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害羞心理学-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因为是私人问题而不好意思向他人寻求帮助,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个人不能从专家、智者和他人的意见中获益。在一项来自圣地亚哥海军基地近500名海军的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不害羞的伙伴相比,害羞的海员更加不愿意因私人问题(如酗酒)向自己的上级主管寻求帮助。

人们认为自己是因害羞而引起了笨拙,或者认为自己没能完全好好地表现,而没能升职也是合情合理的。公众害羞可以使一个本来很棒的人变得消沉。

最后,我们可以推断公众害羞者无法成为领导者。在大多数的团体氛围下,被选出来的领导者多是能言善辩的人。虽然他们未必拥有最棒或大多数人拥护的思想,但他们能够控制局面,因为他们可以随机应变。研究表明,当一个原先默默无闻的人在团体氛围中被推举出来讲话,而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会积极做出回应时,那个人就可能票选为领导者。总而言之,仅提供给一个公众害羞者工作所需的技能培训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提高自信和价值感。

私下害羞者

与那些在公众面前感到害羞的人相比,那些私下害羞的人明显要好些。他们熟悉如何去取悦他人,如何能被他人接纳,如何能够获得提升机会,这些私下害羞者有能力取得成功。

如果有一定的天赋,这些人也许可以很快在他选择的职业中获得提升,甚至可能成为名人。但是别人不会知道:为了获得这样的信心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当期待的事件发生时,他们神经紧张,整个事件的进展甚至细小的细节上都浪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在他人眼中,这些人也许是蛮横的人、苛刻的人或是自负自傲的人。可悲的是,即使成功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心理满足感!因为他们凡事要求完美,这些私下害羞者为了自己的完美主义情结付出了巨大的感情成本。

当那些私下害羞者跳出来宣称自己很害羞的时候,他的朋友或周围的人一定会大吃一惊。“不,你不是这样的人!你是如此的成功,你在公众场合应对自如,你有这么多朋友,你擅长讲笑话、唱歌、跳舞,还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约会,怎么可能害羞呢?”私下害羞者通常会逃避他人的探究。他们将焦虑不安留给自己,用老道的社交技巧加以掩饰,有时会用喝酒来掩饰,或是避免出现在那些自己不能驾驭的场合。一个口若悬河的人在聚会上被邀请单独唱一曲时,也许会变得结结巴巴;充满魅力的女演员不相信会有人喜欢现实中的她;脱口秀主持人被邀请跳支舞时,也许会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乔治·马斯(Johny Mathis)在谈到他自身害羞时这样说:

“在工作伊始,我的确非常害羞。我用一半的时间学习如何在公众面前讲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自己不可能越过这道槛,不可能在台上从容应对。有时,舞台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地狱。我过去真的是吓呆了!直到现在,尽管我仍然不能确定歌曲间隙该如何表演,比过去要从容多了,不过在舞台上,我的害羞仍是个问题。”

滑稽女星南希·沃克(Nancy Walker)这样定义自己:

“也许我是这世界上最害羞、最内向的女人了。但在工作时我就是扮演了那样滑稽的人。”

即使是超级明星,名望和财富也不足以驱赶因缺乏自信带来的羞涩感。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时也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害羞的人。没有安全感、不守时、脾气很大。当照镜子时,我从镜子中看到就只是一张化妆或没有化妆的脸。”

在近期的访谈中,芭芭拉·沃特(Barbara Walters)小姐对于自己的公众形象给出了不同的个人看法:

“我仍然有自卑情结。走进一间房间时,我必须告诉自己上前去与人交往。我不敢独自去旅行,独自去餐馆吃饭,一个人去喝酒。当别人说我个性很强时,感觉很受伤害。”

在《今日秀》(The Today Show)工作的16年里这种害羞带来的压抑使她错过了很多机会。

“虽然我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机遇,但我没有去争取,机遇就与我失之交臂。我之前从来没有单独主持过一档新闻节目,因为我担心如果讲话太多别人就会说我个性太强。因此通常我都是和别人搭档主持。”

对于有关名人在公众场合下非常自信的错误结论,她显得十分谨慎:

“但有时我还是很犹豫,会问自己,那是我吗?当别人说我是一个自信和能够很好把握自己的女人的典范时,我自己却不愿轻易相信。”

毫无疑问,国际歌剧明星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在舞台上是一个能掌控全局的人物。她这样说道:

“我感觉很恐怖,都不敢登台。但同时,我也深知临阵脱逃是不可能的。你没有选择,要么撑下去,要么就完蛋;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做这些。如果想要表演,你就必须站在台上。”

个性活泼的艺人卡罗尔·伯纳特(Carol Burt)就害羞的表演者的复杂性动机提出了非常有趣的观点:

“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虽然很难解释,但害羞者常常与一种轻微的利己主义情结相纠缠:一方面你的确很羞涩地面对他人;另一方面你也是在要求获得他人的认可。你在心里提心吊胆,表面上却很肯定地说:‘关注我,接受我!’”

在第4章,我们将详细探讨卡罗尔·伯纳特关于害羞根源有趣而又清晰的分析。在一次电话访谈中,她为我描述了害羞表演者的面具,以及她是如何帮助三个女儿克服害羞感的。

觉察害羞

现在,让我们撇去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们,无论是同事、邻居、同学或是相识的普通人。首先,对你的每个家庭成员做一个是否害羞的判断,接着,请他们回答这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害羞的人吗?”你也可以让他们猜测一下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对你很熟悉的人你也可以问同样的问题。将你听到的答案记录下来,这也许对你以后的推测很有帮助。

不同的人群和环境决定了你调查的准确性和评估调查的灵敏性。和家人朋友分享这样的练习也许会让你觉得很有价值。也许这将引起一场生动的讨论,让那些害羞的人开口说出他们的真实感受。

我们调查到的害羞者通常过高估计了害羞在一般人群中的普遍性。也许在他们眼中,这世界上害羞者的比例要比我们这些不害羞者眼中的比例高很多。此外,在那些认为自己现阶段很害羞的人中,有一半认为他们的朋友并不这样认为。

与辨别出一群人中谁害羞的研究相比,观察者们更容易发现谁不害羞。那些私下害羞的人们通常会通过这一关,那些仅在特定场合(如公众演讲)感觉害羞的人在其他场合也许就不会被认为是害羞者。

当居住在同一宿舍的48名同学被问及彼此是不是害羞的人时,对于那些自认为很害羞的人,只有45%的室友认同他们的观点。相反,有1/3的同学认为他们并不害羞。20%的同学表示不了解他们或是不确信。那些自认为不害羞的同学,有近3/4的其他同学也认为他们并不害羞。然而,在另外16%的同学眼中,他们却是害羞的人。一方面,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是害羞的,但是他们的朋友中有高达85%的人都认为他们并不害羞。另一方面,有几个同学自认为并不害羞,但了解他的超过一半的朋友都认为他害羞。

为什么“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你”有着如此之大的差异?你留下的印象当然不只是你给他人的关于害羞与否的暗示。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从别人是否认为自己害羞这一判断中吸取到很多经验。

在宿舍学习中,判断他人害羞与否的另外一些原因是:那个人说话轻声细语,从不主动开始或是保持对话,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拒绝别人,和异性相处时感觉不自在,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只和同样安静的一小部分人来往。

那些被认为是不害羞的人通常高谈阔论,充满激情,爱说爱笑,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吸引他人的目光,敢于目光交流,是天生的领导者。

通常,那些并不害羞、但和异性相处时感觉不自然的人会被人们错认为害羞。这种判断掩盖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也许这些人只是和异性中的一些人相处时感觉不自在而已。

那些并不是很有魅力的害羞者通常会很郁闷,因为别人会误认为他们“冷漠、故意谦卑或拒绝”,从而对他们态度不好。若是长得好看,别人会认为你目中无人,自视甚高;若是容貌不好,别人又会说你故意这样做,因为你太自卑。

我们之前讨论过害羞这个概念的模糊性,因为人总是善变的,在对待不同的人时又会有不同的态度。此外,我们还要面对人们对于害羞这个判断的敏感性差异,他们是否愿意自己被界定为害羞的人。一些老师告诉我,他们班里没有害羞的孩子,但同是面对这个班级的学生,其他一些老师认为1/3的同学都很害羞。在宿舍调查中,判断的差异也是巨大的。有人判断65%的学生害羞,而又有人认为80%以上的同学并不害羞。

什么会让我们害羞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害羞对害羞者意味着什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什么因素会造成害羞。表2…1总结出让我们感到害羞的各种人及情境。陌生人(尤其是异性)和权威人士居于首位,但是亲属也会使人感到害羞。奇怪的是,不同年龄层的人,老人或是儿童,也都会让人感到害羞。令人惊讶的是,朋友和父母也会让某些人害羞。

表2…1中列出许多让人脸红心跳的情况。最糟糕的要数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地演讲,而且台下坐的都是些大人物,还会为你的表现打分。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害羞的人只是在特定场合和碰到特定的人才会感到害羞。艺术家罗伯特·马瑟威尔(Robert Motherwell)说:“一些商人和小孩子依然会让我感到害羞,而跟研究生和有抱负的艺术家在一起,我就很自在。”

一位女记者分享了让她感到害羞的特定场合。

“新闻是我的职业,我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感到别扭,哪怕是采访一群人。但是,我在当地报社工作的10年间,被无数次邀请向专业人士叙述我的职业,我总是借故推辞。每月编辑部开会的时候,我总感觉不自在,希望不要叫到我,让我在小组面前做评论。”

对害羞的关注越密切,对如何克服害羞的建议就越多、越具体,害羞者也就越容易尝试和实践。从另一角度来说,当害羞的念头悄悄萌生时,我们就有更多的方法来审视和面对。

对“是什么让你害羞”这一问题的回答,害羞者和不害羞者实质上都差不多,区别就在于“量的多少”。害羞者有一种明显的倾向,他们喜欢谈一件又一件经历过的事情,而不会把这些事情归类总结。所以有更多的情境和更广泛的人群可能造成他们害羞,也就会有更多自我界定为害羞的人。

知道“什么引起害羞”、“什么时候害羞”、“如何面对害羞”,并不意味着你能回答“为何害羞”。总有人咨询我,“请你告诉我为何害羞?”这个问题促使我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开始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征程。

在下一章里,我们将分析害羞者的心理面貌,也将讨论害羞者的基本动机,并就害羞者将害羞作为谦逊的原因进行探讨。

第3章 为什么人们会害羞

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社会学家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都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害羞?”不同的学派有着迥然不同的解释,这也为我们理解害羞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人格特质学派确信:害羞是一种遗传特质,就像人的智力和身高一样。

◎行为主义者认为:害羞的人只是没有学会与其他人交往的社交技巧罢了。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害羞是个体潜意识下内心激烈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

◎社会学家和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社交中害羞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社会环境使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害羞。

◎社会心理学家则提出:害羞者是在社会生活中被贴上的标签——自认为自己害羞,或是别人认为自己是害羞者。

可以确定的是,这五种观点并不能涵盖所有关于害羞的解释。一位作家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害羞是因为人们缺乏对财富的渴望。每种解释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害羞。正如对害羞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说法,对“为什么人们会害羞”这个问题,同样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天生害羞

所有病态害羞的人都有神经质的气质。他们通常出生于有精神病、癫痫症、偏头痛症、忧郁症、心绞痛、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