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部的副主管安迪?希尔。”她低声说道,“与他关系密切的人都称他安迪。”
得到女助理的提示,杜克立即热情的伸出手,在对方伸过来的手上握了下,“好久没见了,安迪。”
“是啊,上次见面还是试映会。”对方自然察觉不出任何异常,亲热的说道,“这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影片,这肯定是我们之间又一次成功的合作。”
跟这位福克斯的高管寒暄几句,杜克走到了另一边,或许是《独立日》大爆的原因,也或许是这部影片良好的试映口碑,今天过来打招呼的人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他都不认识,好在被帕尼?凯利斯调教过的蒂娜?菲总能及时送上提醒。
贵宾休息室中星光灿烂,汤姆?汉克斯与伊诺?马丁站在角落中,眼睛随着杜克的身影连连变换方向。
“汤姆,试映时你看过影片了,”伊诺?马丁笑着问汉克斯,“现在放心了?”
“除了担心票房。”汤姆?汉克斯露出了标志性的憨厚笑容。
伊诺?马丁摇了摇头,“我觉得票房是杜克的电影最不用担心的一项。”
“确实如此。”
汉克斯显然赞同经纪人的这句话,他为什么要参与这部影片,除了看好剧本和角色本身外,杜克?罗森伯格在商业方面的成功同样是重点,想要彻底确定自身在好莱坞的地位,仅仅两个奥斯卡影帝是不够的。还要足够的票房号召力。
跟一位成功的商业导演合作,无疑是合适的选择。
“影片不可能有《独立日》那样的超高票房。”汤姆?汉克斯低声说道,“口碑应该不是问题,很多人都在担心杜克把它拍摄成二战版的《独立日》,想必影片的内容会让他们极为吃惊。”
“一个喜欢制作爆米花电影的导演,突然制作了一部极具思想内涵的影片。”伊诺?马丁的眼睛一直在看着杜克那边。“而且还做的如此出色,真不知道那些影评人会有什么反应。”
“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汤姆?汉克斯嘴角挂上了淡淡的嘲讽,“肆无忌惮的抨击?别忘了今年是二战胜利五十周年,影片还放在阵亡将士纪念日前上映,如果他们抨击影片的主题……”
冷冷哼了一声,汤姆?汉克斯摇了摇头,如果真有人傻到抨击影片主题和所反应的思想,那真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影评人或许不会放过杜克。”伊诺?马丁接过了他的话,“他们可以从电影手法和bug方面着手。当然。最聪明的做法是保持沉默。”
走进贵宾休息室,艾琳?兰黛放眼看去,尽是熟悉的面孔,其中不少都是好莱梅大名鼎鼎的存在,可惜她是个圈外人,她认识别人,别人不认识她,加上要为身边的好友介绍那位年轻的导演。也没有凑到那些大明星跟前的打算。
“安娜,这边。”
眼睛从休息室中扫过。艾琳找到了邀请她来参加首映式的人,拉着好友,直接走了过去。
“兰黛小姐过来了。”
听到蒂娜?菲的提醒,杜克转过头,正好看到艾琳?兰黛与另一个年龄相仿的金发女人走来,抬手跟她打了招呼。
“杜克。这是我的朋友,安娜?普林茨,在好莱坞一家制作公司做副导演。”艾琳为两边做着介绍,“安娜,这是杜克。《拯救大兵瑞恩》的导演。”
跟对面的年轻导演握过手,安娜不动声色的看着他与艾琳交谈,来到好莱坞有段时间了,虽然是第一次见到真人,但关于这个年轻导演的传闻她听过太多太多了。
随着《独立日》超级大卖,几年间如同彗星般崛起的大导演,说是如今好莱坞的传奇人物一点都不为过,也是像她这样梦想成功的年轻导演的榜样。
或许成功无法复制,但有些先例总能借鉴。
这边的杜克还在忙于应酬,另一边的影厅入口处,很多人正在排队进入。
《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人肯尼斯?图兰和《好莱坞报道者》的影评人托德?麦卡锡这对老朋友相约而来,虽然主办方没有提供任何免费的服务,他们还是想方设法弄到了首映式的入场券,以便第一时间看到杜克?罗森伯格的大作,然后展开针对性的评判。
走进放映厅,坐在相邻的座位上,两人边等边聊。
“我很想看到一部《独立日》式的纯粹的爆米花电影。”托德?麦卡锡如此说道,“最好这是一部典型的杜克式电影。”
“你不是非常讨厌这样的电影吗?”肯尼斯?图兰略带的疑惑的问道,“为什么?”
“因为《独立日》太成功了,这种成功根本无法复制,也无法延续。”
听到托德?麦卡锡的话,肯尼斯?图兰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杜克在《独立日》上已经做到了感官刺激的极限,不可能做出超越。”
“所以说,如果《拯救大兵瑞恩》还是纯粹的爆米花。”托德?麦克西微微眯起眼睛,“还以爆炸为卖点,必然会被人拿来与《独立日》做比较,然后……”
“引发审美疲劳。”肯尼斯?图兰接过了他的话,“票房达不到预期,乃至票房失败?”
托德?麦克西笑了起来,“我们不是一直在等着看他失败吗?”
“是你们,不包括我。”肯尼斯?图兰连忙撇清关系,“我一向很喜欢他的电影,如果不是上次他做的太过分,我也不会随你们……”
“肯尼斯,批判杜克?罗森伯格,是整个影评界达成的共识!”
老朋友的这句话过后,肯尼斯?图兰不再说什么,而是静静等待影片开始,据他得到的消息,杜克?罗森伯格在这部影片中,已经有了不少风格方面的转变,这是个非常聪明的年轻导演,显然明白《独立日》后他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独立日》的商业成绩实在太恐怖了,哪怕是到现在,还有一些海外市场在放映,全球票房已经无限接近9亿1000万美元,距离《侏罗纪公园》的票房纪录越来越近。
在肯尼斯?图兰看来,杜克?罗森伯格在商业方面做到了极致,甚至未来十几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都无法突破这一成绩,对于导演来说,这既是荣耀,也是禁锢,如果不适时作出风格上的转变,一生的成就恐怕仅限于此。
就在他后面几排的地方,普通的影迷越来越多,如今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艾伦、琼斯和库尼特斯重新聚在一起,出现在了首映的剧院当中。
“老规矩,不要水,不要爆米花。”
库尼特斯边嘟囔,边坐在椅子上,“虽然杜克的电影是标准的爆米花电影,却又是最不适合吃爆米花的电影。”
艾伦和琼斯懒得理睬他,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反而库尼特斯旁边的一个年轻学生模样的观众,好奇的问道,“为什么啊?”
“你以前没有看过杜克执导的电影?”库尼特斯转头问道,那个学生摇摇头,“看过,看过《独立日》。”
“那低头吃爆米花或者喝水的时候,是不是会错过精彩的镜头?”
“好像……是啊。”
“认识下,我叫库尼特斯,标准的杜克?罗森伯格式影片爱好者。”
“我叫欧文,我非常喜欢《独立日》……”
好莱坞中国剧院中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等待期盼的影片上映,而不是特别远的地方,神圣公民大礼堂中也聚集了大批观众,他们同样在等待影片上映。
两个大型首映式同期举行,衬托出了好莱坞表面的繁华和背后的竞争。
摆脱媒体记者的纠缠,梅尔?吉布森走进剧院,找到了经纪人马丁?鲍勃,两人默契的走到了安静的角落里。
“联络好了?”梅尔?吉布森问道。
“有派拉蒙和维亚康姆帮忙,还算轻松。”马丁?鲍勃压低声音,“我们帮那些人弄到了《拯救大兵瑞恩》的首映入场券,他们已经坐在了对方的剧院里。”
院线不占优势,只有从别的地方入手,梅尔?吉布森可不想输给那个给他带来巨大。麻烦的年轻导演,做这些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何况对方在《勇敢的心》背后动的手脚,也不比他们少。
随着梅尔?吉布森走进剧院,这边的放映即将开始。
另一边的好莱坞中国剧院内,灯光正在一排接一排熄灭,坐在有点靠后的位置上,路德的眼睛直直的看着银幕,似乎现在就想找出电影的缺陷。
他是一个黑人,而且是某个黑人权益组织的代表,今天他要带上有色眼睛,好好审视那帮白佬拍摄的电影!
与此同时,靠前两排的罗德里格兹有同样的想法,拉丁裔为二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主流社会怎么可以忽略他们?
标志性的配乐中,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片头出现,接着是华纳兄弟和华特迪士尼的片头,随后,一面陈旧的星条旗迎风飘扬!
第一百七十四章刮目相看
影片开始了,放映厅中的观众陷入了沉默,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前方的大银幕,耳朵捕捉着响起的配乐。
一开始,小军鼓之声以坚定铿锵的形象从战争远去的尘烟中由远而近,金属色彩非常鲜明的军用小号取代了交响乐中通常使用的古典小号,和着低回的人声哼鸣,用无比感念而缅怀的话语,仿佛雾霭中逐渐明亮的晨光一般,不着痕迹地流转心间,渐渐激昂壮美,又渐渐轻声呢喃。
暗淡的星条旗迎着风,管乐的声音也在漂着,在这个固定镜头下影片一点点的打开了它开始的幕影。
老人从镜头前疾步走来,一步步的走到墓园时,适时的一个镜头将老人的眼睛进行了特写,于是那埋藏在记忆里的往事徐徐的展开,那心灵的窗户慢慢的变得明亮。
“开场大战在哪里?”库尼特斯皱起眉头,低声嘟囔,“不是说开头是一场登陆战吗?怎么是这些,这可不像是杜克的风格!”
“是这样。”艾伦和琼斯附和。
然而,接下来的事实证明,影片没有让他们失望!
巨大的海浪声中,大批盟军登陆艇向着海滩冲去,不少士兵趴在船舷呕吐,晃动的镜头,使得库尼特斯忽然产生了晕眩感,仿佛他自己也在那劈风斩浪的登陆艇上。
镜头转到登陆艇内部,军官颤抖的双手显示出了此刻的心理压力,士兵没有视死如归,或冷漠或恐惧或祈祷,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登上那座要命的海滩。
在登陆艇前挡板打开的一刹那,战斗没有任何预兆的爆发,没有铺垫。没有呐喊,有的只是无情的子弹以及倒下去的具具尸体。
战争是惨烈而血腥的,人在彼时显得如此脆弱,枪林弹雨穿透头盔、撕裂身体;士兵在滩头上寻找自己的残肢断臂;一声炸响过后,米勒上尉拖着的伤员只剩半截……战争场面的还原达到罕见的真实。
“这……这太残酷了!”
库尼特斯听到旁边响起的声音,转头看了过去。那是刚刚交谈过的叫做欧文的人,他捂着嘴,“这就是真实的战场吗?没有打不死的兰博吗?”
“战争中没有打不死的英雄!”
虽然嘴上这么说,库尼特斯却不得不感慨,这场战争戏真是残酷到可怕!
坐在前排的汤姆?汉克斯,由于已经看过几次影片,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了杜克的制作手法上,特别是他几乎全程参与了拍摄,加之在这个圈子里也算经验丰富之人。与片场拍摄时的情景结合,总能得出一些分析。
“很明显,杜克在后期制作中,用上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剪辑方式。”
汤姆?汉克斯很确认这一点,开场大战中,杜克明显采用了一组连续性镜头来体现拍摄效果,并且分别选用不同的镜头——如中景、近景——来呈现战争场面。
其中,为了特别凸显战场上士兵们的挣扎以及战争的血腥性。他煞费苦心使用了特写镜头,以取得逼真的视觉效果。
如在海滩上以及海水中战士们拼命向前。在水中奋勇前进的战士被疯狂发射而出的子弹射中,此时特写镜头让人更加直观见证到了这一幕惨烈场面,只见鲜红的血液从战士身上源源流出,立即将其身边的海水染红,战士随之倒下被海水淹没。
随后,镜头画面逐渐被拉大。又以小全景的方式让人目睹了海上鲜红、悲壮的场面。
战争残酷无情,生命在战争面前变得渺小而脆弱,甚至是不堪一击。
哪怕是最迟钝的观众,也能从开场大战中体会到这一点,作为资深影评人的托德?麦卡锡当然也不列外。他的脸色不是很好看,虽然影片仅仅开场,却足以让他判断出,这是一部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杜克?罗森伯格电影。
想起影片大规模宣传时,影评人纷纷在专栏里嘲笑这是外星人版的二战、除了爆炸什么都看不到的话,他的脸色更黑了。
影片确实有很多爆炸,而且是接连不断的爆炸,但这些爆炸不是为了爆炸而爆炸,如此大规模的抢滩登陆战,如果没有爆炸,那才是笑话,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爆炸完全舍弃了《独立日》和《勇闯夺命岛》那种非常夸张的方式,在保留一定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显得异常真实。
相比之下,坐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