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ケ焙?ぁ!�
  温彦博轻轻叹息一声,“那是娘子不了解罗艺为人,此人疑心极重,他是不会轻易放我走,就算我要回家乡,也必须先在效忠书上签字画押,大丈夫一诺千金,我如果签字画押,就没有选择余地了,可如果我不肯,那我也休想离开幽州一步。”
  “那可怎么办?”
  温彦博负手走了几步,沉思了片刻道:“只有一个办法,趁现在罗艺还没有翻脸,让单叔替我把信送出去。”
  温彦博所说的单叔是温家一个老家人,年约六十岁,在温家已经呆了四十年,这两年背驼得厉害,温彦博正考虑送他回家乡养老,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给自己送一封信。
  温彦博随即写了一封信,又嘱咐他几句,便让单叔装作出去买菜,离开了家门,果然不出温彦博的意料,现在罗艺还没有翻脸,派来之人只是监视温彦博和他的妻儿,对他家人倒不管,使得单叔顺利离开了蓟县,雇了一辆骡车向上谷郡而去。
  就在单叔刚刚离去不到一个时辰,几名罗艺的亲兵出现在温彦博的家门前,为首亲兵躬身笑道:“都督请先生去官署一叙!”
  温彦博点点头,跟随亲兵向都督署衙走去。
  这两天罗艺的心情着实不错,大部分将领都愿意跟随他投降李渊,虽然还是有个别将领不肯答应,但已经不影响大局,不过到了文官这里,似乎开始有了阻力,罗艺的主簿孙连仲首先表态要回家侍奉双亲,紧接着录事参军杨孝廉也不肯投降李渊,连续问了五人,只有一人明确表态愿意跟随他投降长安,罗艺的心中开始有点不舒服起来。
  这时,有亲兵在门外禀报,“都督,温先生来了。”
  “快快请他进来!”
  罗艺虽然派人监视温彦博的住宅,但也并非专门针对温彦博,而是每一个重要官员的府上都派人监视了,罗艺倒不是很担心温彦博,毕竟李渊的使者就是温彦博的兄长温大雅,温彦博应该问题不大,所以罗艺也没有先问他,而是先问了其他文官。
  片刻,温彦博走进房间,躬身施礼,“参见都督!”
  “听话先生这两天感恙了,可好一点了吗?”罗艺关切地问道。
  “多谢都督关心,已经好了。”
  “那就好,我这里还有点不错的老人参,先生需要补一补,我等会儿派人送去。”
  “这就不用了,我从小就不受补,都督的心意领了,人参确实不需要。”
  罗艺见他不肯要,便笑了笑不再坚持,他略微沉吟一下便道:“先生应该知道,我已转而效忠长安,当然也是大隋,对大家而言并无不同,将领们都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我继续战斗,大部分文官也没有意见,但我还是需要一一确认,我想先生这里应该不大吧!”
  温彦博不知该怎么回答,但有一点他很清楚,他必须毫不含糊地、没有歧义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能给罗艺想象的余地。
  温彦博摇了摇头,“我和兄长的志向不同,罗都督,很抱歉,我不能接受效忠长安的决定。”
  “什么?”
  罗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我不明白先生的意思,为什么不愿意。”
  “人各有志,我不认可关陇贵族,不愿为其效忠,就这么简单。”
  罗艺负手走到窗前,半晌,他冷冷道:“你是想投降张铉吗?”
  “谈不上投降,我只是想为河北民众尽一份力,如果张铉不嫌我愚钝,我倒愿意为河北一县吏。”
  温彦博说得很直白,他准备为张铉效力,但他也留了一点余地,只想做河北的地方官。
  可罗艺知道温彦博的才华,也不是当地方官那么简单,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房玄龄,他怎么也不会把温彦博放给张铉,更重要是,李渊在信中点名要温彦博,如果自己把他放走了,怎么向李渊交代?
  罗艺重重哼了一声道:“如果我不放你走呢?”
  温彦博淡淡道:“把我留下我也不会效忠李渊,留下我又有什么意义?我与都督相交一场,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至少让我还记得都督的恩德。”
  罗艺被说得哑口无言,半晌道:“并非是我不通人情,孙连仲和杨孝廉我也放他们走了,但先生不一样,先生是唐王指定要的人,如果唐王放先生走,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我不能擅自放人,先生回家去好好想一想吧!”
  罗艺随即喝道:“来人!”
  几名亲兵出现在堂下,罗艺冷冷道:“送先生回家去休息,不准任何人来打扰温先生。”
  温彦博知道自己被软禁了,他也不说什么,拱拱手便快步离去。
  望着温彦博的背影走远,罗艺的脸色极为难看,若不是看在他兄长是温大雅,自己非好好收拾他不可,杀一儆百,看谁还敢和自己讨价还价。
  ……
  上谷郡,一万隋军驻扎在郡治易县城内,由大将徐世绩统帅,这也是张铉的过人之处,他用人不疑,虽然徐世绩投降张铉并没有多久,张铉便让他独当一面,而且没有监军,这让徐世绩十分感动,他也更加小心翼翼,尽量多派人去向张铉送信禀报,不会让别人抓住自己的把柄。
  这天下午,徐世绩正在军营内巡视,忽然有士兵奔来禀报,“徐将军,大营外来了一个驼背老者,他说是幽州温彦博派他来送信给大帅!”
  徐世绩一怔,他当然知道温彦博,并州十分有名的文士,号称才高九斗,据说此人是罗艺的军师幕僚,他怎么会送信给大帅?
  徐世绩便快步向向大营外走去,大营门口站着一名年迈的老者,背驼得厉害,手中拄着一根竹竿,正探头眼巴巴向大营内看,士兵指了指他,“将军,就是此人?”
  徐世绩走上前道:“我便是上谷郡青州军主将,老丈有什么事?”
  “齐国公不在这里吗?”老者问道。
  “我家大帅目前在河间郡,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我会派人去转告大帅。”
  老者正是温彦博派人的送信的单叔,他用了三天时间才赶到易县,此时温彦博一家已经被软禁三天了,罗艺已派人去长安给李渊送信,怎么处置温彦博,他需要得到李渊的指示,在没有得到明确指示前,温彦博暂时没有什么危险。
  但就算是这样,单叔依然心急如焚,他听说张铉不在军营,脸上露出了极为失望的神色,但要他再去跑河间郡,估计也没有时间了,他只得哆嗦着掏出温彦博写给张铉的亲笔信。
  “请将军立刻派人把这封信送给齐国公!”


第614章 大军压境
  张铉的数万大军目前驻扎在河间县,在扫荡了高士达和窦建德,剿灭渤海会后,张铉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安抚各郡县官员、拜访世家豪族,尽快让河北人心稳定。
  而青州军的作用则是继续清剿小股残匪,防止河北再度爆发大规模匪患,十几支各五百人的军队活跃在河北各郡,配合地方官府剿灭小股余匪,这是非常得人心的举动,受到了各地官民的强烈支持。
  河间县青州军大营内,新任监察寻访使宋正本正向张铉汇报各地的官员任职情况。
  宋正本和凌敬是最受张铉重视的两名窦建德旧部,两人都是有大才之人,在投降张铉后,很快便受到了张铉的重用,宋正本被任命为监察寻访使,凌敬则被任命为判官。
  “这是三十六名乡老的联名诉状,控诉高阳县令何璘鱼肉百姓,假借朝廷私下征收重税,其兄长内弟强行霸占良田数百顷,卑职都进行了核实,除了放火烧毁白玉酒肆还查不到证据,其他举控基本上都属实。”
  张铉负手站在帐前,久久沉思不语,良久,他问道:“监察的意思呢?”
  宋正本沉吟一下,缓缓道:“现在河北各郡官员都在关注大帅的一举一动,如果说贪赃枉法,我估计大部分官员都难逃其责,毕竟朝廷已经很长时间管不到河北,大帅掌控河北不久,根基不稳,如果动作过大恐怕会使河北不稳,卑职建议可记录在案,秋后再算帐。”
  张铉叹了口气,“就怕放过他,官场是稳了,却伤了民心,而且给河北官场一个很不好的暗示,治病才能救人,发现病不治,只会误了其他病人。”
  说到这,张铉又沉默了片刻,回头对宋正本道:“我还是那句话,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这个县令可以用别的借口处罚,比如私通高句丽,全家男子皆处斩,财产全部没收,杀一以儆百!”
  宋正本欣然点头道:“大帅这个办法不错,既可震慑河北官场,又不至于引起恐慌,同时也能平息民愤,可谓一箭三雕,卑职赞同。”
  “这件事你去处置吧!行监察之权,我会让高阳县的军队协助。”
  “卑职遵令!”
  宋正本行一礼退下去了,张铉随即写了一份手令,交给亲兵去找罗士信。
  这时,张铉看了一眼旁边一名欲言又止的亲兵,问道:“什么事?”
  亲兵上前行一礼,将一只信筒呈给张铉,“这是徐将军从上谷郡送来,说是紧急情报。”
  张铉立刻从竹筒中倒出两封信,一封竟然是幽州温彦博写给自己的信,张铉不由一怔,他又打开另一封信,这却是徐世绩的信。
  张铉打开信略略看了一遍,他立刻放下信,又打开了温彦博的信,急急看了遍,不由又惊又喜,温彦博希望能为自己效力。
  张铉当然知道温彦博,赫赫有名的并州才子,唐初名相,因为他兄长温大雅的缘故,温彦博也跟随罗艺投降了李渊,却不知道他为何又想投靠自己。
  张铉立刻吩咐亲兵,“速去请房军师过来!”
  张铉又负手在大帐中沉思踱步,温彦博确实来得很是时候,随着自己控制的地盘扩大,他对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
  张铉也曾考虑举行一次科举,但房玄龄委婉劝他,过早举行科举会遭到河北士族的抵制,对他争取河北士族很不利,要等坐稳天下后再考虑公平。
  张铉也认可房玄龄的劝告,隋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推行科举触犯了大多数士族的利益而灭亡,但隋朝的科举却又成全了唐朝,隋朝成为了先烈,而唐朝成为了先行者。
  他和李渊争夺天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才的争夺。
  这时,房玄龄出现在帐门口,笑道:“大帅有重要事情找我吗?”
  张铉点点头,把徐世绩和温彦博的信递给他,“军师看看这个。”
  房玄龄走进大帐,接过信看了看,笑道:“看来要恭喜大帅了。”
  “可现在的问题是温彦博已经被罗艺软禁,我怎么要罗艺放人?”
  房玄龄笑了笑,“办法其实就两个,一个是交换,用资源和罗艺换人,第二个就是逼迫,逼罗艺放人。”
  张铉想了想,问道:“军师的意思呢?”
  “我个人倾向于后者,所谓千金买骨,大帅为了人才不惜大动干戈,消息传出去,对吸引天下人才大有好处。”
  张铉点了点头,房玄龄的建议说到他心坎上去了,这时,张铉又想起一事,对房玄龄道:“上次提到科举之事,虽然现在不适合举行科举,但我觉得招贤却无妨,我们不如在齐郡设立招贤馆,招揽天下贤才,军师觉得怎么样?”
  房玄龄略略沉思片刻道:“如果大帅不在意朝廷非议,倒也可行。”
  “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比起招揽贤才,一点点非议实在算不上什么?”
  “既然如此,大帅尽管施行,我没有一点意见。”
  张铉笑道:“这件事回去再说,逼罗艺放人才是当务之急!”
  ……
  张铉当即下令,三万大军立刻集结北上,三天后,青州隋军渡过了巨马河,杀到了固安县,固安县是涿郡的南大门,一旦固安县失守,隋军便可直接杀到蓟县。
  因此固安县的位置极其重要,罗艺在这里部署了三千守军,由他的心腹大将李行方坐镇。
  就在隋军杀到固安县的同时,罗艺之弟罗寿也正好在固安县督促城池增扩工程,这也是罗艺的决定,与其指望李渊,不如考虑如何自保,抢在青州军北征之前,加固加高几座重要城池便是迫在眉睫之事了。
  罗艺便将这件大事交给了兄弟罗寿,第一批加固城池有三座,一是西面的涿县,一是南面的固安县,再其次便是东面的雍奴县。
  罗寿刚从涿县过来,正好在固安县遇到了青州军大军北上,三万青州来得十分突然,令固安县守军措手不及,罗寿来不及退出,固安县便被团团包围。
  县城内的守军乱成一团,上千名士兵跟随李行方守在东南方向一段缺口内,这段近一里的城墙过于破旧,刚刚被全部拆除,新墙还没有开始修葺,青州军便杀到了城下。
  千名士兵用泥土袋简单堆砌成一丈高的防御工事,士兵们张弓搭箭,紧张地注视着城外的敌军。
  这时,罗寿匆匆走来,紧张地问道:“有进攻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