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官人- 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少游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到底想做什么?
  韦玄贞并不知道,他更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秦少游在他的大营,除了和那些都督们扯皮,似乎对于兴修水路,开拓运河更感兴趣。
  ………………………………………………………………………………………………………………………………………………………………………………………………………………………………………………………………………………………………………………………………………………
  用蜀锦绘制的地图,就这么铺开,秦少游站在这幅经过许多人花费了无数心思和精力绘制的地图显得很是满意。
  他虽然对于后世精确的地图没有太多的概念,可是至少他非常清楚,这个地图,已经十分接近于他在后世的地理认知了。
  这应当是这个时代最精确的地图,而且没有之一。
  每一条行政的边界,几乎都用白线隔开,因而各镇、各州、各县,都非常直观的出现在秦少游的面前。
  淮南淮北以及荆襄七镇,下辖四十二州,一百三十县,如今尽都收入囊中,显然,这只是第一步,虽然已经派驻了一批官员,可是秦少游非常清楚,自己在那里的统治基础依然非常的薄弱,固然那些都督们肯为秦少游效力,可是这并不代表,这些人完全可以死心塌地。
  想要绝对的控制,首要的问题就是交通,当从洛阳到那儿往返也不超过半月时间的时候,当那儿的消息在三四天就能送达,并且洛阳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进行反制的时候,这些才真正是秦少游的囊中之物。
  当初的秦始皇将分崩离析的天下用驰道连接起来,这才奠定了大一统的格局,而现在……秦少游则需要用运河将各镇连接起来,用更迅捷的设施,才能将这七镇彻底的控制在自己手里,甚至,某县出现变故,不需要一个月之后朝廷才能知情,几个月之后,才能彻底平息事态,这显然对于秦少游来说,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分封制的基础,来自于交通的不便,而较为松散的郡县制靠的是驰道,那么,秦少游将自己的统治力量侵入各县各亭各乡,就需要更便捷的工具。
  因此,运河不只是促进交流和商贸,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形态的改变。
  大举修建运河,已经势在必行,这几乎是神策府甚至是议事堂的共识,可是如何修,修到什么程度,准备花费多少钱财,又准备征募多少人力,才是所有人争论的关键。
  显然这种博弈已经开始,最先哭穷的自然是神策府,王据的意思十分明显,他现在很穷,最多今年也就挤出两千五百万贯来,显然议事堂对此是极为不满的,尤其是那些浑身打了鸡血的商贾,显然认为这远远不够,七镇有人丁两百余万,这就意味着,一旦将他们容纳进来,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有了更加充裕的劳力,有了新的商机,也有了更多提供原材料的土地和山岭。
  只是运河若是修不到那儿,或者说,运河的进展缓慢,这些东西想要利用起来,就不太容易了。
  因而几乎议事堂所有人都是疯狂的开拓运河派,当然……最重要的是修筑运河毕竟花的不是他们的钱财,能得到便利和好处的却是他们,这也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
  议事堂那儿,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神策府大可以为此发债,利用钱庄,来修筑运河,甚至有人提出了大胆的建议,索性发债一亿贯,各县的运河同时开建,提出这个建议的议员,据说是做铁器买卖的,居心可想而知,一旦到处开拓运河,所需的工具就是天文数字,想想看,这神策府需要征募多少民夫,又需要准备多少铁质的工具。
  这人不是东西啊。
  秦少游都被吓住了,敢情这位仁兄为了做他的买卖已经疯了。
  一亿贯,加上各种利息,天知道是多少的数字,神策府显然这是要准备日后破产的节奏。
  这种冒进的事,秦少游当然是不敢做的,他的心理数字大致维持在五千万贯左右,再加上神策府能挪用的两千余万贯,几乎可以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将七镇的人口主要聚集地联通起来,只是这个事刻不容缓,必须让杨务廉这个大包工头赶紧的先把各县勘探起来。
  运河修了这么多,杨务廉对于修筑运河的事已经更加得心应手,想必这并不是什么难题。
  ………………………………………………………………………………………………………………………………………………………………………………
  刮了很大的风,停电了一下午,悲剧。
  (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九章:三军奋勇

  
  这么多些年来,万事开头难,起初的时候,在孟津时可谓创业维艰,处处都要秦少游亲力亲为,可是如今,许多事便都水到渠成。
  比如修筑运河,现如今在洛阳和孟津,有了杨务廉这样主持了无数大工程的天下第一字号包工头的存在,秦少游只需要将钱准备到位,就几乎可以做自己的甩手掌柜了。
  更何况,杨务廉下头,经过这些年早已培养了一窝徒子徒孙,个个都是土木的好手,这些人开枝散叶,再加上这些年土木这一行的各种景气,不知吸引了多少青年俊彦扎进土木工程中去。
  譬如太平学关于土木的专科,几乎是各科中最热门的,不少人都肯将自己的子弟送入其中,因而关于各种土木工程,秦少游这儿确实积攒了太多太多的经验,修建运河,早就不再只是挖河这样简单,这里头牵涉到的东西极多,而这些,却已不必秦少游来操任何心了。
  这也是现在秦少游能够做到轻松写意的原因,那个曾经蹒跚学步的婴儿已经成长,如今,已经自成一体,内部的运转,已经开始渐渐有了规律,而且也有越来越多自觉维护它的一群利益既得者。
  既然大军驻扎于此,自然也不能闲着,那么索性就在此练兵吧。
  十几万大军,几乎每日都在操练,对于函谷关内的敌军,几乎是视而不见,因而关隘上的守军就不禁有点儿头痛了,因为每日天刚拂晓。便是操练的口号声哗哗啦啦一片,最可恶的乃是那火炮的轰鸣,偏偏秦少游奉行着关东人不打关中人的方针,这炮口却绝不对准关隘之上,除了吵闹,关隘上的人倒是不必担心。
  最最可恶的,便是到了饭点的时候,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只能维持早晚两餐,所以根本就没有午餐之说。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城楼上的禁军,勉强伙食还算可,虽然不可能杀猪宰羊,可是这大米白面却还是有的。
  偏偏他们是吃两顿,吃的是两顿啊……
  一到正午的时候,关隘下便升上了炊烟,紧接着,那些通过运河运输来的无数的牛羊便开始烹宰起来。那一股股的肉香,一下子飘散开,便是这关塞上都是浓香阵阵,这肉香味勾起了所有人肚子中的蛔虫。许多卫戍的人便感觉自己要把持不住了。
  显然清早的炮声,还有那刺鼻的硝烟若算是折磨的话,那么现在……更是一番致命的杀伤力。
  莫说是寻常的小卒,便是连一些低下的武官。都觉得有点承受不住了。
  就这么几日下去,张晋跑去寻韦玄贞,谈的自然还是稳定军心的事。只是他却提出了古怪的要求:“想要固守函谷关,当务之急,定要想尽办法,从长安运来牛马烹杀,否则长此以往,那秦少游不必费一兵一卒,则可破关而入,泰山,此事至关紧要,万万不可小看啊。”
  吃货的民族,显然韦玄贞虽然也是其中的一员,却是很难理解的,因为韦玄贞好佛,而且吃素,一个吃素的人,当然是闻到了肉香就觉得恶心,可是他显然忘了,他之所以吃素,多半是因为韦家富贵,自幼便大鱼大肉,因而对于肉食,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可是这些肉香对于他有若是砒霜,可是对于下层广大的将却是甘露。
  只是张晋既然强烈要求,韦玄贞也没法子,只好立即送了一封奏疏去,一两月之后,倒是当真供应了一批牛马来,函谷关里倒是真正的奢侈了一阵子,他们跟着关下的人也快快活活的烹肉为食,一日三顿,只是……坚持不了几日,又回到了原样。
  三十万张口啊,这么吃下去,就算把韦家人全部卖了,怕也变不出牛马来,为了征集这些牛马,韦氏可没少下旨地方盘剥百姓,可也经不住这样折腾啊。
  毕竟关东那儿,有专门牛马进口的渠道,而这些渠道,付出的代价十分低廉,不只是如此,在朔方一些地方,许多商贾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蓄养牛马兜售,某种程度来说,畜牧业在关东好歹也有了一点产业规模,有较为稳固的供给,虽然养活这么多大军,锁费惊人,可是架不住秦少游有有钱。可是关中呢,关中的牛马吃一头就少一头,吃了一头,就少了一个畜力,这是坐吃山空,说再难听些,即便他们也可以和突厥人去贸易,可是和秦少游的茶叶和铁器垄断贸易不同,至少……关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必定惊人,辛辛苦苦换来的畜生,这没过手呢,就被你们三十万吃货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这……除非韦氏疯了。
  韦氏一开始,肯供应上牛马来,是因为天下纷纷讨韦,函谷关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地步,何况韦氏以为秦少游会立即攻打函谷关,大战一触即发,既然前头的人在拼命,想吃肉,当然是无论如何也要想尽办法满足。
  可是谁曾想到,这战事会这样的耗着,而且一耗,就是数月的功夫,这数月的时间里,关隘下的神策军和五军营一丁点的动静都没有,据说那秦少游还经常带着人去打猎,炮声固然隆隆,居然也不打在关隘上。
  韦氏能够承担大军吃一个月的肉,并不代表,她能供应人家一年半载,于是自然而然,一日两顿又成了常态,肉末星子当然还是会有的,只是可惜,对于那些大鱼大肉一阵子的守军来说,这似乎是更难受的事。
  ………………………………………………………………………………………………………………………………………………………………………………………………………………………………………………………………………………………………
  函谷关那儿,肃杀的气氛已经少了许多,既然关隘下的魏军不进攻,关隘上的人也不敢招惹麻烦,甚至在函谷关外的护关河那儿,居然还有魏军的官兵操练完之后,去提水洗浴。
  要知道,这已经进入了函谷关的弓箭射程范围之内了。可是关隘上的守军先是紧张了一阵,最后还是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
  开玩笑,现在大家还能勉强维持这均势,大家还有几天的好日子过,你若是射箭下去,固然打死了几个魏军士卒,可是接下来,且不说惹怒了人家直接攻打关隘,就说直接将操练时的炮口调转对准函谷关,每天这样轮番的轰炸。函谷关上的守军损失也会是关隘下魏军的十倍百倍。
  既然对方暂时没有敌意,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装鸵鸟,就这么耗着。
  有时到了夜里,关下传来阵阵的歌声,大多是一群人围着篝火,白日操练的太累,而且军中的生活苦闷,那洛阳城里的各种戏曲和歌曲早已涌现出来,而且又因为越来越寻常人吃饱穿暖。开始有了一定的余钱,这就导致,戏曲不再只是那些王孙贵族作为听众,因而许多戏曲为了吸引普罗大众。更加粗犷一些,见见洗去了文绉绉的韵律,反而多以直白朴实为主。
  这种歌曲的特点往往是受众广,看上去似乎是直白。却更得多数人的青睐。
  戏曲的文化,也已经开始传入军中,一到夜里。先是有人吼几嗓子,接着众人起哄,便一起放声高歌,聚众去唱的人越来越多,武官们一般也不会约束,毕竟大家都知道大家平时紧张而辛苦,能松弛的也只是这短短一两个时辰罢了,关隘上的守军渐渐也适应了,原来城下的那些魏军,只要到了一定时辰多半就要放声高歌的,而且因为许多人一道唱,连关隘上也听得一清二楚,慢慢的,所有人都熟悉了这个旋律,夜里当值卫戍的守军,居然也会跟着吼几嗓子。
  一开始,守军还是会约束一下,这是贼军唱的歌,你唱这等歌,岂不是要造反不成,只是后来,也懒得有人理会了,因为这事儿屡禁不绝,况且那歌曲之中,也没有什么犯禁的内容,既没有诽谤圣君,更没有消遣韦皇后,大多都是一些思念家乡的词曲。
  于是,一到了某个时辰,天色暗淡,那肉香味终于是散去了,当值的守军便打着饱嗝,当然,这饱嗝之中却没有肉味,心里很是遗憾,不过传统项目就要开始了啊,紧接着关隘下传出了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