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下E的故事:
E的父母是当地有名的富豪,他们也是儿子攻击行为的主要受害者。E的攻击行为很早就已萌芽,他最早的“成就”是放火烧掉了家中的柜子。7岁的时候E就已做过很多小偷小摸的事情,如偷父母的钱、珠宝和其他东西。这些东西他有时加以毁坏,有时则拿到珠宝商那里换钱买糖吃。到了该上学的年纪,E被送到一所私立学校,很快他就因打人和欺负新来的同学而成为“霸王”闻名全校。在学校他惯于残酷地捉弄和取笑那些生理有缺陷的同学,多次被学校开除。
E很早就有了性行为,经常勾引女孩子并以十分恶劣和轻蔑的方式与她们逢场作戏。他后来被送进一所管制学校,但还是因为触犯校规而被除名,进入第二所管制学校后又因目无师长、反抗父母、拒绝学习而未能毕业。这并非由于任何智力上的缺陷,因为此后对E做的心理测验表明他的智商相当高。
后来,凭借他父亲的威望和社会地位,E获准进入一家银行工作,但后来却因经常酗酒、制造车祸、高速行车、被逮捕拘留、声名狼藉而被解雇。他盗窃亲戚家的珠宝、首饰、现金和酒,并且加入了当地一个黑社会。他开设了一家私人赌场,但损失惨重,以致为了弥补损失而伪造支票,最后被检举,但终因家庭背景未被起诉。
这就是我们反社会的E。
治疗方面不多说了,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反社会人格成因的探究上好了。在这里,除去遗传和家庭养育方式等常见原因之外,我想另推出两个比较新颖的解释:唤醒水平和睾丸激素。
唤醒水平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各项机能从平静中苏醒到活跃所需要的刺激水平。其中的“各项机能”包括脑活动、体液循环等。唤醒水平与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情感阈限有点相似,就是当面对同样一件刺激物或者刺激事件时,唤醒水平低和情感阈限高的人相比唤醒水平高和情感阈限低的人来说会表现得更加无动于衷。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就是这样,他们的唤醒水平就很低。测量发现,他们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较低,皮肤导电率低,脑电图记录的脑波也慢,大脑兴奋水平低;他们在危险情境中的恐惧程度也较低。有时,无畏也可以是件好事,比如拆弹专家、跳伞队员、射击运动员等专业人士的唤醒水平也很低,这样才不至于在紧要关头乱了阵脚。只是这种低唤醒水平出现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身上却是件危险的事。
来看下面这张图:
唤醒水平和人做事的劲头是呈一个倒U字形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过高和过低的唤醒水平下,人们会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说白了就是做事没有劲头,感到无所适从,对自己的状态感觉不满意。具体来说,就是我们通过与朋友通电话或者看电视就能获得的兴奋水平,放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身上,他们必须通过撒谎、吸毒甚至掘墓奸尸等才能获得。
因此说,低唤醒水平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一个成因。
因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中男性的数量是女性的5倍多,所以这里就有一个睾丸激素分泌水平的问题。
众所周知,睾丸激素能激发人的性欲,提高性的兴奋,同时还能够加速机体各种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这些以外,睾丸激素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作用,就是引发雄性的激斗行为。与低攻击性的男性相比,高攻击性的男性身体中睾丸激素含量水平更高;与常人相比,男性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体内睾丸激素的分泌水平也要更高。
No。3 自恋型人格障碍(对应九型人格之享乐主义者)
我们不会表现出焦虑。
我们看上去一点都不害怕。
我们给人的感觉很放松,很阳光,喜欢计划并把计划付诸实施。
我们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对成功未来的规划上,多疑的情况并不会在我们身上出现。
我们极度留恋青春,希望自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我们坚信自己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只寻找那些支持我们观点的人和事。我们拥有高端的品味,希望享受生活中最美好的一切。我们喜欢保持乐观的情绪,喜欢冒险,并对结果充满期望,似乎有一种化学力量让我们不断挑战极限。
我们相信生命是没有止境的,总是有令我们感兴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如果生命不去冒险,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在可以前进的时候要干坐在那里不动呢?
我们几乎拥有了世界上最乐观的世界观,正因如此,我们对未来雄心勃勃,幻想最好的机会和最令人满意的生活。
但是,每件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我们的阴暗面开始在这种乐观与积极的特质被夸大之后显现出来。我们让理想照进现实,但又无法让这种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实现。我们的态度极度主观,个人身上的任何特点都被高度强调,最后让自己变得过于自恋。自我欺骗的效应在我们这里变得越来越严重,“哼,我就高兴我是我!”这种内心的毒药取代了改变外在的要求,心理上的自言自语和漂亮的逃避取代了真正的努力和付出。
下面我们进入享乐主义者的极端的病态的领域——自恋型人格障碍。
先来看F的故事:
F成长在一个大城市中舒适的郊区,他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也是唯一的儿子,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F的脾气不是特别好,经常因为任性而惹恼父母或妹妹们。他表示,即使遭到别人的干涉,他也会继续为所欲为。
少年时,F一直宣称自己是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并且有着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没有一点可以证明他所说的这些。他还回忆说自己对女人非常挑剔,但女人们都对他趋之若鹜,跟他约会时每个女人都像得到宠幸般激动到不行。
进入大学后,F开始幻想在一个高水平的事业上能有所成就。他的专业是传播学,但他计划进入法学院,最后走上仕途。在大学期间,他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她是那年的大学选美冠军。两个人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F选择在法学院继续深造,而他的妻子则开始工作养家。
在法学院期间,F变成了一个工作狂,满脑子都是对自己能得到国际认可的幻想。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儿子出生后,陪伴他们母子二人的时间就更少了。
F婚后继续过着不检点的生活,大部分是短暂的一夜情。他总是以藐视和粗暴的口吻与妻子说话,抱怨她是如何的让自己失望。F一直等待着自己的第一份收入,确保能脱离妻子的财政控制。当愿望达成时,他迅速和妻子离了婚。离婚后他除了偶尔去看望儿子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不顾。
离婚后,F感觉自己彻底自由了,他需要做的就是取悦自己。他喜欢把所有的钱都花在自己身上,奢侈地装修自己的房间,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衣柜。他不停地寻找有吸引力的异性伴侣。通常这种性关系只是他为了取悦自己而玩的性游戏,所以他很少能够和同一个女人约会超过两次。最终F还是跟一位政治家的女儿结婚了,但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在他眼里他的妻子应该为能够嫁给他而感到荣幸,所以她就不应该也没有权力对他做出其他任何要求,因为他觉得,还有更多更漂亮的女人在热情焦灼地等待着他。在他妻子看来,现实显然不是这样的。
在工作中,F认为其他人没有资格批评自己,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不同凡响的,其他人都是平庸软弱的。为了使他们的生活具有清晰的方向和更有乐趣,他们应该多和他这样的牛人多多接触和交流。当别人恭维F的时候,他感觉好极了。当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希望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他一直幻想能够获得很高的职位,由于出色的能力受到国家的嘉奖,或者变得富可敌国。
通过F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会过度地觉得自己非常重要,对自己过分关注,缺乏对他人的关注以及同情。当他们没有得到他人赞扬的时候,就会感到很不舒服。他们还对自己的重要性有着病态的执著,例如,认为饭店里最好的桌子或停车场里最好的位置都应该为他们而留。正因为他们把几乎全部的爱都投放在了自己身上,所以他们就不再有力量去关爱他人。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黄金法则吧:按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而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恰恰就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在人际关系中,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其他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忽略掉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在其他成功的人面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又会表现出极端的妒忌和自大,如若不能达到自己期待的效果,他们就会因此陷入抑郁之中无法自拔。
继续来看G的案例:
G是一个35岁的银行投资家,大多数人认为他有一定的魅力。他很聪明,口才好,有吸引力,在社交聚会时,他能利用强烈的幽默感吸引他人。他经常会徘徊在屋子的中间,在那里他会成为注意的焦点。谈话的主题不可避免地聚焦在他的“交易”、他曾遇到的“富豪和名人”以及他运用策略击败对手的事,或者他的下一个项目通常比过去的更大、更冒险。G喜欢有听众,当听众赞扬和羡慕他在商业上的成功时,他就会非常高兴,其实这些赞扬和羡慕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一旦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其他人时,G就会失去兴趣,会以要杯饮料或者打电话为借口离开。当他主办派对时,他会强迫客人们留到很晚,如果客人们离开太早,他会觉得受到伤害。他对朋友们的需要不了解,也不在意。G没有能保持几年以上关系的朋友,朋友对他而言只是用来满足他的某些心理,要是没有这点利用价值,G便会对他们冷酷无情。
G也曾经和那些愿意扮演无知仰慕者和愿意为他牺牲的女性有过几段浪漫关系,但是她们最终必定会厌恶这种单方的付出而伤心离去。G非常缺乏同情心,他需要的只是从崇拜者那里得到不断的关注和赞美。但非常悲哀的一点是,无论他得到再多的谄媚与关注,也无法填补他那颗空虚的心。
G的故事就到这里。究其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还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弗洛伊德本人对此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个阶段。什么阶段呢?就是把爱从自己身上转到他人身上。这个阶段一旦出现两种状况:孩子认为抚养人不值得信任,并决定只能依靠自己,或者父母娇惯他们,让他们沉溺在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感觉中,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就此停留在这个阶段,不再前行,以至于这个阶段无法被完成。有时候,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被父母拒绝而遭到自卑、空虚和痛苦的折磨,便会用“自恋”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做一种补偿。
最后,再介绍剩下两种和九型人格没有对应关系的人格障碍。
No。4 表演型人格障碍
终于有一个可以顾名思义的人格障碍了。表演型人格障碍之所以用到了“表演”这两个字,是因为他们的言行倾向于过度表现,经常看上去就像是在进行演出。
来看H的故事:
H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36岁的女人,她穿着紧身裤和高跟鞋,发型是鸟巢体育馆型的,全身过度化妆。她的社会关系总是游离不定。H此次来寻求心理治疗,是因为她17岁的女儿因割腕而住院。她和女儿以及女儿的现任男友住在一起,三个人常常吵作一团。
H非常戏剧化地描述他们吵架时的情景,她不停挥动着双手,使手镯叮当作响,然后抓住自己的胸口。她说她很难让自己待在家里,因为她需要有被人注视的感觉,甚至有时她会和女儿的男友调情来炫耀自己的青春。H认为自己是一位不尽责的母亲,但是她否认有和女儿抢同一个男人的可能性。
再来看I的故事:
26岁的年轻女性I是一家时装店的售货员。她穿着非常华丽,发型精巧而引人注目。她的外表极富冲击力,因为她的身材不高(不到1。5米),但体重却至少100斤。在整个聊天的过程中,她都在室内戴着太阳镜,并一直无意识地拨弄着它们,神经质地摘下又戴上,在讲话时挥动它们以强调自己的观点。此外她不时发出戏剧性的大叫,以及不停地要求得到安慰,“我会没事吧?”“我会好起来的,是吧?”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她不停地说笑。当有人打断她时,她会突然板着脸严肃地说道:“你知道得太多了!”然后又立刻恢复到平常的样子继续说笑。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依赖于自我评价,认为依赖其他人是软弱的、危险的,而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寻求其他人的认同。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障碍的发生是因为没有顺利度过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