每个诗人可以按照自己情感的性质而自造一 种根据节奏的音律。例如莎佛为着表现她的既温柔而又热烈 的情绪,就用了一种雄壮有力的音律,而阿尔克乌斯 ② 却用 了颂诗体去表现他的大丈夫英勇气概,尤其是斯柯林派 ③ 运 用多种多样的内容和音调,在词藻和音律两方面都显出很精 微的浓淡差别。
   最后是·合·唱·队的抒情诗在观念和感想的丰富性,转折和 衔接的奇特性以及外在传达媒介的运用等方面都达到最完满 的发展。合唱队的歌唱可以随各个歌手的口音而变化,语言 的节奏、音乐的抑扬起伏还不足以充分表达内心运动,还要 借助于舞蹈的低徊往复运动这个造形艺术的因素,所以在合 唱诗歌里,抒情诗的主体因素通过表演的具体化而获得一种 和它保持平衡的客观的对称力量。合唱队的激昂诗章在内容 对象上是最有实体性和重要性的。所歌颂的是神或游艺竞赛 中的胜利者,从这些歌颂里,在政治上往往分裂的希腊公民 可以看到民族统一的客观图景。所以就从内心的掌握方式来

米罗斯体抒情诗产生于米罗斯岛。这是希腊最大的女诗人莎佛(Sapho) 的故乡。 阿尔克乌斯(Alka A us),公元前六世纪希腊抒情诗人,和莎佛很接近,写 过诗歌颂她。
③ 斯柯林派(Skolien),早期希腊写宴饮歌的作者们,据说起源于音乐家托 潘德 (Terpander,公元前700—650左右的诗人)。




……………………………………………………………………………………………………………………………
2 5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看,合唱队的诗歌也不缺乏史诗的客观因素。例如品达在这 方面就已达到完美的顶点,象我在上文已指出的,品达总是 从外界提供的某种机缘出发,轻巧地转到对伦理宗教各方面 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深刻思考,或是转到英雄们及其功绩,城 邦的之类重大问题。他对造形艺术的鲜明的表现方式和主体 方面想象的奔放都同样驾御得很好。所以关键不在以史诗方 式写自生自展的客观事物,而在被内容对象所激发的激昂情 绪,结果这种对象反而显得是从心灵孕育出来的。
   较晚的亚力山大城时代 ① 与其说是进一步的独立发展, 无宁说是一种根据学识的摹仿,专致力于词藻的典雅和正确, 后来一些纤巧和滑稽的表现方式盛行,流于支离破碎;或是 在一些俏皮的格言箴语里凭情感和幻想把原已存在于艺术和 生活中的花卉集锦似地拼凑在一起,企图凭巧智的颂扬或讽 刺使那些花卉重新鲜艳起来。
   2.·其·次,到了·罗·马时代,抒情诗这块土壤已经过多次耕 种过,不象原始时期那样丰产了。它的繁荣时期主要限于奥 古斯都大帝朝代,当时它是作为精神方面的认识性活动和从 文化修养出发的欣赏趣味而得到钻研的,只是一些熟练的翻 译者和抄袭者的勾当,一种勤学苦练和特殊文艺趣味的产品, 而不是新鲜情感和有独创性的艺术构思的产品。但是同时也 应承认,罗马抒情诗尽管摹仿亚历山大城时代的特别枯燥的

    ① 亚力山大城时期指亚力山大东征在埃及建立的亚力山大城,中晚期希腊 文化得到发展时期,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后三世纪。这种文化中心并不在希 腊而在埃及。

……………………………………………………………………………………………………………………………
第三章 诗
3 5 2

样本,卖弄学问和贩运外来的神话,却也独立地表现出一般 罗马人的特性和个别诗人的个性和精神。如果我们把诗和艺 术的最深湛的灵魂暂时丢开不谈,罗马人在颂体诗,讽刺诗 挽歌体诗这几种体裁方面也确实达到相当高的完美程度。这 里也可趁便提一下罗马以后的讽刺诗。它们对当时社会的腐 败情况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抱着满腔义愤劝人行善的教训,很 难归到真正的诗的行列。除掉这种满腔义愤和抽象的劝世箴 言以外,诗人们对他们所痛骂的现实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措 施。

(三) 浪漫型抒情诗

   象史诗一样,抒情诗也因为一些新民族的出现而获得一 种较原始的内容意蕴和精神。这些新民族就是日耳曼民族,拉 丁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他们在异教时期,特别在皈依基督教 以后,从中世纪到以后几个世纪之中,代表着抒情诗的·第·三 ·个主要倾向,在一般性质上是·浪·漫·型的。这个倾向从此得到 日益丰富的发展。
   在这第三个范围里,抒情诗变得特别重要,以至它的原 则起初影响到史诗,而在它的较晚的发展阶段又更深刻地影 响到戏剧 (这种情况在罗马时代就不可能)—— 甚至在一些 民族中真正的史诗因素也完全用叙事的抒情诗方式来处理 的,因而产生了一些作品,很难断定它们应属于哪一个诗种。 抒情诗的掌握方式的这种越界的倾向有一个基本原因,那就 是上述新兴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都是按照从主体出发这一原 则发展出来的。这种主体原则势必把有实体性的客观因素当

……………………………………………………………………………………………………………………………
4 5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作本来就是主体自己的,是从主体本身中产生出来而且由主 体赋予形式的。后来主体就日渐自觉到这种向自己心灵专注 和深入的情况。这种主体原则在日耳曼民族中发挥着最纯粹 最充分的作用,而斯拉夫民族则一开始就挣扎摆脱了东方人 沉浸在实体性和普遍性中的状态。处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中间阶段的罗马系民族 ① 在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各行省区,不 仅有罗马文化的残余摆在面前,而且还有各方面都很完备的 现成的社会情况和关系。他们既然要适应这些已有的基础,就 必须放弃他们的一部分原始性格。—— 关于内容,浪漫型抒 情诗包括几乎全部发展阶段的民族的和个人的客观生活情 况,而这些情况在宗教和世俗生活方面经过许多世纪和许多 民族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化,它们是作为主体的情况和情境反 映在内心世界而表现出来的。关于形式,它所表现的有时是 聚精会神于它本身的心灵 (纳入心灵的是民族和其它方面的 事迹,或是自然和外在环境,或是心灵活动本身),有时是由 主体加以深化的关于心灵本身及其经过推广的教养的感想, 这些就是它的基本类型。关于形式的外在因素,先前那种造 形艺术性较强的根据节奏的音律正在让位给音乐性较强的侧 重韵和音质的音律。这些新因素的运用有时是简单素朴的,有 时是经过熔铸琢磨的,有时还用歌唱和乐器伴奏这两种音乐 陪伴。
最后关于这个广大范围的分类,我们基本上还是按照处 理史诗时所采取的程序:

① 主要是拉丁民族。

……………………………………………………………………………………………………………………………
第三章 诗
5 5 2

·第·一,新兴民族还在原始异教时期的抒情诗, ·第·二,中世纪基督教时期抒情诗的丰富发展, ·第·三,古代艺术复兴的研究以及近代宗教原则对抒情诗 的重要影响。
   现在我不能就主要阶段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只能突 出地讨论一位德国诗人作为这一部分的总结。这位诗人使得 我们祖国的抒情诗在近代重新获得一次巨大的飞跃,他的功 劳到现在还没得到足够的评价。我指的是《救世主》的作者
·克·洛·普·斯·托·克。他是开辟德国民族新艺术时代的伟大人物之 一。他这个高大形像以英勇的热情和深心的尊严感把诗艺从 毫无意义的高特雪特时代 ① 的影响之下解放出来了 (高特雪 特派以他们的僵化透顶的平庸风格把德国民族精神中仅有的 一点高尚尊严气质都彻底冷却了),他满怀诗的使命尊严感, 用精炼的仅管也是严峻的形式创造出一些诗篇来,其中大部 分是将会成为经典的。他的少年时代的颂体诗有一部分歌颂 高尚的·友·谊,对于他来说,这种崇高,坚贞而光荣的友谊就 是他的灵魂的自豪对象和精神的庙宇,另外一部分歌颂深挚 的爱情,但正是在这一部分里有些诗简直可以看成散文,例 如《塞尔玛尔和塞尔玛》写两个情人之间凄惨无聊的争论,为 着他们两人究竟谁先死这样无聊的问题竟流了许多热泪,遭 受很大痛苦,怀着空洞的怅惘和伤感。但是他的作品中最突 出的是各种形式的·爱·国·情·绪。作为一个新教徒,他对基督教

① 高特雪特(Gottsched,1700—1766),德国守旧派诗人和哲学家,崇拜法 国的新古典主义,不久就成为莱辛和后来的浪漫派的攻击对象。

……………………………………………………………………………………………………………………………
6 5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的神话和圣徒传记之类感到既不能满足他在艺术方面的严肃 的道德感,也不能满足他对健旺生活的要求和他的反对单纯 哀伤的卑恭的真正虔诚的崇高个性 (天使们的传说仿佛要除 外,他从诗的观点很尊敬天使们,尽管在他的有现实意义的 诗篇里他们是抽象的没有生命的)。但是作为一个诗人,他却 感到迫切需要一种神话,所需要的当然是一种本乡本土的神 话,其中人物形像可以提供想像创造的现成的坚实基础。希 腊的神也不能充当德国的神,出于民族的自尊心,他就企图 复活关于俄丁和赫尔陀之类古老的神话 ① 。但是这些神话·过 ·去·虽·是日耳曼民族的而现在却·不·是德意志民族的了,所以无 法利用它们来发挥客观现实的作用,正如从前累根斯堡的国 民议会 ② 不能当作今天德国政治生活的理想一样。所以克洛 普斯托克尽管非常需要一种一般的民族神话,可是上述那些 已经死亡的神们却是完全不真实的空洞的东西。如果认为凭 理性和民族信仰就要认真地相信一套神话,那就未免是幼稚 的自欺。如果单从想像着眼,希腊神话中那些神的形像比起 俄丁和赫尔陀之类就有天渊之别,刻画得远较可爱,爽朗,显 出大丈夫的自由而且变化多方。但是在抒情诗里所表现的是
·歌·者·自·己,而作为一个歌者,克洛普斯托克对祖国需要的关 心和努力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的努力是卓著成效的,导致 后来开花结果的,在诗的领域里也把方向扭转到学识渊博方

俄丁和赫尔陀(Wodan und Hertha),前者是北欧神话中最高尊神,后 者是北欧神话中掌和平与丰产的女神。
② 1808年拿破仑在累根斯堡打败奥国时曾在此地博物馆召集一个御用的 国民议会。


……………………………………………………………………………………………………………………………
第三章 诗
7 5 2

面。最后,他的爱国情绪的真纯,优美和巨大影响突出地表 现于他对于德国语言和德国历史人物 (例如赫尔曼,特别是 一些作过诗歌来替自己博得荣誉的德国皇帝)的光荣和价值 的热情。他一向对德国诗艺及其日益增长的魄力感到正当的 自豪—— 德国诗艺很早就自意识到可以和希腊人罗马人和英 国人的作品比美。他寄托希望于德国君主的倾向也是出于现 实考虑和爱国热诚,他希望他们能提倡一般光荣感,艺术,科 学,公众事业以及伟大的精神旨趣。他一方面对德国君主表 示过鄙视,说他们“一向坐在软席上受臣僚馨香顶礼,现在 已不那么光荣了,将来还会更不光荣”;另一方面他想到腓列 德里希二世 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