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宜家-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己家娘亲的那么一点事,但实际上还是所知甚少,此时听到崔锦书的话。感到他似乎所知甚详,当时便说道:“表哥,你知道我娘与我爹之间的事嘛?”

    崔锦书轻叹了一声,摇了摇头道:“我必竟那时候是个襁褓之中的孩子,那里知道多少,何况,我自幼是在卢家长大,卢家对此事更是从无人提起,我只是听刘主事略略提过绿萼姨娘与我娘之间的那些情份,对于姨娘为何让赶出卢家,却是甚少人提及的。”

    苏若尘听到这里。也只能叹了一口气,偏生问过苏氏几次,她都不愿意说个明白,问的多了,她也觉得无味,索性也不想再问了,苏诺悠听到这些,也是心有所感,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看见两人沉默了下来,崔锦书却是继续说道:“苏将军家中共有一妻三妾,正妻是长孙无忌大人之妹,长孙氏,”听到这里,苏若尘本来正在喝水,一听到这个人响当当的来历,立时呛的连声咳嗽,崔锦书看她咳的辛苦,只得苦笑着,将自己手里的手帛递给她笑道:“小心着些,一个大家的闺阁女子,还是要学些细吞慢咽,若是这般出乖露丑,只怕在家里难免会受人责罚。”

    苏若尘听到耳里,知道他是为自己好,不由吐了吐舌头,接过他的手帛拭了拭嘴角的水渍,嗅到他的手帛之上还有淡淡的药香,瞧着崔锦书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模样,已是长身玉立,却注定不假寿年,天天与药香为陪,不由心里一阵难受。

    崔锦书只是含笑看着她,瞧着苏若尘把自己收拾好了,这才继续说道:“另外三个妾氏来历也不小,一个赵氏为冀州武邑人,其兄跟随苏将军一同起兵的亲兵将领,后来在乱军之中被万箭穿心而死。所以将军待她自然别有几分恩义,另两位都是太子殿下所赠的美妾。所以便是长孙氏也不敢待她们过恶。不过这几位当中,只有赵氏育有一女,其他人都无所出。”

    “那我娘算什么呢?。”苏诺悠追问了一句。

    崔锦书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然后望着外面的巍巍城壁的剪影说道:“我便是想让将军给姨娘一个定位,所以才至今没有入长安城,我希望,由他亲自来接姨娘回府。”

    “我们不去那苏府,又会如何?”苏若尘听到这苏府里的女人多的可以打麻将了,那还有一点心思去开战,当下便试探了一句。

    崔锦书长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你们若不去苏府,你以为长孙氏会容你们独处在外嘛,若是只有你一个女儿便罢了,可是现在……苏将军娶妻十余年,妻妾几房,伺候的丫环也不少,却没有一个生下个儿子的,姨娘当年是怀着诺悠与你离开苏府的,这件事,府里的老人,苏家的几个兄弟都是知道的,他们能容忍……苏家的长孙如此流落在外?若不将你们接回去,长孙氏必难在苏家立足,可是她心里能愿意因为你们而这般两难。只怕她心里最盼望的就是有一场意外,你们母子三人都逝于其中,虽人人都能猜到些什么,可是谁又会为了几个逝去的人,揭开那一层面皮呢。”

    说到这里,崔锦书悠悠长叹了一声,然后望着那巍巍的城,再说不下去,只是在那轻抚着胸前,他本就力弱,一时说了这般多话,居然有些接不上气之感,苏若尘这才继续接着他的话道:“我明白了,所以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我们如果到了苏府,如果能得到苏将军的庇护自然是最好,若是不能,便只要在那里,长孙氏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我们若是有个什么,她就难逃其责。”

    崔锦书微微颔首道:“姨娘也只是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才愿意去受这份屈辱,否则以她的性子,又怎么会肯回长安。”

    “看来,一直不懂事的人,一直是我。”苏若尘声如自语,却是让苏诺悠听见了,他瞧了一眼自家的妹子,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觉得脸上有些渐渐发热,好一会子,他才说道:“表哥,我要考国子监,我要留在你身边好好学习本事。”

    “嗯,其实表妹也可以考国子监下面设立的女学。”崔锦书淡淡的微笑着,说完以后便瞅着苏若尘,苏若尘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我只怕不行吧,我琴棋书画,没一样拿的出手的。”说到这里,苏若尘的脸也渐渐跟着发热了起来,崔锦书轻笑了一下继续说道:“你若样样皆精又何需你进来学习,但我看着表妹的医学之上应该驳有涉略,国子监下,也设有医科的,只要有所长,便能再加精益。”

    苏若尘听到以后,确实有些兴趣,只要能出去上学,便能少在那深宅大院里呆着,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何况,还能增加一些见识,她自然是愿意的,所以立时向着崔锦书打听了打听这国子监的招生标准,除了年初的考试以外,还可由官员名士荐举,听到这里,苏诺悠与苏若尘一起拿着眼瞅着崔锦书,他无奈的摆了摆手说道:“我不能保荐你们,只能由他人保荐,我可以向祭酒大人说项,收录你们。”

    “呃?”苏诺悠与苏若尘两人同声同气的露出了一副吃惊的样子。

    崔锦书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好了,你们两若是有心,我会去按排一二的。”三人正说着话,那小二已是送上了酒菜,崔锦书立时打趣苏若尘道:“小尘,你且来说说看,这些菜果的搭配,合不合进补之道。”

    苏若尘便开始对菜果之间的相宜相补之道开始解说,听的苏诺悠,只觉得头大如斗,但崔锦书却是淡淡而笑。

    三人吃过饭,为免苏氏等人担心,便也回了入住的客栈,刚到客栈里正听到有人在那里议论纷纷。

    “听说突厥又起大乱。”

    “唉,反正与我们这些百姓也没什么,听说皇上已遣太子殿下还有齐王殿下去迎敌了,他们两都是龙子龙孙,一定能旗开得胜。”

    “唉……”

    “才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呀。”

    “只望着旗开得胜吧。”

    “是呀,是呀。”

    苏若尘知道这个世界与她原来所知的历史已经有些变化了,按照以前的历史进程,这时候早就已爆发玄武门之变了,但现在,还是高祖在位,只是几个儿子怕还是免不了暗下有些争斗,所以这次突厥大乱,太子与齐王只怕是想抢占个兵权,不过这些国之大事,与她也实在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所以苏若尘脑子里这些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

    回到房里,苏氏正在看书,她与苏若尘不同,是正经的大家闺秀出身,这些年虽然受了些苦,但还是坐有坐相,睡有睡态,吃东西也好,举手投足,还是很有规距的。这时候她正坐在直直很有精神的在看书,鄂大娘无所事事的正在那里小歇。

    听到苏若尘进来,苏氏抬了一下头,然后说道:“回来了,桌上给你放着点心,自己洗洗手再吃。”

    苏若尘听着,应了一声,继续说道:“娘。我们马上就要进苏府了,你有没有什么要叮嘱我们的。”

    苏氏愣了一下,最终只是抬头笑道:“到了再说吧,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里变成什么样了。”

    苏若尘虽然心里千般疑问,但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不知道为什么,一提起这些个问题,自家这个娘就是这般那般的,左右也问不出什么来,想想也觉得气闷,便拿起点心说道:“我送去给哥哥和表哥他们尝尝。”

    苏氏笑着瞧着女儿出了门,好半天也没说话,只是手里的书卷慢慢从手中滑落,摔在地上,发出一声轻响,她这才回过神来,鄂大娘原是爬在桌上打顿,这会也醒了,她瞧着苏氏的神色,摇头说道:“你这又是何苦呢。明明心里一肚子的心事,就是这也不说,那也不说,你以为真的烂在肚子里呢。”

    苏氏苦笑了一下,看着门口,轻若无声的说道:“因为,我不知道怎么与他们说。唉,我绿萼一生行事只求无愧,但最对不起人,就是两个孩子,还有苏大哥。”

    鄂大娘虽然听到她在嘀咕着,却是没有听清嘀咕了些什么,只得摇了摇头说道:“万般心事皆在你自己一念之间,我一个外人又好劝什么。”

    苏氏听她说的气恼,却也只是陪笑着,正在两人说话间的功夫,苏若尘也到了崔锦书的门口,她敲了敲门,就听苏诺悠在里面应道:“进来吧。”

    苏若尘一推门,见崔锦书与苏诺悠两人正在下棋,不免挑了挑眉头,凑过去瞧了瞧,崔锦书持白子,苏诺悠持的是黑子,一瞧局面,苏若尘立即看出来,这白子早就布满全局,黑子已是兵败如山倒,不由大笑道:“哥,你输了。”

    “是啊,和表哥下棋,我就没赢过。”

    崔锦书正拿着一只白子在手里把玩着,那白瓷制的小棋子,只在他的指间来回的转动着,发着一阵阵微晕的光泽,执子之人却在这时候微微笑道:“下棋之道讲的是定式、布局、占地,围于心算,要能在百步之内,料定对手所布之棋,方为大胜,你只讲兵来将挡,水来土演,我不动,你也不知道如何择时而动,那里能胜的。”

    苏若尘听出他是在借棋道敲打苏诺悠,却是没有应话,就在这说话间的功夫,又听到敲门之声,苏诺悠又一次包办了主人家的义务,大声说道:“进来。”

    只见卢双推门而入,苏若尘也是神色一凝,卢双却是先与众人见过礼,方复说道:“少爷,我进城以后打听了一二,苏将军已经几日不曾回城内了,一直住在城外的驻军大营,为远征做准备。”

    崔锦书眼眸微微一敛,便说道:“那请王校尉过来一述。”

    王七郎等人本来就是没甚主见,临行之前苏定炎让他们一路护送苏氏一家,路上行程按排都听崔锦书的,所以他们就一门心思只听崔锦书的,便是到了这万年镇上,眼看长安遥遥在望,崔锦书让停下来歇歇,他们也没听出一句异议。

    这时候听到崔锦书有请,王七郎赶紧便跑了过来,门也不敲,就冲了进来说道:“崔少爷。”

    “王校尉,是这样的,我们都受托与小苏将军,要将苏将军的家人送到长安,但现在苏将军并不在府上,你看是不是你去军中将此事禀报与苏将军,由他再行安排。”

    王七郎听了话,二话不说即时便启程去了驻军大营,确实是令行如山。

    听到苏烈即将出征的消息,崔锦书的脸色就有些微变,好半天他突然像下定决心般的望着苏诺悠说道:“表弟,这般好的武艺,可曾想过从军。”

    “呃。”苏诺悠愣了一下,他不过才是十三岁大小的孩子,虽修习武学,想的只怕最多的就是谁敢欺负我,我扁他,那里想过其他的雄心大志,唯一想的也只是科举考试,下意识里来说,他从来不曾想到过从军。但这时候听到崔锦书的话,他立时明白这是一种他说出来的建议,所以苏诺悠真的开始想想这事了,但不等他说话,苏若尘已开腔说道:“这军队里的万人生死,一个人的武力便是再强也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强大的是团队的合作,哥哥从未上阵,要是有个万一,你让我娘怎么办。”

    崔锦书敛了一下眼眸,轻声说道:“若是表弟跟随在苏将军身侧,我想苏将军定然不会让他受到什么损伤,这一次突厥因为内乱缺少草粮,才造成惊扰我大唐边境,为的只是夺抢米粮,无粮之军又何可惧,我大唐趁式而去,占尽天时,地利必会大胜而归,到时候论功行赏,表弟或许就能有功名再身,便是没有得到功名,只要表弟在苏将军身边经过一番战火的洗练,这份历练也是万金难买的。”说到这里崔锦书长叹了一口气,瞧着苏若尘说道:“不过,你说的对,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未曾想到姨娘的想法,一切还是等你们自行思量一番吧。”

    “表哥,我也不想在那个人身边捡些什么功劳来换功名。”苏诺悠本来已是有些意动,但此时听到崔锦书的分析,却是又不愿意了。

    崔锦书听到他们兄妹两人的话,只是一声长叹再无他言。

    苏若尘瞧见他的样子,心下却又细细品味了一番崔锦书的分析,立时感到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古来将士出征,只有兵士死以千百万计,可是若非大败,一般将军都是无事的,苏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会着意护持一二,何况苏诺悠武功确实不弱,若是他真立了军功,那以后便是苏家的正室夫人也不好再消遣他们了。想到这里,苏若尘又瞅了一眼崔锦书,见他一脸疲惫之色,而苏诺悠也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告辞出了屋,转身回了自已房里,瞧见苏氏也在发呆。

    苏若尘走过去,倒了一杯水,递到苏氏身侧,这才坐下,苏氏看了她一眼,便道:“坐下说话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