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这就是杨广的最后一份诏书了。
这时,房玄龄匆匆走进大帐,他也是刚刚被士兵叫醒,进帐便问道:“江都兵变了吗?”
张铉将手中信递给他,“军师看看就知道了。”
房玄龄看了一遍鹰信,点了点头,“原来还有三天!”
他又看到了张铉升官的消息,顿时欣然笑道:“恭喜大帅再次高升!”
“这必然是虞世基的意思,只是我想不到他是怎么说服杨广答应?”
房玄龄笑了笑,“如果是我,我必然会说大帅是李渊的对手,可替大隋剿灭李渊,所以要笼络好大帅,防止大帅被长安拉走。”
“可我也有野心,天子难道不担心吗?”
“大帅和李渊不一样,毕竟大帅还承认自己是天子之臣,不像李渊已经明目张胆自立天子了,相对而言,李渊的威胁要大得多,江都已无力对付李渊,只能寄希望青州军了。”
张铉摇了摇头,“江都还有八万骁果军,完全可以横扫中原,返回洛阳和洛阳驻军汇合,两军合并后还有十几万精锐大军和充足的粮食,而李渊在长安还立足不稳,如果再启用来护儿、陈棱、李景等老将,完全可以剿灭李渊。只是天子已经没有战争意志了,所以才寄希望于我,可悲啊!”
“关键是天子用人不当,竟然让宇文化及这样的奸臣掌握了军权,大隋必灭亡在宇文化及手中。”
房玄龄深深叹了口气,又对张铉恳切地说道:“虽然大将军不想干涉江都政变,但我觉得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大帅必须要通知重要大臣撤离,同时秘密告之天子,宇文化及将要兵变,如果天子不信,那也是天意了。”
张铉默默点了点头,从情报来看,兵变就在今明两天了,他就算通知了也改变不了结果,但他的姿态却摆足了。
“好吧!就依军师之言,立刻通知重臣和天子,尤其是河北籍重臣,另外如果天子无法通知,可通知燕王。”
想了想,张铉又道:“必须派五支斥候队南下,如果遇到北逃的大臣,可护卫他们来东海郡。”
……
中午时分,张铉的鸽信便抵达了江都,李清明接到了命令,他立刻行动起来,派出大量暗哨分别警告大臣们兵变将发生。
李清明同时又让王忠福秘密通知燕王。
河北籍的大臣主要是李清明通过自己的父亲李寿节来通知他们,在李寿节府宅内,二十几名河北籍官员聚集一堂,他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皆不安地望着李寿节。
按理,卢倬才是河北官员领袖,但卢倬已经不在江都,李寿节只能勉为其难,暂时担任河北官员的召集者。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紧急情报,我得到青州军的通知,今明两天江都就要爆发兵变了!”
大堂内‘嗡!’的一声,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炸开了锅,众人议论纷纷,大家对江都要发生兵变并不奇怪,毕竟大家都是明白人,照眼前这个局势下去,宇文兄弟迟早会造反。
只是众人都没有想到,兵变的时间会来得如此之快。
……
第623章 紧急出城
“安静!大家安静!”
李寿节摆了摆手,众人都安静下来,一起望向李寿节,李寿节又严肃道:“这是齐国公,不!现在应该是齐王殿下让清明来通知大家,情报应该可信,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众人对张铉的情报没有怀疑,只是大家想知道怎么逃离江都,众人顿时七嘴八舌,纷纷询问道:“李少卿,我们究竟该怎么离开江都?”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街到处是巡哨士兵,城门守卫严密。他们根本出不去。
李寿节也说不清楚具体办法是什么,但他对儿子有信心,他高声道:“现在时间非常紧急,如果想离开之人,现在就不要离开这里了,半个时辰后,清明会安排我们出城,青州军斥候会在城外接应我们离去,如果家中还有什么要交代,可以留封信,我让人去给大家送信。如果不想离开的同僚,也不要急着离去,等我们走了你们再回府,这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
众人基本上都是单身在江都,妻儿都在老家,最多带着小妾跟随,府中或许还有些细软财产,但大家都知道保命要紧,现在顾不得身外之物,众人纷纷表态,除了极个别之人放不下家人外,其他都愿意跟随李寿节离去。
大家都各自提笔写信,安排一下江都府中的事务。
这时,崔焕低声对李寿节道:“要不要通知一下青石?”
青石就是崔召。博陵崔氏的家主,这次河北官员聚会,李寿节并没有通知他来聚会。
李寿节自知道崔召和宇文述的关系非同寻常,他肯定也是宇文化及之人,通知崔召恐怕会将整个河北官员出卖,儿子李清明也再三嘱咐过他,不要一时妇人之仁坏了大事。
不仅崔召不能通知,就连崔林也不能告诉。
李寿节最终摇了摇头,“通知他会坏大事,大家谁都走不成!”
崔焕黯然,他也知道崔召在歧途上走得太远,很难拉回来了。
“好吧!我只有两个老仆,我会留封信给他们。”
李寿节拍拍他的肩膀,转身去招呼其他人了。
这时,一名仆人飞奔而来,对李寿节低语说了两句,李寿节连忙迎了出去,只见李清明带着两名三十岁左右的官员快步走来。
这两名官员是来护儿的两个儿子,来楷和来弘,来楷官任通议大夫,来弘虽然是兄弟,但官职却比兄长高,出任金紫光禄大夫,他们是张铉点名要带走的官员。
来护儿和宇文述是死对头,一旦宇文化及得势,他必然不会放过来护儿的儿子,来护儿曾是张铉的老上司,在大隋军方具有崇高威望,虽然赋闲在家,但张铉也不愿他被李渊所得。
李寿节和来氏兄弟见礼,让人把他们领进内宅,李寿节这才后面还有一人,却是虞世南,这让李寿节很惊讶,虞世南官职虽然不高,但名声却极大,而且个性极为刚直,他居然也愿意离去,着实让人想不到。
李寿节不敢多问,连忙笑着施礼,“请虞公入内宅休息,我们很快就会出发。”
虞世南回一礼,淡淡笑道:“打扰李少卿了。”
他也跟着来氏兄弟快步向内宅走去。
望着虞世南走远,李寿节低声问儿子道:“这么倔强之人,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李清明笑道:“虞公虽然刚直,但他却是个明白人,他可不愿为宇文化及效力,而且他一直向往青州,愿为青州一小吏,所以我把大帅的亲笔信给了他,他便毫不犹豫跟我走了。”
“齐王给了他亲笔信?”李寿节惊讶道。
李清明点了点头,“他将来可能会是我们的御史大夫,掌监察大权,大帅格外看重他。”
李寿节着实感到一阵酸楚,在大隋不得志的虞世南竟然会被张铉如此看重,这时,他忽然有一种明悟,张铉未必完全依靠河北士族,如果以为自己是河北士族就可以高人一等,那就大错特错了。
张铉放弃崔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据说张铉从未去拜访过博陵崔氏,不是他顺着河北士族,而必须是河北士族顺着他。
李寿节心中暗暗叹口气,好在儿子清明深得张铉器重,这让他又有一丝安慰,他连忙又问道:“我们准备怎么走?”
李清明微微笑道:“父亲放心吧!孩儿都安排好了。”
李寿节脸一沉,“不是你安排好了,而是你必须得告诉我一点细节,要不然我没法给大家解释。”
李清明见父亲有点急了,便笑着安慰他道:“我们走水路入长江,长江上有大船接应。”
李寿节稍稍松了口气,听起来似乎有点靠谱,他又连忙问道:“可我们怎么出城?”
“我们已经买通了几名当值将领,下午正是我们买通之人当值水门……”
……
江都城虽然还没有实行戒严,但城内的气氛也十分紧张,到处是一队队巡逻的士兵,和晚上一样严格巡查,尤其城门处的盘查最为严格,八座城门前站满了士兵,每一个进出城的行人都要被监视,稍有异常便立刻被士兵拦住盘问。
江都城有两座水门,一南一北各有一座,这两座水门通过漕河与城内南市、北市相连,可以说是江都的经济命脉,每天都有大量货船进入城内。
但自从通济渠在梁郡被瓦岗军截断后,北水门变得冷清了很多,主要是南水门格外繁忙,宇文化及特地下达了命令,严禁粮食、生铁、药品、布匹等物资出城,但欢迎粮食、生铁入城,所以南水城的盘查也格外严格,每一艘货船都要被士兵彻底搜查,使得城内城外的河道中挤压了大量船只,怨声载道。
城内河道已经挤压了密密麻麻的船只,足有近千艘之多,都是百石左右的平底小货船,船只上堆满了用油布覆盖的货物,船夫愁眉苦脸地坐在船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们出城。
在密集的船只中间有一条狭窄的水道,这主要是给巡查的官船航行,没人敢阻拦这条水道,这时,三艘客船缓缓驶来,船上坐着三十余名官员,包括二十三名河北籍官员和十一名张铉特地点名要救走的官员,他们分坐三艘客船,个个心情十分紧张,面对这么严厉的盘查,他们能否出城?
李清明就坐在第一艘客船上,他要亲自送这些官员去长江上船,他神情自若,显得胸有成竹。
城头和两边岸上站满了盘查士兵,十几名士兵拿着长钩站在岸上,只要有船只过来,就会立刻被长钩勾住,休想蒙混过关。
南水城的守将叫做赵勇才,齐郡人,是一名骁果卫的武勇郎将,他和另外一名武勇郎将一起负责守南城门和南水门,今天正好是他当值。
赵勇才站在城头上,远远望着三艘客船驶近,他眼睛里露出复杂的神色,他当然已经被李清明买通,但作为齐郡人,他也要考虑自己在齐郡的父母妻儿,李清明给了他承诺,只要他今天立功,他在齐郡的土地将视为军功田,那就意味着在他有生之年都会得到免税的优待。
这时,三艘客船已经穿过狭窄的水道来到城门口,旁边船只见它们没有排队,都一起鼓噪起来,顿时将沉思中的赵勇才惊醒,他一指三艘客船,吩咐左右道:“去通知城下,那三艘客船不用检查,放他们出城。”
立刻有士兵向城下奔去,这时,三艘客船已经被岸边士兵用长钩勾住,正往岸边用力拉拽,拿钩的士兵骂骂咧咧,“老子叫你靠岸不听,看老子怎么查死你,有女人也要脱光了查!”
这时,两名士兵奔上了喝道:“将军有令,这三艘客船不用检查,放他们出城!”
几名长钩士兵都愣住了,为首队正立刻反应过来,恐怕船中人非富即贵,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人,他慌忙喝令,“撤钩!”
几柄长钩士兵放开了长钩,挥手让它们出城,李清明向城头拱拱手,三艘客船先后驶出了水门,向长江方向驶去。
第624章 江都兵变(上)
由于粮食不足和对张铉军队的担忧,宇文兄弟最终决定提前行动,不过宇文化及怕打草惊蛇,所以尽量在城中保持一种平静气氛,虽然加强巡逻和盘查,但还没有到戒严和关城的地步。
下午,宇文兄弟正在军营大帐内进行最后的行动安排,行动的时间就定在今晚三更时分,宫中的侍卫已经全部换成了他们的私军武士,他们父亲宇文述在徐州一带养了八千私军,一个多月前已经全部抵达江都,将成为今晚行动的主力。
这时,帐外有士兵禀报,“启禀大将军,工部崔侍郎有急事求见!”
宇文智及一怔,问道:“是兄长让他来的?”
宇文化及摇了摇头,“我没有找他。”
既然崔召有急事,倒不妨见一见,宇文化及随即令道:“请他进来。”
不多时,士兵将工部侍郎崔召领了进来,崔召最早便是投靠宇文述而被提拔,宇文述死后他又向通过联姻来搭上裴矩的关系,不料裴矩看不上他儿子崔文象便取消这门婚事,令崔召十分沮丧。
但随着宇文化及权势渐渐变大,崔召便义无反顾地再次投靠宇文家族,成为宇文化及在百官中的耳目。
他走进大帐施一礼,便紧张地说道:“启禀大将军,情报不妙,河北籍官员都逃走了。”
宇文化及一怔,“这怎么会,崔使君弄错了吧!”
“千真万确,是崔焕留书信给了他的老仆,他老仆不识字,跑来找我,卑职才知道他们都已经离去了。”
崔召说着,便将崔焕留给老仆的信递给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匆匆看了一遍,崔焕在信中说,他先回老家清河郡了,让老仆收拾行李去清河郡汇合。
宇文化及大吃一惊,又急问道:“还有谁走了?”
“所有河北籍官员都撤走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