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一个不是特别强大的新闻集团更加有利于他和时代华纳。
于是,在联邦政府和大不列颠政府以及温莎家族的持续施压下,新闻集团不可避免的进行了拆分,曾经世界第一的传媒集团不得不分为以报业和纸质媒体为主的新闻集团,以及以电视、网络和电影为主的福克斯集团两部分。
尽管掌控福克斯集团的是鲁伯特?默多克的长子,所有人却都明白,曾经庞大的新闻集团。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被鲁伯特?默多克如臂使指了。
新闻集团的分裂,也是杜克和时代华纳转变立场的开始,不说新闻集团即使分裂也不会消亡,就算是消亡的话,杜克和时代华纳也不会旁观。
毕竟。双方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的,比如不断被詹姆斯?卡梅隆跳票的《阿凡达》续集。
双方间再次恢复了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在足够的利益面前,资本和资本的代言人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谈的。
分裂后的新闻集团,短期内根本无法与杜克不断加重持股的时代华纳进行竞争。
经过多年的努力,加上史蒂夫?乔布斯离世之后,重金收购自他后人手中的股份,杜克在时代华纳中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十五,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具备投票权的a类股票。是整个时代华纳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虽然时代华纳远远没有到改姓罗森伯格的地步,但杜克凭借手中的股份以及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在整个时代华纳当中已经拥有了重量级的话语权。
不过杜克很清醒,知道自己不怎么精通经营之道,只要不触及到自己的利益,也不会过多的干预集团公司的事务。
杜克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电影上面。
时间转过2013年,在2014年到来的第一天。卢卡斯影业就通过官方即时分享对外宣布,《星球大战》的最新一部正式立项。除去杜克担任导演之外,影片何时上映、投资情况如何均对外保密。
整个项目都环绕上了一层神秘的气氛。
这毕竟是《星球大战》系列,与其他影片有着明显的区别,很多情况下,保密往往比惊天动地的炒作更能吸引影迷的眼球。
越神秘才越能吸引影迷们的关注。
当然,以杜克为首的项目核心层对整个项目的情况了如指掌。
按照制定的计划。这部暂时被命名为《星球大战7》的星战影片预计制作成本2亿5000万美元,宣传预算2亿到2亿5000万美元,由杜克几乎完全控股的卢卡斯影业投资制作,华纳兄弟担任影片的北美和海外发行商,只是根据双方间的谈判。华纳兄弟的发行费用仅仅为票房的百分之七。
说到底,杜克加星战的响亮名号,足以让卢卡斯影业在大多数谈判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在北美,将商业电影划分成《星球大战》系列和其他商业电影两大类,一点都不夸张。
除此之外,杜克还将新成立的星战工作室放在了华纳制片厂。
因为加利福利亚州政府最近几年也在积极推进电影产业减税,从而避免一个个电影项目外流,已经申请到减税名额的这部《星球大战》新作室内戏份确定会在华纳制片厂和休斯飞机厂搭景拍摄,外景戏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加利福尼亚拍摄。
虽然英国方面也提出了优惠,并且邀请剧组前往伦敦拍摄,但杜克不是英国导演,对英伦三岛也没有特殊的感情,而且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斯嘉丽?约翰逊的主要工作地点也是在大洛杉矶地区,对于聚少离多的两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长时间相处以及增进感情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杜克的心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变化,尤其是对家庭和责任的理解,绝对不会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
这部影片立项没有举行任何新闻发布会,却吸引了无数媒体的关注,由于卢卡斯影业公布的信息相当有限,杜克经常出入的华纳制片厂,就成为了狗仔和娱乐记者的汇聚地,特别是影片举行正式筹备会的这天,有数家电视台更是直接将电视直播车开到了华纳制片厂的门前。
来参与筹备会的乔治?卢卡斯和杜克先后被记者堵住,也回答了一些问题。
当有记者问及对杜克担任新一部《星球大战》的导演有什么看法时,乔治?卢卡斯如此回答,“作为导演,杜克讲故事的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新的《星球大战》系列交给他来执导是最理想的,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人选了。”
乔治?卢卡斯进入华纳制片厂不久,刚刚下车的杜克也接受了采访,面对记者的话筒和摄像机镜头,他颇为谦逊的说道,“能执导新一部的《星球大战》实在太难以置信了!至今对我来说都像是超现实一样!”
当记者问及影片的具体内容时,杜克则带着几分神秘说道,“现在谈这个还太早,不过我十分期待立即开始工作。”
杀出记者的重围,杜克乘坐一辆电瓶车,直接赶到了制片厂内的一间小会议室,除了被杜克邀请来的乔治?卢卡斯外,这里还来了不少人。
三大制作人凯瑟琳?肯尼迪、查尔斯?罗文和罗宾?格兰德悉数到齐,杜克的团队成员仍然会是剧组的骨干,安娜?普林茨担任第一副导演,约翰?施瓦兹曼是摄影指导,吉米?卡特承担设定所有动作场景的重任,汉娜?瑟琳娜要让整部影片的场景能唤起所有人对于星战的怀念和热爱……
唯一不同的是,与杜克合作多年的汉斯?季默没有出现,代替他的是星战系列的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少了汉斯?季默,来了一个对星战更为了解以及咖位更高的配乐师,杜克对于配乐这一块也足以放心。
此外,所有参与会议的人,包括杜克和卢卡斯影业的ceo凯瑟琳?肯尼迪在内,均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这部影片的前期筹备过程中,保密会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中的一个。
“我们首先要搞定的是老演员。”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杜克看向查尔斯?罗文,问道,“与哈里森?福特的谈判进行的怎么样了?”
查尔斯?罗文微微摇头,“不是很顺利。”
杜克叮嘱了一句,“你继续跟进这件事,不用着急。”
他的底线很明确,两千万美元片酬可以接受,但收入分成免谈。
当年的“星战铁三角”里,只有哈里森?福特凭借出色的外形和精湛的演技不断超越自己,最终成为一线巨星;“莱娅公主”凯丽?费雪无法承受一夜爆红带来的诱惑以及随即迅速过气的巨大反差,一度抑郁消沉甚至沉迷毒品;而马克?哈米尔同样无法摆脱“卢克?天行者”这一刻板印象,“星球大战三部曲”后他曾短暂活跃于百老汇舞台,现在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幕后配音演员。
凯丽?费雪和马克?哈米尔很轻松就能搞定,甚至杜克有信心将他们的片酬压在百万美元以下。
相比之下,哈里森?福特确实很难搞,没有足够的价钱也难以打动他。
如果是其他类型的影片也就算了,这部影片主打的卖点之一就是情怀,任何投资都要考虑投资回报比,在杜克眼中,投入到哈里森?福特身上一定的资金,能够获得足够的回报,这也是他继续让查尔斯?罗文与哈里森?福特的经纪人谈判的主要原因。
否则,杜克早就将哈里森?福特扔到脑后,去掉关于他的角色了。
不过,新一部星球大战仅仅有情怀是不够的,情怀能吸引老一代的星战迷,青少年却不会吃这一套,所以杜克打算在影片的真正主演上面大做文章。(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九十章必须有黑人主演?
星战迷在北美广泛存在,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传承,哪怕是出生在1990年代和新世纪的年轻人,对于星战以及其中各个角色的复杂关系,都能够娓娓道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西游记》之于太平洋对岸的人一样,星球大战在北美拥有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杜克很确认这一点,也同样清楚,一部电影仅仅靠情怀是不够的。
有一种现象无法忽视,年纪大的星战迷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会在影片上映的第一周就进入影院,他们会很积极的买票观看,却只会观看一次,而且经历过生活艰辛的这些人,也不会疯狂的购买星战的周边产品!
众所周知,好莱坞大热影片的周边才是盈利的真正重点!
大部分反复观看影片,为票房奉献一张又一张美元的人是谁?青少年!
那些疯狂购入各种玩具、公仔和海报,恨不得将整个系列的星战产品搬回家的人是谁?青少年!
能让星战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杜克的卢卡斯影业每隔几年能疯狂敛财的人又是谁?答案只有一个,青少年!
“虽然《星球大战:新希望》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上映了,第一代的星战迷已经白发苍苍……”
站在会议桌的最前方,杜克坚定有力的说道,“但这个项目的最大的消费群体,依然是青少年观众群!”
凯瑟琳?肯尼迪和查尔斯?罗文都在轻轻点头,其他人也认同杜克的说法,乔治?卢卡斯也不例外。
好莱坞电影得家庭市场者得天下,家庭市场的核心构成部分就是青少年。
“抱歉,乔治……”
杜克对乔治?卢卡斯微微一笑,“你的提议我恐怕不能用了。”
乔治?卢卡斯不介意的说道。“没关系。”
他与杜克的关系毕竟不一般,也不怎么介意自己很喜欢的这个年轻人几乎全盘推翻他对星战未来走向的设定。
杜克转而看向会议桌的另一边,对结束哈利波特系列后重新回归的罗宾?格兰德说道,“罗宾,你负责甄选演员,剧组要举行一次大范围的试镜。选择出的主演演员要足够年轻,最好还是观众相对比较陌生的面孔。”
剧本早就发到了团队核心成员们的手里,杜克很早之前也透露过,有意打造“青春版星战”,并将一位女绝地武士塑造成主角。
这就是为了讨好市场的主体青少年观众。
“女主角是一位16…19岁的女孩。”杜克又叮嘱罗宾?格兰德,“另一位主要的男性角色也是同样的年纪,演员的外形要符合要求。”
这是出演影片男女主角最为基本的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合适,像演技等其他方面再出色。杜克也不会使用。
杜克对蒂娜?菲摆了摆头,蒂娜?菲立即将一份对年轻演员的基本要求交到了罗宾?格兰德等人的手里。
罗宾?格兰德扫了一眼,对他来说,这份工作并不难,因为杜克的要求并不复杂。
“1。16…19岁的女孩,独立、幽默、瘦。”
“2。16…19岁的女孩,坚强、聪明、瘦。”
“3。20岁左右的男性,诙谐机智、瘦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
“4。26…29岁的男性。英俊而自信、瘦。”
“5。70岁左右的男性,有强烈的观点和坚韧的品格。不需要太瘦。”
“6。40岁左右的男性,军人类型、瘦。”
“7。30岁左右的男性,聪明机智,不需要太瘦。”
这是新的《星球大战》最为主要的七个角色。
“杜克……”罗宾?格兰德的目光离开文件,说道,“我有个建议你可以考虑下。”
杜克做了个请的手势。
“第一女主角肯定是个白人女孩。”
这一点毋庸置疑。罗宾?格兰德建议道,“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将为女主角搭戏的男演员设定成一个黑人。”
“我认为这个提议可行。”查尔斯?罗文附和道。
坐回到座位上,杜克也考虑起这一建议,使用黑人作为男主角。确实是商业方面的一个妙招,北美虽然反歧视口号喊的震天响,但人种方面的差别待遇还是巨大的,而且有一个事实也不容忽视,全美有色人种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甚至有超越白人的趋势,使用一个黑人既符合所谓的政治正确,也能讨好少数族裔观众。
“我认为不用刻意去选……”
其实杜克很清楚,这样的角色使用黑人同样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而且他对黑人演员实在无感,“不管是亚裔,还是拉丁裔,都可以成为备选。”
这些同样是少数族裔,再在其他不是很重要的角色里,找一个黑人演员出演就足够了,也足以慰藉黑人们那颗如同玻璃般容易破碎的心。
就像奥斯卡评奖一样,一些大片只要不使用黑人演员,就会遭到好莱坞以及全美一些黑人组织的抗议,那么刻意换成黑人演员,是不是意味着对其他族裔演员的歧视呢?
杜克不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过往这些年从来没有让一个黑人演员担当过他的影片的真正主角,也不会像奥斯卡一样,将黑人惯出那么多的毛病来。
他非常确信,如果这部影片的主演使用了黑人,下一部时不使用,肯定会有很多黑人组织对他叽叽歪歪,他的时间很宝贵,没工夫跟这些人打嘴仗,而且到时候无论说什么都不合适。
筹备会结束,杜克离开的时候,又接受了华纳兄弟安排好的记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