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大天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神大天王-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刀芒过处,黑雾一分为二;阴雷炸开,黑雾丝丝缕缕飘散。但那前一刻还藏身在黑雾之中的人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未完待续。)

ps:元旦快乐!(^-^)v

第三百五十八章李唐,渔翁

李靖收了第二元神和法宝之后,来到杨广从高空坠落摔得不成人形的尸体旁边,伸手一招,将仍系在杨广颈上的传国玉玺摄入掌中。

劫后余生的群雄望着被李靖托在掌心的那枚光洁无暇、散发着神秘光泽的玺印,目中都露出贪婪渴求的神色,但见识了李靖显露的无边神通,也只能将这些情绪强行压下。

李靖盯着手中的玉玺看了片刻,忽地摇头失笑道:“果然是假货,我就说那人怎肯将此等至宝交付旁人,哪怕是自己竖起的傀儡!”

他的五指向内一手,只听得一阵咔嚓声响,那玉玺竟被他捏成碎屑。

程咬金凑上来好奇地问道:“师尊,你说这玉玺是假的?”

“自然是假的。”李靖拍拍手上沾着的玉石碎屑,“那由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除了是皇权的象征,更是一件又有莫大威力的至宝,其实那么容易毁掉的?”

见玉玺是假,旁观的群雄心中未免暗自快意,这才想到上前来拜谢李靖的救命之恩,同时又言辞闪烁地探询李靖对将来的打算,看他是否有趁着此次声威大震之际席卷天下的意图。

李靖摆手道:“诸位,如今昏君已死,我定世军将返回瓦岗山,看一看这时局如何变幻再决定下一步的行止。不过我军此次远征,耗费的粮秣却也不少,这江都行宫和府库中的钱粮,本帅便厚颜先取了一半,其余的钱粮诸位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分配。但有一点本帅要说在前面。行宫和府库之物诸位可以自取,却要约束好士卒不可骚扰百姓。若是有奸淫掳掠的败类,休怪本帅刀下无情!”

说罢他也不理会众人是否同意。径自传令让城外的大军进城,以极公道的价格向城内百姓购买了不少大车,分别赶往杨广的行宫和江都府库。

群雄虽不满李靖自说自话便定下战果的分配方案,更不满他最后隐含威胁之意的言辞,却无一人敢于提出异议。他们聚在一起吵嚷半天之后,终于定下分赃方案,也各自唤人进城搬运。其间自然有人或有意或无心纵放手下士卒骚扰百姓,但看到李靖令尉迟恭持着自己的虎魄刀巡城,遇到犯禁之人不问出身来历一律当中斩首之后。终于彻底规矩下来。

将杨广行宫与江都府库中堆积如山的财宝、粮草、兵甲等瓜分殆尽之后,众人心满意足地分道扬镳,各自打道回府。至于这座江都城,却便宜了领地离此最近的李子通。不过他也算识趣,在分配物资时主动做了极大的让步,旁人又无法将江都城搬到自己领地,只能让他捡了这个大便宜。

李靖却不再理会这些事,一早便率兵回返。大军行进非只一日,这一天前方忽地有人来报说一支人马拦住了大军的去路。又说尉迟先锋与敌将交战,只一合便已落败,幸好对方只是拦住去路,并未乘势掩杀。

李靖眉头微皱。命大军暂停行进,带了一队亲兵往前方赶去。

到了先锋军所在,果然看到一支数量也在三千左右的人马拦住路口。军前高挑的一面大旗上,书的却是一个斗大的“唐”字。在大旗之下。有三员将并马而立,当中的是一个面容俊朗。金甲红袍的青年,上首的却是曾在长安时见过一面的柴绍,下首的则是一个面黄肌肉如同病夫的少年。

远远地看到李靖来到军前,柴绍与当中的青年说了一句话,两人一齐催马上前。柴绍在马上向着李靖拱手道:“李元帅,向蒙救命大恩,柴绍心中一直惦念,还移驾上前,容柴绍当面拜谢!”

李靖催马上前,淡然笑道:“柴公子言重,说起来当日在长安城中你也是受我弟子及其友人牵连才惹上麻烦,本帅施救也是应有之义,说不上谢不谢的。我听说令岳在太原起兵后已乘着关内空虚夺了长安,扶立皇孙,自封唐王,颇有昔年曹孟德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气概。今日公子率兵阻我去路,未知是否是唐王千岁对本帅有何见教?”

柴绍听了这番不冷不热的话,脸上堆满的笑容微微一僵,本来准备好的满肚子说辞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他身边的金甲青年见状,催马上前向着李靖抱拳深深一躬,朗声道:“在下李世民,见过李元帅。”

李靖神色不变:“原来是李家次子,本帅听闻你出世之时,便有相士断言你日后可济世安民,因此令尊才为你取名世民。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之龙。”

“李元帅过誉,世民愧不敢当。”李世民极有风度地微微欠身,脸上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丝毫未变,“世民此来,实有一件大事欲与元帅相商。荼毒生灵的元凶杨广已死,这天下也该恢复安宁。长安的义宁帝深知大隋气数已尽,而我父唐王受天命归属,故此效法尧舜禅让皇位。如今我父已经受禅登基,改国号为‘唐’。此次世民离开长安,却是受父皇派遣,劝说原来起兵反隋的各路豪杰顺天应人,归服我大唐。”

李靖脸上淡淡的笑容似乎变得浓了一些:“原来如此,却不知世民你此行的成果如何?”

李世民从怀中取出一叠文书,含笑道:“尚算理想,世民所见的诸位英雄大多深明大义,已经签下降书宣誓向我大唐效忠。”

李靖又问:“却不知那些不够‘深明大义’的少数人现在如何了?”

“那些人已经在小爷的锤下做鬼!”一个尖利的童声从李世民身后传来,那个瘦弱少年带着满脸不耐烦的神色催马上前,伸手从鞍侧摘下一对巨大的八棱金锤,指点李靖喝道,“小爷那是大唐四殿下、赵王李元霸。我二哥说了这许多话,你若是明白人,也该明白他言下之意。小爷只问你一句话,是否愿意归降我大唐?”

“这便是世民你的来意么?”李靖看了一眼一旁的李世民。

李世民拱手道:“如今虽是群雄蜂起的局面,但在世民眼中,能与我大唐争锋者却只有李元帅一人。天无二日,此乃古今不变之理。是战是和,惟李元帅一言决之!”

李靖忽地放声大笑:“这些年你李家父子冷眼旁观,坐看天下英雄与大隋相争,如今却要做得利的渔翁,只怕世上没有这般便宜事!”

李元霸怪笑道:“看来没得谈了,小爷也正想领教名震天下的李靖如何厉害,看锤!”(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弈棋

看到李元霸那对巨大的八棱金锤向自己头顶打来,李靖轻轻松松哂笑,此子年纪虽少,但武艺精绝又神力无匹,在世俗的武将之中的确堪称无敌的存在,不过在自己面前,终究算不上威胁。

他也不还手,只是将衣袖在身前一摆,一层碧光莹莹的水幕拦在身前。

挟着似可毁天灭地神力的巨锤砸在薄如蝉翼的水幕之上,半点声音都没有发出。那一层水幕看似单薄脆弱,其实却是癸水精华所聚,每一滴都有千斤之重。李元霸的双锤甚至不能使水幕凹陷,只能激荡起一圈圈向四周扩散的涟漪。

“这是什么妖法?”李元霸惊得瞪圆了双目,不信邪地举双锤还待再砸。

李靖却没有心思和他纠缠,张开右手向着李元霸一扬,一道银白色雷电从掌心发出,迎面劈在对方的头顶之上。

李元霸发出一声惨叫,浑身冒烟地从马背上跌落下来,而他骑乘的战马居然诡异地丝毫没有受到雷电的影响。

“拿下!”李靖一声令下,身后亲兵一拥而上,将身体正不断抽搐的李元霸由头至脚密密麻麻地捆个结实。

“三弟!”后面的李世民和柴绍齐声惊呼。

李靖却将双臂张开,掌心向上一抬,一个方圆足有十里大小的巨大八卦图从地下缓缓浮现出来,化作一个半球形的巨大光罩将李世民、柴绍二人连同他们身后的李唐人马全部笼罩其中。

李唐军兵将只觉眼前一花,眼前的景象便已大异,所有人都置身在一片平坦之地。四周却是一望无际的浩渺大水。

“秦王殿下在哪里?”他们都惊慌失措地寻找主将李世民,却只见到驸马柴绍。心中更加慌乱。

柴绍在长安时便亲眼见过李靖的神通法力,看到眼前的情形便知道定是陷入李靖布下的幻境。此时他的神色反而平静下来。扬声道:“所有人不可慌乱,留在原地静候,有敢于喧哗冲撞者立斩!”

在他严令之下,唐军兵将才稍稍安定下来。

此刻李世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他正身处一座入云峻岭的巅峰,脚下是方圆十余丈的一个平台,四周皆是壁立千仞的陡峭悬崖。

似乎已经身陷绝境的李世民却丝毫不见忧惧之色,他甚至走到悬崖边上负手而立,放眼远眺。享受了一番俯瞰天下的乐趣。

耳边传来一阵鼓掌声,李世民回头看时,只见李靖不知何时已经站在身后。

李靖一抖衣袖,脚下现出一个一大二小三块表面平滑的青石,伸手虚引道:“世民请坐。”说罢已毫不客气地先坐在一块较小的青石之上。

李世民拱手致谢,走上前来在李靖对面另一块较小的青石上坐下。

李靖举手在两人之间较大的青石表面上轻轻拂过,石上现出纵横十九道的棋盘和两个盛满黑白棋子的白玉砵。

“世民可还记得虬髯客?”

听到李靖的问题,李世民微微一愣后答道:“昔日在好友刘文静引见下曾有过一面之缘,难道李元帅识得其人?”

“那位虬髯公却是本帅妻兄。他曾与你对弈一局,结果输得极惨,心灰意冷之下扬帆出海,立誓不再理会中土之事。临去之前。他来见了本帅一面,叮嘱本帅若有机会,定要为他扳回一局。所以……”李靖指着棋盘道。“今日说不得要领教一下世民的棋艺了。”

李世民略一沉吟,拱手道:“既是李元帅有意指教。世民自当奉陪。”说罢从玉钵中先拈了一枚棋子,稳稳地按在棋盘上的天元之位。

不知过了多久。被困在幻境之中的李唐军兵将忽觉眼前景象再变,困住自己的大水凭空消失,又回到了先前与定世军对峙的战场,而他们失踪了许久的主将李世民便在前方与敌军主将李靖马头相对谈话。

“今日之事便如此了结,李唐与定世军从此两不相犯!”李世民脸色有些难看,“世民唯一的条件,便是请李元帅将我四弟放还。”

李靖微笑摆手,身后的亲兵将稍稍焦头烂额的李元霸送回阵前,李世民向后招手,有几名李唐军士卒奔上前来,抬起仍是手软脚软的李元霸返回本阵。

李靖对李世民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本帅这句话,还请世民带给令尊。”

李世民冷哼一声道:“世民必定转呈父皇,告辞!”

李靖望着李世民带领李唐人马离开,脸上现出一抹别有意味的笑容。

李唐军中,柴绍骑马赶上当先飞驰的李世民,压低声音问道:“如何?”

此刻李世民的神色早已恢复平日的雍容自若,半点不像受过挫折的样子,同样压低声音答了一句:“一切顺利。”

杨广的死亡宣告了大隋王朝的彻底覆灭,从此天下群雄再无顾忌,纷纷撕下那一层“抗暴义军”的面纱,为了争夺那人人渴望又独一无二的至尊之位而互相在征伐,战局之纷乱,战事之惨烈丝毫不下于昔年的战国七雄争鼎,汉末三国逐鹿。只苦了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百姓,他们好不容易熬到祸乱天下的暴君倒下,生活却没有得到半点改善,换了的统治者依旧每日强派下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强拉家中的丁壮甚至是老弱妇孺扔到残酷的战场上。

在这生民朝不保夕的乱世,却还存留这一方净土,那便是号称定世安民大元帅李靖下辖的领地。从江都返回之后,李靖却并未如其他的各方豪强般趁机大肆扩张,反而是守着差不多已经都拿到手中的河南之地沉寂下来。他整日里只顾着轻徭薄赋、鼓励耕织,又大力发展商业,颇有些“不务正业”的样子。但如此一来,四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不断涌入这片乐土,他的领地倒是一日胜似一日的繁华兴盛起来。

随着人口和财富的日益增长,一些势力自然不免觊觎这块肥肉,但是在李靖杀鸡骇猴似的将几支进犯的势力连根拔起后,被贪欲冲昏头脑的人们才重新想起定世军的强悍,纷纷收敛了爪牙,再不敢正眼看李靖的领地。(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章玄武门之变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杨广暴虐无道,以致四方豪强蜂起,各据一方,争城夺地。在经过了一番惨烈至极的厮杀吞并之后,强存弱亡,渐渐显出天下一统的苗头。在已经所剩无几的势力之中,最有希望完成一统大业的,无疑是坐拥关中进而击败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强敌,几乎占据整个北方的李唐。

李唐虽日渐强盛,但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