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武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掌武唐- 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念诵完毕,陈天掏出了一应事物,叮嘱道:“陆总管,此乃调兵龟符,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印信,还请你收好之后速速赶去荆州。”

  陆瑾没想到朝廷居然让他前去领兵,倒是说不出的意外,心头也是为之一沉。

  倘若他前去领军,那么何人能够前去拯救太平公主?这不是分身乏术两难么?

  见陆瑾并没有接旨,而是一个人站在那里脸色甚为难看,陈天不禁惊声问道:“怎么?莫非陆总管有什么问题不成?”

  陆瑾心知现在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而非儿女情长的时候,只得闷闷不乐的点头道:“陆瑾接旨,还请贵官回去禀告太后,微臣一定会不负太后期望,协助李孝逸大军平叛。”

  陈天满意的点了点头,告辞而去。

  陈天走后,陆瑾陷入了沉思当中,一时之间竟不知怎么办才好。

  陆长青明白他的心事,忽地正容言道:“七郎,为兄有一个要求,请你务必答应。”

  陆瑾恍然回神,苦笑道:“表兄何须如此,但说无妨!”

  陆长青面容严肃的开口道:“如今朝廷让七郎你前去荆州统军,你自然不能前去扬州,倘若七郎你信得过为兄,我陆长青一定会拼了性命不要,也会将太平公主殿下救出来。”

  陆瑾闻言一愣,却是暗暗叹息。

  他从来不会怀疑自己这位表兄的勇气,也明白他是真心实意想要前去扬州救出太平,但陆长青空有武勇,却缺少谋略计策,陆瑾如何能够放心将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他?

  似乎看出了陆瑾的犹豫,陆长青慨然开口道:“为兄也知道自己势单力薄,这样,我邀请金靖钧一并前去,以他的能力必定能够与我相铺相成,完成这桩大事。

  对于金靖钧的能力,陆瑾倒是非常放心,然而潜入扬州城解救太平公主可是危险至极,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危,他怎么能够置金靖钧于险地?

  此番心念还在心头闪烁当儿,一个清朗的声音已是响彻在了正堂之外:“大郎说的不错,不管是何事,我金靖钧都愿意一并前去。”

  陆瑾惊讶转身,却见金靖钧已是站在了正堂之外,年轻俊朗的脸膛上闪动着坚定之色,开口解释道:“得知七郎你平安返回吴县的消息后,我便急忙忙的赶来了,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衬,直接说便可。”

  没料到说曹操曹操就到,陆长青登时就大喜过望,立即将太平公主身陷扬州,以及陆瑾分身乏术难以亲自前去的困境对金靖钧说了。

  金靖钧剑眉猛然一轩,想也不想就开口应承道:“既然如此,七郎,你大可将此事交给我和长青兄便可,若是不能救出太平公主殿下,我们提头来见。”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扑倒男主好饥_渴!!在线看:!!


第九八三章 抵达荆州

  陆瑾心知金靖钧乃是说的出,做得到的人,望着他严肃认真的脸膛,感受到他慷概仗义之风,陆瑾只觉心内酸酸热热,激流涌动,生出了一股感激之情。

  他知道若是自己开口拒绝,只怕会伤了金靖钧陆长青之心,他俩一人是他的儿时好友,一人是他的血亲表兄,实在用不着谦逊客套。

  深深吸了一口粗气,陆瑾点头正容言道:“那好,解救太平的事情就拜托两位了,还望两兄能够谨慎从事,既要顺利救出太平,亦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金靖钧和陆长青相视一眼,肃然颔首。

  军情紧急,陆瑾不便多作停留休憩,匆匆的看了尚在熟睡中的爱子陆俊彦一眼,又前去外祖父那里辞行,立即跨上战马,孤身一人朝着荆州而去。

  原本苏州刺史郭静贤想要派遣一队骑兵护送陆瑾前去荆州,但陆瑾念及人多反而招摇,也就拒绝了他的好意。

  午后出城,陆瑾挥动马鞭纵马如飞,黑马粗健的长腿踏着官道的泥尘,带起了一卷尘屑,如同一道黑色闪电般速度飞快。

  陆瑾深知从苏州到荆州不下数千里,光靠骏马的脚力,自然是吃不消,所以必须另寻他法,乘船而去实乃最后的良策。

  从苏州出发后,陆瑾拐道西北抵达了润州,径直进入了江宁县。

  润州离扬州只有一江之隔,目前扬州叛乱如火似荼,李敬业叛军更是在长江北岸蠢蠢欲动,故而整个润州都是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好在润州刚刚到任的新任刺史李思文乃是武将出身颇有军略,在得知徐敬业反叛之后,立即征召润州境内的驻军以及民夫,加固城池壕沟,修葺守城器械,摆出了一副坚守的姿态。

  陆瑾心知自己此去荆州最好能够得到润州刺史李思文的帮助,故而亲自前去刺史府拜访。

  然而还未来到刺史府,一则街边偶然听来的消息却让陆瑾彻底呆住了。

  “什么?润州刺史李思文竟是叛贼徐敬业的二叔?”

  正在与街边百姓议论不休的好事老翁转过身来,一脸神秘的低声道:“少年郎难道还不知道么?李刺史正是英国公李勣的二子,也是匡复上将李敬业的亲二叔啊。”

  陆瑾怔怔然矗立,顿觉形势麻烦了。

  好事老翁叹息一声,继续言道:“只怕待到匡复军攻入润州,咱们的李刺史便会不战而降,哎!整个润州也将脱离朝廷的管辖,归为匡复军的地盘了。”

  陆瑾默然半响,立即终止了前去找李思文帮忙的打算,因为他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若是朝廷大军还没有与匡复军接战,他这个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就落入敌手,那对朝廷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故此,陆瑾立即折转离开,出城前去扬州码头找得了一艘前去荆州的商船,顺着水路向荆州而去。

  足足过了整整七日,商船方才抵达了荆州江陵县。

  陆瑾下船之后来到荆州水师驻防之地,上得一处土丘手打凉棚遥遥观望,一片辽阔而又壮观的水师大营立即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可见夕阳之下,大江岸边停泊着大小不一的各式战船,密密麻麻相连成片巍然壮阔,船头旗幡翻飞,樯橹林立,归巢的群鸟绕着密密麻麻犹如长矛般的桅杆飞动不止,一阵阵连天号角声呜呜咽咽的传来,倍显苍凉壮阔。

  望着已经算是自己部下的这支水师,陆瑾大感心情澎湃,止不住高声赞叹道:“荆州水师果然名不虚传。”

  陆瑾说得的确不错。

  中原大地历来重视步卒骑兵,而轻视水军,但是在这条可以称得上为天堑的长江,步卒骑兵却是用处甚微笑,只有水师才是克敌制胜的唯一力量。

  昔日赤壁之战时,枭雄曹操也是先拿下荆州,获得了荆州水师之后,大练水军,方能鼓足士气逆江而下与孙吴决战。

  而后来东吴挟赤壁之战胜利,用无敌于中原的水师锁长江天堑数十年,让魏国不敢轻易南下,成就了三分之势。

  目前大唐水师亦是采取的府兵制度,水师军卒都是平日操练,农时耕耘,与步卒骑兵一般无二。

  然若论水师分布,中原的每条大江大河多多少少都有一些。

  不过真正最是精锐的水师,却是分布在大江之上。

  总的来说,驻扎于扬州长江流域的扬州水师在整体实力上,要强于驻扎在荆州长江流域的荆州水师。

  这与兵员实力和将帅能力无涉,主要是扬州大都督府大型船舶较多,配备也较为充足,而且扬州水师还负有近海作战之事,昔日刘仁轨痛击东瀛的百江口之战,所用的便是扬州水师。

  如今扬州水师已经投靠于匡复军的麾下,朝廷能够用的也只有相差多矣的荆州水师,不能不说诚为憾事。

  陆瑾虽然从来没有带领过水师征战,但是他已经将裴行俭遗留下来的兵书以及那本揣摩通透,相信略加适应,理应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不知不觉中,夕阳沉入了青山之下,天色已是渐渐黑暗了下来,陆瑾却没有下山前去荆州水师军中的打算。

  因为在他还有一件更是重要的事情去做,甚至在他心中,这件事情比当下的叛乱更让他牵挂,也只有理顺这件事情,他才能够更好的统领军队作战。

  驻马思忖良久,陆瑾拨转马头双腿用力一夹马腹,胯下那匹神骏矫健的黑马已是心领神会,长身嘶鸣大战四蹄,载着他朝着北方而去。

  荆山,位于荆州西北,汉水西岸,整条山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横亘在房州与荆州大地上。

  时当仲秋,荆山山脉黄叶飘落,郁郁葱葱,在万里无云的天际下恰如一条苍黄的巨龙,连绵起伏直达天际。

  凭借着昔日的记忆,陆瑾走马如山,在弥漫着最后阳春气息的河谷中悠悠慢行,见那秋虫低鸣,鸟雀飘飞,听那流水淙淙,林涛阵阵,不禁生出了想要隐居在此,著书立作的心思。

  


第九八四章 行路当中

 然而,是非人愿。

  现在还有一大堆麻烦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家国之忧、自身之事一件件纷繁复杂,岂能容得他隐退?

  暗自一声叹息,陆瑾抓紧了坐骑缰绳,沿着河谷溪边缓辔走马,待到夕阳西下十分,一座在群山中不高不大,不险不峻,不奇不怪的普通山峰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历来隐士高人,都喜欢占尽风光妙绝之地为隐居所在,盖因山峰之奇秀,水流之壮阔,可以陶冶隐士情怀以及为人情操,故而才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说。

  不过,陆瑾的这位学富五车的恩师偏偏是一个怪人,他虽然也喜欢山水,但却从来不会沉迷其中,所选的隐居之地更是普普通通的山峰,任谁也不会料到当时儒家大儒,孔子直系子孙的孔志亮居然隐居在这里。

  悠悠思忖间,陆瑾已是来到了山脚,坎坷难行的羊肠小径出现在眼前,山上不能骑马了。

  陆瑾翻下马背,整理马褡裢简单的收拾了几件事物,这才缓步上山。

  这条羊肠小径既窄又险,有一段路几乎都是贴着山壁在走,若非步履矫健者或者山中那些熟悉山道的樵夫,寻常人何敢走这样之路。

  对于陆瑾来讲,此路走了不下数百遍,故此特别熟悉,油然记得昔日练习武功的时候,裴道子为锻炼他的耐力以及毅力,曾要求他每日往返山路一趟,而且用时不能超过一个钟头。

  也就是因为如此缘故,走起此路来,陆瑾可以算得上的健步如飞了。

  就这般疾行小半个时辰,陆瑾额头已是微微冒出了细汗,他稍事喘息了一下稳定心神,大概估算了一下,发觉只剩下里许之路了,应该能在天黑之前赶到老师隐居的茅庐。

  正欲继续前行,一阵山风带着草木的清晰气息掠过大地,带动林木起伏似浪,好似太平公主温暖的纤手轻轻拂过了他的脸庞,也使得他周身上下大感惬意凉爽,不自禁的闭上了眼睛。


第九八五章 面见恩师

  颤抖着双手推开了院门,陆瑾脚步缓慢的走了进去,环顾四望,种菜的那片洼地似乎缩小了不少,想来也是因为他离开的缘故,师傅与裴道子再也不用多种蔬菜。

  而在茅屋之前,昔日时常攀爬玩耍的那棵桑树已经长高变粗了不少。

  陆瑾知道这颗桑树曾经乃是他们师徒重要的经济来源,树枝可做手杖,可做良弓,可为剑鞘剑柄,每每拿到市集上贩卖,就可以换得笔墨纸砚等事物。

  看到居住多年的草庐依旧清贫如斯,陆瑾的眼眶慢慢湿润了。

  以老师儒学大师的绝世文才,以及在士林中的崇高地位,不管是走到何处,都能够成为人们高山仰止的对象,即便入阁登堂成为宰相,也不在话下。

  可是老师就因为不满武后摄政,奸臣当道,选择了挂冠而去离群索居,这份坚守,这份执着,这份傲骨,实在太难得了,也是当今许多名儒所或缺的。

  便在陆瑾悠然思慕之际,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伴随着一盏摇摇晃晃的油灯从里屋走了出来,熟悉的苍老嗓音豁然入耳:“谁在哪里?”

  陆瑾浑身一震,抬眼望去,只见一个黑衣老者正站在台阶上淡淡发问。

  他斑白的头发在头顶结成发髻,一道细长的眉宇,脸上布满了沟沟壑壑,颌下一缕长须当胸飘拂,锐利的双目依旧犀利如剑,正是陆瑾的老师孔志亮。

  因现在天色已经黑透,孔志亮才没有看清站在院内之人乃是陆瑾。

  “恩师……”

  陆瑾颤声言得一句,疾步而上,对着站在台阶上的孔志亮已是当头一个大拜。

  孔志亮身子一抖,面上露出了无比惊讶之色,惊声一句:“七郎……”连忙快步下阶将他扶起定眼一看,眼眶立即就红了起来。

  陆瑾泪流满面,请罪言道:“恩师在上,请恕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