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军心涣散的流民大军立马崩溃,个个争先恐后的转身亡命溃逃而去,谁也提不起抵抗的决心了。
看到这里,吴三桂大喜,这时候不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吗?也不管什么阵型了,下令全军压上,就连弓箭手也提着武器上战场收割军功去了。
而这时候流民围攻的县城城门大开,许多胆大的百姓纷纷举着各种农具杀出来城来,场面顿时更加热闹起来。
☆、第八十八章 李自成的大败(3)
吴三桂望着这热闹的战场,脸上不由得得意笑起来,这种痛快淋漓的战斗,让吴三桂心里特别感觉远在京师的李从年。
要不得李从年派人给吴三桂送来这些火箭,还有新发明的掌心雷,恐怕他也不敢托大,带着一万人多人就敢往流民的包围圈里钻。
吴三桂编练新军的办法,和李从年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吴三桂把这些招募流民士卒家属安置在了南方,让当地地方官监视,当着人质。
所以吴三桂手里的新兵不是为自己厮杀,而是为了家人战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吴三桂的聪明来,因为他没有时间像李从年那样,教士兵们读书写字,只能采取钱赏和人质胁迫了。
“侯爷到!”随着一声唱喝,严明连忙从遐想中回过神来,只见他正了正身子,站起身来望着大堂外望去。
在监察司衙门里,作为锦衣卫关外密探的严明,这次会到京师向李从年汇报关外的军情,这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交代下来的。
李从年放下手中的马鞭,刚刚他出去骑马了。来到京师这么久,不骑马他就觉得浑身难受,山东平叛的消息传来了。
李福生果然不负众望,他以了迅疾不及掩耳势,在孔有德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他堵着了登州城,除了耿仲明带着几千残兵,逃到了辽东之后。
孔有德和那些乱军将领死的死,投降的投降,曾经闹腾得厉害得山东叛乱彻底平息了。
解下来时间里,李从年准备先辅佐崇祯皇帝整理朝政,舒缓民间土地被兼并所带来的内乱。
只见大堂里,一个身穿汉家书生服饰的中年人站在大堂里。只见他面目平常,给人一种看过之后就忘记的感觉。
这个严明就是锦衣卫在关外安排的密探,只见这名使者,双目正炯炯有神的打量着自己。
自从锦衣卫一分为二之后,李从年掌握着国家内部的情报机关,而锦衣卫却成为国家的情报机关,这两者的分离,逐渐打消了锦衣卫专权的土壤,使锦衣卫彻底走上国家机构的道路上。
而监察司也因为接受锦衣卫在国内的情报网,对各地的平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抱歉抱歉,好久没有骑马了,让严先生久候了,是李某人怠慢了!来人!给卫先生上茶!”李从年在李默的陪伴下,大步来到严明跟前,双手抱拳朝他道歉。
“哪里,哪里,侯爷客气了,属下这次来是奉了指挥使大人之命,前来为侯爷讲解关外的局势的。”望着李从年那和蔼,绝不做作的神情严明脸上有些惶恐的施礼道。
看来干情报工作的人,只有长得越平凡越好,不然太过招摇显目反而会坏了大事。
“你客气!眼下皇太极有什么动向没有。”李从年眼中打量了下这个严明,心里满是满意,嘴里问着关外的情况。
“这短时间,后金方面方面毫无动静,皇太极支持大凌城大败之,一直就躲在他的皇宫休养,而且那些鞑子勋贵们,似乎对皇太极很有意见。”一听到自己的本行。
严明在也忍不住滔滔不绝朝李从年解释道。根据严明汇报的情况,李从年大概也明白了皇太极的处境。
他现在威望大损,表面上皇太极作为一个大汗,在后金说话那可是一言九鼎的,可真实的情况却是,内有四大贝勒牵制,虽然皇太极自从上台后就一直想要削弱四大贝勒手里的权利。
☆、第八十九章 关外探子
第八十九章 关外探子
奈何四大贝勒德高望重,在后金这个强盗集团里地位稳固,要想削弱他们手里的力量,就必须使用软刀子,一滴一点细磨他们手里的权利,否则只会引起三大贝勒的反抗。
可是现在皇太极在大凌城的大败,让他的威望降到了对低点,以往那些贝勒还能忍气吞声,可是现在各旗损失的怨气恐怕都要算到皇太极的手上了。
“那鞑子在近期有什么军事目标没有?”李从年脸上思索着朝严明问道。
“没有”严明想了想,嘴里答道,他也觉得鞑子太过反常了,要知道这次鞑子吃了这么大的亏,却竟然没有什么迹象和反抗的举动,作为多年情报工作的严明,心里满是疑惑。
“那好!你先下去休息吧!”想了半天的李从年,知道为什么皇太极还没有动静,原来他是想平定内乱。
“是!”严明双手抱拳退了出去。
“对了!那些银子运到永城没有。”李从年朝旁边的李默问道。“已经运到了,这是徐军师传来的飞鸽传书。”李默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李从年道。
当初在大凌城的时候,王大虎的破虏军发现了价值三百万两的黄金和珠宝,这些东西李从年并没有拿出来,而是让破虏军运往永城,作为安置流民,招募新兵之用。
这并不是李从年贪心,而是李从年觉得这些银子拿出来大家分掉,不过一个才得几两银子,可是如果用着些钱去练兵,去屯田,那自己能招募多少的兵,存储多少粮食啊!这也是为什么李从年不把缴获银子拿出来的原因。
“对了!我们派下去乡镇组建各村义勇队的情况,怎么样了!”李从年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这个,有些困难!”李默脸上有些迟疑,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你也学会这么扭捏了!像个娘们似的!难老子是能吃了你不成”李从年白了李默一眼,这家伙什么时候学会说话吞吞吐吐了!
“主要是有些兄弟去到人家乡镇,抢夺财物,侮辱妇女!所以......”李默见李从年这么说,徐徐倒出了话语。
原来李从年为了壮大明的军事力量,从明军里抽调一些伤残的士兵退伍到各乡镇,组建义勇队,毕竟现在明军的军事力量还是太弱了。
他不想动用来野战部队做别的事情,如果义勇队成立了之后,李从年就可以从后勤,杂事里征召更多的青壮来!。
原本李从年想来,让这些受伤不能当兵的明军士兵,下乡去组建义勇队,一来能让这些士兵有个归属,二来也能发动百姓们,参与到保家卫国的行动中来,壮大明军事的力量。
从后世来的他,当然明白人民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
可没有想到,这些退伍士兵中的几个败类,竟然见钱眼开,抢夺财物侮辱妇女,这和鞑子有什么区别,这些士兵破坏了明军在地方上的名声,那些老百姓无不咬牙切齿道。
“杀!都杀!这些败类不仅破坏明军的声誉和形象,也让老子的脸都给丢尽了!刘明,你说这样的人该不该杀!”李从年义愤填膺的摔掉桌子上的碗,怒气冲冲的朝站在一旁的刘明冷笑道!
“杀!将军,属下认为,这些人死有余辜,应该杀无赦!”刘明冷冷站在李从年的身边满目森然。在他口中仿佛那些犯事的士兵,不过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一般,刘明语气里根本就没有感情存在。
在忠义军中,如果说最让人害怕的,那么莫过于军法司的人了。
这些身穿黑衣头军帽,右臂佩戴着特制三条白色条纹的执法军士,每一个人都和他们的老大刘明一样,整天绷着个脸,好像谁欠他钱似的。
只要有犯事的明军士兵被他们抓到,不死也脱层皮。而且这些执法军士一点人情也不认。
所以在明军中,刘明的恶名可以说是小儿啼哭的类型,军法司是李从年根据后世军队,搞出来的宪兵队,由李从年直接管辖,而刘明就是军法处的副校尉,负责具体事务。
听见刘明的话,李默在心里打了个寒颤,看来这些犯事的家伙,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自从军法处成立后,就杀过无数触犯军法的士兵,而刘明也被士兵们称作是暗夜屠夫!
刘明听见这个称呼,似乎反而很高兴。李默听李从年讲,这个刘明,祖籍山东人,原本也是个小康之家,家里还有几十亩土地。后来鞑子入侵,他全家都被鞑子杀了,刘明一气之下投奔了忠义军,被李从年看中,当了明军的军司副校尉。
看到军法处的好处,李从年奏请崇祯在京师架设了一个新的部门,军法司,专门管理军人的军纪。
这个属于监察司的部门,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处理军人的违法乱纪就不下数十次,起到了很好的维持军队法纪的重要作用。
“不错!这些家伙,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把这些败类的人头,传阅三军和各乡镇,我要让所有人都都知,只要触犯了我大明的军法,不管是谁,我李从年绝不留情!”
想到李从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是!”刘明满目森严朝大堂外走去。
☆、第九十章 侯府生活(1)
第九十章 侯府生活
天空中的太阳刚刚露出半个脑袋,在它周围的云彩因为金黄色光芒的照射下,散发着迷人的彩霞,在初生的朝阳沐浴下,位于京师宽大的院子里,作为镇北侯府邸的这座宅院,据说还是信王时候的王府。
这座高贵大气的昔日王府,如今成为了显赫一时镇北侯李从年的府邸,本来李从年住着吴襄送给自己府邸,却因为崇祯的一道圣旨,他只得从原本的府邸搬到了这个新的侯爷府
此刻在侯爷府的后院里,闻名天下的镇北侯却穿着一身白色的内衣,嘴里正缓缓的呼着气,满脸平静的对初生的朝阳,眯着眼睛,慢慢挥舞着手里的钢刀。
自从李从年发现自己的来到大明之后,特别是大凌城的以明军胜利之后,整个历史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李从年原本的认知,发现事情的发展,根本就没有按照李从年原本设想好的计划前进着。
对于那些朝政的改革,或许会有人认为李从年的那些改革,都是胡闹,根本不符合历史规律的,可是说这话的人忘记了李从年所处的时代。
现在大明可以说正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大明如果再不改变的话,就有可能走向覆灭。毕竟在华夏的历史上,有个哪个朝代能在内乱和外敌入侵,天灾人祸的双重冲击下而不覆灭呢!
在原本的历史上,如果不是崇祯逆天而行,苦苦支撑大明的天空,大明恐怕根本就无法撑过十几年才被李自成所灭呢!
所谓时势造英雄,而在这种时局大变,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李从年的出现,无疑让那崇祯看到了挽救大明的希望,在这条道路上谁敢阻挡崇祯,就是和天下作对,和崇祯心里那拯救大明的热血作对,这样的人崇祯对付起来是不会心慈手软的。
古人说匹夫一怒血贱五步,将军一怒浮尸千里,而天子之怒却是伏尸百万,血流遍地。虽然在这个时代文官集团的力量已经可以左右朝政,可是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谁又敢触身为帝王崇祯的眉头呢!除非这个人不想活了。
在封建社会,有皇帝的支持做事,和没有皇帝的支持做事,往往会形成两个相反的结果,当初张居正就是在万历的支持下进行改革,可也因为长大后的万历不再支持张居正改革,让名响大明的万历新政在运行了十几年就胎死腹中。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张居正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改革是伤害大多数同僚的利益,那些官员士绅怎么会同意这些改革呢!
如果不是崇祯的支持,李从年哪里来的胆子敢进行这些改变,虽然是为了华夏未来的命运,但是没有崇祯无限的信任话,李从年在朝局上根本寸步难行,恐怕他的小命都不保住,还谈什么改革。
而在李从年原本的想法里,他打算当个明末的军阀,操练新式大军和鞑子厮杀,挽救大明做一个力挽狂澜名将。
☆、第九十章 侯府生活(2)
可是事情的变化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现在不仅他成为了原本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镇北侯,成了崇祯的左膀右臂,协助崇祯处理朝政,而吴三桂和祖大寿也分别被封为侯爷之位,被崇祯安排在南方和辽东。
这在原本大明的历史上,这些东西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或许因为自己的出现,打乱了历史的进程,让原本的历史走向了另一条支线。
对于这一点李从年心里茫然一片,他不知道这个历史的改变是好事是坏,李从年只知道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在也不能回头了。
而且当李从年看到那些用繁体字书写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