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灵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6.灵椅-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灵椅



  「南越古旧物品买卖商店」这个名称,看起来有点不很明白

,但其实十分简单,那是一家古董店,而这家古董店老板的名字

,就叫南越。和多年之前,曾经烽火连天,而今又成为难民的最

大来源的那个叫南越的地方,全然无关。

  南,并非一个很常见的姓氏,但也不是太偏僻。南越的祖上

,是在中国北方开设古董店的,他也经营了这一行,可以说是受

家庭的影响。

  但是他的古董经营方法,却和全世界所有的古董店不一样。

他绝不要求顾客上门,当然不做广告,甚至於有顾客上了门,他

也爱理不理。

  直到他认为找上门来的人,是真正对古物有认识的,他才肯

加以接待。不然,只怕上门来的顾客,谁也忍不住他昂着头,那

种不屑的神气,不等他鼻子中发出第叁下「哼」声时,就已经拂

袖而去了。

  也许因为他太喜欢扬着头,自鼻子中发出「哼」声,来表示

他对人看不起的缘故,他的鼻子相当大,而且鼻孔朝天。再加上

他脸有横肉,一点也不像别的古董商那样,满脸笑容,舌灿莲花

,可以把一块烂木头说成是杨玉环当年的浴盆,所以「南越古旧

物品买卖商店」的生意,极其清淡。

  既然是「买卖商店」,当然也有人拿着古物来向他兜售。奇

怪得很,他对於买进古董的兴趣,比卖出古董的兴趣大得多,凡

是有人来向他兜售古物的,他倒是一定热情招待。那可能是他本

身对於古物,真正有兴趣的缘故。

  而且,据曾经和南越有过交易的人说,他绝不压人家的价钱

。要是来向他兜售的古物,价值一百万美元,他会告诉来人,先

付一半,馀下的一半,等他把古物出售了之後再给。

  由於他的商店生意这样清淡,几乎一年也卖不出一件东西,

所以来兜售的人,大都拿了一半的钱就算。

  反正古董是没有标准价钱的,拿到别的古董商那里去,只怕

连一成的钱也要不到。

  在这样的情形下,「南越古旧物品买卖商店」积存的货物,

越来越多,南越也不在乎,反正他的上代有的是钱。他自称自己

的目的,是把古董交流到真正欣赏古董的人手中,而不是把古董

当作流行商品。

  当然,南越也不是全然没有生意上门的。他对於中外的各种

各样的古董,有着极深的认识,这一点,是全世界所有顶尖的古

董经营者都一致公认的。也由於这一点,使他有了一桩意外的大

生意。

  南越的那桩大生意,在旁的古董商来说,那简直是从天上掉

下来的大批金元宝一样,不知道要多麽喜欢才是。可是南越却一

样懒洋洋地置之不理,把那封买主的来电,放在一边,过了好多

天,也没有回覆。

  那封长电,是他在十天之前收到的。

  南越住在一所十分古老的大房子之中——当然,身为古董物

品买卖商店的主人,是不高兴住在一所现代化的洋房之中的。

  他住的那所大宅,已有超过四百年的历史。是明朝一个大官

,在一次剧变之前,抽了他主人的後腿,假借着「道不行,乘桴

浮於海」这句夫子名言,带了大批财物,变卖了他在江西家乡的

千顷良田,携了家人,一直向南走,来到了海边的一个小岛上。

  这个小岛在当时,还是一个荒凉渔村,他却在那里停了下来

,兴工建造了一所巨宅。

  这个大官,从此就在这个小岛上住了下来,子子孙孙一直繁

衍着,已经和岛上原来的居民,打成一片。

  若干年之後,这个小岛由於人为的关系,起了剧烈的变化,

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渐渐重要。而变化越来越剧烈,到了近代

,这个小岛在国际金融贸易上所扮演的角色,简直成了人类历史

上的事迹。

  而到了这时候,一个荒芜的渔村,也成为一个聚居着几百万

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了。

  大官的後代,已早放弃了这所巨宅。城市中至少有超过十幢

五十层以上的建  物,是这个家族的财产,谁还会要一所几百年

之前造的,虽然坚固,但是却陈旧阴暗的大宅?

  若不是关於这所巨宅,有着一个宝藏的传说的话,只怕早已

根本没有人注意了。

  有关巨宅之中有宝藏的传说,也十分模糊。只是说,当建造

这所巨宅的大官,在督造这所巨宅之际,十分严格,每一块砖,

几乎都经过挑选。而且,砌砖用的灰浆,是用糯米煮成了浓汁来

调的,这样,坚固的程度,就在普通灰浆的一百倍以上。

  (这倒是得到了证明,在最近一次,大官的後代子孙,想拆

除几堵墙的时候,动用了现代化的器械,几经辛苦,最後还不得

不动用到烈性炸药,才能把要拆的墙拆掉。至於他们为甚麽要拆

掉那巨宅中的几堵墙,这一点,留待以後再说。)

  传说,大官宦囊丰富,一生之中,  集的奇珍异宝极多,这

又要简单地从那大官的来历说起。

  原来大官也不是甚麽大官,只是一个身分特殊的人物。这个

身分特殊的人物,姓名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事,可以不提,而他的

身分,却值得一说。

  原来他是明朝的一个藩王——宁王府中的总管。宁王是明太

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就封下来的一个封号,最早是封给他第

十七个儿子朱权的,一直传下来,传到朱权的玄孙朱宸濠。

  朱宸濠这个人,在明史中十分有名。志大才疏,放着好好的

王爷不干,忽然想起做皇帝来,於是招兵买马,积极行动,终於

在大明正德十四年起兵,想从王府所在地南昌打到南京去。但是

不到两个月,就兵败被捕,自然砍了头。

  朱宸濠这个人,还有一点有趣的地方,是他不但在正史上,

以「宁王之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稗史小说上,这个人也

大大有名——七剑十叁侠和他有关,连叁点秋香的唐伯虎,也有

人和他扯上关系,说唐伯虎是因为不肯在宁王府的手下做官,这

才故意风流放纵的。

  这些,全是闲话,不能说和整个《灵椅》的故事一点关系也

没有,不过关系不算太大。可是这一段历史,却非简略地知道不

可。

  宁王既然要起兵造反,自然要广集奇才异能之士,而且要准

备大量的金钱,搜罗奇珍异宝。

  那个大官是宁王的心腹,一切事情,大半是由他经手的。然

而就在宁王起兵造反的前半年,这家伙却突然离开了江西。据说

,把宁王苦心积虑,搜罗了好多年的奇珍异宝,拣好的,全都带

走了——大宅之中有宝藏的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虽然到了现代,已隔了四百多年,可是如果有家传异宝的话

,几百年是不会失散的。但是这个家族之中,却一直没有甚麽珍

宝流传下来,只知道当他们第一代来到这小岛上的时候,金银极

多。据说大海船用来压舱的,不是石块,而是金块。

  这传说应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因为如果金银不多的话,怎能

在当时荒芜的小岛上,起上这样考究的一所大宅子?

  可是,比起金块来更有价值的宝物,却一直没有怎麽见过,

所以才有了传说。传说是那个大官,在亲自督造这所巨宅之际,

造了一个十分隐  的密室,把所有的奇珍异宝,价值连城、可以

供来作造反之用的大批宝贝,藏在这个密室之中。

  至於这个密室在大宅的何处,几百年来,既然有了这样的传

说,谁不想把它找出来,可是却从来也没有人成功过。

  据岛上的人说,直到七、八十年前,大宅中子孙繁衍,实在

挤不下了,才有人肯搬出去,就是为了还想找到密室。

  至於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一个藏有大批珍宝的密室存在,传说

归传说,找寻归找寻,却一直没有被人发现过。

  大宅子虽然大,原来造的时候,连仆  在内,不过是供二、

叁十个人住的。等到住的人超过了叁百以上的时候,几乎所有的

空间,都塞满了人,真要是有甚麽密室的话,也早已被发现了。

到後来,住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辉煌的巨宅,看起来比难民营还

不如了。

  而且,大宅子是造在一个山坳之中,不但交通不便,而且随

着小岛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所大宅,几乎得不到任何现代

化设施的供应。一直到如今,水的供应,还要靠山间的溪流,引

到一个蓄水池中,才能取用,其落後可想可知。

  所以,尽管宝藏的传说十分诱人,但久而久之,也就陆续有

人搬出去,到後来,搬出去的人越来越多。

  虽然,本来全是有血缘之亲的一家人,但是几百年之後,实

在已经和陌生人没有甚麽分别了。於是,在大宅几乎沦为荒废的

情形之下,族中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对祖宗遗下的巨宅

之中,是不是真有宝藏一事,来作一次最彻底的清查。

  这件事从提出来到实行,也真不简单。支族繁衍,也超过一

千人以上,哪些人有权决定这件事,实在也很难下一个断论。

  幸而整个族谱,自从南迁以来,还保留着,於是委托律师,

一个一个去找。还在本地的自然容易找,有的早已移居外地,有

一个甚至已在东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和土着成了婚。

  足足经过了五年之久,才算是找到了绝大多数人。有的同意

付出一笔费用,作彻底搜查之用,有的根本不相信巨宅中有甚麽

宝藏,连搜寻的费用也不肯拿出来。

  他们的办法倒也十分公平,肯出费用的,将来发现了宝藏,

可以分一份,不肯出费用的,就当作弃权论。

  等到所有的法律手续全都办好了之後,大搜寻就开始了。

  别看只是要找一个密室,工程真的还十分浩繁,费用也十分

钜大,委托了英国的一家专门工程公司进行。这家工程公司,曾

经在欧洲好几处着名古堡之中,运用新式的探索仪器,发现过许

多  道密室,是这方面的专家。

  单是那些笨重的仪器,要从英国运过来,已是大费手脚了。

英国的工程专家,工作倒是一点也不马虎,先把整个巨宅画成了

平面图,在绘画期间,把巨宅中的破烂家具,全都搬到了空地上



  那些破烂家具,在几百年之前,也曾有过它们灿烂的岁月。

可是到如今,再好的紫檀木料,只怕也只能用来做筷子了——几

乎没有一件是完整的。

  在绘制平面图时,注定了每一个空间的尺寸。工程专家随即

发现,这所巨宅的建造工程,真是一丝不  ——在拆除了所有的

加建部分之後,他们发现,每一堵墙的厚度,都是分毫不差的,

外墙厚一尺二寸,内墙厚八寸。

  其中,只有一幅墙是例外。

  这幅墙的一边,是一间大房间,原来作甚麽用的,已经不可

考究了。还特地请来了对中国明代传统建  有研究的专家,研究

了一番。

  大多数的专家,认为这间房间的位置,十分特殊,进门处,

还依稀可以看到门楣上,有「避秦斋」叁个字的石刻。所以断定

,那是造这所大宅的主人的书斋。

  这一个论断,十分令人兴奋。因为屋主人的书斋,那是一个

十分重要的所在,而那幅怪异的墙,一边是紧靠着书斋的,可见

其重要性。

  而这幅墙的另一面,倒不难查考。那是一个佛堂,建造也和

其他任何房间不同,叁面墙上,全是石刻的佛像——并不是浮雕

,只是浅刻,线条也不见得如何生动,显然不是甚麽高手的杰作



  那些浅刻,也因为年代的久远,或是经过曾住在这里的孩童

的破坏,而变得剥蚀不堪,但至少还可以辨认出来。

  丈量的结果,令人兴奋,因为发现这堵墙的厚度,竟然是五

尺!

  不论是甚麽墙,就算是古代的城墙也好,也没有道理厚到五

尺的,由此可知,这幅墙的中间,是空心的。也就是说,传说中

的宝藏密室,就在这幅有两丈长的墙之间。

  试想想,两丈长,如果中间有叁尺空间,那是六十平方尺的

空间了。在这样的空间中,不知道可以贮放多少奇珍异宝了!

  工程专家调来了X光透视仪——依照那个主持人的意思是,

既然发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