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的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科学中的革命-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观的创立者(马文1973)。他仅是指出非洲和秘鲁西海岸之间有一种大致的吻合。几
乎两个世纪之后的亚历山大·冯·洪堡也没有通过认识大西洋两边海岸线之间的相似,
从而进一步提出两个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以后才分开的。但是,1859年,居住在巴黎
的美国人安东尼奥·斯尼德-佩雷格里尼用法文写的名为《创世纪及其未解之谜》这本
边缘书中,首次提出了原始大陆分裂和组成部分移动的思想。有人还宣称,奥地利地质
学家爱德华·苏斯是大陆漂移说的早期倡导者,正如马文(1973)所指出的,这个看法
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苏斯在20世纪初确实曾提出最初有两块古生代大陆,“亚特兰蒂斯”
(位于北大西洋)和冈瓦纳大陆(在南大西洋)。他把后者命名为冈瓦纳,这是印度中
部地区(巩德人居住地)。苏斯像19世纪一些先驱一样,认为我们现在的大陆是更大的
原始大陆的遗迹,其碎片已沉没到海底盆地。但他并没有提出原始大陆的分裂过程,因
而也就没有建立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大陆漂移思想(马文1973,58)。
    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美国地质学家F.B.泰勒。他在1910年发表了长篇论文,
首次提出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连贯一致的假说,这个假说包含了某种我们今天所
理解的大陆漂移说的成份(哈拉姆1973,3)。这个假说最早是在1898年出版的一本小册
子中阐述的,但泰勒的理论主要是依据天文学,而不是地理学或地质学。他假设很久以
前地球俘获了一颗彗星,它后来成了今天的月亮。这场天文学事件增大了地球的旋转速
度,产生了更大的潮汐力,这两种作用的合力将大陆从极地拉开。在他1910的论文中以
及后来的出版物中,泰勒用地质学证据(爱尔德雷季1976,271)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大陆
运动的论点,但是这些没有引起地质学界的普遍重视(马文1973,63-64)。1911年,
另一位美国人,H.B.贝克尔指出,存在一种由宇宙力包括太阳系行星的摄动引起的大
陆移动(同上,65)。当魏格纳出版他的著作时,他总结了许多前人的工作,有一段详
细讨论了泰勒的贡献。但是魏格纳两次宣称他“仅仅是在漂移理论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
时,才了解到泰勒所做的这些工作”(同上,8-10)。在这部著作的最后一版(1962中,
魏格纳在历史回顾部分中又加上了一些新的人名。他在这一版中写道:“我还在F.B.
泰勒1910年的著作中发现了与我的理论非常相似的观点”。
    魏格纳的大陆运动理论
    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开始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认真的讨论是在A.魏格纳的著作
出版以后。从所受的教育和个人职业看,魏格纳并不是一个地质学家,而是天文学家和
气象学家(他的博士论文是天文学史方面的),魏格纳的学术生涯先是在马尔堡谋得了
一个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职位,后来在格兰兹获得了一个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教授的职务
(1924…1930),在二、三十岁时,他一直在格陵兰进行气象考察。1930年,在第三次探
险时,他献出了生命。按照曾与魏格纳一起进行第一次考察的劳格·科赫的说法,大陆
漂移思想是魏格纳在观察海水中冰层的分解时形成的。但是魏格纳自己只是说,大约是
在1910年的圣诞节期间,他突然被大西洋两边海岸极度的相似和吻合所震惊,而这一点
启发他思考大陆横向运动的可能性。
    很明显,魏格纳当时并没有认真地看待这一思想,反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放
弃了(魏格纳1924,5;1962,1)。但他确实在第二年秋天开始建立他的大陆运动假说。
他说他当时“相当偶然地”读到了“一篇描述非洲和巴西古生代地层动物相似性的文献
摘要”(马文1973,66)。在这篇摘要中,大西洋两岸远古动物化石的相同或相似被用
来证明当时非常流行的、非洲和巴西之间存在陆桥的说法。例如,蛇很显然不能渡过浩
瀚的大西洋。因此,在南大西洋两岸发现同样的或十分相似的蛇化石,就证明很久以前
的南美洲和非洲之间存在一条陆路通道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如果换一种相反的解释,
即假设在这两个地区的大部分土地上存在极其相似但又是相对独立的生物进化过程,而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魏格纳对化石的相似性的印象非常深刻,但他不同意这两块大陆曾由某种形式的陆
桥或由现已沉没的大陆联结起来的假说。因为这些假设需要进一步对这些陆地或陆桥的
沉没或崩解做出解释,而对于这些不存在任何科学证据。当然,大陆之间确有陆桥存在,
如巴拿马地峡和曾存在过的白令地峡,但没有真正可靠的证据证明古代跨越南大西洋的
陆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理论,魏格纳把他早年关于大陆漂移的可能性的思想重新发掘
出来,并且按照他的说法,把原来纯粹是“幻想的和非实际的”、“没有任何地球科学
意义的、只是一种拼图游戏似的奇思异想,上升有效的科学概念。魏格纳在1912年的一
次地质学会议上,引用了各种支持证据,对他的假说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概括并总结了
他的成果。他最初的两篇论文在当年的晚些时候发表。1915年他发表了专题论文《大陆
和海洋的起源》(Die Entstehung der kontinente und Ozeane)。魏格纳在这部著作
中,详细罗列了他所发现的所有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该著作的修订本于1920、1922
和1929年陆续出版,并被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俄文。在译自1922年德文第三版
的英译本(1924)中,魏格纳的表述“Die Verschiebung der kontinente”被准确地译
为“大陆位移”,但很快就被普遍使用的术语“大陆漂移”所取代。
    魏格纳将自己的论点建立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论据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海岸的高
度吻合,他着重强调大西洋两岸地质学的相似性。在他的著作的最后一版中,他引用了
来自古气象学的证据。1924年,他还与科本合作撰写了一部关于古气象学的专著,并由
此推论地球的极地始终是在迁移的(要详细了解魏格纳关于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
古气象学、古生物学方面的论点和论据,请参阅哈兰1973年出版的著作的第2章)。魏格
纳认为,在中生代并一直延续到不太遥远的过去。曾存在过一个巨大的总陆地或原始大
陆,他将其称为“庞哥”(Pangaea)。这块原始大陆后来破裂,庞哥碎片的分裂、位移,
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处的各大陆的格局。他认为,大陆漂移(或称运动、移动)的两
个可能的原因是:月亮产生的潮汐力和“极地漂移”力(pohlflucht),即由于地球自
转而产生的一种离心作用。但是,魏格纳懂得,大陆运动的起因这一难题的真正答案仍
有待继续寻找。他在他的著作(1962,66)中写道,大陆漂移理论中的牛顿还没有出现。
这话与当年居维叶、范托夫和其他一些人的心态是多么的相似。他承认,“漂移力这一
难题的完整答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现在看来,魏格纳最根本也是最富创
造力的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大陆和海底是地表上的两个特殊的层壳,它们在岩石构成
和海拔高度上彼此不同这样一个概念。在魏格纳所处的时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除了
太平洋以外,各大洋都有一个硅铝层海底。魏格纳的基本思路后来为板块构造说所证实。
    尽管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长时间处于理论革命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思想没
有引起注意或没有追随者。事实上,当时的情况远非如此!20世纪20年代,国际科学界
就此展开了一系列全球性的激烈论战。1922年4月16日,在影响巨大的《自然》杂志(v
ol.109,p.200)上,发表了一篇未署名文章,对魏格纳著作的第二版(1920)进行了
评论。这篇文章详细概括了魏格纳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希望这部著作的英文本能早日面
世。“考虑到许多地质学家持强烈的反对意见”,文章的作者指出,如果魏格纳的理论
最终被证实,将会发生一场与“哥白尼时代天文学观念的变革”相似的“思想革命’
(P.203)。一位名叫O.巴辛的人,在听了魏格纳的一次演讲后,在德国最重要的科学
杂志《自然科学》(1921,219-220)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柏林地理学会听过魏格
纳演讲的人,“都绝对地被征服了”,魏格纳的理论得到了“普遍赞同”,尽管在随后
的讨论中有过一些小心的反对意见和善意的警告。巴辛的结论是:“没有反对魏格纳的
充分理由,但是,在理论得到毫无保留地接受以前,还必须找到更加坚实可靠的证据。”
    在英国《地质学杂志》1922年8月号的一篇评论中则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声音,在这篇
文章中,菲利普·赖克直率地指出,魏格纳“不是在探求真理,而是在为一种理由辩护,
而对反对这一理论的事实和论点置之不理”。在美国,《地理学评论》1922年10月号上
发表了H.F.雷德的文章,他尖刻地指出,他所了解的所有事实无不是对大陆漂移和极
地迁移理论的致命打击。在同一年秋天,大陆漂移说也成了英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探讨
和争论的主题。公开发表的由W.B.怀特撰写的年会报告将这一事件描述成“活跃的也
是毫无结果的”。但是,1922年3月16日的《曼彻斯特卫报》发表了F,E.维斯教授的
《大陆移动:新的理论》这一署名文章。维斯指出,魏格纳的理论“对于地理学和地质
学都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生物科学也大有禆益”。他最后总结说,这一理论“是一
个极好的科学假说,它将大大激发进一步的探究”。
    20世纪20年代有关大陆漂移的主要科学事件,是1926年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在
俄克拉何马州的图尔萨召开的一次辩论会,会议论文集《大陆漂移理论:魏格纳关于陆
地起源和运动的论文集》于1928年出版。出席那次辩论会的有魏格纳本人和F.B.泰勒,
其他11位与会者中,有8位美国人和3位欧洲人。会议主席,荷兰地质学家,马兰德石油
公司副总裁W.格拉赫特为这本文集写了支持大陆漂移说的长篇序言和驳斥反对意见的后
记。这两篇文章占据了该文集一半以上的篇幅。一些与会者(耶鲁大学的C.R.郎格维
尔,都柏林大学的J.乔里,德尔夫特大学的G.A.F.莫兰格拉夫,格拉斯哥大学的J.
W.格利高里,霍普金斯大学的小约瑟夫·T.辛格瓦尔德)对这个理论深表怀疑,但他
们的态度是宽容的,而另一些人(斯坦福大学的贝莱·威利斯,芝加哥大学的罗林·T.
钱伯林,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局的威廉·玻维,霍普金斯大学的爱德华。贝利则极力坚持
他们提出的相反的地质学论据,并且故意用一种伪科学的和错误的方法为他们自己进行
辩护,他们还以嘲讽的口吻宣称,他们的作法与魏格纳的思维方式和著述风格是完全一
致的。从今天占优势的观点反过来看,这些批评中充满的仇视和恶意的情绪是耐人寻味
的。很显然,魏格纳确实已经向地球科学和牢固的传统信仰的基础发起了正面攻击。
    魏格纳假说在诸多方面招致反对。首先,它直接反对几乎所有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
的传统思想。这些人从懂事时起受到的一直就是旧有理论的教育,这种理论认定大陆是
静止的,地表是固定不动的。大陆漂移说则认为,陆地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的横向运动。
这个大胆的设想就像伽利略时代的哥白尼学说一样,在世人眼中是荒谬的“异端”’
“。其次,新的假说认为,对于最肤浅的观察者来说,地球显然是刚性的,而事实并非
如此。不过,魏格纳的假说也由此带来了新的问题,正如地球物理学家哈·杰弗里斯等
人很早就指出的,大陆漂移似乎需要巨大的、几乎无法想像的动力,它远远超过魏格纳
本人提出的潮汐力和极地漂移力。争论的焦点似乎可以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脆弱
的陆地之舟,航行在坚硬的海床上”(见格伦1982,5),一般人都认为,这显然是不可
能的。
    在科学史上,对新理论的提出者往往进行怀有偏见的指责,试图将已开始的科学革
命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幸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魏格纳的方法受到攻击,而且因为他没
有专业文凭,不是地质学家,而是一位德国气象学家,因此,他被拒绝参加地质学会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