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好的管理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是最好的管理者-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主要的成功因素,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一开始,就要超越本土,做世界第一。甚至在孕育期就立此远景。 

  张忠谋注重分工授权,团队合作。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有详细的策略规划,评估竞争者优劣势,拟定出制胜策略。“他们打起仗来,确有章法可循,”一位业界观察者指出。 

  因此尽管在创办时的困难时期,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一面招揽生意,却不忘打基础,广建规章制度,打下国际大企业架构。业务飞速起飞时,就少有成长阵痛,反而经常支出降低,利润因而升高。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不断建立竞争优势,技术要领先、机器运转要全时,要挑有成长潜力的客户。即使获利率达50%时,张忠谋仍然出各种题目,设各种指标,逼公司向英特尔看齐。“财务数字只是结果,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竞争力。”他在会议中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是景气好、景气不好,赚钱、不赚钱时,主管的责任,就是建立竞争优势,让竞争者永远赶不上来。” 

  我们永远都无法统计,究竟有多少人在研究张忠谋的成功,有多少人在探讨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辉煌。综观张忠谋的企业统御术,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去找寻成功的答案—— 

  1.注重策略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能克敌制胜,赢得世界第一,靠的是正确的策略。在张忠谋20余年领导生涯中,他非常注重策略,他认为大策略看市场,小策略看对手。 

  大策略通常要靠领导人的洞见,是由多年来读书、观察、谈话、思考而来。 

  拟订策略更是要着眼未来。领导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未来、规划未来,董事长应该花75%的时间想未来,总经理应该花50%的时间想,副总经理应该花25%的时间想。领导人应该不断给经理人出问题,逼他们想公司的未来。 

  大策略,通常是市场和技术的交会点。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当时要专业代工,是一个大冒险,但这是经过仔细衡量做出的决定。 

  专业代工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半导体设计公司。当时美国只有几家设计公司,但可看出会越来越多,有设计师脱离大公司,出来自己开设计公司,但他们没有资金来建厂,因此希望有人帮他们制造产品。 

  台湾有很好的制造技术,制造业人才不只是工程师而已,而是从作业员到研究开发人员一层层的人才素质都比美国和欧洲高,技术因此不成问题。 

  有市场和技术的交会点,做专业代工这个大策略就可定下来。 

  大策略下,还要有一连串小策略。 

  小策略则要看竞争对手,要充分打击竞争者的弱点。当时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竞争者,是日本企业,如东芝、日立,这些日本企业的合格率和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差不多。要找到他们的其他弱点,加以打击。日本企业以代工为副业,可有可无,只有在工厂闲置时他们才愿意帮别人代工,而且还要求客户技术授权,到时,还在市场上跟客户竞争。因此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树立了两个小策略:对外,不和客户竞争,对内要有弹性,尽量配合客户需求。小策略下,还要有更小的策略,例如强调弹性,就要说到做到,日本企业要6个星期才能交货,他们就降低一半,3个星期就交货,日本企业不愿意为客户修改制程,他们则愿意改,客户拿什么设计图来,他们都愿意配合。只要愿意试,客户都很满意。因此开工两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就做了20亿台币的营业额。 

  张忠谋认为,大策略最好是逆向思考,才容易有生存空间,台湾很多企业的策略,却都是顺向思考,比较没有创意,因此只能从节省成本,加强生产力着手,赚管理的钱。策略订得正确,只保证60%的成功希望,其他40%是靠执行力,尤其逆向思考的策略,领导人要花很多时间去说服部属,才真的能激发他们的执行力。 

  当初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做专业代工,只有一两个高层主管真正信服,直到做出成绩后,公司上下才觉得是值得追随的策略。张忠谋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在专业代工领域,原本只此一家,现在诸多竞争者加入,就面临策略转折点,这时就要考虑,如何把竞争障碍越筑越高。例如技术是一项障碍,如何建立坚强技术团队,技术领先对手,没有人,就得去找人。既然决定这是项策略,就得贯彻。” 

  例如英特尔前几年,到处找人要专利费,那时它靠知识产权,收取大笔资金。但这几年,它积极建立技术障碍,其他竞争对手,如Cyrex、超微都不是它的对手,英特尔在微处理器市场占75%,就是因为它的技术障碍越来越高。 

  张忠谋认为,服务也是竞争障碍,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和客户互相依存,他们要发展成客户的虚拟晶园厂,即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工厂,就是客户的工厂,他可在自己办公室里,和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电脑联网,产品做到什么程度,甚至将来连产品的成本多少,都可以给他们知道。 

  如果竞争对手做不到这一点,这也就成了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竞争障碍。 

  2.拒绝诱惑坚持策略 

  走过1990年半导体的不景气(张忠谋掌管的3家企业都出现亏损),从1991年开始,台湾集成电路迈入高速成长期。一年增长1亿美元到2亿美元之间。“才写他们要挑战下个一亿美元时,年底就已达到了,”一位新闻界人士说。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梭罗说,在未来无疆界经济中,企业就是要追求成长。规模不重要,不是“大”是美、“小”是美,而是“成长”就是美。“否则,你就成为恐龙”。 

  尽管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这几年很风光,但工作人员仍然安静、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作业员、工程师、经理,接待客户、发展制程依旧。他们不擅与新闻界打交道,也不擅长自我推销,连自己公司成功的因素,都分析得支离破碎,难以想象是他们创造世界第一。“还是典型的工程师文化,”张忠谋说。但是从工作人员的态度,可以看出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精神——专注。10年来,他们专注建立世界级企业、专注本业、专注技术、专注开发客户。“张忠谋的个性表露无遗,”一位新闻界人士说。 

  在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中,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优势是进入专注(focused)领域,而且是第一个进入此领域的公司。“要有高利润,你就得在别人还没有进入时,抢先挤位,”张忠谋说。 

  代工虽然是专注领域,但成长空间却广大。每年增长30%,两年半就增长一倍,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目前只占全球代工量的25%。即使今天,很多半导体公司争相投入代工业务,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在谨慎抗敌之余,对未来却高度乐观,“正是逼自己往更大圈子走的时候,”张忠谋说。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也从不改变专业代工策略,不论在景气或困难中,都坚持此策略。 

  在1994、1995年,当半导体市场炙手可热,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仍然初衷未改,孜孜为客户生产他们的产品。一位同业分析,如果当时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生产自己的产品,利润会更高,但他们不为所动。“拒绝诱惑,需要很大勇气。”这位同业说。 

  甚至在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经营理念里,也确立了只做代工,不与客户竞争的永续原则。这很符合波特的最新竞争理论,企业为了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在复杂的竞争活动中,必须明确地取舍与选择,以深化策略定位。 

  3.善用国际兵团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更专注国际企业格局。张忠谋一开始就请外籍人士担任总经理,就是希望借重国际人士的人脉、管理经验。有经验的人不愿来开荒拓土,张忠谋宁愿等,也不愿妥协,当时很多员工不理解他这种坚持。“现在看起来,他好像有道理,”一位资深主管说。经验丰富的总经理,可以敲开国际企业的大门,为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带来业务。例如1988年,当时的英特尔副总裁格鲁夫,愿意来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认证,就是因为第一任总经理戴克及张忠谋的引介。“我们到哪里去认识格鲁夫,只有从书上认识他,”这位主管说。 

  国际企业总经理习于建立制度,因此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从一开始,人事、财务制度就具有国际规模。例如人事制度,确立客观给薪方法,把中国人治色彩减至最低,“更逼着我们都要讲英文,逼着更有国际观,”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副总经理黄彦群说。 

  踏入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虽然员工99%是中国人,但全公司通信、备忘录、文件全以英文书写,高阶层会议以英语交谈,公司聘有专职英文顾问,全公司各阶层写作、会话有问题,都可以去问。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成功得力于中美团队的搭配。在新竹,美国来的总经理布鲁克,曾任英特尔副总经理,是30年半导体老将,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员工,厮杀商场。每天早上,看着这些员工飞奔至厂房,“这种产业大军,在美国已一二十年看不到了,”他说。在美国硅谷,台湾集成电路美国办事处美籍经理路克,也是带领着一群中国业务代表,开疆拓土。看着这批工作人员,白天四处拜访客户,下班后,又要忙着与台湾联络,为客户解决问题。换过七八个工作的路克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专注、努力的团队。” 

  4.作业员和经理一样受重视 

  专注使得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将台湾竞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台湾长于制造、短于设计,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在决定做代工时,就决定专注制造。张忠谋从20年前,在德州仪器做资深副总裁时,每年都要到台湾来视察,看到台湾素质整齐的工程师,勤奋的产业大军,从作业员到工程师都深具竞争力。 

  因为相信台湾竞争优势,是在每个阶层都素质整齐,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看重作业员,例如公司资深作业员的薪水,比技术员还高。公司开放员工认股时,作业员也可以认。发放红利时,作业员和经理同样可分到股票。因此有些大学毕业生,用高中文凭去报考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作业员。 

  在厂房里,穿着白袍的作业员,提着装着芯片的小盒子,快速奔走把芯片移往另一组机器,准备下一个制程。“他们责任重大,打破一片,就是一部宝马车,”一位经理说。 

  旁边走道,经理、工程师、作业员围坐圆桌,讨论问题,比起很多工厂工程师直接下令给作业员,更具效率,也让作业员更有参与感。“虽在高科技行业,他们不会让高阶层独享荣耀,”一位同业表示。 

  分工授权,也使这家公司飞速成长。张忠谋虽以强势领导著称,但在1996年以前,日常经营均授权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他专心建立公司文化,以及筹划公司未来。“虽然仔细谨慎,但他不是巨细靡遗,什么都要管,”公司一位资深主管说。 

  全球领导学权威史蒂夫·柯维说:“在建立期,领导人是文化的塑造者,将价值、信仰、基本原则,内化成组织行为。” 

  最先确立的是诚信。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对供应商绝不收回扣,供应商来找张忠谋,推荐产品,虽然他会交给采购部门,但同时会指示,列入考虑,不必特别处理。“他们找我和不找我都一样,”他说:“完全以品质和价格决定。” 

  他们的会计处理,也是用最严格的准则,张忠谋认为账面好看,只是短期,对长期竞争力有损。“他选择要做企业家,不做生意人,”公司副总经理黄彦群说。 

  诚信不只对外,对自己同事也要有诚信,答应同事要完成的事,就应该完成。“没有诚信,所有秩序都会瓦解,”张忠谋说。 

  对客户,他们注重承诺,当同行说3个星期交货,是指平均3个星期交货,但在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是指,3个星期一定交货,”一位在美国硅谷的客户说。 

  5.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做4家高科技公司的领导人,面对产业瞬时剧变,张忠谋时时思索公司未来。“今天成功,不代表5年、10年后会成功,也不代表今年会成功,”他肯定地说。 

  他让公司股票上市,一方面筹措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员工有股票分红,吸引人才。从事企业40年,他又看到市场和技术的发源地都在美国,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必须能够超越台湾,到美国设厂。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也重视创新,创新既是该公司的策略,也是文化,更是命脉。“没有创新,就等于死亡,”张忠谋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