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民群众中推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吴云生:《精神文明与文化观念》《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4年第1期)
…… 231
4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
当前,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有它的紧迫意义。第一,如果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的政权可以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而实现,那么,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却不能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立即建设起来。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需要时间,这是不待说的了;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也不会自动地树立起来,它需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从外面向人们进行灌输;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的确立,人们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也都需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对人民进行长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第二,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脱胎出来的,在各方面不可避免地还带有这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我们的社会中,当前不仅有资产阶级的影响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而且还有封建阶级的思想影响。这些思想影响,需要我们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加以清除。第三,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我们在建国后经过长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理论教育,在人们思想上所形成的政治观念、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原则,以及一整套优良的传统
…… 23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12
和作风,遇到了严重破坏,人们在政治思想、精神状态、道德观念、社会风气以及理想信念上,发生了相当大的混乱,在一部分青年中出现了所谓“信仰危机”
,这些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第四,当前,由于我们党实行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乘机而入,向我们进行渗透。 在这种情况下,在一部分人中,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追求物质享受、损公肥私、违法犯罪等等恶劣倾向有所滋长。 我们的党风、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秩序,都还没有从根本上好转。(郑文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新湘评论》1982年第10期)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直接相联系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一个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其内容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另一个方面是以共产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武装人民,使社会成员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劳动态度、社会关系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境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它的必然性。 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和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这样,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共同的
…… 233
6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理想和目标,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同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本身要求劳动者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劳动者之间建立平等的团结互助的新形式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这就提出了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客观要求。 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除了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以外,还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当然也应当有健壮的体魄,因此,就要求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从政治方面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管理各项事业。在这样的政治制度下,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就由少数剥削者的专利品,变成了人民的事业。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要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改革和发展这些事业。 同样,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必然要大力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人民,使他们摆脱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改造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精神面貌。由上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是很明显的。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沈宝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光明日报》1982年9月29日)
…… 23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712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一)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反映和要求。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文化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相适应。 不仅思想和文化的提高和普及要适应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要求,而且思想的性质和文化的服务方向也决定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和要求。从经济方面讲,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要求人们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和革命纪律。 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求劳动者在智力和体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素质。 这就是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全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体育等事业。 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和文化两方面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可能的。从政治方面讲,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在政治上是能够团结一致的。(二)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和正确方向的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更为密
…… 235
8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切。 二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精神文明的发展要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为基础。 精神文明的发展表现为精神生产的不断进步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物质生产的发展。但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必须以精神文明的发展为条件。(三)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消失、劳动本身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要有高度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要达到这两方面的条件,都离不开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依赖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依靠于长期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各种文化事业,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为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以上三个方面大体可以说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是否坚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确实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 如果忽视以共产
…… 23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912
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会失去精神的动力,甚至会走上变质的邪路。 这的确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从当前国内外活生生的事实中得出的结论。(李维:《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意义》《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首先,从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来看,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步骤,是为了实现向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从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步骤。 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思想上,必须以共产主义的思想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在策略思想上,又必须立足于现实。 这就要求我们把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现行的社会主义政策这两者有机地辩证地统一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其次,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但是,这并不等于就能自发地把它贯彻到一切社会生活的领域。 我们还必须通过长期的和有效的思想教育,通过耐心细致和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我们体会,列宁之所以把它称为最高尚不过的工作,不仅是从战略上的重要性而言,也是就其形成和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而言的。 因此,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237
0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的时候,必须把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任务来坚决完成。再次,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也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正确措施。 由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比较低,旧社会给我们遗留下来的经济状况和教育、科学、文化的状况都很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论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更具有战略上的紧迫性与艰巨性。最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它是在最厂大范围内所实行的一场精神世界的深刻变革。以前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的更替,只是以一种新的剥削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以一种新形态的利己主义的思想体系去取代另一种形态的利己主义的思想体系。 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反映传统的所有制关系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的社会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王正平、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战略意义》《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1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任何一个社会的统治思想都是其占统治地位
…… 23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12
阶级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也是这样。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实行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并自动完善起来。 无产阶级建设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愿望和意志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选择、吸收、借鉴和创造,才能形成全新的社会意识、道德风貌、人生价值、行为规范、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和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无产阶级意志的具体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为政治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而且也为政治建设不断准备文化条件。 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准对政治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曾把文化建设问题放在他思考的首位。 他把文化落后视为苏维埃特殊国情的要素之一。 他认为,由于苏联缺少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所造成的发达文明,因而必须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以及以往社会中一切有用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只有文化发达才能保证人民真正享受民主,保证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