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女攻略-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谆哥听了更显高兴,道:“赵先生说了,每天学一点,将之以恒,就能吹出好听的曲子了。”
“有道理,有道理。”太夫人附合,“我们到时候就等我们的谆哥儿给我们吹好听的曲子了!”
谆哥连连点头:“赵先生说我学的很快。我过两天就能给祖母和母亲吹曲子了。”
一口一个赵先生,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赵先生。
太夫人看在眼里,微微颔首,待谆哥下去换衣裳,她拉了十一娘的手感叹道:“还好有舅爷,要不然,哪能请到这样的先生在家里坐馆。”
正说着,有丫鬟进来票道:“弓弦胡同的大舅奶奶来了。”
太夫人听了忙道:“快请进来,快请进来!”
十一娘去迎了罗大奶奶进来。“……来给我们十一姑奶奶送团扁和竹簟的。”
家里的姑娘出嫁,南边的规矩,第一年要送团扁和竹簟。徐家什么都有,罗家也就象征性地送了五把团扁,五张竹簟。
太夫人听了吩咐杜妈妈去接了东西,留罗大奶奶吃饭,又让魏紫请谕哥出来拜见舅母,一派热闹。
罗大奶奶趁机给十一娘报喜讯:“你四嫂诊出了喜脉。”
太夫人听了喜出望外:“这就好.这就好!那也是个百伶百利的人。”老人家对四奶奶的印象很好。
十一娘却想起了地锦……又很快把念头压了下去,问起罗四奶奶的情况。
“都挺好的。”罗大奶奶笑应着,一群人去了东次间。
吃了午饭,太夫人歇了,罗大奶奶去了十一娘处。
贞姐儿已经回了二夫人处,文姨娘和琥珀还在对帐。
罗大奶奶看着一怔。
十一娘看着笑道:“一口也吃不成胖子。文姨娘吃了午饭,歇个午觉,下午未正再算也不迟。”又把文姨娘正式引荐给罗大奶奶。
文姨娘本来想把手头一点结尾的算完再说,见十一娘有客,笑着曲膝给罗大奶奶行了礼,退了下去。
罗大奶奶低声问她:“这是怎么一回事?”
“没什么。”十一娘笑道,“让文姨娘来帮着算算帐。”
“你可别糊涂。”罗大奶奶不以为然,“家里的帐目怎么能让她知道。”
“没事!”十一娘道,“这方面是她的长项,找点事她做我也轻松她也喜欢。”不想和罗大奶奶多谈,笑着转移了话题:“五姨娘这些日子怎样?上次去送节礼的时候让宋妈妈去给姨娘问了个安,听说已经出怀了。家里两个有了身孕的,大嫂可就辛苦了!”
“谈不上辛苦!”罗大奶奶笑道,“姨娘那边有六姨娘照顾着,你四嫂那边也有自己的妈妈、丫鬟。”然后道,“这次我来,也是有件事想和你说。”
十一娘见她神色郑重,请罗大奶奶到内室坐下。
“爹的意思,过了夏天就准备回家杭。”她道,“到时候除我和庥哥,其他的人都回家杭去。”
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十一娘还是难掩惊讶:“母亲还卧病在床,姨娘和四嫂又都怀着身子,爹怎么……”
罗大奶奶想了想,坦然道:“以前爹在任上,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可这几年,是进项少出项多。一大家子在燕京这样住着,开销太大了。何况现在爹也想通了,当初柳阁老在内阁的时候,对陈阁老和梁阁老都多有打压,他老人家想入仕,除非陈阁老和梁阁老都致了仕。陈阁老今年还不到五十岁,梁阁老也只比陈阁老大几岁,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决定回乡去了。”
这些事十一娘不是很懂,她沉吟道:“要不要和侯爷商量商量?”
“不用了!”罗大奶奶道,“爹让我跟你说这话的意思,也是帕你请侯爷出面。”说着,她面色微赧,“爹的意思,与其为他操心,不如让侯爷帮你大哥谋个好差事。以后你和谆哥也有个依靠。”
罗大老爷估计是想丢卒保帅。而且罗大老爷要是继续为官,说不定会影响罗振兴的升迁。
十一娘忙道:“嫂嫂放心,这件事我会和侯爷说的。”
罗大奶奶该说的话说出了口,笑着端了茶,和十一娘说了几句闲话就告辞了。
下午文姨娘淮时过来,十一娘问她:“你和琥珀两个人忙不忙得过来?要不要再叫个丫鬟过来帮帮忙?”
文姨娘想了想,笑道:“要是能叫个丫鬟过来帮忙那是最好,要是一时没有合适的,可能要多花两天的功夫。只是不知道夫人急不急?要是急着要,请琥珀姑娘辛苦点,晚上和我再翻翻帐册,也能把这两天的进度赶回来!”
十一娘很喜欢文姨娘这种态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我院子里的丫鬟你随便挑一个。别到时候和我抱怨没人手!”
文姨娘目露诧异。
十一娘笑了笑,叫了竺香进来:“陪文姨娘娘去挑个丫鬟!”自己起身去内室睡觉去了。
文姨娘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
十一娘一觉醒来,已经是申初。知道滨菊陪着贞姐儿在水榭绣花,文姨娘挑了秀兰去帮忙,她微微点头,和竺香挑明天去慈源寺上香的衣裳。
 
第二天一大早,梳了高髻,戴了珍珠发箍,穿了件葱青色素面杭绸衫,白杭绸一尺宽金草虫啄花挑线拖泥裙,手上戴了太夫人先前赏的那串珍珠手链,先去给太夫人问了安,然后带着琥珀、绿云并七、八个小丫鬟、婆子往慈源寺去。
周家早封了大雄宝殿后的门,见徐府的马车虽然不起眼,可驾车的人、随行的婆子却昂头挺胸,不同寻常。忙上前寻问。知道是徐家的马车,有管事模样的人持僵将他们引到后山一个小小的院落停下。
院子里种满了茉莉花。因没到花时,郁郁葱葱一片新绿,煞是招人喜爱。
周夫人备了金茎露,招呼她坐到铺了自带大红锻垫的黑漆罗汉床上。
“他们恐怕要到下午才能来,难得有这样空闲,我们也偷个闲。”小桌上红漆描金攒盒里装着糟鹅掌,煎银鱼,熏鸭脯,酱肘子,白斩肉等下酒菜,还备了两双乌木箸,两个小金莲蓬的钟盅。
她亲自给十一娘斟了一杯。
十一娘道了谢,笑道:“我酒量不佳,等会还要见人,不敢多喝。”
周夫人听了笑道:“这酒没什么酒劲,还不如金华酒。要不然我也不敢拿出来招待你”举杯一饮而尽。
十一娘笑着浅尝了一口。
周夫人也不勉强,和她说起王家的事来。
十一娘这才知道原来王家现在一共有六个房头,二百多人全住在一起。周夫人母亲已经去逝,大嫂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亲戚间的是动都是周夫人的哥哥、镇南侯世子出面。
难怪没有见到过镇南侯家的女眷。
两个人说了半天的闲话,周夫人喝了七、八杯酒,十一娘酒盅里还留七、八分,周夫人正笑她太过谨慎,有小丫鬟进来凛道:“十六公子和十九公子到慈源寺来上香,听说夫人在这里,想来给夫人请个安。”
“让他们进来吧!”周夫人一面让贴身的丫鬟收给桌面,一面和十一娘抱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周夫人身边的大丫鬟是个十分机灵的,闻言笑道:“想来是心里焦急吧?”
周夫人听着笑了起来。
十一娘就避到了罗汉床后立着的屏风后面。
不一会,外面传来两今年轻男子的声音:“侄儿王源、侄儿王泽求见姑母。”
“进来吧!”周夫人声音很是温和。
十一娘从屏风隔缝朝外望。
给周夫人行礼的两个男子一个穿着蜜合色绸杭直裰,年约十七、八岁,一个穿着宝蓝色绸抗直裰禄年约十五、六岁,都是中等身体,英俊挺拔,五官隐隐和周夫人有几份相似。只是前看举手投足间很是沉稳,后看温文尔雅带着几份矜持。
虽然是约好的,可过场还是要走的。
周夫人问起家里的情况来。年轻的那个语言简短,惜字如金,年长的
那个却温和有礼,应答有词,不仅如此,在年轻的那个无语时,他还能笑着和周夫人搭话,活跃气氛。让十一娘印象深刻。
待两人告辞,十一娘娘问:“哪个是王源?哪个是王泽?”
 
第322章攘攘(中)
周夫人笑道:“穿宝蓝色直禄的是王源,穿蜜合色直裰的是王泽。”又问,“你觉得怎样?”
周夫人介绍的是王家十九公子王源。
他是正主子,也不怪他有些拘谨。
十一娘含蓄地道:“两位公子都是一表人才。”
也就是看外表还是满意的。周夫人笑着,随口说起王泽来:“……是个族侄。他父亲从小得了个哮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全靠公中例钱和母亲给人做些针线度日。好在他从小就是个懂事、沉稳的,家里的事帮着担了一大半不说,三姑六婆有什么事他也喜欢帮一把,因此家里上上下下都喜欢。这次十九来慈源身,定是我那嫂嫂不放心,所以特意请他来相陪。”十一娘有些意外。
她见王泽不卑不亢,带着几份磊落,没想到家境此不顺当。他这样的年纪有这样的气度,实属难得。
“十六公子一看就是个妥当的人。”十娘赞道,“难怪要请他来相陪。
“只可惜受了家里的拖累。”周夫人叹道,“他今年开始就没去族学上学,而是跟着家里的管事开始学着管理内务。”十分婉惜的样子。十一娘有些吃惊。
她看王泽对答娴熟,还以为他早已出来做事了。
周夫人看了还以为十一娘是在惊讶王家为什么不资助王泽继续求学。忙解释道:“我们王家虽然子弟众多,也有人科举入仕做到了封疆大吏的。可像十六两兄弟这样,小小年纪就都中了秀才的,也还是头一次遇到。又怎么不希望他能继续求学,为我们王家光耀门楣!”“十六公子是秀才?”十一娘错愕地打断了周夫人的话。
周夫人苦笑着点头:“他和他胞弟去年一起中了秀才!”
“那……”十一娘一开口就知道自已失言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原因,像王泽这样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而且是两兄弟同时考中的,王家岂有不供他读书的道理。
她补救道:“镇南侯府真是人才辈出啊!”
“也要能读出来才行啊!”周夫人道,“为十六不读书的事,我大哥还亲自去了他们家一趟。当着我那哥哥的面承诺.每年从自己的月例中拔出四十两银子来供他们兄弟两人读书。可十六他执意不肯。说自己是长子,父亲患病,理应担负起奉养双亲的责任来。请大哥帮他在府里找个差事。”
说着,周夫人露出几份无奈来。
“也不怪这孩子生出这样的心思来。每年公中的例钱连我那哥哥看病吃药都不够,更别说是家里的日常嚼用。还有两个孩子读书,笔墨纸砚,先生的束修,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却一分钱也不能少。早些年,我那嫂嫂典当些嫁妆,外家帮衬帮衬,这日子也还能住下过。
可自从六年前他外祖父去世之后,他舅舅当家,见我那哥哥是个扶不起来的,渐渐也就少了走动。我嫂嫂怕耽搁了孩子们的前程,针线一做就是一整夜,两年前就熬坏了眼睛,还一直硬挂着。”
十一娘默然。
原来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故事……
而夫人说起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则有些刹不住了:“他也不是信口开河说的这话。一来他是长子,是撑门户的人。他有了秀才的功名,人来人往也没人敢轻瞧他。二来他兄弟今年才十三岁,与其两个人都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还不如他出来做事,即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还可以全力支持弟弟考取功名。”
只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童生到秀才这一级相对要容易一些,可从秀才到进士,却不是三、五年可以做到的。王家能资助他三年、五年,能不能资助他十年、二十年。何况他们兄弟年纪渐长,要娶妻生子,要养家糊口,要奉养双亲,这四十两银子只怕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可如果让周夫人的大哥再多出一点,其他的亲威又会怎么想?会不会因此也要求同样的待遇?会不会因此而得罪其他的亲戚?
十一娘微微点头:“十六公子到是个通透的人。”
周夫人见她理解,松了口气。
毕竟谁也不愿意有个苛刻宗亲的名声!
她想到前几天回娘家时听到的一些事。
〃可惜他舅舅是个鼠目寸光的。”周夫人说着,眉头微建,“他外祖父在的时候,见十六聪明伶俐,又孝顺懂事,想亲上加亲,把他表妹许配给他。后来两家不大走动,这事也就没人提了。去年他们两兄弟一起中了秀才,他舅舅又提起这桩事来。当时我的一个婶婶正帮十六提亲,两家人也对了面,请了媒人,就等着交换庚帖小定了。他舅舅天天上门说,偏偏我那嫂嫂又惦记着想着当年外家的资助之恩,这门亲事自然就搅了。”她说着,目露不屑,“今年开春十六应了府里的差事。我那嫂嫂哭了几场,寻思着这书不读了,总不能在婚事上再亏待这个儿子。东挪西凑了百把两银子,请了媒人去他舅舅那里求亲。结果他舅舅的口风全变了,根本不承认有这事,还说自家的闺女早就定了亲。把我那嫂嫂气得在家里躺了好几天。连前两天外甥成亲都没有去喝喜酒。”
这样的现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